泿水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泿水

泿水(泿讀銀),或寫泿廣東廣西,指西江同上游。最初見於《山海經》,而《水經》講得詳細啲,再有《水經注》解釋《水經》。

泿亦寫佷,或者垠。《山海經》年代久遠,傳說好多,實際地理位不詳。中原人寫《水經》,或者借用山海經啲名,套落去嶺南江水。著書時,中原人好少到嶺南,記載貌似傳聞拼合資料,嶺南諸水同實際有唔少出入。如西江主流出處,雲貴地方,書中並無記載。武陵只係支流,就講成源頭。而且,泿水亦無理由過番禺入海,又有餘水倒流上去龍川。出自龍川嘅東江,向番禺流入南海先啱。

山海經[編輯]

山海經下南山經有講泿水,話佢南流注於海,而水中有虎蛟,魚身蛇尾。

《南次三經》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水經[編輯]

水經同地名相配,由武陵鐔成縣起,經鬱林蒼梧高要番禺,最後流入南海。

據清代經學家孫星衍嘅《水經注》手校本所講,偽齊阜昌年間有塊《禹跡圖》石刻,而該石刻將「泿水」標記做佷水[1]

泿水出武陵鐔成縣北界沅水谷,南至鬱林潭中縣,與鄰水合,又東至蒼梧猛陵縣,為鬱溪;又東至高要縣,為大水。又東至南海番禺縣西,分為二,其一南入于海;其一又東過縣東,南入于海。其餘水又東至龍川,為涅水,屈北入員水。員水又東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

參考[編輯]

  1. 王先謙 (1892). . 引用左孫氏手校本關於「佷水」個論點 -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4625&by_title=%E5%90%88%E6%A0%A1%E6%B0%B4%E7%B6%93%E6%B3%A8&page=1027. 北京: 思賢講舍刻本/中華書局. pp. 第37卷/第23頁. ISBN 9787101064483. {{cite book}}: External link in |editor-link=|others=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