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支派
約瑟支派(Tribe of Joseph)係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嘅一個獨特支派,由以色列(雅各)同拉結所生嘅長子約瑟命名。「約瑟」喺希伯來文中意思係「增添」,象徵祝福同繁榮(《創世記》30:24)。約瑟支派實際上係由約瑟嘅兩個兒子「以法蓮」同「瑪拿西」組成,佢哋被雅各視為自己嘅兒子,分別成為兩個獨立嘅支派(《創世記》48章)。因此,約瑟支派成為以色列民族中領地最大、影響力最廣嘅支派之一。
起源
[編輯]約瑟支派嘅祖先係雅各同拉結所生嘅長子約瑟。約瑟因為受到父親雅各特別鍾愛而被兄弟們嫉妒,最終被賣到埃及,但佢憑藉智慧同上帝嘅祝福成為埃及嘅宰相(《創世記》37章;41章)。喺埃及,約瑟同妻子亞西納生咗兩個兒子:瑪拿西同以法蓮(《創世記》41:50-52)。
當雅各臨終時,佢將約瑟嘅兩個兒子視為自己嘅兒子,並賜予佢哋祝福。雖然瑪拿西係長子,但雅各將更大嘅祝福賜畀細仔以法蓮,預示以法蓮支派將比瑪拿西支派更強大(《創世記》48:13-20)。
歷史
[編輯]- 曠野時期
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同曠野漂流期間,約瑟支派(即以法蓮同瑪拿西支派)係十二支派中最重要嘅力量之一。根據《民數記》,第一次人口調查中,以法蓮支派有40,500人,瑪拿西支派有32,200人;第二次調查時,以法蓮支派減少至32,500人,而瑪拿西支派則增至52,700人(《民數記》1:33-35;26:28-34)。
喺曠野時期,約瑟支派同便雅憫支派組成西方軍隊,守衛以色列營地嘅西方(《民數記》2:18-24)。
- 土地分配
喺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約瑟支派獲得咗迦南地中部嘅大片土地,分為以法蓮支派同瑪拿西支派嘅領地。以法蓮支派嘅土地位於中部山地,示劍(後來嘅宗教中心)亦位於其中;而瑪拿西支派嘅領地橫跨約旦河兩岸,約旦河西岸包括以斯烈平原,東岸則包括基列同巴珊(《約書亞記》16-17章)。
雖然約瑟支派領地廣闊,但佢哋未能完全驅逐當地嘅迦南人,部分迦南人繼續居住喺佢哋嘅城市中,成為佢哋嘅苦役(《約書亞記》17:12-13)。
- 士師時代
喺士師時代,約瑟支派係以色列民族軍事同宗教領袖嘅重要來源。例如,士師約書亞(以法蓮支派)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並將示劍選為宗教中心(《約書亞記》24章);士師基甸(瑪拿西支派)則帶領以色列人擊敗米甸人(《士師記》6-8章)。
不過,約瑟支派喺士師時代亦經歷內部紛爭。例如,以法蓮支派因未被邀請參與耶弗他嘅戰爭而向基列人發動內戰(《士師記》12:1-6)。
- 王國時期
喺以色列聯合王國時期,約瑟支派特別係以法蓮支派,成為北部地區嘅主導力量。示羅(以法蓮支派領地)曾經係約櫃安放嘅地方,係全國嘅宗教中心。
喺王國分裂後,約瑟支派成為北國以色列嘅核心。北國第一任君王耶羅波安來自以法蓮支派,佢選擇喺以法蓮支派領地建立首都示劍,並設立伯特利為宗教中心(《列王紀上》11:26;12:25-33)。
不過,北國以色列喺主前722年被亞述帝國滅亡,包括約瑟支派喺內嘅十個支派被擄走或同其他民族融合,成為「失落的十支派」。
文化與生活
[編輯]約瑟支派嘅領地包括肥沃嘅山地同平原,適合農業同牧業活動。喺約旦河東岸,瑪拿西支派主要從事牧業;喺西岸,以法蓮支派同瑪拿西支派則以農業為主,特別係以斯烈平原嘅穀物種植。
約瑟支派喺宗教上亦非常重要,佢哋嘅領地內包含示羅(全國宗教中心)同示劍(雅各時代嘅祭壇所在地)。不過,喺北國時期,由於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宗教信仰逐漸偏離正統。
象徵意義
[編輯]雅各對約瑟嘅祝福中,提到佢係「多結果實嘅樹枝,泉旁嘅枝子」(《創世記》49:22)。約瑟支派象徵繁榮、祝福同領導地位,特別係以法蓮支派喺以色列民族中嘅主導角色。
不過,約瑟支派亦提醒以色列民族,驕傲同宗教偏離可能導致失敗。喺基督教中,約瑟支派象徵信徒應該忠誠同謙卑,並感謝上帝嘅祝福。
參考
[編輯]- 《創世記》30:24;37章;41:50-52;48章;49:22-26
- 《民數記》1:33-35;26:28-34;2:18-24
- 《約書亞記》16-17章;24章
- 《士師記》6-8章;12:1-6
- 《列王紀上》11:26;12:25-33
- Bright, John. 以色列歷史
- Finkelstein, Israel & Silberman, Neil Asher. 聖經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