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非英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葉非英1906年1961年),原名葉毓茂,字士平,曾用名葉一茅、葉景,係中國革命家教育家同出名嘅右派分子。俾中國文學大師巴金喻為:「我哋嘅耶穌」[1]

生平[編輯]

葉非英係漢族人,喺廣東東莞縣道滘永慶度出世。佢喺東莞中學畢業,1923年考入蔡元培等主辦嘅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1926年佢響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同澎湃交往密切,隨後到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任教,「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嘅黃現璠即係葉非英響三師任教嘅學生。非英響三師教「世界語」等課程,同時兼任廣西省政府出版嘅《革命之花》周刊編輯。

1927年「四•一二」事變發生嗰陣,廣西省政府要緝拿葉非英,佢由下水道逃出南寧,投奔韋拔群,化名「葉一茅」,任東蘭第三屆農講所教務長,負責具體安排農講所嘅課程,亦教《倫理學》、《哲學》等課。後隨韋拔群參加鄧小平張雲逸組織嘅百色起義雷經天響回憶文章中話:『1926年右江……農民運動嘅聲勢最大,震撼全省。國民黨廣西黨部嘅農民部長陳協五,無政府主義者葉一矛,都想將東蘭、鳳山同右江各縣嘅農民運動攞到自己嘅手裏來,歸佢哋控制』。舊時國民黨廣西省主席黃紹竑亦講過:『我身邊嘅人都話葉一茅係廣西嘅無政府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睇佢響《革命之花》周刊上發表嘅嗰啲嘢,即可知佢嘅觀點同共產黨人大同小異。聽講當時嘅無政府主義信徒同馬列主義者爭吵不休,但對我哋嚟講:兩者係一路人,都要推翻政府』[2]。百色起義失敗後,佢被捕入獄,後越獄潛逃至香港,響《大同日報》任職。

1930年,佢響福建省泉州黎明高中任教,連埋響平民中學兼課。1931年,佢轉為平民中學教師,並協助主持平民中學工作。1935年,葉非英協助改辦民生農校,先後響農校任教師、校長。1939年,佢倡辦《大眾報》,任發行人,名「葉景」。1930年到1947年,葉非英響福建泉州從事辦學、辦報、搞學運、搞農運,長達十七年咁耐。佢畢生全身投入人民教育事業,爲咗集中精力辦好學校,佢冇結婚,冇子女。學校即係佢嘅家庭,學生即係佢嘅仔女。佢生活儉樸,不修邊幅,唔抽煙、唔飲酒、唔飲茶、只喝開水。佢響學校只攞最低生活費。身上一有啲錢,就攞去幫助經濟困難嘅學生。佢對教育嘅探索同改革響泉州嗰度好有影響。

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佢返穗同陳洪有、朱賢錦等商量,成立咗新民中學。1950年,葉非英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3年夏,新民中學同千頃中學合併,成為廣州市第十四中學。葉非英任教導主任,教育工會主席。1954年前後,佢被評爲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為廣州越秀區第一屆人大代表。

1957年響大鳴大放嗰陣,葉非英為一位罪不該誅嘅朋友鳴不平,結果響1958年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爲右派分子,並以歷史反革命罪送勞動教養。1961年,因自然災害,糧食失收,佢響勞教所食唔飽,食地瓜藤,身體極度衰弱,肚痾不止,冇得到治療而死響勞教所。死後場方宣布勞動積極分子嘅名單重有佢個名。1983年5月,經廣州市教育局黨委複查,廣州市公安局批准,撤銷廣州市公安局1958年7月19號對葉非英以歷史反革命罪送勞動教養嘅決定。

葉先生舊時嘅老友巴金響自己嘅散文集《黑土》中稱佢係「我哋嘅耶穌」。1986年,巴金響病中寫咗《隨想錄•懷念葉非英兄》一文,講道:『病中無眠,時常睇到那張瘦臉,我唔由得想到佢嘅無私嘅苦行。佢嘅一生係只有付出,冇收入嘅一生,將心比心,我感到十分慚愧』。

1988年,泉州平民中學、民生農校校友會響民生農校設立咗「葉非英圖書館」,響泉州法石海印寺附近山上建立咗「敬師亭」,紀念葉非英等先師。亭中懸掛葉非英嘅紀念石匾,匾上刻有葉非英嘅事略,並附石雕半身像[3]

2002年,呂孫博先生為紀念培育佢嘅恩師葉非英,慷慨捐資五十萬元,響黎明大學建立「葉非英獎學金」,以表達對葉非英永久嘅懷念。

[編輯]

  1. 國網-巴金訪問薈萃. 原著喺2007年2月2號歸檔. 喺2013年1月11號搵到.
  2. 黃現璠、甘文傑、甘文豪《韋拔群評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3. 李江泉《巴金向泉州農校“非英圖書館”贈書》,《巴金研究》,2002手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