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號—1954年11月3號)係一個法國嘅畫家,野獸派嘅創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亦係雕塑家、版畫家,係20世紀最有影響力嘅畫家之一。以使用鮮明、大膽嘅色彩而出名。
生平
[編輯]亨利·馬蒂斯喺法國北部省嘅康布雷附近出世,1887年去巴黎學法律,畢業之後返鄉下做地方法院行政官。佢有闌尾炎嗰時,第一次開始作畫,重發現咗入面嘅樂趣「好似喺天堂入面」。1891年,佢返去巴黎,喺朱里安學院學繪畫,成咗布格羅同埋莫羅嘅學生。
因為畀後印象派嘅畫家塞尚、高更、梵高、希涅克嗰啲人影響咗,同時又吸收咗日本藝術形式,佢喺自己嘅作品入面將顏色嘅作用發揮到極致,由1899年到1905年佢嘅作品好多都用咗希涅克嘅點彩畫派技巧。
佢嘅作品喺1901年第一次參展,1904年第一次開個人畫展。1905年佢去南方同安德烈·德朗一齊做嘢,不時去蘭色海岸,佢呢個時侯嘅風格變成平坦嘅畫面,輪廓鮮明,唔顧細節,色彩大膽,變成咗野獸派嘅領袖。嗰陣時嘅野獸派有德朗、哈奧·杜菲同埋莫里斯·弗拉曼克嗰啲人。1906年野獸派運動開始逐漸消失,但係馬蒂斯始終堅持自己嘅風格,喺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造咗好多作品。
佢係後生啲嘅畢加索嘅朋友,同時又係對手,佢覺得自己嘅畫作係來自自然,而畢加索嘅係來自自己嘅想像。兩個人都以女人同埋靜物當成主要描繪對象,馬蒂斯更加傾向於將描繪嘅對象放入真實嘅場景入面。
早期生活同教育
[編輯]馬蒂斯喺1869年除夕出世喺法國北部北部省嘅勒卡托康布雷西,係一個有錢糧食商人嘅大仔。[1]佢喺皮卡第嘅博漢昂維芒杜瓦長大。1887年,佢去巴黎讀法律,畢業之後喺勒卡托康布雷西做法庭行政人員。佢喺1889年開始畫畫,嗰陣時佢因為闌尾炎而養病,佢阿媽就買咗啲畫畫嘢畀佢。佢形容發現咗「一種天堂」,[2]並決定做一個藝術家,令佢老豆好失望。[3][4]
1891年,佢返咗去巴黎,喺朱利安學院跟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學藝術,之後又喺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跟古斯塔夫·莫羅學習。一開始佢用傳統風格畫靜物畫同風景畫,畫得幾好。馬蒂斯受到早期大師嘅作品影響,好似尚-巴蒂斯特-西美翁·沙爾丹、尼古拉·普桑同安東·華托,仲有現代藝術家,例如愛德華·馬奈,同埋日本藝術。沙爾丹係馬蒂斯最欣賞嘅畫家之一;佢做藝術學生嗰陣,喺羅浮宮摹咗四幅沙爾丹嘅畫。[5]
1896年,仲係無名藝術學生嘅馬蒂斯,去咗布列塔尼海岸嘅貝爾島探訪澳洲畫家約翰·羅素。[6][7]羅素介紹佢認識印象派同文森特·梵高嘅作品——梵高曾經係羅素嘅朋友——仲送咗一幅梵高嘅畫畀佢。馬蒂斯嘅風格完全改變咗:放棄咗啲土色調嘅色彩轉用鮮艷色彩。佢之後話羅素係佢嘅老師,羅素仲同佢講解過色彩理論。[4]同年,馬蒂斯喺國家美術協會嘅沙龍展出咗五幅畫,其中兩幅畀國家買咗。[8][7][9]
佢同模特兒卡羅琳·若布洛生咗個女,瑪格麗特,1894年出世。1898年,佢同阿梅莉·諾埃莉·帕雷爾結咗婚;佢哋一齊湊大瑪格麗特,仲生咗兩個仔,讓(1899年出世)同皮埃爾(1900年出世)。瑪格麗特同阿梅莉成日做馬蒂斯嘅模特兒。[10]
1898年,根據卡米耶·畢沙羅嘅建議,佢去咗倫敦研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特納嘅畫,之後又去咗科西嘉旅行。[11]1899年2月返到巴黎之後,佢同阿爾貝·馬爾凱一齊做嘢,仲識咗安德烈·德蘭、讓·皮伊、[12]同儒勒·弗朗德蘭。[13]馬蒂斯沉浸喺其他人嘅作品度,仲要借錢買自己欣賞嘅畫家嘅作品。佢屋企掛住同展示嘅作品包括一個羅丹嘅石膏半身像、一幅高更嘅畫、一幅梵高嘅素描,同埋塞尚嘅《三個沐浴者》。喺塞尚嘅繪畫結構同色彩感覺中,馬蒂斯搵到佢主要嘅靈感。[12]
馬蒂斯由1898年到1901年嘅好多畫都用咗點彩法嘅技巧,呢個技巧係佢睇完保羅·希涅克篇文《從歐仁·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派》之後學到嘅。[11]
1902年5月,阿梅莉嘅父母捲入咗一宗大型金融醜聞,即係杭貝爾事件。佢阿媽(杭貝爾家族嘅管家)同阿爸成為咗呢單醜聞嘅替罪羊,佢一家畀啲憤怒嘅詐騙受害者威脅。[14]根據藝術史家希拉里·斯珀林所講,「佢哋公開曝光,之後佢岳父畀人拉,令馬蒂斯成為咗七個人大家庭嘅唯一經濟支柱。」[14]喺1902年到1903年期間,馬蒂斯採用咗一種相對陰鬱同注重形式嘅繪畫風格,可能係為咗喺呢段物質困難嘅時期畫啲畫可以賣錢。[14]佢喺1899年第一次嘗試雕塑,係摹仿安托萬-路易·巴里耶嘅作品,之後佢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喺捏陶泥度,1903年完成咗《奴隸》呢件作品。[15]
早期畫作
[編輯]-
《古斯塔夫·莫羅嘅工作室》,1894–1895年
-
《粉紅牆》,1898年,法蘭克福猶太人博物館
野獸派
[編輯]野獸派作為一種風格,大約喺1900年開始,並持續到1910年以後。呢個藝術運動本身只持續咗幾年,由1904年到1908年,一共舉辦過三次展覽。[16][17]呢個運動嘅領袖係馬蒂斯同安德烈·德蘭。[16] 馬蒂斯喺1904年喺安布羅斯·沃拉德嘅畫廊舉辦咗佢嘅第一次個人展覽,[12]但冇乜成功。佢對鮮艷同富有表現力嘅顏色嘅鍾愛,喺佢同新印象派嘅西涅克同亨利-埃德蒙·克羅斯喺聖特羅佩度過1904年夏天之後變得更加明顯。[11] 嗰年,佢畫咗佢最重要嘅新印象派風格作品《奢華、平靜同歡愉》。[11] 1905年,佢再次南下到科利烏爾同安德烈·德蘭一齊工作。呢段時期嘅畫作以平面形狀同受控制嘅線條為特徵,以較不嚴格嘅方式使用點彩手法。
馬蒂斯同而家稱為「野獸派畫家」嘅一班藝術家喺1905年嘅秋季沙龍展覽會上喺同一個房間展出。佢哋嘅畫作用狂野、經常不協調嘅顏色表達情感,唔理會主體嘅自然顏色。馬蒂斯喺沙龍展出咗《打開嘅窗》同《戴帽嘅女人》。評論家路易·沃克塞勒評論道,一件孤零零嘅雕塑被「純色調嘅狂歡」包圍,好似「多納泰羅喺野獸中間」,[18]呢個形容指嘅係同佢哋共處一室嘅一件文藝復興風格嘅雕塑。[19] 佢嘅評論喺1905年10月17日刊登喺日報《吉爾·布拉斯》上,之後成為流行用語。[16][19] 呢個展覽引起咗嚴厲嘅批評——評論家卡米耶·莫克萊爾話:「一罐顏料被扔到公眾嘅臉上」——但同時都受到一啲好評。[19] 當被特別譴責嘅畫作,即馬蒂斯嘅《戴帽嘅女人》,被葛楚同里奧·斯坦買下之後,呢個受到攻擊嘅藝術家嘅士氣大大提高。[19]
馬蒂斯同安德烈·德蘭一齊被認為係野獸派嘅領袖;佢哋兩個係友好嘅對手,各有各嘅追隨者。其他成員包括喬治·布拉克、勞爾·杜菲同莫里斯·德·弗拉芒克。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1826-1898)係呢個運動嘅啟發性教師。作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嘅教授,佢鼓勵學生跳出形式嘅框框,追隨佢哋嘅願景。
1907年,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喺《La Falange》上發表嘅一篇文章中評論馬蒂斯時寫道:「我哋唔係面對住一個極端或者激進嘅嘗試:馬蒂斯嘅藝術係極其合理嘅。」[20] 但係馬蒂斯嗰陣時嘅作品都遇到咗猛烈嘅批評,佢好難養家。[4] 佢嘅畫作《藍色裸女》(1907年)喺1913年嘅軍械庫展喺芝加哥被燒毀。[21]
1906年之後野獸派運動嘅衰落冇影響到馬蒂斯嘅事業;佢最出色嘅作品好多都係喺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作嘅,當時佢係蒙帕納斯偉大藝術人才聚集地嘅活躍分子,儘管佢憑住佢保守嘅外表同嚴格嘅資產階級工作習慣,冇完全融入。佢繼續吸收新嘅影響。佢1906年去咗阿爾及利亞研究非洲藝術同原始主義。喺1910年喺慕尼黑參觀咗一個大型伊斯蘭藝術展覽之後,佢喺西班牙度過咗兩個月研究摩爾藝術。佢1912年同1913年兩次訪問摩洛哥,喺丹吉爾畫畫嘅時候,佢對自己嘅作品做咗幾個改變,包括使用黑色作為一種顏色。[22][23][24] 呢啲對馬蒂斯藝術嘅影響係喺使用強烈、未經調和嘅顏色方面有咗新嘅膽量,就好似《紅色畫室》(1911年)。[11]
馬蒂斯同俄羅斯藝術收藏家謝爾蓋·舒金有過長期嘅合作。佢特別為舒金創作咗佢嘅主要作品之一《舞蹈》,作為兩幅畫嘅委託作品之一,另一幅畫係《音樂》(1910年)。《舞蹈》嘅早期版本(1909年)收藏喺紐約市嘅現代藝術博物館。
佢啲靚畫:巴黎,1901–1910
[編輯]-
《裸體(卡梅莉塔)》,1904年,波士頓美術館
佢啲雕塑
[編輯]-
《奴隸》,1900-1904年,青銅
-
《睡眠》,1905年,木雕,喺1907年嘅藍玫瑰展覽(Голубая Роза)展出,現藏處唔明
-
《臥裸I》,1906-07年,青銅,1915年喺紐約蒙特羅斯畫廊展出
-
《甦醒》,1907年,石膏,喺1908年嘅金羊毛沙龍展覽(Салон Золотого Руна)展出
-
《裝飾人像》,1908年,青銅
二戰歲月
[編輯]喺1939年7月,馬蒂斯嘅老婆阿梅麗懷疑佢同佢嘅年輕俄羅斯移民女伴麗迪亞·德萊克托斯卡婭有婚外情,最後結束咗佢哋41年嘅婚姻,將財產平分。德萊克托斯卡婭企圖自殺,向自己嘅胸口開槍,但奇蹟咁冇大礙,之後返咗去同馬蒂斯一齊生活同做嘢,直到佢過身。佢負責打理馬蒂斯嘅屋企,俾錢交賬單,打字寫信,做詳細記錄,喺畫室幫手,同埋處理佢嘅生意。[31]
1940年6月,納粹入侵法國嗰陣時,馬蒂斯正喺巴黎,但佢設法返到尼斯。佢個仔皮埃爾嗰陣已經係紐約嘅畫廊老闆,苦苦哀求佢趁仲有機會快啲逃走。馬蒂斯本來打算去巴西逃避法國被佔領,但最後改變主意,留喺維希法國嘅尼斯。佢喺1940年9月寫信俾皮埃爾:「我覺得如果走咗就好似逃兵咁。如果所有有價值嘅人都離開法國,法國仲會剩低啲咩?」雖然佢從來冇加入過抵抗運動,但佢決定留低,令到被佔領嘅法國人覺得好驕傲,因為佢哋最出名嘅藝術家之一選擇咗留低。[32]
納粹喺1940年到1944年佔領法國期間,佢哋喺巴黎對「頹廢藝術」嘅打擊冇喺佢哋軍事獨裁統治嘅德語國家咁嚴厲。馬蒂斯同其他前野獸派同立體派畫家都獲准展出作品,雖然希特勒一開始聲稱唔鍾意呢啲畫派。不過所有猶太藝術家嘅作品都俾人從法國博物館同畫廊清走晒,任何喺法國展出嘅法國藝術家都要簽署一份宣誓書,確保佢哋係「雅利安人」,馬蒂斯都要簽。[33] 佢仲做過平面設計師,為幾本書做過黑白插畫,喺巴黎嘅穆洛工作室製作過過百幅原創石版畫。
1941年,馬蒂斯俾人診斷出十二指腸癌。手術雖然成功,但出現嚴重併發症,差啲要佢條命。[34] 喺床上瞓咗三個月,令佢發明咗一種用紙同剪刀嘅新藝術形式。[35]
同年,有個叫莫尼克·布爾喬亞嘅護士學生回應咗馬蒂斯登嘅護士廣告。馬蒂斯同布爾喬亞發展咗一段柏拉圖式嘅友誼。佢發現布爾喬亞係個業餘畫家,就教佢透視法。1944年布爾喬亞離開咗呢份工去咗修道院之後,馬蒂斯有時都會搵佢做模特兒。布爾喬亞喺1946年成為咗道明會修女,馬蒂斯喺1943年搬去嘅小鎮旺斯為佢畫咗一間小教堂。
喺整個戰爭期間,馬蒂斯大部分時間都孤立咗喺法國南部,但佢嘅家人就深入參與咗法國抵抗運動。佢個仔皮埃爾喺紐約做藝術品經銷商,幫佢代理嘅猶太同反納粹法國藝術家逃離被佔領嘅法國,入境美國。1942年,皮埃爾喺紐約舉辦咗一個叫做「流亡藝術家」嘅展覽,之後成為咗傳奇。馬蒂斯同佢老婆阿梅麗雖然分居,但佢都係法國地下組織嘅打字員,仲坐咗半年監。馬蒂斯聽到佢個女瑪格麗特喺戰爭期間積極參與法國抵抗運動,俾蓋世太保喺雷恩監獄度虐待到差啲死,仲判咗佢去德國嘅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佢都嚇一跳。[3] 瑪格麗特設法喺去拉文斯布呂克嘅火車上逃走,因為火車俾盟軍空襲阻住咗。喺戰爭結束前嘅混亂中,佢喺森林裏頭生存落嚟,最後俾其他抵抗者救咗。[36] 馬蒂斯嘅學生魯道夫·利維喺1944年喺奧斯維辛集中營俾人殺死。[37][38]
疏仕
[編輯]- ↑ Spurling, Hilary (2000). The Unknown Matisse: A Life of Henri Matisse: The Early Years, 1869–190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ISBN 0-520-22203-2. pp. 4–6
- ↑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9.
- ↑ 3.0 3.1 Bärbel Küster. "Arbeiten und auf niemanden hören." 南德意志報, 2007年7月6日. (德文)
- ↑ 4.0 4.1 4.2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unknown
嘅參照 - ↑ Spurling, Hilary. The Unknown Matisse: A Life of Henri Matisse, the Early Years, 1869–1908. p.86. 2007年7月15日上網瀏覽
- ↑ Spurling (1998),119–138.
- ↑ 7.0 7.1 訪問希拉里·斯珀林 (2005年6月8日)。〈鮮為人知嘅馬蒂斯 ... – Book Talk〉。ABC Online。喺2016年8月1日搵到。
- ↑ 亨利同皮埃爾·馬蒂斯, Cosmopolis, 第2期, 1999年1月
- ↑ Spurling (1998),138.
- ↑ 瑪格麗特·馬蒂斯 2010年12月13日瀏覽
- ↑ 11.0 11.1 11.2 11.3 11.4 牛津藝術在線,「亨利·馬蒂斯」
- ↑ 12.0 12.1 12.2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10.
- ↑ [1] 喺Google Books嘅第23頁
- ↑ 14.0 14.1 14.2 Spurling, Hilary, 2005, 「馬蒂斯嘅睡衣」, 紐約書評, 2005年8月11日, pp. 33–36.
- ↑ Leymarie, Jean; Read, Herbert; Lieberman, William S. (1966), Henri Matisse, UCLA Art Council, pp.19–20.
- ↑ 16.0 16.1 16.2 John Elderfield,《"野獸"野獸派同其親和力》,1976年,現代藝術博物館,第13頁,ISBN 0-87070-638-1
- ↑ Freeman, Judi等人,《野獸派風景》,1990年,Abbeville Press,第13頁,ISBN 1-55859-025-0。
- ↑ Vauxcelles, Louis。[2],《Gil Blas》,《Gil Blas》1905年10月17日補充,第8頁,第1欄,第七展廳(結尾)。取自法國Gallica數碼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2013年12月1日。
- ↑ 19.0 19.1 19.2 19.3 Chilver, Ian(編)。"野獸派"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11月9日,.,《牛津藝術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2007年12月26日取自enotes.com。
- ↑ 《畢加索同布拉克開創立體主義》,威廉·魯賓著,現代藝術博物館出版,紐約,1989年版權,ISBN 0-87070-676-4,第348頁。
- ↑ Template:大英百科全書
- ↑ 〈亨利·馬蒂斯。摩洛哥人。伊西萊穆利諾,1915年年底同1916年秋季 – 現代藝術博物館〉。
- ↑ 〈摩洛哥嘅馬蒂斯〉。
- ↑ 評論:約翰·拉塞爾,《馬蒂斯同摩洛哥留俾佢嘅印記》,紐約時報
- ↑ "Matisse, Luxe, calme et volupté, 1904, Musée d'Orsay, Paris, France". 原著喺31 May 2013歸檔. 喺14 April 2013搵到.
- ↑ "Armory Show postcard with reproduction of Henri Matisse's painting the red turban, 1913, from the Walt Kuhn Family papers and Armory Show records, 1859-1984, bulk 1900-1949".
- ↑ "Three Bathers, 1907, oil on canvas, 60.3 x 73 cm,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原著喺7 April 2014歸檔. 喺3 April 2014搵到.
- ↑ 《衛報》,Hillary Spurling評論《背部系列》
- ↑ 〈亨利·馬蒂斯。《背部(III)》。伊西萊穆利諾,1913年5月13日至1916年初秋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 泰特。〈《背部I》,亨利·馬蒂斯 c. 1909–10,鑄造於1955-6年 - 泰特美術館〉。原著喺2013年5月21日歸檔。喺2013年2月24日搵到。
- ↑ "Biography of Henri Matisse". 歸檔時間12 July 2016. 喺26 October 2015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nfit URL (link) - ↑ Kramer, Hilton (March 1992). "Art & politics in the Vichy period". newcriterion.com (英文). 喺3 November 2021搵到.
- ↑ Pryce-Jones, David (1981). Paris in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the German Occupation, 1940–1944. Holt, Rinehart & Winston, p. 220.
- ↑ Daniels, Patricia. "Matisse: A biography".
- ↑ Lacayo, Richard (3 November 2014), The Paper Chase. At MOMA, a dazzling display of Matisse's blissful "Cut-Outs", 喺9 April 2015搵到
- ↑ Heftrig, Ruth; Olaf Peters; Barbara Maria Schellewald [editors] (2008), Kunstgeschichte im "Dritten Reich": Theorien, Methoden, Praktiken, Akademie Verlag, p. 429; Spurling, Hilary, Matisse the Master: A Life of Henri Matisse, the Conquest of Colour, 1909–1954, p.424.
- ↑ Gilbert, Martin (2002). The Routledge Atlas of the Holocaust. Psychology Press. p. 10. ISBN 978-0-415-28145-4.
- ↑ Ruhrberg, Karl (1986). Twentieth Century art: Painting and Sculpture in the Ludwig Museum. Rizzoli. p. 55. ISBN 978-0-8478-0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