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端午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端午dyun1 ng5漢字文化圈嘅一個節日,大部分地方都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日本係西曆5月5號)。呢日原本係送走瘟神嘅日子,後來改做紀念戰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列咗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入面;[1]除咗大中華地區之外,佢仲係日本、星馬、越南、同南北韓嘅重要節日。端午嘅傳統習俗有扒龍舟、食等等。

[編輯]

端午節已經好耐歷史,而且東亞同東南亞好多地方都會慶祝,唔同朝代、唔同地方改嘅名都唔同,所以端午節有好多種叫法。見得最多嘅「端午節」呢個名,最先喺晉朝周處嘅《風土記》入面揾到。雖然本書經已失傳咗,但係唐初歐陽詢主編嘅《藝文類聚》入面就引咗《風土記》話「仲夏端五,烹鶩角syu2」,呢度個「五」字又通個「午」字。[2]

究竟叫「端午節」定「端五節」,以及個名嘅意思就仲有爭拗。有人話「端」解「初始」,所以端五就係初五噉解,噉叫係因為端午節日期喺每年五月初五。至於「端午」呢個叫法要到唐代先至出現,[3]可能係因為農曆五月對應落天干地支係午月,所以啲人嗌下嗌下就變咗做端午節。[4]不過又有人話端午節本身叫重午節,日期就係喺午月午日嘅,係後來計曆法嘅方法由天干地支轉咗做數字先至變做依家嘅五月初五。[5]仲有人話「端」唔係解初始而係解「正」,所以端午節先會有天中節、正陽節呢啲叫法。[6]

至於端午節嘅其他名,有啲係由端午節傳統習俗嗰度嚟嘅,例如龍舟節、菖蒲節、解節噉。亦有啲係由日期嚟嘅,例如五月節、當五汛、夏節等等。

習俗

[編輯]

端午節常見嘅習俗有好多,最廣為人知嘅係扒龍舟同食,另外仲有掛菖蒲、戴香囊、飲雄黃酒等。

扒龍舟

[編輯]

好多地方喺端午節都會有人扒龍舟,有啲係比賽鬥快,亦有啲係遊船祭祀。龍舟係一款又長又窄嘅船,船頭有隻龍頭裝飾,通常仲會有人打鼓。根據傳説,扒龍舟呢個習俗嚟自戰國時期屈原投江自殺之後,啲人係噉撐船想喺條河度揾返佢條屍上嚟。[7][8]不過其實古代唔係得端午節先會扒龍舟,而且喺屈原之前就已經有呢個習俗,多數係送走災禍疾病嘅儀式之一。[9]古時候百越人仲會扒龍舟嚟拜神,蘇州亦有用龍舟嚟迎接水神伍子seoi1嘅習俗。至於同屈原扯上關係,要去到漢末魏初先至發生。今時今日,仲有啲地方嘅人會喺端午扒龍舟拜神;宗教意味居多,而唔係紀念愛國詩人。[10]

香港赤柱嘅龍舟賽

香港每年都有唔少地方搞龍舟賽,吸引好多人去參加或者睇人扒龍舟。呢個活動仲引起咗唔少外國人嘅興趣,早喺60年代就已經有外籍人士參與赤柱嘅龍舟賽。而香港旅遊發展局喺1976年開始,仲差唔多年年都會搞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致力將扒龍舟推廣做一種國際體育運動。[11]除咗比賽鬥快之外,香港仲有啲地方保留住喺端午節嗰日扒龍舟祭祀拜神嘅傳統習俗。例如大澳嘅端午遊涌噉,朝早會去度請神,之後用龍舟載住神像巡游俾人沿途拜祭,喺2011年仲做埋香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

有啲地方仲有「扒夜龍」呢個習俗,即係喺端午節之前嗰晚扒龍舟。據講廣東惠東七姓村嘅村民喺南宋末年嗰陣救宋帝昺有功,於是就扒夜龍嚟紀念呢件事。後來嗰條村有唔少人搬咗去香港,喺西貢大埔香港仔呢啲地方定居,仲要將個習俗帶埋過去。所以呢幾處都有人扒夜龍,佢哋又叫呢個習俗做「扒祖先」、「鬼龍舟」。[13][14]

食糭

[編輯]

端午節其中一種最常見嘅食物就係,即係一嚿用幾塊葉包住嘅飯,入面仲有豆、鹹蛋、豬肉之類嘅配料。早喺晉朝初年華北就已經有人喺端午節食角syu2,佢由蘆葉包住高粱米整成,係糭嘅前身之一,主要係用嚟拜神求子嘅。[2]而古代華南人嘅糭通常用竹筒包住,叫做筒糭,而且唔係用嚟求子而係用嚟拜水神。[7]傳統嚟講龍負責掌管住水,所以百越人又發展咗祭龍呢個活動出嚟,用啲筒糭嚟喂蛟龍

幾隻唔同款嘅糭

後來到南朝梁嗰陣,端午節開始變咗做紀念屈原嘅節日,於是啲糭都變埋做屈原嘅祭品。有講法話屈原投江自殺之後,啲人為咗等啲魚唔好咬爛屈原嘅屍身,就揼啲糭落條河度俾魚食。但呢個應該只係民間傳説,因為戰國時代屈原死嗰陣,糭都仲未出現。不過南北朝嘅時候仲演化咗用楝葉同五彩絲包糭嘅做法,據講係因為蛟龍驚楝葉同彩絲,怕蛟龍偷食咗啲俾屈原嘅糭。[15]

經過歷朝歷代咁長時間,糭嘅花款越嚟越多。喺唐朝嘅時候有一種做法,用彩色繩將九隻糭綁埋一齊,叫做九子糭,喺好幾首唐詩入面都有記載。去到明朝又出現咗艾白糭,啲米用艾葉浸過先包。今時今日,食糭已經變咗做華人過端午嘅特色之一,有人仲會喺端午節送糭畀人。[16]而且啲糭嘅形狀、材料、味道都好多款式,尖嘅、扁嘅、甜嘅、鹹嘅都有,任君選擇。

參考

[編輯]
  1. "Dragon Boat festival".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英文). 喺2023年6月26號搵到.
  2. 2.0 2.1 歐陽詢、等編 (624)。文類聚
  3. 曾維華、王冕 (2022)。國端午節叢考原文化研究1
  4. 朱介凡 (1989)。華諺語志。臺灣商務印書館。ISBN 9570500050
  5. 蕭放 (1999)。午節習俗的形成——南北民俗的交融複合史知識6
  6. 程少軒 (2016年6月27號)。水金關漢簡中的端午節國民俗學網
  7. 7.0 7.1 宗懔 (501–565)。楚歲時記
  8. 韓鄂。. 華紀麗。第2卷。
  9. 江紹原 (1926年2月10號)。午競渡本意考報副刊原著喺2021年3月11號歸檔。
  10. 魏水明。午習俗原著喺2015年5月9號歸檔。
  11. 盧哲 (2013年6月9號)。江漫話:粽香五月五 獅子山下龍舟競渡港新聞網原著喺2021年3月11號歸檔。
  12. 廖迪生、張兆和 (2001)。澳田野考察. 出自 廖迪生 (編)。港歷史、文化與社會野與文獻篇。香港: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13. 姜偉、陳金勝(編導) (2011年6月28號)。夜扒龍舟之謎. 港玄案。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14. 天涯不曉生 (2003)。。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ISBN 962-992-078-6
  15. 祁連休 (2011)。國民間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秀威資訊。ISBN 9789862217740
  16. 張祖群 (2013)。物質文化遺產的身份認同——基於端午節的源流研究西社會科學9: 50–55。原著喺2021年3月11號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