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烈達卡蘿
芙烈達卡蘿 | |
---|---|
姓名原文 | Frida Kahlo |
出生日 | 1907年7月6號 |
出生地 | Coyoacán |
本名 | Magdalena Frida Carmen Kahlo |
死亡日 | 1954年7月13號 (47歲) |
死亡地 | Coyoacán (墨西哥) |
死因 | bronchopneumonia、pulmonary embolism、phlebitis |
國籍 | 墨西哥 |
識嘅語言 | 西班牙文 |
信奉 | 無神論 |
職業 | 畫師 |
風格 | portrait painting、自畫像、人像畫 |
政黨 | Mexican Communist Party |
名作 | Still Life: Pitahayas、The Two Fridas |
配偶 | Diego Rivera、Diego Rivera |
阿爸 | Guillermo Kahlo |
兄弟姊妹 | Cristina Kahlo y Calderón |
[改維基數據] | |
芙烈達·卡蘿(西班牙文:Frida Kahlo,原名 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1907年7月6號—1954年7月13號)係墨西哥女畫家,喺墨西哥城南部嘅Coyoacan街區出世。老竇係德裔猶太畫家同埋攝影師,家族來自羅馬尼亞嘅歐拉地(Oradea)[a]。
作品同評價
[編輯]芙烈達·卡蘿喺佢一世人畫咗超過二百幅畫,大部分都係自畫像。一九二六年畫嘅「絨布衫自畫像」反映咗佢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嘅興趣,被認為係芙烈達第一次認真對待繪畫嘅作品。[1]
同年畫嘅「意外」係一幅鉛筆畫,以祭壇畫嘅手法描繪佢自己嘅意外經歷,係佢唯一一幅以自己嘅意外為主題嘅作品。[2][b] 芙烈達就係咁樣不斷畫自己身上發生嘅事同自己,創作咗好多作品。[4]
一九四五年發表嘅「摩西,或者創造核心」受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嘅著作《摩西與一神教》嘅強烈影響,喺國立藝術宮年度藝術展獲得咗繪畫獎。[5]
關於畫自畫像呢樣嘢,芙烈達同藝術評論家安東尼奧·羅德里格斯講過:「我大部分時間都係一個人過,我最了解自己,所以我畫自己。」[4]。佢嘅自畫像特點係經常用一啲反映孤獨感嘅荒涼空間作為背景。[4]
佢嘅作品通常會用象徵嘅手法去描繪佢同老公嘅關係、意外之後嘅健康狀況、唔能夠生仔嘅身體等等,反映芙烈達當時嘅心情。[4]
佢嘅表現手法被認為打破咗對女性身體同性嘅禁忌,受到好高嘅評價。佢嘅老公,畫家迪亞高·里維拉讚佢話:「佢係藝術史上,第一個毫不留情甘用一個坦率同冷酷嘅方法,嚴厲甘去畫出女性普遍特有嘅主題嘅女性畫家。」[6]
經歷
[編輯]細個嗰陣
[編輯]弗里達喺1907年7月6號[c],喺墨西哥城嘅哥約亞間區(Coyoacán)出世,係爸爸吉列爾莫·卡羅[d]同媽媽馬蒂爾德·卡爾德龍·伊·岡薩雷斯嘅第三個女[1]。
1904年佢爸媽起嘅弗里達出世嘅「藍屋」而家變咗做弗里達·卡羅博物館,俾人參觀[1]。
佢老豆吉列爾莫1871年喺德國南部嘅巴登巴登出世,係匈牙利猶太人。佢阿媽馬蒂爾德係墨西哥人,弗里達好proud講自己嘅根源。後來,佢老豆嘅家鄉德國俾納粹佔領咗,1935年仲搞咗個紐倫堡法案出嚟,話要排斥猶太人,保護「雅利安」德國人嘅純潔。納粹仲用家譜嚟宣傳呢啲嘢,但係佢就反其道而行,喺1936年整咗幅《我嘅阿爺阿嫲、爹哋媽咪同埋我(家譜)》嘅畫[9]。吉列爾莫係攝影師,佢阿媽死咗之後,1891年就去咗墨西哥。佢喺1921年墨西哥獨立百週年嗰陣整過一本影相冊,成為咗墨西哥第一個官方攝影師[8][10]。
但係到咗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發,佢哋嘅安定生活就玩完喇。弗里達講起嗰陣嘅情況話:「我屋企嗰陣好難先有得食。」[11][12]。
因為生佢嗰陣,佢阿媽身體變差咗,所以細個嗰陣係俾奶媽湊大,同阿媽唔係咁close。喺佢啲日記同訪問入面都睇得出[8][13]。
佢六歲嗰陣得咗脊髓灰質炎,要瞓咗成九個月[14]。因為咁,佢右邊大脾到腳眼嗰度停咗生長,變到好瘦。為咗遮住呢度,佢鍾意着褲同埋墨西哥嘅傳統長裙[14]。佢阿爸想佢隻腳好返,叫佢學晒所有運動,但係都冇用[15]。
佢阿爸成日帶佢去行山,又教佢整水彩畫同影相[16]。呢啲經歷對佢之後做畫家有好大影響[17]。佢喺1951年整咗幅《阿爸嘅肖像》,畫下面寫住:「我而家畫我阿爸吉列爾莫·卡羅。佢係匈牙利同德國嘅後代,係藝術家同職業攝影師。佢好有氣量,好聰明,好有品德,好勇敢,雖然俾癲癇纏擾咗60年,但係佢都冇停過做嘢,仲要敢同希特拉對抗。敬愛嘅女兒,弗里達·卡羅。」呢句說話表達咗佢對年輕時候嘅阿爸嘅感激之情[17]。
1922年,佢喺德國人開嘅高級商業學校畢業之後,就去咗索卡洛嘅墨西哥最高學府國立預科高等學校讀書[18][19]。嗰年包括弗里達喺內嘅35個女仔係第一批入到呢間學校嘅女學生[20]。
弗里達加入咗一個叫「Cachuchas」嘅組織,開始對國家社會主義感興趣,又好鍾意文學[21]。組織入面有好多之後喺唔同範疇出名嘅人,例如作家奧克塔維奧·布斯塔曼特、米格爾·N·利拉、作曲家安赫爾·薩拉斯、記者亞歷杭德羅·戈麥斯-阿里亞斯等等[22]。
大概1925年前後,弗里達跟住佢阿爸個friend,做廣告設計嘅費爾南多·費爾南德斯學畫畫,仲有啲習作留低咗[21]。因為咁,佢開始對畫畫越嚟越有興趣,慢慢想做畫家[21]。
同時,弗里達喺活動入面識咗Cachuchas嘅領袖亞歷杭德羅,兩個人開始拍拖,成日講吓將來嘅事[23]。
立志成為畫家
[編輯]1925年9月17號,弗里達平時搭嚟返學嘅巴士同電車相撞,造成多人傷亡嘅意外。弗里達都受咗重傷,瀕臨死亡邊緣,被迫係床上過咗三個月嘅生活,之後仲經常因為意外嘅後遺症而腰痛同右腳痛。佢就係為咗消磨痛楚同醫院枯燥生活嘅時間,先開始正式畫畫[2]。
因為弗里達嘅意外,佢同亞歷杭德路嘅關係就好似自然消失咁樣破裂咗,呢種孤獨感都成為推動弗里達更加投入繪畫嘅原因之一[24]。喺1926年到1928年期間,弗里達創作咗十幾幅作品[25]。到1928年,佢已經恢復到可以過正常生活嘅程度,就加入咗一個知識分子同藝術家聚集嘅活動圈子,仲入咗墨西哥共產黨[26]。
喺嗰度,佢經攝影師蒂娜・莫多蒂介紹認識咗畫家迪亞哥・里維拉[26][e]。弗里達對里維拉嘅畫作感到讚嘆,就攞自己喺住院期間畫嘅作品俾里維拉睇,想聽下佢嘅意見[26]。里維拉之後講起呢件事嗰陣話:「畫布上面顯示咗驚人嘅表現力」,可以見到佢對弗里達嘅感性留下好深刻嘅印象[28][29]。
就係咁,兩個人嘅關係迅速拉近,喺1929年8月21號,弗里達同比佢大21歲嘅里維拉結婚[30]。因為年齡差距同里維拉嘅外表印象,弗里達嘅父母都冇乜祝福佢哋[31]。值得一提嘅係,佢係雙性戀者,據講仲同美國畫家喬治亞・奧基夫有過關係[32]。
佢哋最初係墨西哥城市中心租咗間公寓住,但因為里維拉接咗科爾特斯宮殿嘅壁畫工作,所以喺同年搬到庫埃納瓦卡[33][34]。
第二年11月,里維拉又收到加州藝術學院(而家嘅三藩市藝術大學)嘅壁畫委託,就搬去咗三藩市[35]。之後因為工作關係,佢哋仲去過紐約、底特律等地[36]。
里維拉咁樣無節制揀工作嘅做法引起咗墨西哥共產黨嘅反感,喺1929年被褫奪咗黨員資格[34]。呢個時候,弗里達都一齊辦咗退黨手續[34]。
1930年弗里達懷咗孕,但因為意外影響到骨盆同子宮,結果流產咗[36]。喺1932年同1934年,佢又再有流產[33]。
呢啲經歷對佢造成咗好大嘅陰影,之後都深深影響咗佢嘅作品[36]。1933年12月,兩個人返到墨西哥之後,就請朋友建築師胡安・奧戈爾曼喺墨西哥城南郊嘅聖安赫爾幫佢哋起間屋,之後就係嗰度安頓落嚟[37]。
絕望同成功
[編輯]1935年,弗里達發現里維拉同佢妹妹克里斯蒂娜有關係,佢受到好大嘅打擊,就離開咗聖安赫爾嘅屋,搬去墨西哥城市中心住。呢年發表嘅《少少嘅刺傷》呢幅畫就好詳細咁反映咗弗里達當時嘅心理狀態[38]。
同年年尾,佢返咗去聖安赫爾嘅屋,但為咗氹里維拉,佢同美國雕塑家野口勇發生咗關係[39]。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弗里達為咗支持共和國一方,就招募咗一班志同道合嘅人,成立咗聯帶委員會,重新投入咗政治活動[38]。
同年,挪威因為莫斯科嘅外部壓力,驅逐咗革命家列夫·托洛茨基(Lev Trotsky),弗里達向墨西哥政府申請庇護佢[38]。到咗1937年,托洛茨基同佢老婆納塔莉婭・謝多娃(Natalia Sedova)嚟到墨西哥,弗里達將佢哋接到「藍屋」,畀佢哋住到1939年[40]。弗里達同托洛茨基仲有過一段短暫嘅關係,喺托洛茨基嘅生日,亦都係俄國革命紀念日嘅11月7號,弗里達畫咗一幅《獻俾列夫・托洛茨基嘅自畫像,又名窗簾之間》送俾佢[41]。呢幅畫引起咗支持托洛茨基嘅法國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嘅注意,成為佢哋加深交往嘅契機[42]。
1938年,弗里達首次喺海外舉辦大型個展[42]。睇完呢個展覽之後,伯特蘭・D・沃爾夫(Bertram D. Wolfe)喺《Vogue》雜誌發表咗一篇文章,評價弗里達嘅作品同其他超現實主義畫家嘅作品唔同,有自己獨特嘅世界觀[42]。同年,應朱利安・列維(Julien Levy)嘅邀請,弗里達喺紐約嘅朱利安・列維畫廊再次舉辦個展[43]。以前從來冇試過將自己嘅作品俾咁多人睇嘅弗里達,對於呢啲評價似乎有啲唔知所措,喺寫俾朋友露西恩・布洛赫嘅信入面寫道:「人哋究竟想喺我嘅作品入面睇到啲乜嘢呢?」[43]。
1939年,電影演員愛德華・G・羅賓遜大量買入弗里達嘅畫作,成為佢經常去美國嘅契機[43]。弗里達嘅成功喺美國都引起咗轟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安森・古迪爾、記者克萊爾・布斯・魯斯、攝影師尼古拉斯・穆雷等多方面嘅名人都開始訂購佢嘅畫[44]。
1939年,弗里達為咗支持安德烈・布勒東策劃嘅「墨西哥展」,去咗巴黎[45]。佢希望可以同多個超現實主義者建立友誼,但因為理念唔同,最後都冇同巴黎嘅藝術家建立到深厚嘅友誼[45]。加上受到戰爭嘅影響,展覽冇達到經濟上嘅成功,之後原本計劃喺倫敦舉行嘅展覽都取消咗[45]。 不過弗里達嘅作品都受到好評,羅浮宮買入咗展出嘅《框架》呢幅畫[45]。
因為弗里達嘅成功同佢積極嘅活動,夫妻之間嘅感情慢慢變淡,1939年11月6號,佢同里維拉離咗婚,弗里達返咗去佢出世嘅「藍屋」[46]。
為咗忘記孤獨,弗里達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創作,仲努力爭取經濟獨立[46]。1940年9月,佢又開始受脊椎痛嘅困擾,加上右手患上急性真菌性皮膚病,冇辦法繼續創作,就去咗三藩市接受治療[47]。
喺醫生嘅指導下持續治療,到健康狀況穩定咗嘅時候,弗里達向里維拉提出再結婚嘅建議[47]。里維拉接受咗弗里達提出嘅幾個條件,包括要經濟獨立、唔發生性關係等,1940年12月8號,佢哋喺三藩市再婚[48]。聖安赫爾嘅屋變成咗畫室,兩個人喺「藍屋」過生活[48]。
到咗1940年代,弗里達喺墨西哥國內都開始有咗名氣,獲得咗好多獎項,喺好多委員會入面做委員,仲收到講師嘅聘書同雜誌嘅投稿邀請[49]。
1942年,佢入選咗教育部支持嘅墨西哥文化中心會員,參與咗好多為宣傳同普及墨西哥文化而搞嘅展覽策劃、講座同出版等工作[49]。同年,佢仲喺教育部管轄下嘅繪畫同造型專門學校「La Esmeralda」做咗老師,每週要教12個鐘頭嘅課[50]。
弗里達與眾不同嘅教學方式深受歡迎,但幾個月之後因為健康問題,佢就冇辦法再去學校,改為喺屋企授課[51]。弗里達喺學生之中發掘咗好多有天分嘅年輕人,幫佢哋學習油畫同搵展出作品嘅機會[52]。
到咗1940年代後期,加泰隆尼亞畫家朱塞普・巴爾托利成為咗佢嘅戀人[53],2015年,卡蘿同巴爾托利之間嘅書信同詩歌收藏以137,000美元成交[54][55]。
晚年
[編輯]到咗1940年代尾,芙烈達嘅健康狀況再度轉差,經常出出入入醫院[56]。
1950年,因為右腳血液循環唔夠,導致腳趾壞死,要做截肢手術[56]。直到1950年11月左右,芙烈達先可以重新開始創作,佢喺床上裝咗個特製畫架,可以瞓住都畫到畫[56]。
1951年之後,因為痛到冇辦法,芙烈達開始要靠止痛藥先可以過日子。佢以前嗰種精細嘅畫功都變得越嚟越難發揮[56]。
到咗1953年8月,右腳痛嘅程度已經到咗連止痛藥都冇辦法頂得順嘅地步,主診醫生決定將佢嘅腳切到膝頭個位[57]。之後芙烈達用義肢行路,不過里維拉話芙烈達佢「已經冇晒生存嘅意志」,個人變得越嚟越鬱悶[57]。
喺1954年2月嘅日記度,芙烈達寫咗:「半年前,我斬咗半隻脚,跟住經歷咗好似成個世紀咁又長又難忍受嘅痛苦,有時仲會失去理智。到而家我仲會諗住自殺。得迪亞高一個可以令我打消呢個念頭,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走咗,佢會好孤單。」[57]
不過,同年7月13日,芙烈達因為肺炎併發症而逝世[57]。因為佢嘅日記入面經常提到自殺,加上前一晚仲親手將8月21日銀婚紀念嘅禮物交畀里維拉,所以有人懷疑佢係自殺[57]。
芙烈達死後,佢嘅靈柩擺喺國立藝術宮嘅大堂,第二日已經有超過600人嚟送別[57]。火化之後,芙烈達嘅骨灰裝喺一個前哥倫布時期嘅陶罐入面,安放喺「藍屋」度[57]。
1958年7月12日,「藍屋」正式開放成為芙烈達·卡蘿博物館,展出芙烈達留低嘅作品、民間工藝品、宗教畫同埋畫作收藏,仲有佢用過嘅畫具、信件同埋日記等等[58]。
疏仕
[編輯]- ↑ 二戰之前係匈牙利屬地
- ↑ 大約喺一九四三年,佢畫咗一幅叫「個人事件」嘅許願畫,同佢自己嘅情況好似。[3]。
- ↑ 弗里達自己話佢係1910年出世嘅[7]。1910年係埃米利亞諾·薩帕塔等領袖帶領墨西哥人爭取自由,反抗獨裁者波菲里奧·迪亞斯嘅年份。『弗里達·卡羅同迭戈·里維拉』入面話,可能佢想話自己同改革嘅理念一齊誕生[7]。
- ↑ 佢原本叫威廉·卡羅,去咗墨西哥之後改咗個西班牙名吉列爾莫[8]。
- ↑ 佢哋喺國立預科高等學校已經見過幾次,但呢次先係正式介紹[27]。
- ↑ 1.0 1.1 1.2 Kettenman 2000, p. 7.
- ↑ 2.0 2.1 Kettenman 2000, p. 17.
- ↑ Kettenman 2000, pp. 17-18.
- ↑ 4.0 4.1 4.2 4.3 Kettenman 2000, p. 18.
- ↑ Kettenman 2000, p. 74.
- ↑ Tibol, Raquel (1996). Frida Kahlo: Una vida abierta (西班牙文).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出版社. p. 96. ISBN 9686052771.
- ↑ 7.0 7.1 Egnolff 2005, p. 7.
- ↑ 8.0 8.1 8.2 Kettenman 2000, p. 8.
- ↑ 〈『MUSY』〉。
- ↑ Egnolff 2005, p. 8.
- ↑ Tibol, Raquel (1977). Frida Kahlo: cronica, testimonios y Aproximaciones. University of Texas. p. 18. OCLC 4252742.
- ↑ Egnolff 2005, p. 9.
- ↑ Egnolff 2005, pp. 9-10.
- ↑ 14.0 14.1 Kettenman 2000, p. 9.
- ↑ Egnolff 2005, p. 10.
- ↑ Kettenman 2000, pp. 9-10.
- ↑ 17.0 17.1 Kettenman 2000, p. 10.
- ↑ Kettenman 2000, pp. 10-11.
- ↑ Egnolff 2005, p. 11.
- ↑ Kettenman 2000, p. 11.
- ↑ 21.0 21.1 21.2 Kettenman 2000, p. 12.
- ↑ Kettenman 2000, pp. 11-12.
- ↑ Egnolff 2005, pp. 14-16.
- ↑ Egnolff 2005, p. 19.
- ↑ Egnolff 2005, p. 20.
- ↑ 26.0 26.1 26.2 Kettenman 2000, p. 21.
- ↑ Egnolff 2005, p. 15.
- ↑ Rivera, Diego; March, Gladys (1992). My Art, My Life: An Autobiography (英文). Dover Publications. p. 169. ISBN 0486269388.
- ↑ 『關於情侶嘅13個故事(下)』 1996,頁 96-97.
- ↑ Kettenman 2000, p. 22.
- ↑ 『關於情侶嘅13個故事(下)』 1996,頁 109.
- ↑ Biography of Bisexual Painter Frida Kahlo
- ↑ 33.0 33.1 Kettenman 2000, p. 92.
- ↑ 34.0 34.1 34.2 Egnolff 2005, p. 31.
- ↑ Kettenman 2000, p. 31.
- ↑ 36.0 36.1 36.2 Kettenman 2000, p. 32.
- ↑ Kettenman 2000, p. 36.
- ↑ 38.0 38.1 38.2 Kettenman 2000, p. 38.
- ↑ Kettenman 2000, p. 38, 92.
- ↑ Kettenman 2000, pp. 38-41.
- ↑ Kettenman 2000, p. 40.
- ↑ 42.0 42.1 42.2 Kettenman 2000, p. 41.
- ↑ 43.0 43.1 43.2 Kettenman 2000, p. 45.
- ↑ Kettenman 2000, pp. 45-46.
- ↑ 45.0 45.1 45.2 45.3 Kettenman 2000, p. 51.
- ↑ 46.0 46.1 Kettenman 2000, p. 52.
- ↑ 47.0 47.1 Kettenman 2000, p. 55.
- ↑ 48.0 48.1 Kettenman 2000, p. 56.
- ↑ 49.0 49.1 Kettenman 2000, p. 61.
- ↑ Kettenman 2000, pp. 62-63.
- ↑ Kettenman 2000, pp. 63-67.
- ↑ Kettenman 2000, p. 67.
- ↑ 本日7/6是女性畫家弗里達・卡蘿嘅生日!『朱塞普 戰場嘅畫家』新場面照片公開 SCREEN Online,2021年7月6日
- ↑ "Frida Kahlo Love Letters Sell for $137,000 at Doyle NY". Fine Books & Collections. 16 April 2015.
- ↑ "KAHLO, FRIDA An important unpublished archive of approximately twenty-five autograph letters to Jose Bartoli, with photographs and various enclosures". Doyle Auction House. 喺2 April 2021搵到.
- ↑ 56.0 56.1 56.2 56.3 Kettenman 2000, p. 79.
- ↑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Kettenman 2000, p. 84.
- ↑ Kettenman 2000, p. 85.
文獻
[編輯]- Kettenmann, Andrea (2000). Frida Kahlo 1907-1954: Pain and Passion (英文). Taschen America. ISBN 3822859834.
- Egnolff, Sandra; Alcantara, Isabel (2005). Frida Kahlo and Diego Rivera (英文). Prestel Publishing. ISBN 3791332759.
- 《カップルをめぐる13の物語 下: 創造性と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20世紀メモリアル)》。平凡社。1996。ISBN 458237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