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因歌
九因歌,亦叫乘數表或者乘法口訣,係十進制乘數表,可以幫手計簡單乘、除同開方。佢係中國發明,現時文獻所示,春秋戰國用到依家,歷代只係字句同次序稍有唔同。完整嘅九因歌有乘式八十一項,唔計重覆嘅,就有四十五項。
西方文明古國嘅古希臘同埋古巴比倫都發明過乘數表,不過就複雜過九因歌好多。希臘乘法表有1,700百幾樣,而且唔夠全面。由於響13世紀之前佢哋計算乘法、除法好困難,所以可以除一個大數嘅人會被人視為數學家[1]。歐洲直到13世紀初都唔知道呢種簡單嘅乘數表。13世紀初,東方嘅計算方法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就學習呢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呢類題目,係大學嘅教材[2]。
九因歌後嚟東傳入高麗、日本[3][4],經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
記載
[編輯]「九因歌」早喺漢代數學家劉徽《九章算術注》提過「九九」起源於中華神話人物伏羲之時[5]。
粵讀法
[編輯]乘數帶「一」之簡單口訣可用「得」或「如」,如「一三得三」、「七一如七」;其他相乘結果爲個位數之簡單口訣多數用「如」。好似「三二如六」、「四二如八」;相乘結果係整數「十」嘅口訣,多數用「終/中」,如「五六終三十」,「五八終四十」;「三」「三」相乘比較特別,用「歸」或「該」。廣東話讀乘數口訣靈活多變之餘,不乏古風,「得」、「如」、「終/中」、「歸」、「該」五字,盡顯古文之雅[5]。
同當時其他國家嘅比較
[編輯]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無進位制,原則上要有無限大嘅乘數表,所以無可能有九因歌。例如希臘乘法表要列出7×8,70×8,700×8,700×8,7000×8……。相比之下,因為九九表係基於十進位制,7×8=56,70×8=560,700×8=5600,7000×8=56000,只需要7×8=56一個代表。
古巴比倫算術雖然早過希臘,但係都好過希臘嘅算術,因為巴比倫算術有位值制。不過巴比倫算術用60進位制,原則上一個「59×59乘數表」要1770項;由於「59×59乘法表」太大,巴比倫人唔用類似九因歌嘅乘數表[6]。不過,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人用1×1=1、2×2=4、3×3=9……7×7=49、……9×9=81 ……16×16=256 …… 59×59=3481 嘅「平方表」。
古埃及無乘數表。考古家發現,古埃及人係通過累次加法嚟計乘數。例如計5×13,先將13+13得26,再加26+26=52,然之後再加13得65[6]。古瑪雅人用20進位制,同依家世界通用嘅十進位制最接近。一個19×19乘法表有190項,多過九九表嘅45項三倍幾,但係就簡便過巴比倫嘅方法好多,但係考古學家到依家都未發現瑪雅乘數表。
內容
[編輯]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
一一如一 | 二一如二 | 三一如三 | 四一如四 | 五一如五 | 六一如六 | 七一如七 | 八一如八 | 九一如九 |
一二如二 | 二二如四 | 三二如六 | 四二如八 | 五二得一十 | 六二一十二 | 七二一十四 | 八二一十六 | 九二一十八 |
一三如三 | 二三如六 | 三三歸九 | 四三一十二 | 五三一十五 | 六三一十八 | 七三二十一 | 八三二十四 | 九三二十七 |
一四如四 | 二四如八 | 三四一十二 | 四四一十六 | 五四中二十 | 六四二十四 | 七四二十八 | 八四三十二 | 九四三十六 |
一五如五 | 二五得一十 | 三五一十五 | 四五中二十 | 五五二十五 | 六五中三十 | 七五三十五 | 八五中四十 | 九五四十五 |
一六如六 | 二六一十二 | 三六一十八 | 四六二十四 | 五六中三十 | 六六三十六 | 七六四十二 | 八六四十八 | 九六五十四 |
一七如七 | 二七一十四 | 三七二十一 | 四七二十八 | 五七三十五 | 六七四十二 | 七七四十九 | 八七五十六 | 九七六十三 |
一八如八 | 二八一十六 | 三八二十四 | 四八三十二 | 五八中四十 | 六八四十八 | 七八五十六 | 八八六十四 | 九八七十二 |
一九如九 | 二九一十八 | 三九二十七 | 四九三十六 | 五九四十五 | 六九五十四 | 七九六十三 | 八九七十二 | 九九八十一 |
參考
[編輯]- ↑ The history of arithmetic. Russell & Russell. 1965.
- ↑ Lam Lay Yong (1992). Fleeting Footsteps: Tracing the Conception of Arithmetic and Algebra in Ancient Chin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ISBN 9789810236960.
- ↑ 李儼 (1931)。《中算史論叢》。
- ↑ 《中國算學之特色》。1934。頁 86。
- ↑ 5.0 5.1 〈數學啓蒙九因歌 乘法口訣花臣多〉。粵語協會。2016-06-04。
- ↑ 6.0 6.1 The Universal History of Numbers: From Prehistory to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Wiley. 2000. ISBN 047137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