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乘
共乘(英文:Carpooling)係一種共享汽車旅程嘅方法,呢種方法令到好幾個人(通常係鄰居)可以坐同一架車去同一個地方(或者附近嘅地方),令到大家唔需要各自揸自己架車,咁樣大家可以分攤揸車嘅成本,亦都可以令到路上面嘅車少咗,減少交通擠塞嘅機會。共乘係一種需求反應運輸(Demand-Responsive Transport,DRT) 服務[1]。
通過令每架車可以載更多嘅人,共乘可以減少每個人嘅旅行成本,例如:燃油成本、隧道費、高速公路費,亦都可以減少駕駛壓力。共乘亦都係更環保、更綠色嘅交通運輸方式,因為共乘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碳排放、塞車,亦都可以減少對停車場車位嘅需求。各國政府經常鼓勵共乘,尤其係喺高污染或者高油價嘅時期。汽車共享係好好利用每架車嘅全部座位容量嘅最佳方法,否則如果每架車都得司機一個人坐,呢啲無坐人嘅座位容量就會浪費咗。
喺2009年,共乘占美國所有出行嘅43.5%[2],佔通勤出行嘅 10%[3]。大多數共乘通勤(超過 60%)係同家人一齊嘅「家庭共乘」(意思係:一家人只揸一架車出去,而唔係每個人揸自己架車)。
共乘通勤對於需要來回居住密度比較高嘅住宅區同工作機會比較多嘅地方嘅人嚟講更受歡迎。 共乘嘅使用量同交通成本(包括燃料價格同埋通勤時間)等因素有顯著相關性,對於工時比較長嘅人、老人家等,共乘嘅比例明顯比較小。
操作方法
[編輯]司機同埋乘客可以透過唔同嘅網絡媒介提供或者搜尋來往嘅地方,揾到匹配嘅人之後,佢哋就可能互相聯絡,安排旅程嘅細節(例如:費用、集合地點同埋行李空間等)。然後司機會按計劃揸車去接其他人,同埋送其他人去目的地。
共乘通常係用喺通勤(通勤係「和製漢語」,意思係返工同放工,英文係commuting)嗰度,但係之後亦都會流行喺比較長嘅旅行,大家一齊喺同一個或者鄰近社區,去相同或者鄰近地方旅行。
共乘唔一定係大家完成整個旅程,尤其係喺長途旅行嘅時候,乘客通常只一齊參加部分旅程,並且根據各自旅行嘅距離,而分擔部分成本。呢啲安排為共乘提供咗額外嘅靈活性,等更多嘅人既可以共享旅程又可以慳錢。
依家,一啲共乘多數係喺網上(共乘車匹配網站或者應用程式)嗰度組織,等啲司機同乘客找到旅行匹配嘅人,然後進行安全交易,以分攤計劃嘅成本。同其他網上交易一樣,佢哋係基於社群嘅信任機制(例如用戶評級)嚟為用戶創造最佳嘅體驗。
共乘安排可以透過好多唔同嘅媒體進行,包括公共網站、社群媒體、僱主網站、手機應用程式、共乘仲介同埋接送點(例如美國、英國等地嘅停車轉搭場)等。
倡議
[編輯]好多公司同埋地方政府都會推出促進共乘嘅計劃。
為咗減少交通流量同埋鼓勵共乘,有啲地方嘅政府引入咗高載客量車輛(high-occupancy vehicle,HOV)特別行車線,只係載咗兩個或者更多乘客嘅車准行呢啲HOV行車線。呢啲HOV行車線,透過減少行車時間同埋費用嚟激勵共乘。有啲國家,亦都會為共乘嘅人預留停車位。
共乘(美國叫 Carpooling;英國叫 Car sharing)係由英國國家慈善機構 Carplus 推廣,佢嘅使命就係促進負責任嘅汽車使用,減輕依家揸車嘅財務、環境同埋社會成本,並且鼓勵用新啲方法去減少英國對汽車嘅依賴性(Car_dependency)。Carplus 得到咗倫敦交通局嘅支持,呢個係英國政府嘅一項倡議,目的係減少倫敦嘅塞車情況同埋停車場車位唔夠嘅壓力,亦都可以減輕環境負擔同埋減少同交通相關嘅空氣污染[4]。
不過,唔係所有國家都有鼓勵或者幫助共乘嘅政策:喺匈牙利,除咗的士之出,其他人以分攤費用(或者任何付款)嘅方式載其他乘客係一種經濟(稅收)犯罪行為。喺2011年嘅一次打擊行動之中,臥底稅務官員喺共乘網站嗰度冒充乘客搭車,然後罰咗司機嘅錢。 2012年3月19號,匈牙利議會議員 Endre Spaller 向國民經濟國務秘書 Zoltán Csévalvay 質問呢個做法,佢認為應該容許共乘,而唔係懲罰佢哋,不過亦都要小心有些人會利用呢個稅務漏洞[5]。喺香港,1980年代好流行嘅泥鯭的呢種的士共乘方法,技術上亦係犯法嘅,警察會放蛇,罰司機嘅錢[6]。
成本分攤
[編輯]共乘通常係指將交通費用,由車上面嘅所有乘客平均分攤(司機同埋乘客)。 司機唔係想賺錢,而只係想幾個人分擔嗰啲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嘅旅行費用。 分攤嘅費用基本上包括油錢同埋可能出現嘅費用。 但係如果我哋將架車嘅購買成本、維護、折舊、保險,同埋司機俾嘅稅,揸車嘅成本大約係每英里1美元[7]。有啲平台透過連接司機同埋乘客嚟促進共乘;通常,各個人嘅成本由汽車司機設定,然後乘客決定接唔接受,因為佢哋喺行程開始前,達成協議。
呢啲平台嘅第二代新系統通常會提供實時旅程管理嘅功能俾乘客;佢哋可以即時睇到每架參與共乘計劃嘅車嘅空位數量,即刻安排行車路線同埋接送順序。系統會自動同埋公平咁根據具體細節計算同埋分攤成本,令到每個乘客都可以根據系統計算出嚟嘅價格俾錢俾司機,分擔成本。
歷史
[編輯]共乘呢種交通模式,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喺美國開始流行,作為一種配給策略。;喺當時,呢啲計劃係通過「汽車俱樂部」(car clubs)或者「汽車共享俱樂部」(car-sharing clubs)。 美國民防辦公室(Office of Civilian Defense )要求社區委員會鼓勵四名工人共用一輛車,目的係想慳返啲橡膠,等啲橡膠可以用喺戰爭上面。佢哋仲開始咗一個叫做「汽車共享俱樂部交換同自助調度系統」(Car Sharing Club Exchange and Self-Dispatching System)嘅乘車共享計劃。由於1973年石油危機同埋1979 年嘅能源危機,共乘喺1970年代中期又再捲土重來。當時佳士拿(Chrysler )同3M公司組織咗第一批員工合用van仔。
共乘喺1970年達到頂峰,佔通勤方式嘅20.4%,不過過咗1970年代,共乘嘅使用急劇降溫,到咗2011年,呢個比例下跌到9.7%,原因好大程度上係因為1980年代天然氣價格嘅大幅下跌(45%)。 喺1990年代,共乘喺大學生之間好流行,原因係校園嘅停車位有限。
共乘旅行嘅特徵已經從 Chic Young 嘅漫畫「Dagwood Bumstead」形式(即係每個乘客按順序接載)轉變成為「停車轉搭場」(Park-and-Ride)形式(所有乘客喺一個共同嘅地點集合,然後轉坐其他車)。近廿年,因為互聯網嘅流行,促進咗共乘嘅成長,共乘呢種通勤模式喺2005年增加到10.7%。2007年開始,由於手提電話同埋GPS嘅出現同埋流行,分別來自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同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嘅 John Zimmer 同埋 Logan Green 創立咗一間叫做 Zimride 嘅共乘系統,呢個系統係 Lyft 嘅前身。網路同埋智手提電話嘅普及,促進咗共乘嘅發展,有咗容易用而又可靠嘅網上交通應用程式,啲人可以好容易咁提供同埋搵到共乘服務。呢啲網站嘅服務,通常都係用喺燃油成本比較高嘅一次性長途旅行[8]。
喺歐洲,由於 BlaBlaCar 嘅出現,長途共乘喺過去幾年變得越來越流行。根據佢哋嘅網站,2020年,Bblablacar 喺歐洲擁有超過 8,000萬用戶[9]。
2020年3月,Uber 同埋 Lyft 暫停咗喺美國同加拿大嘅共乘服務,透過增加社交距離嘅方法嚟控制武漢肺炎嘅擴散[10][11]。疫情之後,2022年6月,Uber 喺美國陸陸續續恢復共乘服務[12];但係佢嘅對手 Lyft 就喺2023年5月宣佈永久暫停共乘服務[13]。
其他形式
[編輯]其他形式嘅共乘:
- Slugging係一種陌生人之間臨時、非正式嘅共乘形式。呢種模式雖然無涉及金錢交易,但係司機同乘客之間仍然可以互惠互利,司機可以用 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同埋平啲嘅路費(toll fee),令到呢種做法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三藩市、侯斯頓等比較塞車嘅地方好流行。
- 靈活共乘(Flexible Carpooling),透過指定正式嘅共乘點,俾乘客加入,擴展咗臨時共乘嘅概念。
- 共乘公司(Ridesharing Companies)令到啲人可以透過手提電話應用程式或者網絡喺好短時間之內安排臨時乘車。乘客只需要喺佢哋自己嘅地方等車就得。
挑戰
[編輯]- 靈活性:共乘可能好難有足夠嘅靈活性嚟適應路線、接送點、工作時間或者工作模式嘅變化。研究發現,呢啲係啲人唔用共乘嘅最常見原因。 為咗解決呢個問題,有啲計劃會同當地嘅的士公司合作,提供「清掃服務」、「保證可以坐車返屋企」等嘅安排。
- 可靠性:如果共乘網路無足夠嘅參與者,去唔到「臨界質量」,咁樣好可能好難搵到某啲行程嘅匹配。雙方唔一定會跟住已經商量好嘅行程。一啲網絡共乘公司用乘客線上付費預訂嘅方法嚟解決呢個問題,咁樣即使乘客無出現,亦都已經俾咗錢。
- 同陌生人共乘:對安全嘅擔憂一直係同陌生人共用同一架車嘅一個主要障礙,不過實際上犯罪嘅風險係好細嘅[14]。 網路共乘計畫提供者會用一啲補救措施,例如聲譽制度,喺系統嗰度標記啲有問題嘅用戶,同埋為負責任嘅用戶建立信任資本,呢類系統大幅度咁增加咗網站對用戶社群嘅價值。
- 整體功效:雖然共乘已經得到大多數政府嘅正式批准同埋支持,包括起專門俾共乘用嘅行車道,但係共乘車道嘅整體功效一直存疑。例如,好多共乘車道,或者係交通高峰時段特別俾共乘用嘅行車道,好少車行[15]。相反,呢啲行車道通常都係無車嘅[15],令到整體燃油消耗量反而增加咗;原因係將一條通道用咗嚟做共乘專用,高速公路嘅整體通行能力可能會減少咗,令到只有一個人嘅車被迫行得更慢,搞到整體燃油效率減少咗。
- 2012年,昆士蘭州政府宣布將會終止共乘車道(叫做 Transit Lanes),原因係呢啲共乘車道造成塞車同埋交通延誤。呢個行動得到咗昆士蘭皇家汽車俱樂部(Royal Automobile Club of Queensland,RACQ)嘅支持[16]。
- 暫時啲共乘平台無有效嘅方法去保證司機可以喺最短延誤嘅情況下接送乘客。一啲共乘平台,例如歐洲嘅 BlablaCar 營運嘅 TwoGo 同埋 BlaBlaLines,用咗人工智慧技術嚟分析所有用戶嘅坐車情況,試圖搵到最適合嘅用戶配搭。呢種智慧技術甚至可以用即時嘅交通數據嚟計算精確嘅路線同埋到達時間[17]。
流行文化
[編輯]- 喺1970年代,美國交通部發布咗一個叫做「Kalaka」嘅幽默公共服務公告動畫嚟推廣共乘。喺個廣告裏面,個採訪嘅人同挪亞傾偈,挪亞係「最早用共乘嘅人」。挪亞解釋,共乘係去目的地嘅最慳錢嘅方式,但係喺挪亞嘅時代,呢種共乘叫做「kalaka」[18]。
- 《一路坐的士》(Cabbing All the Way)係 Jatin Kuberkar 寫嘅一本古仔書,講12個住喺印度城市海得拉巴嘅同一個社區,又喺同一間公司做嘢嘅人,一齊共乘嘅經歷。12個唔同嘅諗法,亦有唔同嘅性格,需要互相配合、解決衝突嚟滿足共同嘅需求。喺旅程中,佢哋成為最好嘅朋友,建立咗持久嘅關係,亦都會互相指導同幫助;個古仔係基於現實生活情況,強調咗共乘嘅潛在好處。
- 1996年嘅電影《共乘》(Carpool)講一個男人要去參加一個重要嘅商務會議,但係佢老婆病咗,佢要代替老婆為附近嘅學童提供共乘服務,過程中發生咗好多驚險、有趣嘅嘢[19]。
- 2017年手提電話遊戲《瘋狂的士大亨》(Crazy Taxi Tycoon,之前叫 Crazy Taxi Gazillionaire)將共乘定位做的士生意嘅威脅。因為共乘已經成為一個強大嘅巨型企業,敲詐佢哋嘅服務對象。玩家嘅任務係請啲的士司機,建立的士服務,提供更合法、更友善同埋更可靠嘅交通體驗[20]。
- 《占士·高登深夜秀》(英文:The Late Late Show with James Corden)有好多共乘卡拉OK重複片段。
睇埋
[編輯]- Flight sharing(暫時只有英文版)
- 燃油稅
- 順風車
- 公共交通
- Ridesharing company(暫時只有英文版)
- Rota (schedule)(暫時只有英文版)
- Shared transport(暫時只有英文版)
- Slugging(暫時只有英文版)
- 可持續交通系統(暫時只有英文版)
- 傳統嘅共享汽車 同埋點對點(peer-to-peer)嘅汽車共享(暫時只有英文版)
- 共享Van仔(暫時只有英文版)
- When You Ride Alone You Ride with bin Laden(暫時只有英文版)
參考
[編輯]- ↑ ioki.com - what-is-demand-responsive-transport (2023-06-26). "What is … demand-responsive transport (DRT)?". ioki (英國英文). 喺2023-11-23搵到.
- ↑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2009 Nat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U.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原著喺23 October 2013歸檔. 喺2014-01-29搵到.
- ↑ Park, Haeyoun; Gebeloff, Robert (28 January 2011). "Car-Pooling Declines as Driving Becomes Cheaper". The New York Times.
- ↑ "Source: The state of European Car Sharing, Car Sha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reater London, p. 96-98: white-paper by Momo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 on sustainable mobility patterns), June 2010" (PDF). 原著 (PDF)喺16 February 2020歸檔. 喺2014-01-29搵到.
- ↑ "Demokrata.hu". 19 March 2012. 原著喺30 May 2012歸檔. 喺2012-04-06搵到.
- ↑ 〈泥鯭的士在香港是否合法? - 恩盛車行〉 (香港中文)。2021-12-04。喺2024-08-15搵到。
- ↑ "How prices are calculated". Poparide Help (美國英文). 原著喺2022-11-06歸檔. 喺2021-04-04搵到.
- ↑ Farr, Christina (2013-05-23). "Lyft team gets $60M more; now it must prove ride-sharing can go global". VentureBeat. 喺1 January 2020搵到.
- ↑ "About Us". BlaBlaCar. 喺1 January 2020搵到.
- ↑ "Uber and Lyft suspend carpooling in response to coronavirus pandemic". 17 March 2020.
- ↑ Bond, Shannon (17 March 2020). "Uber, Lyft Halt Shared Carpool Service in U.S. And Canada". NPR.
- ↑ Thorbecke, Catherine (2022-06-21). "Uber is bringing back shared rides to 9 US cities | CNN Business". CNN (英文). 喺2024-08-16搵到.
- ↑ Davalos,Bloomberg, Jackie. "You'll no longer be able to take a carpool ride with Lyft to save money". Fortune (英文). 喺2024-08-16搵到.
- ↑ Dallmeyer, K. E. (1976-02-04). "Hitchhiking: a Viable Addition to a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epared for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75". Trid.trb.org. 原著喺8 November 2019歸檔. 喺2014-01-29搵到.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 ↑ 15.0 15.1 Templeton, Brad. "Carpool Cheats May Be Helping Traffic; How HOV Lanes Can Fail". Forbes (英文). 喺2021-04-04搵到.
- ↑ "Transit lanes video|RACQ backs plan to scrap T2 lanes, Brisbane". 2013-12-22. 原著喺2013-12-22歸檔. 喺2018-04-03搵到.
- ↑ Mitropoulos, L.; Kortsari, A.; Ayfantopoulou, G. (2021-09-01). "Factors Affecting Drivers to Participate in a Carpooling to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Sustainability. 13 (16): 9129. doi:10.3390/su13169129.
- ↑ "Kalaka - yes the word for car pooling". YouTube.com. 歸檔時間2024-07-27. 喺May 31, 2020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 ↑ Hiller, Arthur (1996-08-23), Carpool, Tom Arnold, David Paymer, Rhea Perlman, New Regency Productions, Monarchy Enterprises B.V., Warner Bros., 喺2024-08-17搵到
- ↑ Padla, Rei (2 June 2017). "SEGA launches new 'Crazy Taxi Gazillionaire' strategy game". Android Community. 喺31 October 2018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