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江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吳大江 | |
---|---|
出生地 | 汕尾 ![]() |
死亡日 | 2001年9月4號 ![]() |
死亡地 | 臺北市 ![]() |
國籍 | 香港 ![]() |
職業 | 作曲家 ![]() |
[改維基數據] | |
唔該幫下手加長、改好啲呢篇文。 討論頁或者要求加料版可能有多啲資料。 |
呢篇文 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
吳大江(英文:Ta Chiang Wu,1943年11月13號—2001年9月4號),係中樂音樂家。佢喺廣東海豐出世。佢老婆係水文君,箏演奏家。
生平[編輯]
吳大江細個嗰時喺屋企有機會接觸中、西音樂,從此奠定穩固嘅音樂基礎。[1]
1960年代,吳偷渡到香港,試過住寮屋,賣血[2][3],經介紹喺酒樓夜總會樂隊演出,又為電影配樂。1974年移民星加坡,出任人民協會華樂團指揮。1977年,香港中樂團公開招聘職業樂師,吳大江受聘成為創團音樂總監同指揮。期間佢著手將香港中樂團改成職業樂團,措施包括招聘樂師,定期練習,安排樂團到海外演出,並且制訂樂團座位標準。佢又實施委約創作制度,以合約形式邀請作曲家創作新曲,中樂新曲數量從此大增。1985年5月,佢約滿後離職。[1]1985年6月,吳大江嘅音樂總監合約約滿,當時嘅市政局唔續約,改為聘請吳大江出任「首席指揮」,吳大江撕毀首席指揮合約。[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1986年,吳去咗台灣,出任臺北市立國樂團指揮,一年後卸任。吳從此定居台灣,一直鬱鬱不得志。[1]
吳為近百齣香港及台灣電影作曲同配樂,並屢獲獎項。[4]
《吳大江傳》[編輯]
前香港中樂團成員鄭學仁,曾經跟吳大江修習樂理同作曲。鄭為報知遇之恩,花咗3年幾,走訪吳大江嘅親友同僚,卒之寫成《吳大江傳》,超過30萬字。2006年,《吳大江傳》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呢本書對於瞭解吳大江本人同香港中樂早期歷史都幾有意義。[1]
音樂作品[編輯]
創作同改編[編輯]
- 《椰林舞曲》
- 《緣》
- 《胡笳十八拍》
- 舞劇《東海奇緣》
- 高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電影配樂[編輯]
- 《新紅樓夢》
- 《俠女》
- 《空山靈雨》
- 《山中傳奇》
- 《緹縈》
- 《國父傳》
榮譽[編輯]
參考[編輯]
- ↑ 1.0 1.1 1.2 1.3 鄭學仁 (2006). 《吳大江傳》 (香港中文). 香港: 三聯書店 (2006-02-01出版). ISBN 9789620425493.
- ↑ 馮敏兒 (2007-11-13). 〈林祥園的休止符〉. 《蘋果日報》. 原著喺2020-06-09歸檔. 喺2018-03-30搵到.
{{cite web}}
: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help) - ↑ 賴錦廷 (2009). 〈流浪者之歌〉. 出自 留中總會文藝寫作學會 (編). 《河邊風景》 (PDF). 曼谷: 留中大學出版社. pp. 63–64. 原著 (PDF)喺2016年6月4號歸檔. 喺2018年3月30號搵到.
- ↑ 〈中樂團創辦人吳大江 餘韻永留中央圖書館〉. www.info.gov.hk. 香港政府新聞處. 2003-09-17. 喺2018-03-30搵到.
{{cite web}}
: Cite has empty 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help)
出面網頁[編輯]
前任: 首任 |
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 1977年—1985年 |
繼任: 關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