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陣線 (馬來西亞)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國民陣線 | |||
---|---|---|---|
![]() | |||
主席 | 阿末紮希 | ||
成立 | 1973年1月1號[1] | ||
官方色彩 | 皇室藍、 白色 | ||
總部 | ![]() ![]() 拿督翁大廈8樓 | ||
意識形態 | 道德規範 民主主義 經濟保守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
||
黨員 | ![]() ![]() ![]() ![]() 人民權力黨 | ||
色 | {{{色}}} | ||
網 | www |
國民陣線 | |||||||||||||||||||||
![]() | |||||||||||||||||||||
繁體字 | 國民陣線 | ||||||||||||||||||||
---|---|---|---|---|---|---|---|---|---|---|---|---|---|---|---|---|---|---|---|---|---|
簡化字 | 国民阵线 | ||||||||||||||||||||
中文拼音 | Guómín Zhènxiàn | ||||||||||||||||||||
|
國民陣線(馬來文:Barisan Nasional),簡稱國陣,係馬來西亞政黨聯盟,1973年成立以嚟就一直做執政聯盟,直到2018年輸咗下議院選舉為止。2022年選舉後,同安華嘅希望聯盟合作組成「團結政府」嘅執政聯盟。
歷史[編輯]
國民陣線嘅前身係1951年成立嘅聯盟,當時嘅目的係爭取馬來亞脫離英國獨立。1955年,聯盟喺當時嘅立法議會選舉攞到絕大比數嘅議席。到1963年馬來亞獨立打後,聯盟一直把持住馬來亞嘅政權。但係到1969年,聯盟遭受挫敗,得票率第一次唔過半,反對派當時嘅慶祝遊行更加演變成聯盟同反對派支持者嘅流血衝突,史稱五一三事件。
事件過後,聯盟為咗籌組更加穩定嘅政府,決定擴大聯盟規模,收咗一啲成績標青嘅反對黨入去,成為國民陣線。
呢種模式嘅合作維持咗將近50年,但係2018年第14屆馬來西亞下議院選舉國民陣線慘敗,馬來西亞政權第一次交替,國陣成員黨紛紛退出,甚至走去同新執政嘅希望聯盟合作,成員一個個咁走,最後又還原返以前聯盟三大黨嘅規模。
2022年,國民聯盟嘅執政聯盟失去政權,國陣再次成為執政聯盟。
成員黨[編輯]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以馬來人為基礎,主張馬來人至上
-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以住喺馬來西亞嘅印度人為基礎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以馬來西亞華人為主要票源
- 沙巴人民團結黨(沙人民黨):行沙巴喺民主主義
合作政黨[編輯]
- 人民權力黨(民權黨):以馬來西亞多元種族政黨自居,並視民主行動黨同人民公正黨為政治對手
家下勢力[編輯]
以2018年12月計:
黨 | 上議院席數 | 下議院席數 | 地方議會席數 |
巫統 | 19 / 70
|
37 / 222
|
124 / 591
|
國大黨 | 3 / 70
|
1 / 222
|
3 / 591
|
馬華公會 | 5 / 70
|
1 / 222
|
2 / 591
|
直屬國民陣線 | 0 / 70
|
1 / 222
|
0 / 591
|
攷[編輯]
- ↑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20 November 2014).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Routledge. pp. 102–. ISBN 978-1-317-62233-8.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07-29. 喺2017-04-29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