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亞歷山大·普希金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普希金跳轉過嚟)
亞歷山大·普希金
Vasily Tropinin畫嘅普希金
出世(1799-05-26)1799年5月26號
俄羅斯帝國 莫斯科
1837年1月29號(1837-01-29)(37歲)
俄羅斯帝國 聖彼得堡
職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
配偶娜塔麗婭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5月26號1837年1月29號)係俄羅斯文學家、畀好多人認為係俄國最偉大嘅詩人、現代俄國文學嘅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

普希金喺俄羅斯貴族嘅家庭入面出世,喺莫斯科大。[1] 佢老豆謝爾蓋·利沃維奇·普希金係嚟自一個古老嘅貴族家庭。佢其中一個外曾祖父係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甘尼拔少將,係一位非洲裔嘅貴族,細個俾鄂圖曼帝國啲人擄走咗,之後俄羅斯皇帝將佢解救番嚟,仲收佢做教仔喺宮廷度大。

佢15歲嗰陣已經發表咗第一首詩,喺沙皇村皇家學院畢業嘅時候已經俾文學界認定咗係大才。畢業嗰陣,普希金朗讀咗佢嗰首具爭議性嘅詩作「自由頌」,呢首詩同其他幾首詩令到佢俾亞歷山大一世流放。喺受到皇帝嘅政治警察嚴密監視同埋唔俾出版嘅情況下,普希金寫咗佢最著名嘅劇本《鮑里斯·戈杜諾夫》。佢嘅韻文小說《Eugene Onegin》喺1825年到1832年之間連載。

普希金最尾死於同佢老婆嘅所謂情人兼佢大姨子老公嘅決鬥,對手係Georges-Charles de Heeckeren d'Anthès,又叫做當特斯-蓋克倫,係一個效力於帝國近衛騎兵團嘅法國軍官。

祖先

[編輯]
普希金家族嘅徽章
普希金嘅老豆,謝爾蓋·利沃維奇·普希金少校

普希金嘅老豆,謝爾蓋·利沃維奇·普希金(1767-1848),係嚟自一個顯赫嘅俄羅斯貴族家族,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紀。[2]普希金嘅老母,納傑日達(娜嘉)·奧西波夫娜·甘尼巴爾(1775-1836),透過佢阿爺嘅老母可以追溯到德國貴族同埋十三世紀斯堪的納維亞貴族嘅血統。[3][4]佢係奧西普·阿布拉莫維奇·甘尼巴爾(1744-1807)同佢老婆瑪麗亞·阿列克謝耶夫娜·普希金娜(1745-1818)嘅女。

奧西普·阿布拉莫維奇·甘尼巴爾嘅老豆,即係普希金嘅外曾祖父,就係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甘尼巴爾(1696-1781),一個非洲侍童,佢俾人擄走送去君士坦丁堡鄂圖曼帝國蘇丹嘅禮物,之後轉贈俾彼得大帝。阿布拉姆喺寫俾彼得大帝個女伊麗莎白女皇嘅信度,話甘尼巴爾係嚟自「拉貢」,呢個講法主要係基於甘尼巴爾女婿羅特基爾希寫嘅一個神話式嘅傳記。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研究《Eugene Onegin》嘅時候,對呢個源頭論提出咗好大疑問。後尾經過學者迪厄多內·納曼庫休·巴恩斯嘅研究,最後確定甘尼巴爾其實係出世喺中非,喺而家喀麥隆乍得湖接壤嘅地方。[5][6]甘尼巴爾喺法國讀完軍事工程之後,做咗塔林嘅總督,最尾仲升到總參謀長(第三高嘅軍銜),負責俄羅斯嘅海防要塞同運河嘅建設。

普希金嘅老母,納傑日達·甘尼巴爾

早年生活

[編輯]

普希金喺莫斯科出世,俾保姆同法國老師帶大,十歲前淨係識講法文。佢係同屋企啲僕人同奶媽阿麗娜·羅迪安諾夫娜溝通先至開始接觸俄文,佢好錫呢個奶媽,仲叻過佢親生老母。

佢15歲嗰陣已經出咗第一首詩。佢喺聖彼得堡附近嘅沙皇村皇家學院畢業,係第一屆畢業生,嗰陣佢嘅才華已經喺俄羅斯文壇備受推崇。喺學院嗰陣,佢跟教過一個叫大衛·瑪拉嘅老師,喺俄羅斯叫做大衛·德·布德里([[:fr:{{{3}}}|法文版]]),係法國大革命人物讓-保羅·馬拉特個細佬。[7]

畢業之後,普希金投入咗俄羅斯帝國首都聖彼得堡朝氣蓬勃,又有啲癲癲地嘅知識青年文化。1820年,佢出版咗佢第一首長詩《Ruslan and Ludmila》,呢首詩嘅主題同風格都引起咗好大爭議。

社會運動

[編輯]

喺利西姆學院嘅時候,康德嘅自由個人主義學說有對佢好大嘅影響,呢啲學說係由亞歷山大·庫尼欽教授嘅,普希金後來仲喺佢嘅詩《10月19日》入面紀念咗佢。[8] 普希金亦都深入研究咗法國啟蒙運動嘅思想,佢一生都對呢啲思想好感恩,特別係伏爾泰,普希金形容伏爾泰係「第一個走上新道路嘅人,帶住哲學嘅燈光,照進歷史嘅黑暗檔案」。[9][10]

普希金漸漸投入咗社會改革,成為咗文學激進派嘅代言人。呢樣嘢激嬲咗政府,結果佢喺1820年5月調離首都。[11] 佢去咗高加索克里米亞,之後去咗卡繆卡同埋基希訥烏,嗰陣佢成為咗共濟會嘅成員。

普希金加入咗菲利基埃特里亞,一個秘密組織,目的係推翻奧斯曼帝國喺希臘嘅統治,並建立一個獨立嘅希臘國家。佢俾希臘革命激勵,喺對抗奧斯曼帝國嘅戰爭爆發嗰陣,佢仲寫日記記錄咗呢場民族起義嘅事件。

崛起

[編輯]
1815年1月8日,普希金喺沙皇村皇家學院考試期間喺加夫里拉·傑爾扎文面前朗讀佢嘅詩。呢幅係伊利亞·列賓喺1911年嘅畫作
普希金嘅情人安娜·彼得羅夫娜·克恩,佢可能係為咗佢而寫咗俄羅斯最有名嘅情詩

佢住喺基希讷烏到1823年,期間寫咗兩首浪漫主義詩作,令佢聲名大噪:《高加索嘅俘虜》同埋《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y》。1823年,普希金搬去敖德薩,喺嗰度又同政府起衝突,結果喺1824年到1826年期間俾放逐去佢老母喺普斯科夫附近嘅米哈伊洛夫斯科耶博物館鄉下莊園。[12]

喺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普希金寫咗啲懷舊愛情詩,專門寫畀小俄羅斯總督嘅老婆伊莉莎白·沃倫佐娃。[13]之後佢就寫緊佢嘅詩體小說《Eugene Onegin》。

喺米哈伊洛夫斯科耶,1825年,普希金寫咗首詩《To***》。大家都以為佢係寫畀安娜·彼得羅夫娜·克恩,但都有其他講法。詩人米哈伊爾·杜丁認為呢首詩係寫畀一個叫奧爾加·卡拉什尼科娃嘅農奴。[14]普希金研究學者基拉·維克托羅娃就話呢首詩係寫畀葉利扎維塔·阿列克謝耶夫娜皇后。[15]瓦迪姆·尼古拉耶夫話關於皇后嘅講法係邊緣講法,唔肯討論,但想證明首詩係寫畀《Eugene Onegin》入面嘅女主角塔蒂亞娜·拉里娜。[14]

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嘅叛軍物品入面搵到普希金嘅詩作《自由頌》,政府就召佢返莫斯科。自從1820年俾放逐之後,[16]普希金嘅朋友同屋企人不斷請願要求釋放佢,寫信又同亞歷山大一世皇帝見面,之後同尼古拉一世皇帝見面。見完尼古拉一世皇帝之後,普希金俾解除放逐,開始做國家檔案館皇帝嘅列位顧問。不過,因為聖彼得堡十二月黨人起義(1825年)嘅叛軍手上有普希金早期嘅一啲政治詩作,皇帝就嚴格控制普希金出版嘅所有嘢,仲禁止佢自由旅行。

喺同年(1825年),普希金喺佢老母嘅莊園寫咗會成為佢最著名舞台劇嘅《Boris Godunov》。不過,佢要等咗五年先至攞到出版許可。呢套戲劇原版同未經審查嘅版本直到2007年先至首演。

大約1825年至1829年期間,佢喺俄羅斯中部流放期間識咗波蘭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仲同佢成為好朋友。[17]1829年,佢經過高加索去埃爾祖魯姆探訪喺俄土戰爭(1828-1829)期間參戰嘅朋友。[18]1829年尾,普希金想去外國遊歷,呢個願望反映喺佢首詩《Let's go, I'm ready》度。[19]佢申請旅遊許可,但係1830年1月17號收到尼古拉一世嘅否定答覆。[20]

納塔莉婭·普希金娜,亞歷山大·布留洛夫1831年嘅肖像畫

大約1828年,普希金識咗納塔莉婭·貢恰洛娃,嗰陣佢得16歲,係莫斯科最受人關注嘅美女之一。經過猶豫之後,納塔莉婭喺1830年4月接受咗普希金嘅求婚,但係要先確保沙皇政府冇打算迫害呢個自由主義詩人。之後,普希金同佢老婆成為宮廷社交圈嘅常客。佢哋喺1830年5月6號正式訂婚,仲寄出咗婚禮請帖。因為霍亂爆發同其他問題,婚禮延遲咗一年。婚禮最後喺1831年2月18號(舊曆)喺莫斯科大升天教堂(位於大尼基茨卡亞街)舉行。

普希金同貢恰洛娃嘅婚姻大致上係幸福嘅,但係佢老婆嗰種特有嘅調情同輕浮性格,導致七年之後佢決鬥身亡,因為普希金好容易嫉妒。[21]

Georges d'Anthès

1831年,普希金正當文壇影響力日益增長嗰陣,佢識咗另一個俄羅斯早期有影響力嘅作家尼古拉·果戈里。睇完果戈里1831-1832年嘅短篇小說集《迪康卡近郊莊園的夜晚》之後,普希金支持佢,仲喺佢1836年創辦嘅雜誌《現代人》度刊登咗果戈里啲最有名嘅短篇小說。

出面網頁

[編輯]
  1. "Alexander Sergeevich Pushkin - Russian famous poet. Biography and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his life". 7 July 2016. 原著喺15 April 2019歸檔. 喺14 January 2019搵到.
  2. Н.К. Телетова [N.K. Teletova] (2007)。
  3. Лихауг [Lihaug], Э.Г. [E.G.] (November 2006). "Предки А.С. Пушкина в Германии и Скандинавии: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Христины Регины Шёберг (Ганнибал) от Клауса фон Грабо из Грабо [Ancestors of A.S. Pushkin in Germany and Scandinavia: Descent of Christina Regina Siöberg (Hannibal) from Claus von Grabow zu Grabow]". Генеалог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Genealogical Herald].–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Saint Petersburg]. 27: 31–38.
  4. Lihaug, Elin Galtung (2007). "Aus Brandenburg nach Skandinavien, dem Baltikum und Rußland. Eine Abstammungslinie von Claus von Grabow bis Alexander Sergejewitsch Puschkin 1581–1837". Archiv für Familiengeschichtsforschung. 11: 32–46.
  5. New Statesman. New Statesman Limited. 2005. p. 36. 喺7 January 2015搵到.
  6. Catharine Theimer Nepomnyashchy; Nicole Svobodny; Ludmilla A. Trigos, 編 (2006). Under the Sky of My Africa: Alexander Pushkin and Blacknes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p. 31. ISBN 0810119714. 喺7 January 2015搵到.
  7. Goëtz-Nothomb, Charlotte. "Jean-Paul Marat - Notice Generale" (法文). p. 9.
  8. Schapiro, Leonard (1967). Ra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Russian Nineteenth Century Political Thought.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 48–50. Schapiro寫庫尼欽對普希金政治觀念嘅影響「最為重要」。Schapiro形容庫尼欽嘅哲學係傳遞「過去思想中最開明嘅原則,關於個人同國家之間嘅關係」,即係統治者嘅權力「受到子民自然權利嘅限制,而呢啲子民永遠都唔可以被視作達成目的嘅工具,而只可以被視作目的本身。」
  9. Kahn, Andrew (2008). Pushkin's Lyric Intelligence. OUP Oxford. p. 283.
  10. Pushkin, Alexander (1967). The Letters of Alexander Pushk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p. 164.
  11. Wight, C. "Pushkin, poet and troublemaker - the early years". www.bl.uk. 喺2023-08-23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2. Images of Pushkin in the works of the black "pilgrims". Ahern, Kathleen M. The Mississippi Quarterly p. 75(11) Vol. 55 No. 1 ISSN 0026-637X。 2001年12月22號。
  13. (俄文) P.K. Guber。Don Juan List of A. S. Pushkin。彼得格勒,1923年(1993年喺哈爾科夫重印)。78,90-99頁。
  14. 14.0 14.1 (俄文) Vadim Nikolayev。「Magic Moment」係寫畀邊個?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10月2號,.
  15. (俄文) 同基拉·維克托羅娃嘅訪問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5月7號,.
  16. Thorpe, Vanessa (2018年4月21號)。希金嘅後人首次將俄羅斯詩人動盪嘅人生搬上舞台
  17. 卡齊米日·維卡,《密茨凱維奇·亞當·伯納德》,《波蘭傳記詞典》,第二十卷,1975年,696頁
  18. Wilson, Reuel K. (1973). "Pushkin's Journey to Erzurum". The Literary Travelogue. Springer. pp. 98–121. doi:10.1007/978-94-010-1997-2_10. ISBN 978-90-247-1558-9.
  19. Поедем, я готов; куда бы вы, друзья...(俄文)
  20. Pushkin, A.S. (1974). Sobranie sochinenii.第2卷. 莫斯科: Khudozhestvennaya Literatura. p. 581.
  21. Pushkin, Aleksandr Sergeevich; Пушк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1998). Tales of Belkin and Other Prose Writings. 倫敦: Penguin Books. pp. X. ISBN 0-14-044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