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瀕臨絕種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東北虎係瀕臨絕種動物

瀕臨絕種係指物種絕種危機,瀕臨絕種嘅物種叫瀕危物種英文endangered species,簡稱 EN),原因可以係天然或者人為嘅,包括棲息地減少、偷獵入侵物種同埋氣候變化等嘅因素都可以引致物種瀕危。人類活動係好多生物變成瀕危嘅主因[1][2]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嘅紅色名錄列出咗好多物種嘅全球保育狀況,仲有其他機構會評估特定地區內嘅物種狀況。好多國家都有法例去保護依賴保育嘅物種,例如禁止獵捕、限制土地開發,又或者設立保護區。有啲瀕危物種更加係廣泛保育工作嘅目標,好似人工繁殖同埋棲息地修復咁。

人類活動係導致某啲物種變成瀕危嘅一個重要原因。

喺巴西

[編輯]

巴西係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嘅國家之一,甚至可能係最豐富嗰個。嗰度唔單止有亞馬遜森林,仲有大西洋森林、好似熱帶草原噉嘅塞拉多草原,同埋其他巴西生物群系[3] 因為嗰度有啲雨林保護得好好、密度又高,搞到野生動物走私變成一個難題。野生動物走私同砍伐森林一樣,都係巴西物種瀕危嘅主要原因之一。巴西有一套廣泛嘅法律體系嚟保護環境,包括佢哋嘅巴西憲法[4] 仲有幾個聯邦、州同地方政府機構,負責保護動物群植物群、向涉及環境罪行嘅個人或公司罰款,同埋沒收非法捉返嚟嘅野生動物。雖然呢啲機構可以收集佢哋自己嘅數據,但係喺野生動物走私呢方面,每個系統都相對獨立運作。不過,無論係呢啲機構定係喺巴西運作嘅非政府組織,都同意雀鳥佔咗嗰度走私物種嘅大約八成。[5]

野生動物走私、根據巴西法律視為環境罪行嘅其他行為(例如砍伐森林),同埋瀕危物種之間嘅關係特別複雜同令人憂慮,因為動植物越係稀有,佢哋喺黑市就越受追捧、越值錢,噉樣又會搞到更多物種瀕危。[6]

另外,有啲環境專家同科學家指出,雅伊爾·博索納羅總統任期內解散環境機構同廢除法律,係導致瀕危物種數量激增嘅原因之一。[7] 喺佢總統任期內,曾經有一次撤銷咗總額達31億美金、針對環境罪犯嘅罰款,而且至少有一筆同非法、未報告及無管制捕魚有關嘅罰款(對象係博索納羅本人)亦都取消咗,而負責開罰單嗰個執法人員仲要降級[8]

過去,巴西曾經成功將當地特有嘅金獅面狨滅絕邊緣拯救返嚟。非政府組織同政府搞咗好多大型宣傳活動去提高公眾意識,包括將金獅面狨印喺20雷亞爾嘅巴西紙幣上面(而家仲流通緊),大家就覺得呢啲行動係成功將呢個物種移出極危動物名單嘅原因。[9][10]

喺美國

[編輯]

嚟自美國嘅數據顯示,人口同受威脅及瀕危物種係有關連嘅。用瀕危物種經濟與管理數據庫嘅物種數據,同埋瀕危物種法案(ESA)生效期間(1970年至1997年)嘅資料,整咗個表,顯示人類活動同物種瀕危之間有正向關係。[11]

氣候變化對瀕危物種嘅影響

[編輯]

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一般認為係導致動物瀕危嘅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嘅講法:[12]

如果我哋能夠充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好多物種仍然有機會生存同恢復。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詹姆斯·漢森警告話,為咗維持一個同人類文明發展時期相似、同埋好多生物已經適應咗嘅氣候,我哋需要盡快將大氣入面嘅二氧化碳濃度降到百萬分率350份(ppm)。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好少超過280 ppm;喺2014年曆年,二氧化碳水平喺395至402 ppm之間波動。

A proportional symbol map of each state's endangered species count

瀕危物種法案

[編輯]

根據美國1973年嘅《瀕危物種法案》,物種可以列為「瀕危」或「受威脅」。「鹽溪虎甲蟲」就係受《瀕危物種法案》保護嘅一個瀕危亞種例子。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同埋國家海洋漁業局負責分類同保護瀕危物種。佢哋亦都負責將特定物種加入名單,呢個過程可能好漫長,亦都好有爭議。[13]

有啲瀕危物種法律好有爭議。常見嘅爭議點包括:將物種列入瀕危名單嘅標準、物種數量恢復之後將佢哋由名單移除嘅規則。限制土地開發係咪構成政府「徵用」土地;相關問題係私人地主嘅土地用途損失應唔應該得到補償;同埋點樣攞到保護法嘅合理豁免。另外,嚟自狩獵者同埋各行各業(例如石油工業建築業同伐木業)嘅游說,一直都係制定瀕危物種法律嘅障礙。

布殊政府曾經廢除一項政策,呢項政策要求聯邦官員喺採取可能損害瀕危物種嘅行動之前,必須諮詢野生動物專家。到咗奧巴馬政府時期,呢項政策又恢復返。[14]

將物種列為瀕危可能有負面影響,因為噉樣會令佢哋對收藏家同偷獵者嚟講更加有吸引力。[15] 呢種影響有可能減輕,例如喺中國,商業養殖嘅龜可能減輕咗一部分偷獵瀕危物種嘅壓力。[16]

將物種列入名單嘅另一個問題係,會令到啲人用「殺、埋、扮唔知」嘅方法嚟清除土地上嘅瀕危物種。有啲地主而家可能會覺得,喺自己塊地發現瀕危動物之後,土地價值會降低。據講佢哋會選擇殺死啲動物再埋咗佢,或者靜靜雞破壞棲息地。噉樣做雖然解決咗佢哋土地上嘅問題,但同時亦都進一步減少咗瀕危物種嘅數量。[17] 《瀕危物種法案》(ESA)—— 正係呢條法案創造咗「瀕危物種」呢個詞 —— 嘅有效性,啲商業倡議團體同佢哋嘅出版物都有質疑,但係研究相關物種嘅野生動物科學家普遍認為佢係一個有效嘅恢復工具。已經有19個物種除名同恢復,[18] 而美國東北部93%嘅列名物種數量都係恢復緊或者穩定。[19]

而家有1,556種瀕危物種受政府法律保護。但係,呢個估算數字冇計到嗰啲面臨瀕危威脅、但未納入《瀕危物種法案》等法律保護嘅物種。根據NatureServe嘅全球保育狀況評估,大約百分之十三嘅脊椎動物(唔包括海魚)、百分之十七嘅維管束植物,同埋百分之六到十八嘅真菌俾人認為係處於危險狀態。[20]Template:Refpages 所以,總體嚟講,美國已知嘅動物、真菌同植物有百分之七到十八接近滅絕。[20]Template:Refpage 呢個總數遠遠超過美國《瀕危物種法案》保護嘅物種數量。

白頭海鵰
美洲野牛

自從人類開始為咗生存而打獵以嚟,過度捕獵同捕魚一直係一個嚴重又危險嘅問題。喺所有因為人類干預而滅絕嘅物種入面,渡渡鳥旅鴿大海雀袋狼史德拉海牛係其中比較出名嘅例子;而白頭海鵰灰熊美洲野牛東部灰狼海龜就曾經因為偷獵而瀕臨滅絕。好多物種最初係為咗生存必需嘅食物來源,後來變成咗運動狩獵嘅目標。不過,因為為咗防止滅絕付出咗巨大努力,白頭海鵰(學名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而家喺紅色名錄上屬於「無危」級別。[21] 而家過度捕獵物種嘅例子可以喺海洋見到,例如有啲鯨魚嘅數量已經大幅減少。大型鯨魚好似藍鯨弓頭鯨長鬚鯨灰鯨抹香鯨座頭鯨都係而家仍然列喺瀕危物種名單上嘅八種鯨魚之一。已經採取咗行動去嘗試減少捕鯨同增加鯨魚數量。呢啲行動包括禁止喺美國水域搞所有捕鯨活動、制定保護所有鯨魚嘅《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同埋成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但即使實施咗所有呢啲措施,好似日本呢啲國家仍然以「科學研究」為名繼續捕獵同捕撈鯨魚。[22] 過度捕獵、氣候變化同棲息地喪失,搞到物種要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呢個可能意味住未來滅絕率會大幅增加。

喺加拿大

[編輯]

加拿大透過《加拿大瀕危物種法案》嚟處理瀕危物種問題。當一個物種瀕臨滅絕或者局部滅絕時,就會俾人認定係受威脅或瀕危。一旦物種俾人認定係受威脅或瀕危,法案就要求制定一個恢復計劃,說明點樣阻止或者扭轉物種數量下降嘅趨勢。[23] 截至2021年,加拿大瀕危野生動物狀況委員會評估加拿大有369個物種處於瀕危狀態。

喺印度

[編輯]

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分部擔心緊以下呢啲動物物種嘅長遠生存:小熊貓孟加拉虎恆河豚亞洲象[24]

印度簽署咗《1972年野生動物保護法》,同埋喺1976年加入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嚟防止偷獵損害佢哋嘅野生動物。[25]

入侵物種

[編輯]
内文:入侵物種

將非本地物種引入一個地區,可能會嚴重擾亂生態系統,令到本地物種瀕危。呢啲引入嘅物種可以叫做外來物種或者入侵物種。喺某啲情況下,入侵物種會同本地物種爭奪食物,或者捕食本地物種。喺其他情況下,穩定嘅生態平衡可能會因為捕食或其他原因而打亂,導致意想不到嘅物種數量下降。新物種亦都可能帶嚟本地物種未接觸過或者冇抵抗力嘅疾病。[26]

氣候變化

[編輯]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強調,我哋個地球暖化嘅速度比過去一萬年任何時候都要快,迫使物種需要適應新嘅氣候模式,例如降雨量變化同埋更長、更暖嘅夏天。[27] 例如,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強調咗透過科學研究、模型建立同保育行動,去理解同減輕氣候變化對物種影響嘅努力。呢啲包括評估物種目前嘅狀況、佢哋嘅遺傳變異,以及環境變化可能點樣影響佢哋嘅生存。[28]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大約1°C,正喺度對物種造成嚴重影響,包括數量、遺傳組成、行為同生存嘅變化。IUCN強調,目的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嘅環境政策,對於減輕氣候變化對物種嘅影響至關重要。好似IUCN紅色名錄同評估物種對氣候變化脆弱性嘅指引呢啲工具,對保育工作嚟講係極之重要嘅。[29]

Image showing one of many fish kills (in this case Tilapia) induced by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另外,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物種喺佢哋曾經繁盛嘅地區數量減少,原因係佢哋被迫遷移,甚至因為惡劣嘅環境條件、入侵物種同棲息地破碎化而滅絕。WWF引用嘅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唔採取行動,六分之一嘅物種會因為氣候變化而面臨滅絕風險。物種為咗應對氣候變化而改變分佈範圍,尋找新嘅或者縮細咗嘅棲息地,呢個現象說明咗全球暖化對生物多樣性嘅直接影響。[27] 另一個主要擔憂係,大氣中過多嘅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度上升。呢個情況喺海洋產生酸性環境,令到魚類、植物同埋好似珊瑚礁呢啲關鍵物種難以生存。[30]

例如,皇帝企鵝依賴南極海冰嚟繁殖、棲身同覓食,冰蓋融化直接威脅到佢哋。同樣,適應咗高山山頂嘅瑞尼爾山柳雷鳥,亦都因為降雪模式嘅氣候變化同溫度上升而面臨棲息地喪失。[31]

另一個例子係加州嘅索爾頓海。呢個地區係好多瀕危同受關注物種,同埋好多候鳥嘅重要棲息地。因為氣候變化帶來嘅環境轉變,加埋周邊平原多咗農業活動,搞到呢個生態系統受到幾乎無法修復嘅破壞。氣溫上升導致大量蒸發,令到個海鹽度大增,亦都多咗好多暴露嘅鹽鹼灘。噉樣唔單止損害空氣質素,仲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如下圖所示)。呢啲情況令到呢個系統變得唔適合依賴佢生存嘅雀鳥同瀕危物種居住。[32]

保育

[編輯]
,亞洲最瀕危嘅頂級掠食者,瀕臨滅絕。

圈養繁殖

[編輯]
内文:圈養繁殖

圈養繁殖係指喺人類控制嘅環境下,例如野生動物保護區、動物園同其他保育設施,用受限制嘅設定嚟繁殖稀有或瀕危物種。圈養繁殖嘅目的係拯救物種避免滅絕,同埋穩定物種數量,令佢哋唔會消失。[33]

呢種技術對好多物種嚟講已經行之有效一段時間,已知最古老嘅圈養繁殖例子可能要數歐洲同亞洲統治者嘅動物園,例如麋鹿。不過,對於一啲高度遷徙嘅物種,例如某啲候鳥(例如鶴)同魚類(例如鰣魚),圈養繁殖技術通常好難實施。另外,如果圈養繁殖嘅群體太細,可能會因為基因庫縮細而出現近親繁殖,降低免疫力

"Endangered" in relation to "threatened" under the ESA

喺1981年,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AZA)創立咗一個物種生存計劃(SSP),透過圈養繁殖嚟幫助保護特定嘅瀕危同受威脅物種。有超過450個SSP計劃,AZA涵蓋咗一啲瀕危物種,由分類諮詢小組制定計劃,涵蓋種群管理目標同繁殖建議,嚟維持一個多樣化同健康嘅種群。呢啲計劃通常係作為最後嘅手段而設立。SSP計劃經常參與物種恢復、野生動物疾病爆發嘅獸醫護理,同埋其他一啲野生動物保育工作。AZA嘅物種生存計劃亦都有繁殖同轉移計劃,喺AZA認證嘅動物園同水族館內部同埋之間運作。屬於SSP計劃嘅動物有啲例子包括大熊貓、低地大猩猩同加州兀鷲[34]

私人養殖

[編輯]
Black rhino
南方藍鰭吞拿魚

雖然偷獵會大幅減少瀕危動物嘅數量,但合法嘅、牟利嘅私人養殖就啱啱相反。佢已經大幅增加咗南部黑犀牛同南部白犀牛嘅數量。IUCN嘅科學官員Richard Emslie講到呢啲計劃時話:「而家啲動物主要係私人擁有,有效執法變得容易好多……我哋能夠將當地社區納入保育計劃。越嚟越有強烈嘅經濟誘因去照顧犀牛,而唔係單純偷獵:例如生態旅遊或者將佢哋賣出去賺錢。所以好多擁有者都好好保護佢哋。私營部門喺幫助我哋嘅工作方面發揮咗關鍵作用。」[35]

保育專家認為,中國嘅龜類養殖對中國同東南亞嘅野生龜種群(其中好多都係瀕危)嘅影響「了解甚少」。[36] 雖然佢哋讚揚市場上養殖龜逐漸取代野生捉返嚟嘅龜——「可見」貿易中養殖個體嘅比例由2000年嘅大約30%增長到2007年嘅大約70%[37]——但佢哋擔心好多野生動物俾人捉嚟做養殖種源。保育專家Peter Paul van Dijk指出,龜類養殖戶通常相信野生捉返嚟嘅動物係較好嘅繁殖種源。所以,龜類養殖戶可能會尋找同捕捉某啲瀕危龜種最後剩下嘅野生個體。[37]

2015年,澳洲嘅研究人員成功誘導南方藍鰭吞拿魚喺內陸水缸繁殖,呢個提高咗魚類養殖可能拯救呢個物種避免過度捕撈嘅可能性。[38]

成功故事

[編輯]

夏威夷僧海豹康復:夏威夷僧海豹係世界上最瀕危嘅海豹物種之一。保育措施集中喺緩解人豹衝突、康復受傷嘅海豹,同埋廣泛監測嚟確保佢哋生存。呢啲努力令到佢哋嘅數量逐漸增加。[39] 美國白頭海鵰嘅恢復:曾經喺美國本土瀕臨滅絕,1963年因為農藥使用同棲息地破壞,已知嘅築巢對數只得417對,白頭海鵰嘅數量已經顯著恢復。到2020年,築巢對數飆升到71,400對。多得棲息地保護、法律保護同禁用DDT嘅努力,令到白頭海鵰從受威脅同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40][41] 灰狼嘅反彈:由1995同1996年開始,31隻嚟自加拿大西部嘅灰狼遷移咗去黃石公園,喺嗰度暫時放喺適應圍欄入面,然後再放歸野外。呢次精心策劃嘅重引入,目的係恢復生態系統入面嘅一個關鍵捕食者,對公園嘅野生動物動態產生咗深遠影響。喺20世紀初,灰狼喺美國本土48個州幾乎絕跡,重引入同保護措施令到佢哋嘅數量顯著反彈。到2017年,灰狼喺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同懷俄明州已經除名,表明佢哋恢復到喺呢啲地區唔再算係瀕危嘅程度。[42][43] 海峽群島狐嘅恢復:由1999年開始,海峽群島國家公園啟動咗一個雄心勃勃嘅恢復計劃,包含幾個關鍵策略:圈養繁殖同重引入、移除捕食性嘅金雕、重新建立白頭海鵰,同埋清除非本地嘅有蹄類動物。美國內政部喺2016年宣布,正式承認呢次恢復係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列名哺乳動物入面最快嘅一次,並且將三個島狐亞種除名。呢次恢復,由1990年代末接近滅絕到2010年代中期種群數量穩健,突顯咗合作夥伴驅動嘅保育力量。[44][45]

瀕危指標

[編輯]
1956年嘅賽馬湖環斑海豹相片。呢種海豹淨係住喺芬蘭嘅賽馬湖,係全世界最瀕危嘅海豹之一,總數得大概400隻。[46]
内文:瀕危指標

一種物種嘅保育狀況反映咗佢將來絕種嘅可能性。評估一種物種嘅狀況時,要考慮好多因素,例如仲有幾多隻、成個種群嘅數量喺一段時間內係增加定係減少、繁殖成功率,又或者已知嘅威脅等。全世界最著名嘅保育狀況列表同排名系統就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嘅《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估計全世界超過一半嘅物種面臨絕種風險,但係要準確劃分「瀕危」、「稀有」定係「局部絕種」呢啲類別好多時都好難,因為大部分物種都冇乜數據。喺世界海洋度尤其係咁,有啲瀕危物種可能幾十年都冇人見過,到絕種咗都冇人知。

喺國際層面,已經有195個國家簽署咗一份協議,承諾制定「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去保護瀕危同其他受威脅嘅物種。喺美國,呢啲計劃通常叫做「物種復育計劃」。

氣候變化

[編輯]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強調,地球正以過去一萬年以嚟最快嘅速度升溫,迫使物種要適應新嘅氣候模式,例如降雨量嘅變化同埋更長、更熱嘅夏季。舉個例,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強調要透過科學研究、模型預測同埋保育行動,去了解同減輕氣候變化對物種嘅影響。呢包括評估物種嘅現況、佢哋嘅基因變異,以及環境變化可能點樣影響佢哋嘅生存。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報告指出,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嘅大約1°C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已經對物種造成嚴重影響,包括數量、基因構成、行為同埋生存能力嘅改變。IUCN強調制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嘅環境政策嘅重要性,以減輕氣候變化對物種嘅影響。IUCN紅色名錄同埋評估物種對氣候變化脆弱程度嘅指引,對保育工作嚟講好重要。

圖片顯示咗氣候變化引致嘅眾多魚類死亡事件之一(呢張相係羅非魚)。

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物種喺佢哋以前蓬勃生長嘅地方減少,因為佢哋被迫遷徙,甚至因為惡劣嘅環境條件、入侵物種同埋棲息地分裂而絕種。WWF引用嘅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唔採取行動,六分之一嘅物種會因為氣候變化而面臨絕種風險。物種為咗應對氣候變化而改變佢哋嘅分佈範圍,尋找新嘅或者縮小咗嘅棲息地,呢個現象就清楚展示咗全球暖化對生物多樣性嘅直接影響。另一個主要嘅憂慮係大氣中過多嘅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加劇。呢種情況令海洋變得酸性,為魚類、植物同埋其他關鍵物種如珊瑚礁創造咗一個不適合生存嘅環境。

例如帝王企鵝,佢哋依賴南極海冰嚟繁殖、棲息同覓食。冰層融化對佢哋嘅生存構成直接威脅。同樣,適應咗高山山頂生活嘅雷尼爾山白尾雷鳥,因為氣候變化影響咗降雪模式同埋令氣溫上升,而面臨棲息地流失嘅威脅。

另一個例子就係加州嘅索爾頓海。呢個地區係好多瀕危同受關注物種,以及好多候鳥嘅重要棲息地。由於氣候變化同埋周邊平原農業嘅發展,引致環境變化,令呢個生態系統受到幾乎無法修復嘅破壞。溫度上升導致大規模蒸發,令到個海變得更加鹹,仲暴露出更多嘅乾涸湖床。呢唔單止破壞咗空氣質素,仲引起大規模魚類死亡,就好似下面張相顯示嘅咁。呢種情況令到呢個生態系統變得唔適合依賴佢嘅雀仔同瀕危物種生存。

物種保育

[編輯]
,亞洲最瀕危嘅頂級捕食者,正處於滅絕邊緣。

人工繁殖

[編輯]
内文: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係指喺人為控制嘅環境中,例如野生動物保護區、動物園同其他保育設施等受限制嘅環境裏面,繁殖稀有或瀕危物種嘅過程。人工繁殖嘅目的係要拯救物種免於滅絕,穩定物種嘅數量,令佢唔會消失。

呢種技術對好多物種嚟講都已經用咗好耐,可能最早嘅人工繁殖例子可以追溯到歐洲同亞洲統治者嘅動物園,例如麋鹿。不過,對於一啲高度流動嘅物種,好似某啲候鳥(例如鶴)同魚類(例如),人工繁殖技術通常好難實施。另外,如果人工繁殖嘅種群太細,可能會因為基因庫縮細而導致近親繁殖,降低抵抗力。

根據《瀕危物種法案》,「瀕危」同「受威脅」嘅關係

1981年,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AZA)制定咗一個「物種生存計劃」(SSP),透過人工繁殖嚟幫助保護特定嘅瀕危同受威脅物種。AZA有超過450個SSP計劃,由分類顧問小組制定,涵蓋咗一啲瀕危物種,目標係管理種群同為多樣化同健康嘅種群提供繁殖建議。呢啲計劃通常係最後嘅努力。SSP計劃定期參與物種恢復、野生動物疾病爆發嘅獸醫護理,同一啲其他野生動物保育工作。AZA嘅物種生存計劃仲有繁殖同轉移計劃,喺AZA認證嘅動物園同水族館內外都有。部分參與SSP計劃嘅動物包括大熊貓、低地大猩猩同加州禿鷲。

私人養殖

[編輯]

雖然偷獵大大減少咗瀕危動物嘅數量,但合法嘅、以營利為目的嘅私人養殖卻相反。呢種方法大大增加咗南部黑犀牛同南部白犀牛嘅數量。IUCN嘅科學主任Richard Emslie就呢啲計劃話:「而家動物主要係私人擁有,執法變得容易好多...我哋能夠將當地社區納入保育計劃。而家有越嚟越強嘅經濟誘因去照顧犀牛,而唔係單純偷獵:可以搞生態旅遊或者賣犀牛賺錢。所以好多主人都會好好保護佢哋。私人界別對我哋嘅工作起到關鍵作用。」

保育專家認為,中國嘅龜類養殖對中國同東南亞嘅野生龜類種群(當中好多都係瀕危物種)嘅影響「仲未完全理解」。雖然佢哋讚揚市場上野生捕獲嘅龜逐漸被養殖龜取代——「可見」貿易中養殖個體嘅比例由2000年嘅約30%增加到2007年嘅約70% ——但佢哋擔心好多野生動物被捕捉嚟為養殖戶提供種源。保育專家Peter Paul van Dijk指出,龜類養殖戶經常認為野外捕獲嘅動物係更好嘅種源。因此,龜類養殖戶可能會尋找同捕捉一啲瀕危龜類物種嘅最後幾隻野生標本。

2015年,澳洲嘅研究人員成功誘導南方藍鰭吞拿魚喺陸地水箱中繁殖,提高咗魚類養殖可能拯救呢個物種免受過度捕撈嘅可能性。

成功案例

[編輯]
  • 夏威夷僧海豹康復:夏威夷僧海豹係世界上最瀕危嘅海豹物種之一。保育計劃集中喺緩解人類同海豹之間嘅衝突、康復受傷嘅海豹,同埋廣泛監測以確保佢哋嘅生存。呢啲努力令到佢哋嘅數量逐漸增加。美國白頭海鵰嘅恢復:由於殺蟲劑使用同棲息地破壞,1963年美國本土只剩低417對已知嘅築巢對,曾經瀕臨絕種。到咗2020年,築巢對數量激增到71,400對。多得棲息地保護、法律保護同禁止使用DDT嘅努力,白頭海鵰已經喺受威脅同瀕危物種名單中除名。
  • 灰狼嘅反彈:1995年同1996年,31隻來自加拿大西部嘅灰狼被重新安置到黃石公園,佢哋喺野外釋放之前暫時放喺適應圍欄入面。呢個小心嘅重新引入計劃旨在恢復生態系統中嘅一個關鍵捕食者,對公園嘅野生動物動態產生咗深遠影響。雖然喺20世紀初期,灰狼喺美國本土48州幾乎絕跡,但重新引入同保護措施令佢哋嘅數量顯著回升。到咗2017年,灰狼喺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同懷俄明州已經除咗名,表示佢哋喺呢啲地區已經恢復到唔再被認為係瀕危。
  • 海峽群島狐嘅恢復:由1999年開始,海峽群島國家公園為島狐啟動咗一個雄心勃勃嘅恢復計劃,包括幾個關鍵策略:人工繁殖同重新引入、移除掠食性金鵰、重新建立白頭海鵰種群,同埋根除非本地有蹄類動物。美國內政部正式認定呢個恢復計劃係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列出嘅哺乳動物中最快嘅一個,並喺2016年宣布將三個島狐亞種除名。呢個恢復過程,由1990年代後期嘅瀕臨絕種到2010年代中期嘅強大種群,突顯咗合作驅動嘅保育力量。

參考資料

[編輯]
  1. "Giant Panda WWF". 喺19 September 2022搵到.
  2. "Grey Long-Eared Bat Mammal Society". 喺19 September 2022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3. "The top 10 most biodiverse countries". Mongabay Environmental News (美國英文). 2016-05-21. 原先內容歸檔喺19 February 2021. 喺2022-12-03搵到.
  4. "Brazilian Constitution of 1988 - Article 23 "The Union, the states, the federal district and the municipalities, in common, have the power: [...] VI –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o fight pollution in any of its forms; VII – to preserve the forests, fauna and flora" (PDF). OAS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2010.
  5. "A máfia dos bichos: Muito além de reality, tráfico de animais no Brasil tira 38 milhões de bichos da mata por ano e gira R$ 3 bi". www.uol.com.br (巴西葡萄牙文). 喺2022-12-03搵到.
  6. KKIENERM. "Wildlife, Forest & Fisheries Crime Module 1 Key Issues: Implications of Wildlife Trafficking". www.unodc.org (英文). 喺2022-12-04搵到.
  7. Magazine, Hakai. "In COVID's Shadow, Illegal Fishing Flourishes". Hakai Magazine (英文). 喺2022-12-06搵到.
  8. "Ato do governo Bolsonaro deve anular até R$ 16 bilhões em multas ambientais". noticias.uol.com.br (巴西葡萄牙文). 喺2022-12-04搵到.
  9. "Mico-leão-dourado é "case" de sucesso para preservação, mas vê nova ameaça". www.uol.com.br (巴西葡萄牙文). 喺2022-12-04搵到.
  10. "How Brazil is working to save the rare lion tamarins of the Atlantic Forest". Mongabay Environmental News (美國英文). 2022-06-01. 喺2022-12-04搵到.
  11. Shogren, Jason F.; Tschirhart, John, 編 (2001). Protecting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iological Needs, Political Realities, Economic Cho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1. ISBN 0521662109.
  12. "Climate Change Endangers Wildlife".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5 March 2020. 喺14 September 2023搵到.
  13. Wilcove, D.S.; Master, L.L. (2005). "How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are t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3 (8): 414. doi:10.2307/3868657. JSTOR 3868657.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1-06-02. 喺2021-06-01搵到.
  14. "Reversing Bush Rule, Obama Resumes Safeguards for Endangered Species". PBS NewsHour (美國英文). 2009-03-03.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09-03. 喺2021-07-23搵到.
  15. Courchamp, Franck; Elena Angulo; Philippe Rivalan; Richard J. Hall; Laetitia Signoret; Leigh Bull; Yves Meinard (2006). "Rarity Value and Species Extinction: The Anthropogenic Allee Effect". PLOS Biology. 4 (12): e415. doi:10.1371/journal.pbio.0040415. PMC 1661683. PMID 17132047.
  16. Dharmananda, Subhuti (2006). "Endangered Species issues affecting turtles and tortoise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PLOS Biology.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Portland, Oregon. 4 (12): e415. doi:10.1371/journal.pbio.0040415. PMC 1661683. PMID 17132047.
  17. "Shoot, Shovel and Shut Up". Reasononline. Reason Magazine. 2003-12-31. 原著喺2009-09-21歸檔. 喺2006-12-23搵到.
  18. "USFWS Threatene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System (TESS)". U. S. Fish & Wildlife Service. 原著喺2007-07-28歸檔. 喺2007-08-06搵到.
  19. "ESA Successes". www.esasuccess.org.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0-02-10. 喺2007-01-24搵到.
  20. 20.0 20.1 Wilcove & Master 2005.
  21. Template:Cite iucn
  22. Freedman, Bill (2008). "Endangered species". Gale (第4版). 46 (44): 25. PMID 30399289.
  23. Canada,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2018-02-26). "Species at Risk Act: recovery strategies". www.canada.ca. 喺2022-08-01搵到.
  24. Duffy, Molly. "The endangered animals of India". The Gazette. 喺22 April 2022搵到.
  25. Kabała, Natasha (29 April 2019). "India's Wildlife Trade: Success and Failures of Protecting Endangered Species". Stop Poaching Now!. 原著喺26 November 2020歸檔. 喺22 April 2022搵到.
  26. Chiras, Daniel D. (2011). "Invader Species". Grolier. Online. 原著喺2018-10-09歸檔. 喺2015-03-04搵到.
  27. 27.0 27.1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 wwf.panda.org (英文). 喺2024-02-03搵到.
  28. "Protecting threatene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 a changing climate |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 www.fws.gov (英文). 2024-01-04. 喺2024-02-03搵到.
  29. "Species and climate change". www.iucn.org (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3 September 2023. 喺2024-02-03搵到.
  30. Hoegh-Guldberg, O.; Mumby, P. J.; Hooten, A. J.; Steneck, R. S.; Greenfield, P.; Gomez, E.; Harvell, C. D.; Sale, P. F.; Edwards, A. J.; Caldeira, K.; Knowlton, N.; Eakin, C. M.; Iglesias-Prieto, R.; Muthiga, N.; Bradbury, R. H. (2007-12-14). "Coral Reefs Under Rapid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Science (英文). 318 (5857): 1737–1742. Bibcode:2007Sci...318.1737H. doi:10.1126/science.1152509. hdl:1885/28834. ISSN 0036-8075. PMID 18079392.
  31. "Preventing Extinctions in a Changing Climate | 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 www.fws.gov (英文). 2022-05-26. 喺2024-02-03搵到.
  32. Shuford, W. David; Warnock, Nils; Molina, Kathy C.; Sturm, Kenneth K. (2002-04-01). "The Salton Sea as critical habitat to migratory and resident waterbirds". Hydrobiologia (英文). 473 (1): 255–274. Bibcode:2002HyBio.473..255S. doi:10.1023/A:1016566709096. ISSN 1573-5117.
  33. "Captive Breeding Populations – National Zoo". Nationalzoo.si.edu. 原先內容歸檔喺2009-10-15. 喺2009-12-06搵到.
  34.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Species Survival Programs". 原著喺2009-08-03歸檔.
  35. "He's black, and he's back! Private enterprise saves southern Africa's rhino from extinction"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7-09-26., The Independent, June 17, 2008
  36. Shi, Haitao; Parham, James F.; Fan, Zhiyong; Hong, Meiling; Yin, Feng (2008-01-01). "Evidence for the massive scale of turtle farming in China". Oryx.第42卷.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47–150. doi:10.1017/S0030605308000562 (失效 1 November 2024).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1-06-05. 喺2009-12-26搵到.{{cite news}}: CS1 maint: DOI inactive as of 11月 2024 (link)
  37. 37.0 37.1 "Turtle farms threaten rare species, experts say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2-02-18.". Fish Farmer, 30 March 2007. Their source is an article by James Parham, Shi Haitao and two other authors, published in February 2007 in the journal Conservation Biology.
  38. The Top 10 Everything of 2009: Top 10 Scientific Discoveries: 5. Breeding Tuna on Land, Time magazine, December 8, 2009.
  39. "Endangered Species Conservation". NOAA Fisheries (英文). NOAA. 原先內容歸檔喺14 April 2016. 喺2024-04-11搵到.
  40. "Bald Eagle Decline & Recovery | American Eagle Foundation". eagles.org (美國英文). 喺2024-04-11搵到.
  41. "Saving the Bald Eagle – a Conservation Success Story | Defenders of Wildlife". defenders.org (英文). 2023-01-10. 喺2024-04-11搵到.
  42. "Wolf Restoration -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www.nps.gov (英文). 喺2024-04-11搵到.
  43. "Yellowstone wolf restoration | U.S. Geological Survey". www.usgs.gov. 22 June 2017. 喺2024-04-11搵到.
  44. "Interior Announces Fastest Successful Recovery of an Endangered Species Act-Listed Mammal; Three Island Fox Subspecies Now Fully Delisted |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www.doi.gov (英文). 2016-08-11. 喺2024-04-11搵到.
  45. "Island Fox - 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www.nps.gov (英文). 喺2024-04-11搵到.
  46. "Saimaa Ringed Seal". 原先內容歸檔喺25 December 2018. 喺22 December 2018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