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 (學者)
無我 | |
---|---|
![]() | |
原文名 | George van Driem |
出世 | 1957年3月19號 美國維珍尼亞北安普頓(Northampton) |
職業 | 語言學者、語言哲學家 |
無我[註 1](粵拼:mou4 ngo5;荷蘭文:George "Sjors" van Driem;1957年3月19號—),係荷蘭嘅語言學者。佢以研究藏緬語言而出名,提出咗漢藏語系嘅新譜系分類。佢有宗喀名,叫དགེ་བཤེས་འཇམ་དབྱངས་འོད་ཟེར།[註 2](拉丁轉寫:dge bshes 'jam dbyangs 'od zer),漢譯
生平[編輯]
無我嘅父母係荷蘭人,出生喺美國維珍尼亞州嘅北安普頓縣那沙華鐸思(Nassawadox)。1979年喺維珍尼亞大學取得生物學學位,之後去咗荷蘭嘅萊頓大學,去學斯拉夫語、一般語言學。1987年憑住廉布文語法研究,取得萊頓大學嘅博士學位。1984年開始喺同間大學任教,1996年做準教授,1999年昇進爲教授。2010年開始做瑞士伯爾尼大學嘅教授。
業績[編輯]
喜馬拉雅語言研究[編輯]
無我喺1983年起,去喜馬拉雅各地(不丹、尼泊爾、印度東北同西北部)搞田野調查。1989年到1992年間,喺不丹政府嘅宗喀語普及委員會嘅支援下,佢去不丹全土搞語言調查。另外佢創立咗「大喜馬拉雅地域嘅語言同基因」(Languages and Gene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計劃[1],喺2003年到2006年間,對不丹國內各民族搞DNA調查。
無我出版咗宗喀文嘅語法書、入門書。另外又設計咗宗喀文嘅拉丁字正字法。其他嘅,亦出版咗喜馬拉雅各地語言嘅語法。
無我喺1995年創立咗喜馬拉雅語言研討會[2]。
無我係「大喜馬拉雅區域語言」(Language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呢個系列嘅主編[3]。
藏緬語系嘅系統關係[編輯]
對於漢藏語系,一般做法係認爲佢由漢語同藏緬語構成,而無我反對呢個通說,佢提倡嘅學說認爲,漢語同藏語一齊,係藏緬語系其中一個分枝[4]。
藏緬語系 |
| |||||||||||||||||||||||||||
之後佢拋棄樹狀構造嘅系統圖,而採用落葉模型(各個語族似落葉噉散落喺平面,用距離顯示親緣關係嘅遠近)[5]。
共生主義哲學[編輯]
2000年以後,無我提倡一種進化語言學理論,叫做共生主義(Symbiosism、Symbiomism)。
共生主義嘅主張,係話語言喺人科生物嘅腦內同人共生(symbiosis),係個符號性嘅有機體,從呢個諗頭出發,人類幫助語言擴散,而語言贈與人類思考嘅形式,於是人同語言之間結成互惠關係。另一方面,文化共生主義(Symbiomism)係將語言共生主義(Symbiosism)普及、延伸到宗教同文化方面嘅哲學。
主要著作[編輯]
- 《《A Grammar of Limbu》(廉布文語法)》. 柏林: Mouton de Gruyter. 1987年.
- 講廉布文嘅文法。
- 《《The Grammar of Dzongkha》(宗喀文語法)》. 宗喀文發展委員會. 1992年.
- 講宗喀文嘅文法。
- 《《A Grammar of Dumi》(都美話語法)》. 柏林: Mouton de Gruyter. 1993年.
- 講都美話嘅文法。
- 《《Een eerste grammaticale verkenning van het Bumthang》(本塘話語法初探)》. Onderzoekschool CNWS. 1995年.
- 講本塘話嘅文法。
- 《《Dzongkha》(宗喀文)》. CNWS Publications. 1998年.
- 同嘉瑪次仁(Karma Tshering)合著。係宗喀文嘅教科書。
- 《《Taal en Taalwetenschap》(語言同語言學)》. 萊頓: Onderzoeksschool CNWS. 2001年.
- 《《Languages of the Himalayas : an ethnolinguistic handbook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 contain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ymbiotic theory of language》(喜馬拉雅地區嘅語言:大喜馬拉雅區域嘅族羣語言學手冊,暨語言共生理論介紹)》. 萊頓: 博睿學術出版社. 2001年.
- 合計兩冊。呢部大作係研究喜馬拉雅地方嘅語言同民族,同時亦發表共生主義嘅理論。
註[編輯]
- ↑ 呢個係佢發表中文著作時用嘅中文署名,可睇呢度列出佢嘅著作一覽,呢度有佢發表喺漢藏語學報嘅中文文章。
- ↑ 喺呢度(宗喀文語法)可以搵到佢嘅藏文(宗喀方言)名鑑。
攷[編輯]
- ↑ 〈Languages and Gene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粵譯:大喜馬拉雅地區嘅語種同基因)〉. 《喜馬拉雅語言計劃(Himalayan languages project)》. 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 喺2018年11月17號搵到.
- ↑ 〈喜馬拉雅語言研討會(Himalayan languages symposium;HLS)〉. 喺2018年12月4號搵到.
- ↑ "Language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 《博睿學術出版社》. 喺2018年12月20號搵到.
- ↑ 〈Sino-Bodic(漢藏語)〉.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公報》. 60 (3): 455~488. 1997年.
- ↑ 〈Tibeto-Burman subgroups and historical grammar(粵譯:藏緬分類同歷史語法)〉 (PDF). 《喜馬拉雅語言學》. 10 (1): 31~39. 2001年. 原著 (PDF)喺2018年10月9號歸檔. 喺2019年1月4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