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頭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老龍頭嘅紀念石(景區最㞘嗰嚿)

老龍頭粵拼lou5 lung4 tau4)係中國河北秦皇島一公園同旅遊景區,亦係山海關景區嘅另一附屬景區,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起好,位置喺山海關區,北靠龍海大道望海道;西靠石河入海口;南同東靠渤海

佢既係長城東邊起點,又係長城唯一嘅入海位兼有「海上長城」嘅稱呼,亦係長城唯一嘅海上敵臺同埋明長城東邊嘅第一個關口,更加係長城第一座觀海樓閣同保存得最完整嘅大明海防兵營等。大清八國聯軍期間亦做過營盤嘅所在地[1]

[編輯]

老龍頭喺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將軍徐達領導而起,後嚟經過好多位重臣名將修繕而變成防住京師(而家嘅北京)嘅海防要塞。雖然1900年因八國聯軍入侵而冧咗,但1984年,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發出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嘅標語兼從1985年開始,用咗8年時間,直到1993年先至將原先老龍頭個樣整返出嚟[2]

景點[編輯]

寧海城
御碑亭
道光御製臥碑
南海口關
海邊景區
靖鹵臺
天開海岳碑刻
入海石城建築石
八卦陣
海上長城附近嘅亭閣

老龍頭係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同埋龍園、靖鹵臺、濱海長城等景觀組成。

寧海城[編輯]

寧海城係景區北門口啱入去無耐見到一景,亦係萬里長城軍事防禦建築入面,唯一功能齊全嘅海堡城。喺大明時期起好,入面有軍事指揮機構守備署同入住軍隊嘅龍武營、大明七品武官嘅官邸、龍王廟、關帝廟等建築響度。喺中華地區好少見到保存得比較好嘅甕城響度。

御碑亭[編輯]

御碑亭係景區南邊近海邊,城上一亭。大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起好。瓦頂屬黃色琉璃瓦、入面嚿碑寫嘅係大清乾隆八年(1743年)、十九年所題嘅三首長詩。雖然1900年因八國聯軍戰役而冧,但1992年重新起返出嚟。

道光御製臥碑[編輯]

道光御製臥碑係景區南邊近海邊,城上一碑。曾經喺大清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帝東謁祖陵返到山海關,上澄海樓同侍從大臣一齊搞對聯嘅碑。雖然1900年因八國聯軍戰役而冧兼俾鬼佬寫咗雞腸入去,但1987年俾考古隊發現咗噉嘅碑刻重喺1992年起返出嚟。

夯土砲臺[編輯]

夯土砲臺係景區南邊近海邊,城上一砲臺。大清道光廿年(1840年),開州協副將向榮泰調啲防衛嚟睺住南海口關,加上要加強沿海防衛而搞出嚟。1987年修復老龍頭長城時一直保留咗落嚟。

天開海岳碑刻[編輯]

天開海岳碑刻係景區南邊嘅海上城堡一碑,屬青石品種。長70cm,闊25cm,高265cm。究竟係邊位同幾時寫,家下無從考證,但根據專家鑒定過屬大唐年代。嚿碑正面寫住「天開海岳」四大字。

遺址窿[編輯]

遺址窿係景區南邊嘅海上城堡一窿,入面放咗好多大明長城牆體內部結構。舊時整長城用嘅係石灰,再溝糯米湯整成。家下個窿大門口有棟木門鎖實咗,唔入得去。

靖鹵臺[編輯]

靖鹵臺,全名「靖鹵一號敵臺」,係景區南邊嘅海上城堡一砲臺。大明嘉靖卌四年(1565年)由孫應元負責一手起,直到隆慶庚午年(1570年)先至改成噉嘅名,1987年修復過。砲臺總高17m。

入海石城[編輯]

入海石城係景區最南邊嘅海上城牆,亦係明長城插到海入面最㞘部份,全程水上飄。大明萬曆七年(1579年)由‎薊鎮(而家係天津‎薊州區)總兵戚繼光牌參將吳惟忠負責起,後嚟喺1987年修復過。全長22.4m,闊8.3m,高9.2m。除咗中間嘅四五六層用返原嚟入海石城用過嘅基礎石嚟整之外,凈低嗰啲用大石頭整。

南海口關[編輯]

南海口關係景區最南邊嘅海上關隘,大明洪武年間起好。初期屬海陸防禦嘅緊要關道。不過喺大明尾因戰亂而冧兼俾沙泥扱埋,直到1987年修復長城時先至挖返出嚟重按原樣恢復返。

[編輯]

  1. . 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 喺2018年6月24號搵到.
  2. . 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 喺2018年6月24號搵到.

前後關隘[編輯]

山海關
玉門關嘉峪關
老龍頭
萬里長城
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