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碼

來自維基百科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Huama numerals.svg
香港灣仔海鮮舖嘅價錢牌

花碼又叫蘇州碼子番仔碼草碼菁仔碼,係種唐人數字,係種計數法,源自蘇州。而家喺街市小販茶餐廳同埋藥材鋪間唔中先有人用。香港小學數學課程仍然有教用花碼,教科書入面叫佢做中國數碼

[編輯]

南宋時,蘇州碼由算籌演變出嚟。但算籌通常用響數學同工程,花碼通常用響商業,主要用來速記。

以前喺香港嘅唐人鋪頭廣泛使用,包括街市、食肆、紅色小巴……等等[1]。但係由廿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紅色小巴慢慢唔再用花碼寫價錢牌,加上教育越來越普及,令人漸漸轉用阿拉伯數字[2]。家陣剩係響中環[1]葵涌[3] 仲有食店用花碼嚟標價。

符號[編輯]

蘇州碼子嘅五同九,係算籌橫式符號嘅草寫。

花碼用啲特别符號嚟代表數字。啲符號係演變自南宋記錄算籌嘅數碼。五至九嘅花碼,係零至四嘅花碼上高各加多一筆短劃代表五(橫式加棟,豎式加橫)。攞常用嘅橫式作例,亦即係短豎加「〇」係「〥」(五),短豎加「一」係「〦」(六),短豎加「二」係「〧」(七),短豎加「三」係「〨」(八),短豎加「〤」(四)係「〩」(九)。其中五、九嘅花碼「〥」「〩」變唨形,以方便書寫。因為傳統畫圈手勢係順時針方向從右到左,所以花碼「〥」收筆喺右上角。[4][5] 注意數字六到八嘅花碼「〦」「〧」「〨」,書寫陣時第一筆要係短豎,唔應寫作斜點(即使有時有人噉寫),嚟到避免佢捱誤認係「二」「三」。一二三嘅花碼都係豎筆,要避免呢三個花碼相連時混埋,要橫筆「一二三」戥豎筆花碼換住使,第一個數字用豎筆,第二個用橫筆,第三個用豎筆……依次類推。譬如,「二一」花碼作「〢一」,唔係「〢〡」,嚟到唔至戥「〣」混埋;又似「四三一二」作「〤〣一〢」,「一九二二」作「〡〩〢二」。

數字
花碼

算籌横式 Counting rod 0.png Counting rod h1.png Counting rod h2.png Counting rod h3.png Counting rod 4 song.png Counting rod h5 song.png Counting rod h6.png Counting rod h7 num.png Counting rod h8 num.png Counting rod h9 song.png
算籌直式 Counting rod 0.png Counting rod v1.png Counting rod v2.png Counting rod v3.png Counting rod 4 song.png Counting rod v5 song.png Counting rod v6.png Counting rod v7.png Counting rod v8.png Counting rod v9 song.png

用法[編輯]

花碼係一種進位制記數系統,以位置表示大小。記數符號寫成兩行,第一行記數值,第二行記量級。例如:

以上第一行記載嘅係數目嘅數值,「〤〇〢二」代表 4022。第二行記載數目嘅數量級同埋計量單位。呢處數量級係拾(十),代表第一行嘅第一位數字嘅數量級係十位。

換言之,呢組數字係「40.22 」,或「四十緡二毫二分」。

喺香港茶餐廳會將「十」或「百」寫響底做收量級。個數嘅數量級唔使寫。呢個計數系統同科學記數法好相近。

橫直寫[編輯]

花碼嘅 「〡」、「〢」、「〣」打直寫埋一齊嘅時候,可能會搞亂,會用漢字數字「一」、「二」、「三」嚟寫清楚。例如:「〢〡」(21)可能睇成「〣」(3),為免混淆,通常第一個數字用花碼寫,之後用漢字數字,「〢〡」就寫成「〢一」。

字謎[編輯]

舊時亦有人用花碼猜字謎。例子:「上花碼,下官版,下花碼,上官版,上下花碼,中間官版」,估一個字[6]

萬國碼(Unicode)[編輯]

喺 Unicode 3.0 版本,花碼加咗入 Unicode,字符碼由 U+3021 到 U+3029。

花碼一至九寫法:

數字 蘇州碼子 應用漢字
字符 碼址 字符 碼址
0   U+3007
1 U+3021 U+4E00
2 U+3022 U+4E8C
3 U+3023 U+4E09
4 U+3024  
5 U+3025
6 U+3026
7 U+3027
8 U+3028
9 U+3029

杭州數字[編輯]

花碼喺 Unicode 3.0 標準度,俾人誤解係杭州風格。喺 Unicode 4.0 版本嘅「勘誤表」承認搞錯咗[7]

The Suzhou numerals (Chinese su1zhou1ma3zi) are special numeric forms used by traders to display the prices of goods. The use of "HANGZHOU" in the names is a misnomer.


Unicode 之中大多數嘅「杭州」錯誤已經改返好,但係為咗穩定,Unicode 唔畀改字符名,所以字符名之中嘅「杭州數字」亦都將錯就錯啦[8]。字符名係一啲軟件嘅唯一標識符,改咗會有向後兼容嘅問題。

[編輯]

  1. 1.0 1.1 . 原著喺2009年2月15號歸檔. 喺2009年5月21號搵到.
  2. 花碼的消逝
  3. 仍用花碼的美味雞店
  4. 錢寶琮 (民國21年). . 北平: 國立中央研究院. pp. 頁113. {{cite book}}: Check date values in: |year= (help)
  5. 錢寶琮 (1957年). .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pp. 頁109.
  6. 花碼[失咗效嘅鏈]
  7. Freytag, Asmus (2006-05-08). "UTN #27: Known anomalies in Unicode Character Names". Technical Notes. Unicode Consortium. 喺2008-06-13搵到. {{cite web}}: More than one of |author= and |last= specified (help)
  8. "Name Stability".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Stability Policy. Unicode Consortium. 2008-02-28. 喺2008-06-13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