蔴雀史
蔴雀係一種中國以前流傳到而家嘅一種遊戲,由「馬吊」演變出嚟,最初係用紙牌玩,後來經改良而變成而家嘅骨牌形式。不過由於以前蔴雀畀人視為一種難登大雅之堂嘅玩具,所以好少關於麻雀歷史或者起源嘅記載,多數關於蔴雀起源嘅講法都只係根據一啲傳說同揣測而來,好難作實。
由馬吊到麻雀
[編輯]麻雀前身係「馬吊」,而「馬吊」就源自「葉子戲」。最初好似「十五胡」咁,只係一副紙牌。
清代作家李汝珍喺佢本小說《鏡花緣》入面,有描寫玩馬吊嘅情節,馬吊原來只係兩個人玩,叫做「梯吊」,因為梯有兩隻腳,咁兩個人玩「吊」,就叫「梯吊」。另外有三個人玩,叫做「蟬吊」,因為蟬有三隻腳。到四個人玩,就叫「馬吊」,因為馬有四隻腳,四個人玩「吊」,所以就叫「馬吊」。
吊牌嘅吊,係指「掉」,摸一隻牌,掉一隻牌,就係「吊」嘅玩法,之後馬吊再演變而成為蔴雀。
但後嚟話說喺唔知邊個朝代,啲士大夫因為沉迷打蔴雀而荒廢朝政,搞到朝廷要下令禁止打麻雀,後嚟麻雀呢種遊戲傳咗去啲水上人度,因為水上人出咗海,重使乜怕朝廷禁令。不過喺船上面打蔴雀如果用紙牌會濕晒玩唔到,而且大風大雨,重好容易吹走晒,就算喺船上面要收埋都好困難,於是就發展成而家嘅骨牌麻雀,之後麻雀解禁,又由水上傳返去陸上,麻雀就係咁由紙牌變成骨牌,一直流傳到而家[1]。
骨牌麻雀
[編輯]骨牌麻雀相傳係元朝之後,大約喺同治三年,即西元1864年咁上下,由一個叫陳魚門嘅寧波人改良而變成而家咁樣,由原本嘅「十字、萬字、索子、文錢四門」,變成只有「萬、索、筒」總共 108 張,由於陳魚門嘅航海背景,令麻雀術語入面有好多水上人味道,好似「索子」,又或者叫「條子」,係源於船上面嘅繩索,由於船上面嘅繩索最高就係桅桿上面拉帆條繩,而上面又成日企咗好多海鷗喺度,所以一索嘅圖案係隻雀,就係咁解;「筒子」就係船上面裝淡水同糧食嘅木桶;「萬子」,就係銀両數目。而「東南西北」四風,好明顯都同航海嘅風向有關。至於「中發白」,就係當時計銀両嘅單位,白係最細,而發就係半両,中就係一両。最初係連住萬字寫,後來先分開。
同時又由於陳魚門係寧波人,寧波方言將麻雀讀為麻將,所以麻雀又叫做麻將,另外好似糊,原本係叫「和」,亦因為寧波方言原因而變成糊[2],但日本仍然保留叫返做「和了」。不過呢啲傳說而家確實好難考證。
護糧牌
[編輯]有關資料記載,喺江蘇太倉縣曾經有皇家嘅大糧倉,平時囤積稻穀,嚟到「南糧北調」。糧多就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為雀患就損失咗唔少糧食。管理糧倉嘅官吏為咗獎勵捕雀護糧者,就用竹製嘅籌牌記錄捕雀數目,憑啲牌發放酬金,呢個就係太倉嘅「護糧牌」。呢種籌牌上面刻住各種符號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亦可用嚟兌取獎金。呢種護糧牌,佢嘅玩法、符號同稱謂術語全部都同捕雀有關。
例如,「筒」嘅圖案就是火藥槍嘅橫切面,「筒」即係槍筒,幾筒就表示幾多支火藥槍。「索」即係「束」,係用細束繩串起嚟嘅雀,所以「一索」嘅圖案就用雀去代表,幾索就係幾多束雀,獎金就係按雀嘅多少去計算。「萬」即係賞錢嘅單位,幾萬就係賞錢嘅數目。
另外「東南西北」就係風向,所以叫「風牌」,因為用火藥槍射雀要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係射中嘅意思,所以係紅色;「白」即係白板,射空炮嚇走啲雀;「發」即係發放賞金,領賞金嚟發財。
玩法演變
[編輯]最古老嘅麻雀玩法,叫做老章麻雀,老章同天九玩法相似,都係以閒家鬥莊家咁玩,莊家贏閒家計雙,贏咗可以冧莊,每冧一次莊可以加莊,即係原本贏咗計雙,冧莊之後計三,再冧莊就計四,如此類推,變成閒家要合力鋤莊家。
之後加入咗出銃,邊個出銃畀人食糊,就要輸雙倍,而自模就贏晒三家,喺老章麻雀都冇呢啲嘢。有咗出銃之後,加莊制度就廢除咗,呢個時候開始就發展出一種叫清章麻雀嘅玩法,亦即係而家好多人玩緊嗰種。
有咗清章麻雀之後,莊閒之間變得平均咗,同時麻雀策略亦變咗,閒家由合作鋤莊家嘅關係,變成另一種合縱連橫嘅關係,例如你發現某一家正喺度做緊大牌,而你副牌又好難食糊,就寧願出銃畀下家輸少啲,唔使輸得咁甘,又或者某一家特別旺,其他三家夾埋鋤旺家,都係有咗出銃制度之後而有咁嘅改變。
而喺清章麻雀之後,又發展出新章麻雀,亦有人叫「新派清章」,新章其實係喺清章玩法之上,加入六獨、十八番、無奇不有呢啲花式,令玩法有更多變化。
而基於呢幾種玩法之下,加上各地唔同文化影響,而又發展出其他唔同玩法。
流傳
[編輯]喺鴉片戰爭後,寧波辟為「五口通商」之一,好多海輪泊喺寧波江廈。唔同地方嘅商人都係度打躉,結果呢啲商人就將呢種遊戲帶返去自己嘅地方,然後又因為各地文化差異,而發展出唔同嘅玩法,而影響力比較重要嘅地方,可算係江南、福建、廣東。
江南麻雀
[編輯]俗稱心皇麻雀,係江南文人雅士嘅玩意,以十五章麻雀成手,另外一隻為心皇麻雀,即收埋喺心道嘅百搭皇牌。
用一子百搭方式鬥快食糊,唯一規則係四隻下海嘅牌唔可以成百搭,明槓亦當作四隻下海。
福建麻雀
[編輯]台灣
[編輯]台灣麻雀原本係福建麻雀嘅一個支流,台灣麻雀嘅十六張牌玩法就係師承自福建麻雀,後來又受日本麻雀影響而自成一格。
日本
[編輯]日本麻雀就喺日本明治末期傳入,係以江南麻雀為宗。但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日本人將麻雀視為一種競技,而唔係賭博,所以日本將玩法改良到競技成份比運氣成份大。而發展甚至可以話追過咗中國,而家喺日本唔單止有好多麻將雜誌、麻將大賽,甚至有麻將博物館。
美國
[編輯]而喺二十年代,蔴雀重曾經傳到去美國,而發展出美國麻雀。最初傳入去嗰陣好受歡迎,但到咗大不景氣時代出現之後,蔴雀突然間變得唔再受歡迎,冇人解釋到點解。但喺之前由於亦有好大發展,所以亦種咗根,而家美國有一個已經有十幾年歷史嘅全國麻雀協會,重每年都有麻雀大賽,不過好少華人參加,因為美國麻雀玩法甚至連基本結構都同華人玩開嗰種好唔同。美國麻雀最接近老章玩法,但而家已經發展到同中國玩開嘅蔴雀完全唔同,甚至可以話係完全另一樣嘢。
香港
[編輯]香港蔴雀受廣東麻雀影響最大,而蔴雀甚至可以話係香港文化一部份,香港人將蔴雀變成生活一部份,發展出將蔴雀當做一種交際工具嘅衛生麻雀,重有蔴雀館,呢啲都係喺蔴雀世界文化中最大特色,因為全世界都冇好似香港咁將蔴雀變成生活一部份,同埋蔴雀館呢種公然打麻雀賭錢嘅場所。不過喺1871年香港政府曾經頒令禁賭,為咗唔會犯禁賭法例,蔴雀館牌照上面嘅英文名全都都改晒做 Mahjong School,即係「麻雀學校」。不過而家嘅蔴雀館已經改為由影視及娛樂事務處發麻將/天九牌照運作。
越南麻雀
[編輯]越南麻雀係序數牌同字牌之上加入十六隻有條件限制嘅百搭牌,全副共152隻。呢十六隻牌之中,八隻叫做「花、元、喜、合、筒、索、萬、總」,另外八隻就無名或名為「一皇、二皇、三皇、四皇、一后、二后、三后、四后」。
另外,功能百搭牌:「花」,亦有人將佢改為「番」,就會變成「番、元、喜、合、筒、索、萬、總」。各款功能百搭牌功能如下:
- 花:當花用,額外加番數
- 番:可以當作任何一種字牌,即東/南/西/北/中/發/白
- 元:只可當作三元牌其中一種,即中/發/白
- 喜:只可當作四風牌其中一種,即東/南/西/北
- 合:可當作任何一種序數牌,即1-9筒/1-9索/1-9萬
- 筒:可當作任何一種筒子,即1-9筒
- 索:可當作任何一種索子,即1-9索
- 萬:可當作任何一種萬子,即1-9萬
- 總:當係乜嘢牌都得,因此又叫「通天百搭」
新加坡麻雀
[編輯]菲律賓麻雀
[編輯]現代
[編輯]到家陣時網上遊戲興起,令呢種古老遊戲唔單止冇被淘汰,重被推上另一高峰。
參考
[編輯]- ↑ 《開檯》第一章 簡而清著 ISBN 962-17-4906-9
- ↑ 麻將溯源[失咗效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