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同遠因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一幅Why–Because Analysis圖關於自由進取先驅號(一條船)嘅傾覆事件(點擊睇詳細)

近因(proximate cause,又直接因)係最接近或者直接導致某啲觀察到嘅結果嘅事件,戥高級別啲嘅遠因(又終極因,ultimate cause)形成對比,後者好多時着認爲係某啲事件發生嘅「真實」原因。

  • 例:點解條船沉唨?
    • 近因:因為條船食水線以下爛唨一個竉,啲水進入個船體,條船整體密度大過支撐佢嘅啲水,所以冇保持得漂浮狀態。
    • 終極因:因為船撞到唨一䊆岩石,導致船體上爛唨個竉。

喺大多數情況下,戥啲進一步嘅終極因相比,個終極因本身可能都係近因。因此可以繼續上面嘅溯因:

  • 例:點解條船會撞到䊆岩石?
    • 近因:因為條船未改變得到航向嚟避開佢。
    • 終極因:因為條船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並且自動駕駛儀嘅數據嘸準。
    • (甚至更強):因為造船工喺造船嗰陣出唨錯。
    • (更強大):因為船廠安排啲勞力嗰陣允許到嘅休息好少。
    • (荒謬):因為船廠嘅所有者喺嘸斷噉縮細緊嘅市場中攞到嘅利潤率非常低。

生物學[編輯]

  • 終極因果關係根據作用於佢哋嘅進化力來解釋特徵。
示例:雌性動物好多時表現出對啲雄性表現特徵嘅偏好,譬如唱歌。基於性選擇嘅終極解釋表明,表現出啲偏好嘅女性會擁有更加旺盛或者更有吸引力嘅男性後代。
  • 直接因果關係根據直接生理或者環境因素解釋生物功能。
示例:雌性動物喺擇偶試驗入便選擇佮特定嘅雄性動物交配。一種可能嘅直接解釋指出,一隻雄性產生嘅強烈啲嘅信號,導致隻雌性激素水平升高進行交配行為。

雖然呢兩個例中嘅行為係相同嘅,但解釋係基於嘸同嘅因素集,包括進化因素同生理因素。

呢啲因果關係可以進一步劃分,譬如可以根據局部肌肉運動或者發育生物學畀到嘅直接原因(參見Tinbergen四大問題)。

哲學[編輯]

分析哲學當中,因果模型中使唨因果關係概念。為唨解釋影響嘅真正原因,必須滿足充分條件,其中包括區分以下各項嘅能力:

  1. 真正嘅因果關係同事故。
  2. 原因同影響。
  3. 來自一個共同原因嘅原因同結果。

顯示到呢層個重要性嘅一個著名例子係個Duhem-Quine 論題,個論題表明嘸可能孤立地檢驗一個假說,因為對假說嘅實證檢驗都需要埋一個或者多個啲背景假說。解決個問題嘅一種方法係採用對比解釋。立頓等幾位科學哲學家認為對比解釋先發現得到個真正嘅原因。 [1]對比解釋嘅一個例係包含對照組嘅羣組研究,其中可以透過觀察兩個完全相同嘅樣本來確定原因。種觀點亦都規避唨個近因帶來嘅啲「點解」無限噉回歸嘅問題。

社會學[編輯]

社會學家使相關嘅一對術語「近因果關係」同「遠因果關係」。

近因果關係:透過考慮直接因素嚟解釋到人類社會行為,譬如符號式互動、理解(Verstehen英文Verstehen)同影響該行為嘅個人環境。大多數社會學家認識到,近端因果關係係人類體驗嘅第一種權力類型。之但係,雖然家庭關係等啲因素最初可能係有意義嘅,但始終嘸似制度同社交網絡等啲其他因素噉有永久性、根本性或者決定性啲性質(Naiman 2008:5)。

遠因果關係:透過考慮個人執行佢個行為嗰陣嘅大啲嘅背景嚟解釋返人類社會行為。遠權力觀嘅支持者認為,權力喺成個社會之中(譬如啲經濟階層之間)係喺抽象啲嘅層面上運作嘅,並且「我哋所有人一生都會受到兩種權力嘅影響」(同上)。因此,雖然個人佔據住啲角色同地位係彼此相關嘅,但啲存在有喺度嘅社會結構同制度先係行為嘅終極因。衹有透過同社會結構嘅關係先講得到一個人嘅傳記,但亦都必須要考慮埋啲獨特嘅個人經歷,先揭示得到一幅完整嘅圖景(Mills 1959)。

睇埋[編輯]

考 [編輯]

  1. Lipton, Peter (1990-01-01). "Contrastive Explanation". 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 27: 247–266.

文獻[編輯]

  • Gray, P. (2007) Psychology (5th Ed.) (pp. 64–66)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 Greenberg, G. (1998) Comparative Psychology: A Handbook. US: Taylor & Francis. pp. 666
  • Mayr, E. (1988). Toward a new philosophy of biology: Observations of an evolutionis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Mills, C.W. ([1959] 2000).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40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Naiman, J. (2008). How Societies Work: Class, Power and Change in a Canadian Context. 4th ed. Halifax and Winnipeg: Fernwood Publishing.
  • Thierry, B. (2005, October 10). Integrating proximate and ultimate causation: Just one more go!, Current Science, Vol. 89 (7), 1180–1184.
  • Lipton, Peter (1990). Contrastive Explanation. 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 27:24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