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花

來自維基百科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18 世紀日本畫家酒井抱一畫嘅一幅;幅畫描繪咗(左)、(中)同(右)。

雪月花平假名せつげつかせつげっか日文羅馬字setsugetsukasetsugekka)係由江戶時代(1603 至 1868 年)起喺日本文學藝術當中成日出現嘅慣用語同橋段,指用三樣事物--嚟代表大自然當中嘅美感,典故據講係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七言律詩《寄殷協律》[1][2]

五歲優游同過日,一朝消散似浮雲。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幾度聽雞歌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吳娘暮雨蕭蕭曲,自別江南更不聞。

順帶一提,呢首詩入面嗰句「雪月花時最憶君」意思係「見到雪月花嗰時最會諗起你」。

文化呈現[編輯]

喺日本嘅傳統文學藝術當中,「雪月花」好多時都係自然美感嘅象徵,例如[3]

和歌[編輯]

雪月花作為慣用語喺江戶時代先有,但雪月花嘅主題喺日本文學裏面最早可見於《萬葉集大伴家持(718 - 785 年)所作嘅和歌

雪の上に 照れる月夜に 梅の花

折りて 贈らむ 愛しき児もがも
大致粵譯:

之上 月夜映照之下 嘅梅花

摺起佢 再送俾 我最心愛嘅孩兒

畫藝[編輯]

雪月花主題亦都有出現喺日本人傳統畫藝當中。例子有江戶時代畫家勝川春章(1726 - 1793 年)所畫嘅三卷(三格分別描繪咗一個女人同雪月花當中其中一樣):

Shunshô SGK 3 Frauen.jpg

睇埋[編輯]

參考[編輯]

  • 矢代幸雄『日本美術の特質』(岩波書店、1943 年)、(第二版、1965 年)

[編輯]

  1. 白居易. 寄殷協律. - ウィキソース.
  2. 川端康成『美しい日本の私―その序説』(講談社現代新書、1969年)
  3. Nippon Daihyakka Zensho - Encyclopedia Nipponica 2001 (E-Book version). Shogakukan, Tokyo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