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維根斯坦跳轉過嚟)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姓名原文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出生日1889年4月26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Neuwaldegg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亡日1951年4月29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62歲)
死亡地劍橋 (英國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前列腺癌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英國奧地利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語德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德文英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基督新教 喺Wikidata改呢個
學位博士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校Trinity College、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Victoria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Bundesrealgymnasium Linz Fadingerstraße、劍橋大學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philosopher of language、architectural theoretician、教授邏輯學家數學家、aphorist、epistemologist、哲學家先生 喺Wikidata改呢個
僱主Trinity College 喺Wikidata改呢個
名作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喺Wikidata改呢個
家族Wittgenstein family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爸Karl Wittgenstein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媽Leopoldine Wittgenstein 喺Wikidata改呢個
兄弟姊妹Margaret Stonborough-Wittgenstein、Paul Wittgenstein、Johannes Wittgenstein、Rudolf Wittgenstein、Rittmeister Konrad Wittgenstein、Dora Wittgenstein、Helene Wittgenstein、Hermine Wittgenstein 喺Wikidata改呢個
網站www.wittgen-cam.ac.uk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號1951年4月29號),生於奧地利,之後入籍英國。係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創語言哲學,係20世紀重要哲學家。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同埋《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由1929年至1947年,維根斯坦喺劍橋大學任教。[1] 雖然佢有呢個崗位,但佢一生只出版過一本哲學書,呢本書就係75頁嘅《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邏輯哲學論》,1921年),呢本書喺1922年同英文翻譯一齊出版,拉丁文書名叫做《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佢生前仲出版過一篇文章《關於邏輯形式嘅一些評論》(1929年),一篇書評,仲有一本兒童字典。[a][b] 佢嘅大量手稿喺佢死後被編輯同出版。第一本同最出名嘅係1953年嘅《哲學研究》。1999年美國大學同學院老師嘅一項調查將《哲學研究》評為20世紀哲學最重要嘅書,並指出佢係「20世紀哲學中唯一一部跨界嘅傑作,吸引咗唔同專業領域同哲學取向嘅學者」。[2]

佢嘅哲學通常分為早期同後期,早期嘅代表作係《邏輯哲學論》,而後期主要係通過《哲學研究》表達出嚟嘅。[3] 「早期維根斯坦」主要關注命題同世界之間嘅邏輯關係,佢相信透過描述呢個關係背後嘅邏輯,佢已經解決咗所有嘅哲學問題。而「後期維根斯坦」就否定咗《邏輯哲學論》嘅好多假設,認為詞語嘅意思最應該通過喺一個語言遊戲入面嘅使用方式去理解。[4]

佢係喺維也納出生,出身自當時歐洲其中一個最富有嘅家庭,喺1913年繼承咗佢老豆嘅大筆財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佢「將一筆相當慷慨嘅捐款畀咗一班由《Der Brenner》編輯路德維希·馮·費克選出嚟,喺經濟上有需要嘅詩人同藝術家,呢班人包括特拉克爾里爾克同建築師阿道夫·魯斯」。[5] 之後,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嚴重嘅個人抑鬱,佢將剩低嘅財產畀咗佢嘅兄弟姐妹。[6][7] 佢四個哥哥當中,有三個係自殺死嘅。

維根斯坦曾經幾次離開學術界: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做前線軍官,因為佢嘅勇敢被授予咗幾個軍事獎章;喺奧地利偏遠村莊做學校老師,教書期間因為用體罰而引起咗爭議,尤其係數學堂上打學生,打男仔女仔都有(例如睇下海德堡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喺倫敦做醫院搬運工;喺紐卡素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做醫院實驗室技術員。佢之後為呢啲事件表示後悔,並喺餘生中繼續講學,同努力準備第二本手稿出版,呢本手稿後來以《哲學研究》嘅形式出版,成為咗極具影響力嘅著作。

背景

[編輯]

威根斯坦家族

[編輯]
卡爾·威根斯坦係歐洲其中一個最有錢嘅人。[8]

根據二戰後喺耶路撒冷整嘅家譜,威根斯坦嘅曾曾祖父係摩西·梅爾(Moses Meier),[9] 佢係一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嘅地產經紀,當時同佢老婆布蘭德爾·西蒙(Brendel Simon)住喺巴德拉斯弗,呢個地方屬於威根斯坦公國威斯特法倫區域。[10] 1808年7月,拿破崙頒布咗一項法令,要求所有人,包括猶太人,必須攞個永久嘅姓氏。所以摩西·梅爾嘅仔,亦都係摩西,改咗姓佢老細賽恩-威根斯坦嘅名,成為摩西·梅爾·威根斯坦(Moses Meier Wittgenstein)。[11] 佢個仔赫爾曼·克里斯蒂安·威根斯坦(Hermann Christian Wittgenstein)——攞「克里斯蒂安」做中間名,為咗同自己嘅猶太背景劃清界線——同樣係猶太人嘅范妮·菲格多爾(Fanny Figdor)結咗婚,范妮喺結婚之前改信新教。佢哋喺萊比錫開創咗一間成功嘅羊毛貿易生意。[12] 路德維希嘅婆婆范妮係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嘅表妹。[13] 佢哋有11個仔女——其中包括威根斯坦嘅老竇,卡爾·奧托·克萊門斯·威根斯坦(1847–1913),成為工業巨頭。到1880年代後期,佢已經係歐洲最有錢嘅人之一,幾乎壟斷咗奧地利嘅鋼鐵聯盟。[8][14] 多得卡爾嘅經營,威根斯坦家族成為奧匈帝國第二有錢嘅家庭,僅次於羅斯柴爾德家族[14] 卡爾·威根斯坦被視為奧地利版嘅安德魯·卡內基,同佢係朋友,喺1890年代已經成為全球最富有嘅人之一。[8] 1898年,卡爾決定喺荷蘭同瑞士投資大筆資金,仲有海外,特別係美國,令佢哋嘅家族財富喺1922年奧地利惡性通脹期間受到一定程度嘅保護。[15] 不過,1918年後嘅惡性通脹同大蕭條期間,佢哋嘅財富縮水咗,但即使到1938年,佢哋喺維也納仍然擁有13座豪宅。[16]

早年生活

[編輯]
威根斯坦家族嘅宅第——威根斯坦宮,攝於1910年左右

威根斯坦喺血統上係猶太人[17][18][19][20][21] 佢阿媽係利奧波丁·瑪麗亞·約瑟法·卡爾姆斯(Leopoldine Maria Josefa Kalmus),朋友叫佢「Poldi」。佢老竇係一個波希米亞猶太人,而佢阿媽係奧地利嘅斯洛維尼亞人天主教徒——佢係威根斯坦唯一一個非猶太嘅祖父母。Poldi係諾貝爾獎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阿媽嗰邊嘅姨媽。威根斯坦喺1889年4月26號晚8:30喺「威根斯坦別墅」出生,呢度今日嘅地址係維也納市郊新瓦爾德格堂區嘅Neuwaldegger Straße 38號。[22][23]

路德維希,約1890年代

卡爾同Poldi一共有九個仔女——四個女:赫敏(Hermine)、瑪格麗特(Gretl)、海倫(Helene)同第四個女Dora,佢BB時候已經過咗身;五個仔:約翰尼斯(Hans)、庫爾特(Kurt)、魯道夫(Rudi)、保羅——佢喺一戰中失咗隻手,不過依然成為咗一個鋼琴演奏家——同最細嗰個路德維希。[24]

路德維希細個時坐喺草地度

啲細路係天主教徒洗禮,接受正式嘅天主教教育,並且喺一個特別強烈嘅環境下成長。[25][未記頁數] 佢哋家族係維也納文化生活嘅中心;布魯諾·瓦爾特形容威根斯坦宮殿嘅生活係「充滿人性同文化嘅氣氛」。[26] 卡爾係一個主要嘅藝術贊助人,委託過奧古斯特·羅丹嘅作品,亦資助過城市展覽館同美術館,亦即係分離派大樓古斯塔夫·克林姆為威根斯坦嘅姐姐瑪格麗特結婚畫咗一幅肖像畫,[27]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古斯塔夫·馬勒定期喺佢哋屋企嘅音樂室度舉辦音樂會。[26][28]

Wittgenstein...

疏仕

[編輯]
  1. Dennett, Daniel (1999年3月29日). "Ludwig Wittgenstein: Philosopher". Time. 原著喺2007年10月16日歸檔.
  2. Lackey, Douglas P. (1999). "What Are the Modern Classics? The Baruch Poll of Great Philoso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Philosophical Forum (英文). 30 (4): 329–346. doi:10.1111/0031-806X.00022. ISSN 1467-9191.
  3. 佢嘅導師伯特蘭·羅素可能係第一個喺維根斯坦嘅作品中劃分呢個區別嘅人。
  4. Proops, Ian (2001). "The New Wittgenstein: A Critique" (PDF).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9 (3): 375–404. doi:10.1111/1468-0378.00142. 喺2018年2月16日搵到.
  5. 維根斯坦,路德維希,《Private Notebooks: 1914–1916》(由瑪喬麗·珀洛夫編輯及翻譯),紐約: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22年,第79頁。
  6. 德維希·維根斯坦或者簡樸線條嘅哲學歌德學院原著喺2011年3月2日歸檔。「當佢老豆喺1913年過身...路德維希繼承咗相當大嘅財產...然後,喺佢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義工身份參戰之後,將佢嘅全部[剩餘]財產畀咗佢嘅兄弟姐妹。因為抑鬱,佢喺奧地利下奧工作,做咗小學老師。」
  7. Duffy, Bruce (1988年11月13日). "The Do-It-Yourself Life of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New York Times.
  8. 8.0 8.1 8.2 Bramann, Jorn K.; Moran, John (1979). "Karl Wittgenstein, Business Tycoon and Art Patron". 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 15: 106–124. doi:10.1017/S0067237800012686. S2CID 144157990. 原著喺25 June 2018歸檔. 喺2 September 2010搵到.
  9. Preston, John. "Wittgenstein Family History – Ludwig Wittgenstein: A Chronology of his Life and Work". www.wittgensteinchronology.com. 原著喺6 July 2018歸檔. 喺6 July 2018搵到.
  10. 參見威根斯坦城堡。唔同嘅來源寫梅爾嘅名有Maier同Meyer嘅唔同拼法。
  11. Bartley 1994, pp. 199–200.
  12. Monk 1990, pp. 4–5.
  13. Monk 1990, p. 5.
  14. 14.0 14.1 Edmonds & Eidinow 2001, p. 63.
  15. Monk 1990, p. 7.
  16. Edmonds & Eidinow 2001, p. 102.
  17. Chatterjee, Ranjit (2005). Wittgenstein and Judaism: A Triumph of Concealment. Peter Lang. p. 178. ISBN 978-0-8204-7256-0.
  18. Gottlieb, Anthony (9 April 2009). "A Nervous Splendor". The New Yorker.
  19. "Wittgenstein, Leopoldine (Schenker Documents Online)". mt.ccnmtl.columbia.edu. 原著喺8 March 2017歸檔. 喺16 February 2018搵到.
  20. "Ludwig Wittgenstein: Background". Wittgenstein archiv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原著喺18 December 2008歸檔. 喺2 September 2010搵到.
  21. McGuinness 1988, p. 21.
  22. P. M. S. Hacker. "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 Johann". mathshistory.st-andrews.ac.uk. University of Oxford. 喺27 February 2021搵到.
  23. "Verlorenes Erbe (Wien): Die verschwundenen Wittgensteinhäuser". www.initiative-denkmalschutz.at. Verein Initiative Denkmalschutz. 24 March 2021. 喺27 April 2021搵到.
  24. Bartley 1994, p. 16.
  25. Malcolm, Norman; Winch, Peter (1994). Wittgenstein: A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134-72579-3.
  26. 26.0 26.1 Monk 1990, p. 8.
  27. Portrait of Margaret Stonborough Wittgenstein, 1905 by Gustav Klimt
  28. McGuinness 1988, p. 18.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