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魯士大帝
| ||||
---|---|---|---|---|
統治 | ||||
崗位 | 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 | |||
上位時間 | 前559年 | |||
落位時間 | 前530年 | |||
下一任 | 岡比西斯二世 | |||
明細 | ||||
姓名原文 | 𐎤𐎢𐎽𐎢𐏁 | |||
出世日 | 大約公元前600年,或前576年 | |||
出世地 | 安善 | |||
死亡日 | 前530年 | |||
死亡地 | 錫爾河 | |||
死因 | 戰死 | |||
國籍 | 波斯第一帝國、Anshan Persia | |||
通曉 | Old Persian、Babylonian、Elamite | |||
信奉 | mazdaism | |||
職業 | sovereign、military leader、創辦人、君主 | |||
配偶 | Cassandane、Amitis Shahbanu、Neithiyti | |||
仔女 | 岡比西斯二世、Bardiya、Atossa、Roxane、Artystone | |||
家族 | 阿契美尼德王朝 | |||
阿爸 | 岡比西斯一世 | |||
阿媽 | Mandane of Media | |||
[改維基數據] | ||||
居魯士大帝(粵拼:geoi1 lou5 si6 daai6 dai3,波斯文: کوروش بزرگ,拼音:Kūruš,前576年—前530年),即係居魯士二世,係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響前559年到前530年期間在位。
征服咗米底帝國之後,居魯士帶住阿契美尼德王朝去征服呂底亞同埋最後嘅新巴比倫帝國。佢仲率領一支遠征隊去中亞,發動咗大型軍事行動,被形容為「冇例外咁征服晒每一個國家」。[1] 居魯士據講係喺同馬薩格泰人交戰時死嘅。馬薩格泰人係一個遊牧嘅東伊朗部落聯盟,佢哋住喺錫爾河附近。居魯士係喺公元前530年12月戰死嘅。[2][a] 不過,雅典嘅色諾芬就話居魯士唔係打仗死嘅,而係返咗帕薩爾加德,呢個城市係阿契美尼德王朝嘅禮儀首都。[3] 佢由佢個仔甘比西斯二世繼位,甘比西斯二世喺佢短暫嘅統治期間向北非進行軍事行動,征服咗古埃及、努比亞同昔蘭尼加。
對古希臘人嚟講,佢被稱為「大居魯士」(Template:Lang-grc-gre Kŷros ho Presbýteros)。居魯士喺當時學者中特別有名,因為佢慣常尊重佢征服嘅地方嘅風俗同宗教。[4] 佢對發展中央行政系統喺帕薩爾加德統治阿契美尼德帝國嘅總督有重要影響,呢個系統令到統治者同臣民都受益。[5][6] 征服巴比倫之後,居魯士頒佈咗居魯士詔書,喺呢個詔書入面,佢授權同鼓勵猶太人返回之前嘅猶大王國,正式結束咗巴比倫之囚。佢喺希伯來聖經入面有提到,仲因為佢喺回歸錫安呢件事入面扮演咗重要角色而喺猶太教入面留低深遠嘅影響。回歸錫安係猶太人返回以色列地嘅一次遷徙,係喺居魯士建立咗猶大行省之後發生嘅。之後佢哋重建咗耶路撒冷聖殿,呢個聖殿之前喺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嘅時候被毀咗。根據以賽亞書第45章第1節,[7] 居魯士被耶和華膏立為猶太教嘅彌賽亞嚟完成呢個任務;佢係唯一一個喺呢個身分受到尊崇嘅非猶太人物。[8]
除咗佢對東方世界同西方世界嘅傳統有影響之外,居魯士喺人權、政治同軍事策略方面嘅成就都受到認可。阿契美尼德帝國喺古代世界嘅威望最終延伸到西方嘅雅典,喺嗰度,上流階級嘅希臘人將統治階級波斯人嘅文化某啲方面當做自己嘅文化。[9] 作為第一個波斯帝國嘅創立者,居魯士喺定義伊朗民族嘅國家身份方面扮演咗關鍵角色;阿契美尼德帝國喺將瑣羅亞斯德教嘅理念傳播到遠至中國方面發揮咗重要作用。[10][11][12] 佢喺伊朗仲係一個崇拜對象,位於帕薩爾加德嘅居魯士大帝陵墓成為咗國家數以百萬計公民尊崇嘅地點。[13]
生平
[編輯]居魯士二世起初係安善王,之後喺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之後佢又征服咗呂底亞王國同新巴比倫王國。
居魯士二世過身之後,由佢個仔岡比西斯二世繼位。
詞源
[編輯]「居魯士」(Cyrus)呢個名係由希臘語嘅名Κῦρος(Kỹros)拉丁化而來,而呢個名再由古波斯語嘅「Kūruš」衍生出嚟。[14][15] 呢個名同埋其意思喺唔同語言嘅古代銘文中都有記載。古希臘歷史學家克特西亚斯同普魯塔克都講過居魯士係源自太陽(Kuros),呢個概念被解讀為「似太陽」(Khurvash),因為同波斯語嘅「太陽」(khor)有關,而「-vash」係個表示相似嘅後綴。[16] 卡爾·霍夫曼提出過另一個翻譯,認為「居魯士」係基於原始印歐語中「侮辱」呢個詞根,而解作「喺口頭比賽中侮辱敵人嘅人」。[15] 另一個可能嘅伊朗語源解釋係「年輕人,細路」,類似於庫爾德語嘅「kur」(「兒子,細仔」)或者奧塞梯語嘅「i-gur-un」(「出世」)同「kur」(年輕公牛)。[17] 喺波斯語同尤其喺伊朗,居魯士嘅名拼寫為کوروش(Kūroš, fa)。[18] 喺聖經入面,佢嘅名喺希伯來語中係「Koresh」(כורש)。[19] 有啲證據顯示,居魯士可能係凱霍斯勞,一位傳說中嘅凱亞尼王朝波斯國王,同時係《列王紀》呢部波斯史詩中嘅角色。[20]
然而,有啲學者認為居魯士同岡比西斯(Cambyses)唔係波斯名,佢哋提出居魯士係埃蘭(Elam)出身,呢個名嘅意思係「佢施予關懷嘅人」,來自滅絕咗嘅埃蘭語。[21] 其中一個原因係,儘管埃蘭語嘅名可能會以「-uš」結尾,但冇任何埃蘭語嘅文本拼寫呢個名係「Kuraš」,只係「Kuraš」。[17] 同時,古波斯語唔允許名字以「-aš」結尾,所以對於波斯人嚟講,將原本嘅「Kuraš」改成更符合語法嘅「Kūruš」係合理嘅。[17] 但係,埃蘭語嘅書記冇理由將「Kuraš」改成「Kūruš」,因為兩個形式對佢哋嚟講都係可以接受嘅。[17] 因此,「Kuraš」可能代表咗最初嘅形式。[17] 另一個學術觀點認為「Kūruš」係印度-雅利安語起源嘅名,係為咗向來自阿富汗東部同印度西北部嘅庫魯同岡波賈傭兵致敬,佢哋曾經幫助征服咗中東。[22][23][b]
家族歷史
[編輯]居魯士嘅阿契美尼德家族可能係個波斯人部落嘅領袖。居魯士嘅祖先係泰斯佩斯,佢喺前十六世紀統治咗安善。
疏仕
[編輯]- ↑ 劍橋古代史第四冊 第3c章,第170頁。引用自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 ↑ Beckwith, Christopher. (2009). 《絲綢之路帝國:從青銅時代到現代的中亞歷史》。普林斯頓同牛津: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ISBN 978-0-691-13589-2。第63頁。
- ↑ Bassett, Sherylee R. (1999)。〈居魯士小王嘅死亡〉。《古典季刊》。49 (2): 473–483。doi:10.1093/cq/49.2.473。ISSN 0009-8388。JSTOR 639872。PMID 16437854。
- ↑ Dandamayev 居魯士(三、大居魯士)居魯士嘅宗教政策。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schmitt-EI-i2
嘅參照 - ↑ 劍橋古代史第四冊 第42頁。另見:G. Buchaman Gray同D. Litt,《波斯帝國嘅建立同擴張》,《劍橋古代史第四冊》第二版第一章,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喺1927年出版。第15頁。節錄:「通過總督嚟管理帝國,同埋更多屬於政府形式或精神嘅嘢,都係居魯士嘅功勞 ...」
- ↑ Jona Lendering (2012)。〈彌賽亞——概念嘅根源:由約西亞到居魯士〉。livius.org。原著喺2011年12月31號歸檔。喺2012年1月26號搵到。
- ↑ 聖經考古學會 (BAS) (2015年8月24號)。〈彌賽亞居魯士〉。bib-arch.org。原先內容歸檔喺2015年1月26號。喺2015年7月27號搵到。
- ↑ Margaret Christina Miller (2004)。《公元前5世紀嘅雅典同波斯:文化接受性研究》。劍橋大學出版社。頁 243。ISBN 978-0-521-60758-2。原先內容歸檔喺2021年6月10號。喺2020年9月28號搵到。
- ↑ Vesta Sarkhosh Curtis; Sarah Stewart (2005)。《波斯帝國嘅誕生》。I.B. Tauris。頁 7。ISBN 978-1-84511-062-8。原先內容歸檔喺2022年1月12號。喺2020年9月28號搵到。[要求證來源]
- ↑ Amelie Kuhrt (2007年12月3號)。《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時期嘅史料彙編》。Routledge。頁 47。ISBN 978-1-134-07634-5。原先內容歸檔喺2016年1月8號。喺2015年6月20號搵到。
- ↑ Shabnam J. Holliday (2011)。《定義伊朗:抵抗政治》。Ashgate Publishing, Ltd.。頁 38–40。ISBN 978-1-4094-0524-5。原先內容歸檔喺2016年1月8號。喺2015年6月20號搵到。
- ↑ Llewellyn-Jones 2017, p. 67.
- ↑ Schmitt, Rüdiger. "Cyrus (name)". Encyclopædia Iranica. 原先內容歸檔喺4 March 2016. 喺8 February 2016搵到.
- ↑ 15.0 15.1 Schmitt 2010, p. 515.
- ↑ ; 普魯塔克, 阿爾塔薛西斯 1. 3 classics.mit.edu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9 June 2011.; 佛提烏斯, 克特西亚斯嘅波斯史概要 52 livius.org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3 November 2016.
-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Tavernier, Jan (2007)。《伊朗語喺阿契美尼德時期(約公元前550-330年)》。魯汶:Peeters。頁 528–9。ISBN 9789042918337。OCLC 167407632。
- ↑ (Dandamaev 1989,p.71)
- ↑ Tait 1846, p. 342-343.
- ↑ Al-Biruni (1879) [1000]。《古代民族年代學》。Sachau, C. Edward翻譯。頁 152。
- ↑ Waters 2014, p. 171.
- ↑ Eric G. L. Pinzelli (2022)。《戰爭大師:從古典時代到冷戰嘅五十位被低估嘅軍事指揮官》。Pen and Sword Military。頁 3。ISBN 9781399070157。
- ↑ 《《現代評論》 第89卷》。密歇根大學。1951。「which should really be "Kurush", an Indo-aryan name (cf. "Kuru" of the Mahabharata legend). Thus Cambyses was really "Kambujiya"」
- ↑ Max Mallowan p. 392. and p. 417
- ↑ Kuhrt 2013, p. 177.
- ↑ John Curtis (2011)。〈赫茲費爾德,恩斯特:赫茲費爾德同帕薩爾加德〉。《大英博物館年報》。大英博物館。喺16 October 2020搵到。
出面網頁
[編輯]- 居魯士大帝喺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嘅資料
- 居魯士大帝喺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嘅資料
- 居魯士大帝喺分面應用主題詞表識別碼嘅資料
- 居魯士大帝喺虛擬國際權威檔案識別碼嘅資料
- 居魯士大帝喺Quora嘅資料
- 居魯士大帝喺Freebase嘅資料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