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普魯斯特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馬些路·普魯斯特
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
馬些路·普魯斯特,1900年
出世(1871-07-10)1871年7月10號
法國 法國巴黎
1922年11月18號(1922-11-18)(51歲)
法國 法國巴黎
職業小說家
意識流
名作歡樂與時日
追憶逝水年華
女囚
女逃亡者
配偶雷納爾多·哈恩
受影響約翰·拉斯金
影響咗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號1922年11月18號),全名華倫汀·路易·佐治·尤金·馬些路·普魯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係法國意識流作家

傳記

[編輯]

普魯斯特係喺1871年7月10號出世,喺佢大伯嘅巴黎奧特伊屋企出世(當時仍然係一個鄉村化嘅巴黎十六區嘅西南部),係法蘭克福條約正式結束普法戰爭兩個月之後。佢出世嘅時候正係法國第三共和國嘅開頭Ellison, David (2010). A Reader's Guide to Proust's 'In Search of Lost Time'. p. 8.,嗰陣正值鎮壓巴黎公社嘅暴力事件,而佢嘅童年正好同法國共和國嘅鞏固時期重疊。《追憶逝水年華》入面好多內容係關於當時社會嘅巨大變化,特別係貴族勢力衰退同中產階級崛起,呢啲都係發生喺法國嘅世紀末時期。

普魯斯特嘅老豆阿德里安·普魯斯特係一個出名嘅法國病理學家流行病學家,主要研究霍亂喺歐洲同亞洲嘅傳播問題,佢寫過好多醫學同衛生嘅文章同書。佢阿媽Jeanne Clémence(原姓Weil)係一個有錢嘅德國猶太人家庭嘅女,出自阿爾薩斯Massie, Allan. "Madame Proust: A Biography By Evelyne Bloch-Dano, translated by Alice Kaplan". Literary Review. 原著喺12 February 2009歸檔. 佢阿媽識字又博學,喺信件中顯露出幽默感,佢嘅英文水平仲好到可以幫佢仔翻譯約翰·拉斯金嘅作品。Tadié, J-Y. (Euan Cameron, trans.) Marcel Proust: A life. New York: Penguin Putnam, 2000. 普魯斯特喺佢阿爸嘅天主教信仰下長大。NYSL TRAVELS: Paris: Proust's Time Regained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7 January 2012. 佢係1871年8月5號喺聖路易-昂坦堂受洗,後來仲領咗堅振聖事,但佢其實從來冇真正實踐過天主教信仰。後來佢成咗無神論者,而且帶有一種神秘主義嘅傾向。Edmund White (2009). Marcel Proust: A Life. Penguin. ISBN 9780143114987. "馬塞爾·普魯斯特係一個基督徒父親同猶太人母親嘅仔。佢自己係受咗洗(1871年8月5號,喺聖路易-昂坦堂),後來亦領咗天主教堅振聖事,但佢從來冇實踐過呢個信仰,成年後最好嘅描述係一個神秘嘅無神論者,一個對靈性有深刻體會,但又唔信有個人神,更加唔信有救世主嘅人。"Proust, Marcel (1999).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594. ISBN 978-0-19-860173-9. "...對上帝嘅最高讚美係由一個無神論者去否定佢,認為創造咁完美,以至於唔需要創造者。"

到咗九歲,普魯斯特發生咗第一次嚴重嘅哮喘病發,之後佢就俾人當成一個身體虛弱嘅小朋友。普魯斯特經常喺伊利耶度過漫長嘅假期,呢個村莊同佢大伯喺奧特伊嘅屋企嘅回憶結合,成咗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入面虛構嘅龐布雷鎮嘅原型,小說中最重要嘅場景就喺度發生。(1971年,為咗紀念普魯斯特百年誕辰,伊利耶改名做伊利耶-龐布雷。)

1882年,普魯斯特十一歲,佢成為孔多塞中學嘅學生;但係由於病情,佢嘅學業多次中斷。儘管咁樣,佢喺文學方面表現出色,畢業嘅時候仲攞到獎。多得佢嘅同學,佢有機會進入上層中產階級嘅沙龍,呢啲經歷俾佢喺《追憶逝水年華》入面提供咗大量嘅素材。Painter, George D. (1959) Marcel Proust: a biography; Vols. 1 & 2. London: Chatto & Windus

馬塞爾·普魯斯特(坐住嘅),羅貝爾·德·弗勒爾(左),同盧西安·杜德(右),c. 1894

儘管健康狀況唔好,普魯斯特喺1889年至1890年間參加法國軍隊,駐守喺奧爾良嘅科利尼兵營,呢段經歷成咗《貴族之家》第三部分嘅長篇情節。年輕嘅時候,普魯斯特係一個業餘文人同社交攀附者,佢作為作家嘅志向因為缺乏自律而受阻。佢喺呢段時期嘅名聲係一個愛顯擺嘅人同一個業餘作者,呢啲都影響咗佢後來出版第一部分《斯萬之戀》時嘅困難。嗰陣,佢經常出入斯特勞斯夫人嘅沙龍,佢係喬治·比才嘅遺孀,同時亦係普魯斯特童年好友雅克·比才嘅阿媽、瑪德琳·勒梅爾嘅沙龍、以及卡伊亞夫特夫人嘅沙龍,呢位夫人係《追憶逝水年華》入面華爾杜蘭夫人嘅原型之一,佢嘅仔加斯頓·阿曼·德·卡伊亞夫特亦係普魯斯特嘅朋友,普魯斯特對佢嘅未婚妻(珍妮·普克)非常鍾情。正係通過卡伊亞夫特夫人,佢識咗佢嘅情人阿納托爾·法朗士

普魯斯特同佢阿媽嘅關係非常親密。為咗令佢老豆開心,佢老豆堅持佢撈份正經工,於是普魯斯特喺1896年夏天攞到一份喺馬扎然圖書館嘅義務職位。佢費咗好多功夫,最終攞到病假,直至佢自願辭職。

風格

[編輯]

普魯斯特嘅特色係喺佢精細嘅描寫每個感知,每個人物,每個寓言,而且喺佢嘅書入面可以感覺到嗰個流動嘅真實感,由佢嘅童年開始一直追到青年,唔理係城市,人物都有可以追蹤嘅痕跡。一般認為拉斯金(John Ruskin)對佢嘅影響好大,奠定咗佢以直覺串流寫作思緒嘅基礎。

早期寫作生涯

[編輯]

普魯斯特喺細個開始就參與寫作同出版。除咗佢喺學校讀書期間參與同喺度發表作品嘅文學雜誌(《La Revue verte》同《La Revue lilas》),由1890年到1891年,佢仲喺《Le Mensuel》度定期發表社交專欄。[1]喺1892年,佢參與創辦一份叫做《Le Banquet》嘅文學評論(呢個都係柏拉圖嘅《饗宴》嘅法文名),喺接落嚟嘅幾年,普魯斯特經常喺呢份刊物同埋喺有威望嘅《La Revue Blanche》度發表短篇作品。

1896年,《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出版咗,呢本書係佢早期好多作品嘅合集。書入面有阿納托爾·法朗士嘅序言,仲有勒梅爾夫人嘅插畫,普魯斯特經常去呢位夫人嘅沙龍,佢都係普魯斯特筆下維爾杜蘭夫人嘅靈感來源。1894年夏天同1895年嘅三個星期,勒梅爾夫人請咗普魯斯特同雷納爾多·阿恩去佢嘅雷維永城堡(就係維爾杜蘭夫人嘅拉斯佩利耶莊園嘅原型)。呢本書製作得非常豪華,價錢係同規格嘅書嘅兩倍。[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同年,普魯斯特開始寫緊一本小說,最後喺1952年posthumously由editors以《尚·桑特伊》為名出版。好多後來喺《追憶似水年華》發展嘅主題,都喺呢本未完成嘅作品度首次出現,包括記憶嘅謎團同反思嘅必要性;《追憶似水年華》好多段落都可以喺《尚·桑特伊》嘅初稿度睇到。《尚·桑特伊》入面描寫父母嘅筆觸相當冷酷,同普魯斯特喺佢嘅masterpiece入面對父母嘅崇敬形成鮮明對比。因為《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反應唔好,加上解決劇情時遇到內部問題,普魯斯特喺1897年逐漸放棄《尚·桑特伊》,到1899年完全停咗寫。

由1895年開始,普魯斯特用咗好幾年時間閱讀托馬斯·卡萊爾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約翰·拉斯金嘅作品。透過呢啲閱讀,佢完善咗佢對藝術同藝術家喺社會角色嘅理論。同時,喺《時間重現》度,普魯斯特嘅普世主角都記得自己譯過拉斯金嘅《芝麻與百合》。藝術家嘅責任係要面對自然嘅表象,推斷佢嘅本質,然後喺藝術作品度重述或解釋嗰個本質。拉斯金對藝術創作嘅睇法對呢個概念好重要,拉斯金嘅作品對普魯斯特嚟講重要到佢話自己「滾瓜爛熟」拉斯金好幾本書,包括《建築七盞明燈》、《亞眠聖經》同《往事》。[1]

主要著作

[編輯]

;《娛樂同日常》(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係1896年出版嘅第一部作品,內容包括短篇小說、散文詩、韻文詩、人物刻畫同埋雜文嘅集合〈ref name="ishiki2-1-1"/〉。個標題係影射赫西俄德嘅《勞動同日常》〈ref name="ishiki2-1-1"/〉。呢本書配有瑪德蓮·勒梅爾夫人嘅水彩插圖,同埋雷納爾多·昂嘅鋼琴曲,仲有阿納托爾·法朗士寫嘅序〈ref name="suzu13"/〉〈ref name="ishiki2-1-1"/〉。書係獻俾1893年因傷寒過咗身嘅威利·希斯〈ref name="ishiki2-1-1"/〉。出版費用由普魯斯特自己出,可以話係一種自資出版〈ref name="ishiki2-1-1"/〉。

:書入面大部份作品之前喺同人雜誌《宴會(雜誌)》同文學雜誌《白色評論》發表過(仲有首次發表嘅《少女嘅告白》,但冇收錄《夜晚之前》),帶有濃厚嘅象徵主義色彩,經常出現憂鬱、悔恨、幻想、遺忘、死亡、愛情、感官呢啲字眼〈ref name="ishiki2-1-1"/〉。結構好有心思,唔係跟時間順序,而係將短篇小說同其他作品交錯排列,主題亦以循環方式編排〈ref name="ishiki2-1-1"/〉〈ref〉奇利耶 2002, pp. 208-209〈/ref〉。

;《尚·桑特伊》(Jean Santeuil) :約喺1895年1899年期間寫嘅自傳體小說。呢個係未完成嘅草稿,喺普魯斯特在生冇出版過,直到佢死後1952年由貝爾納·德·法盧瓦編輯出版〈ref name="ishiki2-1-2"/〉。裏面好多主題同情節同《尋找逝去嘅時光》重疊,但更直接反映普魯斯特本人嘅生活經歷,亦多咗作者自己嘅願望同夢想〈ref name="ishiki2-1-2"/〉。文筆仲停留喺《娛樂同日常》嘅水平,或者模仿17-18世紀嘅偉大作家,未達到《尋找逝去嘅時光》嘅堅實文風〈ref〉奇利耶 2002, p. 212〈/ref〉。

拉斯金嘅翻譯 :喺1890年代後期,普魯斯特開始對約翰·拉斯金產生興趣。佢將呢啲研究成果喺1904年出版咗拉斯金嘅著作《亞眠嘅聖經》嘅翻譯,跟住喺1906年又出版咗《芝麻同百合》嘅翻譯,兩本都附有好長嘅序同好多嘅註釋〈ref name="ishiki1-3-3"/〉〈ref name="ishiki2-1-3"/〉。不過普魯斯特本人英文都唔係好叻,呢啲譯作主要係靠佢阿媽贊娜(佢識外語)做嘅初稿,再加上英國朋友瑪麗·諾德林格(雷納爾多·昂嘅表妹)〈group="註釋"|瑪麗·諾德林格仲係送咗啲水中花畀普魯斯特嘅人〈ref name="ishiki1-3-3"/〉。日本嘅水中花喺《尋找逝去嘅時光》第一部分入面,主角食瑪德萊娜嗰陣時諗返以前嘅事,用咗呢個做比喻。〉同埋拉迪亞德·吉卜林嘅翻譯家羅伯特·杜米耶爾等人嘅建議,先至完成〈ref name="ishiki2-1-3"/〉。

:雖然係咁,普魯斯特都透過拉斯金學到好多嘢,譬如識別物件嘅顏色、形態同感情細緻變化嘅能力〈ref name="ishiki2-1-3"/〉,仲有用複雜嘅語法寫好長嘅句子嚟表達呢啲嘢嘅技巧,呢啲喺法國文學入面都幾罕見〈ref name="ishiki2-1-3"/〉〈ref〉懷特 2002, p. 84〈/ref〉。

;《模仿作品同雜文》(Pastiches et Mélanges) :普魯斯特好擅長模仿人,佢對文體模仿(仿作)都好有天份。喺1908年到1909年期間,佢揀咗當時喺倫敦發生嘅「勒莫萬事件」做題材,寫咗啲模仿法國古典作家文體嘅惡搞文章,刊登喺《費加羅報》度。呢單係關於一個叫勒莫萬嘅法國工程師話自己發明咗人工製造鑽石嘅方法,呃咗鑽石礦業公司嘅錢嘅詐騙案〈ref name="ishiki2-1-4"〉。

:佢模仿咗八個作家,包括巴爾扎克米什萊龔古爾兄弟福樓拜聖伯夫等。普魯斯特本來仲諗住加多啲作家嘅模仿文,搞個大型嘅模仿文集,但最後冇實現到。1919年出版嘅《模仿作品同雜文》就淨係加咗聖西門一個作家〈ref name="ishiki2-1-4"/〉〈ref〉奇利耶 2002, pp. 215-216〈/ref〉。

;《反駁聖伯夫》(Contre Sainte-Beuve) :大約喺1908年,受之前模仿文嘅啟發,普魯斯特諗住寫篇以批評評論家聖伯夫為主嘅評論文章〈ref name="ishiki2-2-2"/〉〈ref name="ishiki2-1-4"/〉。聖伯夫同福樓拜係同期,佢認為文學作品同作者嘅日常生活同性格係分唔開,用呢個角度嚟批評,將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呢啲普魯斯特好欣賞嘅作家都貶得一文不值〈ref name="ishiki2-2-2"/〉。

:普魯斯特就話作家嘅表面自我同深層自我係兩回事,主張應該撇開作家嘅外在生活,專注睇作品本身,希望咁樣可以幫呢啲作家平反〈ref name="ishiki2-2-2"/〉。普魯斯特當時一路寫評論文章,一路都寫緊小說嘅片段,原本打算將前半寫小說,後半寫評論,合成一本叫「反駁聖伯夫——某朝早嘅回憶」(暫定)嘅書〈ref name="ishiki2-2-2"/〉。

:但係佢一路搵出版社一路改稿,個結構慢慢改變咗,最後發展成《尋找逝去嘅時光》〈ref name="ishiki2-2-2"/〉。所以普魯斯特在生冇出過叫「反駁聖伯夫」嘅書,直到1954年研究者貝爾納·德·法盧瓦先至用返啲未完成嘅評論部分,出版咗同名著作〈ref name="yoshi1"〉。

;《尋找逝去嘅時光》(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本來諗住寫小說同評論兩部分嘅「反駁聖伯夫——某朝早嘅回憶」,俾出版社拒絕咗之後,普魯斯特不斷改寫,慢慢改咗結構,加咗好多嘢,最後變成咗一部宏大嘅自傳體小說《尋找逝去嘅時光》〈ref name="ishiki2-2-2"/〉。1913年11月第一部《斯萬家嗰邊》由格拉塞出版社出版嗰陣,原本仲係得三部曲〈ref name="ishiki2-2-2"/〉,但係經過前面講過嘅阿戈斯蒂內利事件之類嘅事,再加咗好多嘢,最後變成咗七部,總共有3,000頁咁多嘅鉅著〈ref name="ishiki2-2-1"〉。

:呢部作品唔單止係普魯斯特分身嘅敘述者嘅半生,仲詳細記錄咗當時巴黎嘅上流社會等風俗,仲有男女之間嘅愛情同藝術觀。故事講到敘述者受「無意識記憶」嘅啟發,明白到自己嘅藝術使命,發現之前經歷過嘅所有事情(即係自己嘅一生)都可以用嚟寫小說〈ref name="radio2"/〉。

:最後一部(第七部)《重拾逝去嘅時光》喺普魯斯特死咗之後嘅1927年先至出版。由於普魯斯特喺改緊第五部嗰陣就過身,所以由第五部中段開始就係未完成嘅手稿。之後由佢細佬羅伯特·普魯斯特同評論家雅克·里維耶爾等人幫手整理遺稿,先至出齊晒〈ref name="suzu1"/〉〈ref name="suzu13"/〉〈ref name="ishiki2-2-2"/〉。

評價同影響

[編輯]

雖然普魯斯特靠《尋找逝去嘅時光》成為咗二十世紀西方最重要嘅作家之一,但佢唔係成日都受人欣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安德烈·布勒東超現實主義者都睇佢唔起,布勒東喺《超現實主義宣言》嘅註釋度仲將普魯斯特列為因為太過「分析」而破壞咗未知事物魅力嘅作家例子。路易-費迪南·塞利納喺佢嘅處女作《夜之盡頭旅程》(1932年)都狠批普魯斯特係沉溺喺上流社會嘅「好似鬼咁嘅人」〈ref〉奇利耶 2002, p. 321〈/ref〉。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創辦《現代》雜誌嘅尚-保羅·沙特,喺創刊詞度狂踩普魯斯特,話佢係忽視歷史條件同階級對立,相信人性普世價值,堅持分析精神嘅資產階級文學代表,狠批咗佢一餐〈ref name="suzu1"/〉〈ref〉奇利耶 2002, pp. 320-321〈/ref〉。但係沙特批評普魯斯特其實都係自我批評同自我反叛,實際上沙特後尾都認咗佢後生嗰陣好鍾意睇普魯斯特,仲好尊敬佢,佢嘅代表作《嘔吐》都深受《尋找逝去嘅時光》影響〈ref name="suzu1"/〉。沙特嘅拍檔西蒙·波娃喺佢嘅自傳度都話,佢最鍾意睇嘅作家係寫《忏悔錄》嘅讓-雅克·盧梭同普魯斯特〈ref name="suzu1"/〉。

普魯斯特真正翻身係到1960年代〈ref〉奇利耶 2002, p. 323〈/ref〉。嗰陣時興起嘅新小說作家,好似薩洛特比托西蒙等,佢哋想衝破傳統小說嘅框架。佢哋發現普魯斯特嘅《尋找逝去嘅時光》係一本「關於小說嘅小說」,普魯斯特用平平無奇嘅敘述者嘅回憶,加上大量隱喻等敘事技巧,仲有好似交響曲幾何學咁嘅結構,將呢個故仔寫到咁吸引。佢哋都深受普魯斯特影響,喺佢嘅基礎上寫自己嘅作品〈ref name="ishiki2-2-3"/〉。

仲有,1960年代興起嘅新批評派評論家,都好認同普魯斯特將作家外在同作品本身分開嚟評價嘅文學觀。其中一個叫喬治·普列嘅評論家就話,佢嘅「同理批評法」——即係設法同作家嘅創作精神融為一體——就係受普魯斯特啟發〈ref name="ishiki2-2-3"/〉〈ref〉奇利耶 2002, p. 325〈/ref〉。

文學研究家庫爾齊烏斯等人將普魯斯特形容為「植物系作家」,因為佢作品入面描寫人物嗰陣成日用植物做比喻。塞繆爾·貝克特就話,普魯斯特筆下嘅男女好似冇羞恥心噉擺出生殖器官嘅花同植物,某程度上反映佢其實唔係真係覺得同性戀係罪惡〈ref name="radio5"/〉。

《尋找逝去嘅時光》

[編輯]

普魯斯特喺1909年38歲嗰陣開始寫《尋找逝去嘅時光》,呢套小說總共有七卷,大約3,200頁(現代圖書館嘅英譯本有4,300頁左右),出場人物超過2,000個。葛林葛林話普魯斯特係「二十世紀最偉大嘅小說家,就好似托爾斯泰係十九世紀嘅一樣」[2],而毛姆就話呢套小說係「迄今為止最偉大嘅小說」。[3] 安德烈·紀德起初並唔係咁欣賞佢嘅作品。第一卷曾經因為紀德嘅建議而畀加利馬爾出版社拒絕咗。佢之後寫信畀普魯斯特,為自己參與拒絕呢件事道歉,話係佢一生中最嚴重嘅錯誤之一。[4] 最後,呢本書由作者自資,喺Grasset出版社出版,普魯斯特仲俾錢畀評論家去讚佢嘅作品。[5]

普魯斯特未能喺生前完成最後幾卷嘅修訂同校對,最後三卷係佢過身之後由佢嘅兄弟羅伯特·普魯斯特編輯出版。呢本書由C·K·斯科特·蒙克里夫翻譯成英文,喺1922年到1931年間以《追憶似水年華》為題出版。蒙克里夫翻譯咗七卷中嘅首六卷,可惜佢未能翻譯最後一卷就過身。最後一卷由其他譯者喺唔同時期完成。當蒙克里夫嘅譯本後來經過修訂(首先由特倫斯·基爾馬丁,然後由D·J·恩賴特)之後,小說嘅英文標題改為更加直譯嘅《尋找逝去嘅時光》。

喺1995年,企鵝出版社開始咗一個新嘅翻譯計劃,由編輯克里斯托弗·普倫德加斯特同埋三個國家嘅七位譯者負責,根據最新、最完整同最權威嘅法文版本進行翻譯。佢哋嘅六卷本(包含普魯斯特原著嘅七卷內容)喺2002年喺英國以艾倫·萊恩嘅名義出版。

圖集

[編輯]

疏仕

[編輯]
  1. 1.0 1.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adié嘅參照
  2. White, Edmund (1999). Marcel Proust, a life. Penguin. p. 2. ISBN 9780143114987.
  3. Alexander, Patrick (2009). Marcel Proust's Search for Lost Time: A Reader's Guide to The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英文). Knopf Doubleday. p. 5. ISBN 978-0-307-47560-2. 原先內容歸檔喺27 May 2024. 喺2 March 2022搵到.
  4. Tadié, J-Y. (Euan Cameron, trans.) Marcel Proust: A Life. p. 611
  5. 「普魯斯特俾錢畀報紙刊登讚美佢作品嘅評論」,法新社衛報,2017年9月28日,網上版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7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