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友
維基百科人(英文:Wikipedians),通常叫維基友或維基編者[註 1],專講女性維基友時者叫薇姬人,係指喺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上寫文章、維護站務同幫維基百科寫文嘅編者,佢哋入面絕大多數人都係用志願者嘅身份活動。
數量
[編輯]維基友嘅數量自維基百科創辦開始即刻增長得好快。到2009年,數量增長速度減慢咗啲,但都係增長得快[1]。截至2013年5月,所有語言嘅維基百科大約有4,044萬註冊用戶,大多數用戶都唔活躍,活躍嘅用戶大約30萬人。其中英文維基百科截至2013年5月,有近13萬活躍維基友,係所有語言版本最高。由於有大量嘅維基友參與,令英文維基百科做咗有最多文章嘅語言版本。
研究
[編輯]- 例:2017 年維基百科研究
維基百科係靠啲人自願式貢獻(包括寫內容)建立出嚟嘅,所以維基百科最基本就係想鼓勵啲人寫有咁上下質素(例如要齊嗮引述)嘅內容。不過自從 2000 年代中起,就有唔少維基相關工作者留意到個問題-啲人貢獻維基往往唔得持久,好多用戶都係寫咗幾段就似乎冇嗮癮,跟住就乜活動都冇嗮,而且有數據仲指活躍用家嘅數量有逐年下降嘅跡象[2];於是有研究者就研究用動機相關理論鼓勵啲人持續貢獻維基[3]。
呢班研究者由獎勵嘅概念思考。佢哋條思路大致係噉:由日常生活觀察可知,人會追求啲象徵性質嘅獎勵,例如人會為咗想喺運動會入面攞獎牌而努力噉練習;而且事實表明,就算個獎牌唔掕住獎金等實質嘅犒賞,啲人都仲係會想攞呢啲純象徵性嘅獎勵,噉即係話[3]:
「 | 獎牌等純象徵性嘅獎勵,有能力令人為咗想攞獎而努力。
|
」 |
然後佢哋就做咗場實地實驗,喺德文維基百科度做實驗操作,觀察啲維基友嘅行為,並且(簡化講)暗中將啲用戶分做實驗組同對照組-
- 喺每個月嘅 6 號,研究者都睇到啲用戶嘅活動數據,知每位用戶「做咗幾多次編輯」同埋「貢獻咗幾多字」呀噉;
- 研究人員會人手噉檢視啲數據,篩走嗮啲(例如)純搞破壞嘅用戶;
- 啲表現好(唔淨只考慮貢獻嘅字數)嘅實驗組用戶,會攞到純象徵性嘅獎勵,有人頒好似下面啲圖噉嘅獎畀佢哋[註 2]),而對照組就無論點貢獻都唔會有噉嘅象徵性獎勵;
- 兩組受試者都唔會得到錢等嘅實質獎勵;
研究者做住上述噉嘅工序做咗 11 個月,再對啲數據行統計分析[註 3],發覺因為貢獻維基而攞到象徵性獎勵嘅用戶(同貢獻咗都冇象徵性獎勵嘅用戶比),明顯比較活躍-貢獻會攞到象徵性獎勵嘅用戶,會變到比較多編輯自己嘅用戶頁,而且亦都比較多喺討論版度同第啲維基用戶交流。基於上述嘅發現,班研究者就提倡用象徵性獎勵,提升啲人貢獻維基百科嘅動機[3]。
註
[編輯]參考
[編輯]- ↑ Suh, Bongwon; 等 (2009). "The singularity is not near: slowing growth of Wikipedia". WikiSym '09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kis and Open Collaboration. ACM. 喺July 15, 2011搵到.
{{cite web}}
: Explicit use of et al. in:|author=
(help) - ↑ Macduff, N. (2005). Societal changes and the rise of the episodic volunteer. Emerging areas of volunteering, 1(2), 49-61.
- ↑ 3.0 3.1 3.2 Gallus, J. (2017). Fostering public good contributions with symbolic awards: A large-scale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at Wikipedia. Management Science, 63(12), 3999-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