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實地實驗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實地實驗粵音:sat6 dei6 sat6 jim6)係實驗一種,即係喺現實環境入面做操作以及睇吓個操作會造成乜嘢結果,喺經濟學社會學等嘅社會科學裏面零舍常用。

概論

[編輯]
睇埋:實驗

科學好講求研究嘅結果要可以普遍化(generalizable)-做科研嘅人會希望自己嘅理論能夠解釋到嗮研究緊嘅嗰類現象;舉個簡單例子,想像有位經濟學家想研究廣告IV)會點左右人喺使錢嗰陣嘅決策DV),佢正路會希望建立個理論模型解釋力勁到可以解釋到嗮

  1. 人喺實驗室入面展現嘅使錢決策;同埋
  2. 人喺實驗室以外展現嘅使錢決策;

佢跟住就要做實驗驗證啲假說,如果發覺佢個理論能夠持續噉做出準確預測,佢就有理據話佢個理論係掂嘅(科學方法);問題係,如果佢啲實驗冚唪唥都淨係喺實驗室入面做嘅,佢啲同行就會有噉嘅疑問:

佢啲實驗冚唪唥都係喺實驗室做嘅,個理論係咪真係解釋到人喺實驗室以外展現嘅使錢決策?

於是科學界就有咗實地實驗嘅諗頭-位經濟學家可以試吓(例如)搵兩間各條件相約嘅百貨公司(一個實驗室以外嘅環境),喺百貨公司 A 度落廣告,同時減少百貨公司 B 嘅廣告量,睇吓噉做(IV)會點樣改變啲人客嘅使錢方式(DV)[1][2]

爭議

[編輯]
睇埋:科學對照

喺廿一世紀初嘅科學上,實地實驗有唔少爭議性:一方面,有好多社科(對人類行為嘅研究)嘅研究者都覺得,實地實驗可以達致實驗室做唔到嘅「自然度」-佢哋覺得實驗室嘅環境太唔自然,會搞到受試者展現出喺正常情況下唔會展現嘅行為;另一方面,又有好多研究者嫌實地實驗唔夠受控-好似係上述嘅百貨公司實驗噉,要搵兩間喺各因素上完全一樣嘅百貨公司係冇可能咁滯,但如果嗰兩間百貨公司喺某啲因素(例如大細或者地區)上唔完全一樣,第啲研究者就有理由質疑場實驗嘅結果係咪受咗呢啲唔一樣嘅因素干擾(兩者之間喺 DV 上有差異唔係因為 IV 操作,而係因為呢啲原先就唔一樣嘅條件嘅影響)。一般嚟講,社科研究者會考慮到雙方嘅道理,並且追求[3]

如果實驗室實驗同實地實驗都支撐句假說,句假說就算係最有說服力。

-如果嗰位經濟學家發現:

  • 喺實驗室入面,睇廣告會令人多咗衝動買嘢;而且
  • 喺實地實驗入面,睇廣告都係會令人多咗衝動買嘢;

噉就最支撐到「睇廣告會令人多咗衝動買嘢」嘅假說。

一位受試者喺街頭俾人叫佢填問卷;有好多社科研究者都覺得,喺實驗室外嘅地方做研究會比較能夠觀察到受試者嘅自然行為。

睇埋

[編輯]

引述

[編輯]
  1. Meyer, B. D. (1995). "Natural and quasi-experiments in economic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13 (2): 151-161.
  2. Gneezy, Uri; List, John A (2006). "Putting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work: Testing for gift exchange in labor markets using field experiments" (PDF). Econometrica. 74(5): 1365-1384.
  3. Mujcic, R., & Leibbrandt, A. (2018). Indirect reciproc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The Economic Journal, 128(611), 168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