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茲·舒伯特
法蘭茲·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號—1828年11月19號)係奧地利作曲家,係早期浪漫主義音樂嘅代表,亦係古典主義音樂嘅最後一位勁人。
舒伯特作咗600幾首歌曲,18部歌劇、歌劇同埋配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好多其他作品。
舒伯特喺維也納嘅Himmelpfortgrund郊區出世,細細個已經展現出唔同凡響嘅音樂天賦。佢老竇教佢第一堂小提琴課,而佢哥哥就教佢鋼琴,但舒伯特好快就超越咗佢哋嘅水平。1808年,佢十一歲嗰年,成為Stadtkonvikt學校嘅學生,喺嗰度佢接觸到海頓、莫扎特同貝多芬嘅管弦樂。1813年年尾,佢離開咗Stadtkonvikt,搬返屋企同佢老豆一齊住,開始學做老師。不過,佢冇停過作曲,並且繼續同薩列里學習作曲。
1821年,舒伯特被接納成為音樂之友協會嘅表演成員,呢個身份幫佢喺維也納市民之間打開咗知名度。1828年3月,佢舉行咗一場專屬自己作品嘅音樂會,並獲得咗評論家嘅高度讚揚,呢場音樂會係佢事業中唯一一場咁嘅表演。八個月之後,佢喺31歲嗰年過身,官方原因係傷寒,但有啲歷史學家相信佢其實係死於梅毒。
舒伯特在世嗰陣,佢嘅音樂只係喺維也納一小圈粉絲中流傳,但佢死後嘅幾十年,佢嘅作品開始廣受關注。孟德爾頌、舒曼、李斯特同布拉姆斯等19世紀嘅作曲家都發掘並推崇佢嘅作品。到今日,舒伯特已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史上其中一位最偉大嘅作曲家,佢嘅音樂至今仍然喺全世界廣泛演出。
音樂
[編輯]舒伯特嘅創作力非常驚人,喺佢短暫嘅事業生涯中創作咗超過1,500首作品。佢嘅作曲風格喺佢一生中迅速進化。[1]佢最多嘅作品係獨唱同鋼琴伴奏嘅藝術歌曲(大約630首)。[2]舒伯特仲作咗好多世俗作品俾兩把或者更多把聲,即係重唱曲、合唱曲同清唱劇。佢完成咗八首管弦樂序曲同七首完整交響曲,仲有六首未完成嘅交響曲片段。雖然佢冇寫協奏曲,但係佢寫咗三首小提琴同管弦樂嘅協奏交響曲。舒伯特為獨奏鋼琴寫咗大量音樂,包括十一首無可爭議嘅完整奏鳴曲,同最少十一首唔同完成程度嘅奏鳴曲,[a]仲有好多雜項作品同短小嘅舞曲,加埋一大堆四手聯彈作品。佢仲寫咗超過五十首室內樂,包括一啲未完成嘅作品。舒伯特嘅宗教音樂包括七首彌撒、一首神劇同一首安魂曲,仲有其他彌撒樂章同好多細細嘅作品。[3]佢嘅二十首舞台作品中只有十一首係完整嘅。[4]
風格
[編輯]1947年7月,奧地利作曲家恩斯特·克雷內克討論舒伯特嘅風格時,佢不好意思咁承認佢一開始「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舒伯特只不過係一個幸運嘅旋律發明家……缺乏像巴赫或者貝多芬咁嘅戲劇性力量同深入嘅智慧」。克雷內克話,喺佢嘅朋友兼作曲家愛德華·埃德曼嘅建議之下,佢仔細研究咗舒伯特嘅作品之後,佢嘅睇法完全改變咗。克雷內克指出鋼琴奏鳴曲「充分證明咗[舒伯特]遠遠唔止係一個輕鬆作曲嘅旋律匠,唔識亦都唔理作曲技巧」。克雷內克話,當時出版嘅每一首奏鳴曲都展示咗「豐富嘅技術精湛」,並揭示舒伯特「遠遠唔滿足於將佢迷人嘅想法倒入傳統模具;相反,佢係一個有思想嘅藝術家,對實驗充滿熱情。」[5]
器樂、舞台作品同教會音樂
[編輯]呢種「對實驗嘅熱情」喺舒伯特嘅作品中反覆出現,包括歌劇、禮拜音樂、室內樂同獨奏鋼琴音樂,仲有交響樂作品。可能最為人熟悉嘅係佢嘅創新轉調手法;例如,弦樂五重奏(D. 956)嘅第二樂章喺E大調,但中段轉到遙遠調性嘅F小調。[6]佢仲使用咗一啲唔尋常嘅樂器編制,好似六絃低音大提琴同鋼琴嘅A小調奏鳴曲(D. 821),或者係《鱒魚五重奏》(D. 667)嘅非傳統配器: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同低音大提琴,而傳統鋼琴五重奏嘅配器係鋼琴同弦樂四重奏。
雖然舒伯特明顯受到貝多芬、海頓同莫扎特嘅古典奏鳴曲式影響,但係佢嘅形式結構同發展傾向於展現旋律發展多過和聲戲劇性。[7]呢種古典形式同綿長嘅浪漫旋律嘅結合有時會令人覺得佢嘅風格比較散漫:羅伯特·舒曼形容佢嘅《大C大調交響曲》有「天國般嘅長度」。[8]
藝術歌曲
[編輯]舒伯特喺藝術歌曲呢個體裁度留低咗佢最難以磨滅嘅印記。李昂·普蘭廷加話「喺佢超過六百首藝術歌曲中,佢探索同擴展咗呢個體裁嘅潛力,係前人未有嘅成就。」[9]喺舒伯特影響之前,藝術歌曲傾向於採用同詩體、音節式嘅文字處理,呼應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興起而產生嘅民歌特質。[10]
喺舒伯特對歌德詩作嘅處理中,佢對《紡車旁嘅格蕾琴》(D. 118)同《魔王》(D. 328)嘅作曲特別引人注目,因為佢哋嘅戲劇內容、前衛嘅和聲運用,同埋富有表現力嘅鋼琴音型,例如喺《格蕾琴》中鋼琴描繪紡車同踏板,同喺《魔王》中描繪狂暴不息嘅馬蹄聲。[11]佢根據好多詩人嘅詩作曲,最常用嘅係歌德、邁爾霍費爾同席勒嘅詩,仲有其他詩人,包括海涅、弗里德里希·呂克特同約瑟夫·馮·艾興多夫。特別值得一提嘅係佢根據威廉·米勒嘅詩作嘅兩個歌曲循環,《美麗的磨坊少女》同《冬之旅》,呢兩個作品幫助確立咗呢個體裁同佢喺音樂、詩歌同幾乎係歌劇式戲劇敘事方面嘅潛力。佢最後一個歌曲集《天鵝之歌》喺1828年佢過身之後出版,係對德國藝術歌曲文學嘅另一個創新貢獻,因為呢個歌曲集用咗唔同詩人嘅詩,包括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海涅同約翰·加布里埃爾·賽德爾。當時嘅《維也納劇院報》評論《冬之旅》話呢個作品係「冇人可以唱或者聽而唔被深深感動」。[12]
安東寧·德沃夏克喺1894年寫道,佢認為舒伯特係真正偉大嘅作曲家之一,佢明顯對短小作品有影響,特別係藝術歌曲同短小鋼琴作品:「浪漫派傾向於短小形式,雖然韋伯幫助指出咗方向,但係主要功勞係屬於舒伯特,佢開創咗短小鋼琴作品嘅模式,浪漫派特別鍾意呢啲模式……舒伯特用藝術歌曲創造咗一個新時代……所有其他歌曲作曲家都跟隨咗佢嘅腳步。」[13]
出版—目錄
[編輯]舒伯特死嗰陣,佢大概有100個作品號出版咗,主要係歌曲、室內樂同埋啲細細首嘅鋼琴作品。[14]啲細細首嘅作品繼續出版(包括1860年代嘅173個作品號,由迪亞貝利出版嘅50個歌曲系列,同埋好多彼得斯出版社首次出版嘅作品),[15]但係好多長篇作品嘅手稿,存在都冇人知,仲收埋喺舒伯特啲家人、朋友同出版商嘅櫃桶同文件盒度。[16]連舒伯特啲朋友都唔知佢寫咗幾多嘢,好多年來佢主要都係俾人認為係「歌曲王子」,雖然都有啲人認同佢啲大型作品。[17]1838年,羅拔·舒曼去維也納探訪嗰陣,發現咗塵封已久嘅C大調交響曲(D. 944)手稿,佢攞返萊比錫,畀費利克斯·門德爾頌演奏,喺《新音樂雜誌》大受讚賞。要搵返啲俾人忽略嘅作品,一個重要嘅步驟就係音樂史學家佐治·格羅夫同作曲家亞瑟·沙利文喺1867年10月去維也納嘅旅程。[18]佢哋發掘咗六首交響曲嘅手稿、《羅莎蒙德》附帶音樂嘅部分、F大調第一彌撒曲(D. 105),仲有啲歌劇,包括《魔鬼嘅pleasure宮》(D. 84)、《Fernardo》(D. 220)、《四年崗位》(D. 190)同《薩拉曼卡嘅朋友》(D. 326),同埋其他幾首冇名嘅作品。憑呢啲發現,格羅夫同沙利文可以話俾公眾知呢啲作品嘅存在;佢哋仲可以抄錄第四同第六交響曲、《羅莎蒙德》附帶音樂,同埋《薩拉曼卡嘅朋友》嘅序曲。[16]呢啲發現令公眾對舒伯特嘅作品更加有興趣。[19]
完整版
[編輯]由1884年到1897年,布賴特科普夫-海爾特爾出版咗《舒伯特作品集》,呢個批判版本包括約翰內斯·布拉姆斯等人嘅貢獻,布拉姆斯擔任第一系列嘅編輯,包括八首交響曲。[20]貝倫賴特喺20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版《新舒伯特全集》。[21]
德意志目錄
[編輯]因為舒伯特生前冇乜作品出版,所以只有少量作品有作品號,就算係有作品號嘅,都唔係按照創作時間排嘅。奧地利音樂學家奧托·埃里希·德意志(1883-1967)因為編寫咗第一本全面嘅舒伯特作品目錄而聞名。呢本書1951年首次以英文出版(《舒伯特主題目錄》),之後1978年修訂並以德文重新出版(《Franz Schubert: Thematisches Verzeichnis seiner Werke in chronologischer Folge》 - 舒伯特:按時間順序排列嘅作品主題目錄)。[22]
編號問題
[編輯]舒伯特後期交響曲嘅編號好早就開始出現混亂。舒伯特最後完成嘅交響曲,《大C大調》 Template:D.,俾人編過第7、8、9同10號,要睇係邊個出版。同樣,《未完成》 Template:D.都俾人編過第7、8同9號。[23]
英語資料一般用呢個順序嚟排列呢啲後期交響曲:
仲有一個更大嘅混亂就係關於鋼琴奏鳴曲嘅編號,有啲編號系統話有15首,有啲就話有23首。
樂器
[編輯]舒伯特接觸過嘅鋼琴包括一部Benignus Seidner鋼琴(而家喺維也納舒伯特出生屋展出)同一部安東·華爾特父子鋼琴(而家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收藏)。舒伯特都熟悉維也納鋼琴製造商康拉德·格拉夫嘅樂器。[24]佢欣賞呢啲十九世紀初嘅樂器可以彈出親密同埋外向、技巧高超嘅音樂。[25]
作品
[編輯]- 《萬福瑪利亞》
- ↑ Gammond (1982),第143頁,特別探討佢嘅室內樂作品
- ↑ Gibbs (1997),第21頁
- ↑ Ewen (2007),第384頁
- ↑ McKay, Elizabeth (1997)。Franz Schubert。收錄於:《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倫敦同紐約:Macmillan
- ↑ Lev。
- ↑ Gammond (1982),第117頁
- ↑ Gammond (1982),第76-81頁
- ↑ Brown (2002),第630頁
- ↑ Plantinga (1984),第117頁
- ↑ (1984),第107-117頁
- ↑ Swafford (1992),第211頁
- ↑ Gammond (1982),第153-156頁
- ↑ Dvořák (1894),第344-345頁
- ↑ Deutsch 1978, p. 668Template:Incomplete short citation
- ↑ Deutsch 1978, pp. 668–669Template:Incomplete short citation
- ↑ 16.0 16.1 Kreissle (1869),pp. 297–332,格羅夫講述佢去維也納嘅經歷。
- ↑ Gibbs (2000),pp. 61–62
- ↑ Hadow 1911, p. 385.
- ↑ 例如睇Kreissle (1869),p. 324,格羅夫描述當時(1860年代)人哋對舒伯特作品嘅興趣,同埋Gibbs (1997),pp. 250–251,講1897年舒伯特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嘅規模同範圍。
- ↑ Deutsch (1995),p. xiii
- ↑ "Neue Schubert-Ausgabe". Bärenreiter Verlag. 原著喺20 July 2018歸檔. 喺20 July 2018搵到.
- ↑ 見Deutsch (1995)
- ↑ 見#Numbering of symphonies
- ↑ "Jeffrey Dane – The Composers' Pianos". www.collectionscanada.gc.ca. 喺5 February 2021搵到.
- ↑ Andreas Dorschel,「舒伯特藝術歌曲文本中嘅鋼琴。」收錄於:Matthew Gardner/Christine Martin(編),《舒伯特嘅鋼琴。》劍橋大學出版社,英國劍橋,2024年,pp. 50–69。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