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德
奧維德(Publius Ovidius Naso,前43年3月20號—?17年/18年確認唔到),古羅馬詩人,同賀拉斯、卡圖盧斯同維吉爾齊名。代表作有《變形記》、《愛嘅藝術》同《愛情三論》。雖然奧維德(Ovid)喺佢生前已經大受歡迎,但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最後將佢流放去托米斯,即係新成立嘅摩西亞省嘅省會,位於黑海邊度。奧維德就喺嗰度度過咗佢最後九至十年嘅人生。佢自己講佢被流放係因為「一首詩同一個錯誤」,但佢唔肯講具體原因,所以引發咗好多學者嘅揣測。
奧維德最出名嘅係佢寫嘅變形記,呢部作品係十五本書組成嘅連續神話敘事,係用六音步寫成嘅。佢仲有啲用哀歌對句寫嘅作品,例如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e")同節日(Fasti)。佢嘅詩喺晚期古典時代同中世紀都被大量模仿,亦對西方藝術同西方文學有深遠影響。變形記到而家都仲係古典神話其中一個最重要嘅資料來源。[1]
生平
[編輯]奧維德嘅自述比其他羅馬詩人更多。佢嘅生平資料主要係根據佢嘅詩作,特別係《哀思集》4.10,[2]裏面詳細記錄咗佢嘅生平。其他資料來源包括老塞內卡同昆提利安。
出生、早年同婚姻
[編輯]奧維德喺公元前43年3月20號出世喺佩利尼人嘅城鎮蘇爾莫(今日意大利拉奎拉省嘅蘇爾莫納),呢個城市喺羅馬以東嘅亞平寧山脈山谷入面。佢嘅家族係重要嘅羅馬騎士家族奧維迪亞氏族。呢一年喺羅馬政治史上好重要。[a][4]
佢同佢個細佬一齊喺羅馬跟住阿雷利烏斯·弗斯庫斯同波爾修斯·拉特羅學修辭,佢細佬嘅演講技巧特別出眾。[5]
佢老豆想佢學修辭,等佢可以做律師。根據老塞內卡嘅講法,奧維德偏向修辭嘅情感方面,唔係論證方面。佢細佬二十歲死咗之後,奧維德放棄咗學法律,遊歷咗雅典、小亞細亞同西西里。[6]佢做過啲細嘅公職,包括「三人刑事委員」,[7]、百人法庭成員[8],仲有「十人審判委員」。[9]但可能喺公元前29至25年間,佢辭咗職專心寫詩,睇嚟佢老豆都唔係好支持。[10]
奧維德第一次朗誦詩作嘅日期大約係公元前25年,嗰陣時佢得十八歲。[11]佢係尊貴嘅贊助人馬庫斯·瓦勒里烏斯·梅薩拉·科爾維努斯主持嘅文學圈一分子,好似仲同蓋烏斯·麥凱納斯嘅詩人圈做朋友。喺《哀思集》4.10.41-54,奧維德提到佢同馬凱爾、普羅佩提烏斯、賀拉斯、龐蒂庫斯同巴蘇斯嘅友誼。(佢淨係同維吉爾同梅薩拉圈子嘅另一位成員提布魯斯見過一兩次,不過佢好欣賞提布魯斯嘅哀歌。)
佢結過三次婚,三十歲前已經離咗兩次婚。佢有一個女,仲有孫。[12]佢最後一個老婆同有影響力嘅法比亞氏族有啲關係,喺佢流放到托米斯(今日羅馬尼亞嘅康斯坦察)嗰陣曾經幫過佢。[13]
作品
[編輯]《英雌書》(Heroides)
[編輯]《英雌書》(「英雌們」)或者叫做《英雌書信》係二十一首用對句體寫成嘅詩歌。呢啲詩以書信嘅形式寫成,係由神話入面嘅著名人物寫俾佢哋嘅伴侶,表達佢哋因為分離而產生嘅情感,懇求對方返嚟,仲有暗示佢哋喺神話入面將會發生嘅事。呢個作品集嘅真確性,無論係部分定係整體,都受到質疑。不過,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喺奧維德喺《愛經》2.18.19-26入面特別提到嘅書信係冇問題嘅。呢個作品集開創咗一種喺之前嘅文學作品入面都冇出現過嘅新體裁。[14]
頭十四封信應該係最早出版嘅作品集,係由英雌珀涅羅佩、菲莉斯、布里塞伊斯、費德拉、厄農涅、許普西皮勒、狄多、赫爾墨俄涅、得伊阿涅拉、阿里阿德涅、卡娜刻、美狄亞、拉奧達彌亞同許佩爾墨斯特拉寫俾佢哋缺席嘅男性愛人。第十五封信好似係由歷史人物莎孚寫俾法翁嘅,但睇嚟係假嘅(雖然喺《愛經》2.18入面有提到),因為佢太長,冇融入神話主題,而且喺中世紀嘅手稿入面都冇出現。[15]最後嘅書信(16-21)係成對嘅作品,包括寫俾愛人嘅信同回信。帕里斯同海倫、赫羅同利安德爾,仲有阿康提烏斯同西狄佩都係呢啲成對書信嘅收信人。因為奧維德從來都冇提過呢啲信,可能係真嘅,都可能係假嘅,所以一般認為係後加嘅。
《英雌書》明顯見到修辭演說嘅影響,可能源於奧維德對修辭「勸說」同「性格塑造」嘅興趣,即係扮演另一個角色嚟講嘢。佢哋仲玩轉咗體裁慣例;大部分書信似乎都提到呢啲角色好重要嘅作品,好似狄多嘅《埃涅阿斯紀》同阿里阿德涅嘅卡圖盧斯六十四,將史詩同悲劇嘅角色轉到《英雌書》嘅愛歌體裁入面。[16]呢啲信因為對神話角色深層嘅心理刻劃、佢哋嘅修辭,同對古典神話傳統獨特嘅態度而受到讚賞。Template:By whom佢哋仲對研究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嘅性別同身份認同有好大貢獻。[17]
《英雌書》入面有句好出名嘅說話,預見咗馬基亞維利嘅「目的證明手段」。奧維德寫過「結果證明行為」(Exitus acta probat)。
《愛經》(Amores)
[編輯]《愛經》係一部分成三卷嘅愛情詩集,用咗愛歌體嘅格式,跟隨由提布魯斯同普羅佩提烏斯發展出嚟嘅愛歌傳統。愛歌起源於普羅佩提烏斯同提布魯斯,但奧維德係呢個體裁嘅創新者。佢將愛歌嘅主角由詩人轉為愛神(愛神或者丘比特)。呢個將焦點由詩人嘅凱旋轉為愛情戰勝人類,喺呢類詩歌入面係前所未有嘅。奧維德嘅創新可以概括為用愛情作為詩歌嘅隱喻。[18]呢啲詩描述咗愛情嘅好多方面,主要講詩人同一個叫科琳娜嘅情婦嘅關係。喺唔同嘅詩入面,有幾首描述咗佢哋關係入面嘅事,等讀者可以睇到一啲小故事同鬆散嘅敘事。
第一卷有十五首詩。第一首講奧維德本來想寫史詩,但係俾丘比特偷走咗一隻韻腳,將佢嘅作品變成咗愛歌。第四首係教學性質,描述咗奧維德後尾會喺《戀愛藝術》入面發展嘅原則。第五首描述正午幽會,首次叫出科琳娜呢個名。第八同第九首講科琳娜為咗禮物出賣佢嘅愛情,而第十一同十二首就描述詩人約會失敗。第十四首講科琳娜染頭髮整到一頭爛髮,第十五首強調奧維德同愛情詩人嘅不朽。
第二卷有十九首詩;開首嗰首講奧維德放棄寫巨人之戰,轉而寫愛歌。第二同第三首係懇求守衛畀詩人見科琳娜,第六首係為科琳娜死咗嘅鸚鵡而寫嘅哀歌;第七同第八首講奧維德同科琳娜嘅女僕有咗關係,仲有佢點樣發現;第十一同十二首想阻止科琳娜去度假。第十三首係為科琳娜病咗而向伊西斯祈禱,第十四首係反對墮胎嘅詩,第十九首係警告唔小心嘅丈夫。
第三卷有十五首詩。開首嗰首描寫擬人化嘅悲劇同愛歌為咗奧維德打交。第二首描述去睇賽車,第三同第八首講科琳娜對其他男人嘅興趣,第十首係向穀神投訴佢嘅節日要禁慾,第十三首係講朱諾嘅節日嘅詩,第九首係為提布魯斯寫嘅哀歌。喺第十一首詩入面,奧維德決定唔再愛科琳娜,仲後悔寫咗咁多關於佢嘅詩。最後一首係奧維德同情色繆思告別。評論家認為呢啲詩係非常自覺,而且好玩味地運用咗愛歌體裁。[19]
《女性美容》(Medicamina Faciei Femineae)
[編輯]呢首講女性面部護理嘅愛歌詩得返大概一百行,似乎係諷刺認真嘅教學詩。呢首詩話女人應該首先注重禮儀,然後開出幾種面部護理嘅配方,之後就斷咗。呢個風格同尼坎德同阿拉圖斯嘅較短嘅希臘化時期教學作品好相似。
《戀愛藝術》(Ars Amatoria)
[編輯]Si quis in hoc artem populo non novit amandi,
hoc legat et lecto carmine doctus amet.[20]
《戀愛藝術》係一部分成三卷嘅教學愛歌詩,教人點樣引誘同戀愛。第一卷係講俾男人聽,教佢哋點樣引誘女人;第二卷都係講俾男人聽,教佢哋點樣保持愛情。第三卷係講俾女人聽,教佢哋點樣引誘人。第一卷開首係祈求愛神,喺呢度奧維德確立咗自己係一個愛情導師(1.17)嘅身份。佢描述邊度可以搵到情人,好似戲院、凱旋儀式(佢詳細描述咗)或者競技場,仲有點樣引起女仔注意,包括喺宴會度偷偷引誘佢。揀啱時間好重要,同佢朋友打好關係都係。
偽作
[編輯]《Consolatio ad Liviam》(「慰問莉維亞」)
[編輯]《Consolatio》係一首長篇嘅輓歌,用嚟慰問奧古斯都嘅妻子莉維亞,因為佢個仔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去咗。呢首詩一開頭就話莉維亞唔好收埋佢嘅傷心,仲將德魯蘇斯嘅軍事功績同佢嘅死亡做咗個對比。詩入面講咗德魯蘇斯嘅葬禮同帝國家族嘅悼念,仲描述咗佢臨終嘅時刻同莉維亞對住佢屍體嘅哀嘆,仲將呢個場面同雀仔做咗比較。詩度仲提到羅馬城迎接佢靈柩時嘅哀悼,同埋啲神嘅反應,火星喺佢嘅神殿度勸阻台伯河因為傷心而想熄滅火葬柴堆。[21]
詩度表達咗對佢失去嘅軍事榮譽、佢嘅妻子同埋佢阿媽嘅悲傷。詩人叫莉維亞喺提庇留度搵慰藉。最尾德魯蘇斯同莉維亞講話,話畀佢知佢喺極樂世界嘅命運。雖然呢首詩以前同《Elegiae in Maecenatem》扯埋一齊,而家啲學者就覺得佢哋其實冇關係。呢首詩嘅寫作年份唔清楚,但有人提出可能係喺提庇留做皇帝嗰陣寫嘅,因為佢喺詩入面好出鏡。[21]
《Halieutica》(「論釣魚」)
[編輯]《Halieutica》係一首殘缺嘅教學詩,得134行保存得唔係幾好嘅六步詩,而家認為係偽作。呢首詩開頭講每種動物都有保護自己嘅能力,魚仔就識用「技巧」嚟幫自己。詩度仲講狗同陸地動物點樣保護自己。跟住就列咗啲最好嘅釣魚地點,同埋應該釣邊啲魚。雖然老普林尼提過奧維德有首《Halieutica》,仲話係佢喺托米斯流放尾聲嗰陣寫嘅,但而家啲學者覺得普林尼認錯咗,呢首詩唔係奧維德嘅真跡。[22]
《Nux》(「核桃樹」)
[編輯]呢首短詩得91個輓歌對句,同伊索寓言入面講「核桃樹」受人類白眼嗰個故仔有關。詩度以獨白形式叫啲細路唔好掟石頭想攞佢啲果,樹仔將以前多產嘅黃金時代同而家啲果被人強搶、樹枝被折斷嘅荒涼時代做咗個對比。喺呢個過程中,樹仔將自己同幾個神話人物做比較,讚美皇帝帶嚟嘅和平,仲祈求與其受苦不如畀人剷咗佢。呢首詩被認為係偽作,因為佢引用奧維德嘅作品嘅方式好唔奧維德,不過啲學者都覺得呢首詩同奧維德係同期嘅。[23]
《Somnium》(「夢」)
[編輯]呢首詩傳統上放喺《Amores》3.5,而家認為係偽作。詩人同一個解夢佬講佢嘅夢,話佢見到自己喺正午避暑嘅時候,見到一隻白色小母牛喺隻牛公旁邊;有隻烏鴉啄咗隻小母牛一啖,佢就離開咗隻牛公,去咗個有其他牛公嘅草地。解夢佬就將呢個夢解釋成情愛寓言;隻牛公代表詩人,小母牛係個女仔,烏鴉就係個阿婆。嗰個阿婆慫恿個女仔離開佢條仔,去搵第二個。呢首詩曾經單獨流傳,而且佢冇提及提布盧斯同普羅佩提烏斯嘅輓歌風格,呢啲都係話佢可能係偽作嘅理由;不過,呢首詩睇嚟都係可以追溯到早期帝國時期。[24][25]
風格
[編輯]喺愛情輓歌嘅發展史上,奧維德傳統上被視為最後一位重要嘅輓歌詩人,亦係喺處理呢個體裁慣例上最多才多藝嘅詩人之一。好似其他經典嘅輓歌詩人一樣,奧維德喺佢嘅作品中採用咗一個人物形象,強調主觀性同個人情感,而唔係傳統嘅軍國主義同公共目標。有啲學者將呢個慣例同奧古斯都和解所帶嚟嘅相對穩定聯繫起嚟。[26][27]不過,雖然卡圖盧斯、提布魯斯同普羅佩提烏斯可能喺某程度上受到個人經歷嘅啟發,但係「傳記式」解讀呢啲詩人作品嘅有效性係學術界爭論激烈嘅問題。[28]
有人認為,奧維德喺佢嘅詩歌中採用咗一個人物形象,呢個形象喺情感上同佢嘅情人更加疏離,亦冇咁著重喺文本中塑造獨特嘅情感現實,同其他輓歌詩人唔同。[29]呢種態度,加上冇證據表明奧維德筆下嘅科琳娜係一個真實嘅人物[30],令學者得出結論,認為科琳娜從來都唔係一個真實嘅人物——奧維德同佢嘅關係係為咗佢嘅輓歌創作而虛構嘅。[31]有啲學者甚至將科琳娜解釋為輓歌體裁本身嘅元詩學象徵。[32]
奧維德一直被視為一個極具創新精神嘅愛情輓歌詩人,佢玩轉傳統輓歌慣例,並且深化咗呢個體裁嘅主題;[33]昆提良甚至稱佢為一個「玩味」嘅輓歌詩人。[34]喺某啲詩作中,佢以新嘅方式運用傳統慣例,例如《愛經》1.6嘅門前悲歌,而其他詩作似乎冇輓歌先例,睇嚟係奧維德自己嘅體裁創新,例如寫科琳娜毀咗嘅頭髮嗰首詩(《愛經》1.14)。傳統上認為,奧維德嘅詩歌喺性方面比其他輓歌詩人更加露骨。[35]
佢嘅情色輓歌涵蓋咗廣泛嘅主題同觀點;《愛經》集中講奧維德同科琳娜嘅關係,《女英雄書簡集》嘅主題係神話人物嘅愛情,而《愛之藝術》同其他教學性質嘅愛情詩則從一個(戲謔嘅)「科學」角度為戀愛關係同誘惑提供指南。喺佢對輓歌嘅處理上,學者追溯到修辭教育嘅影響,包括佢嘅列舉法、佢嘅surprise效果,以及佢嘅過渡手法。[36]
有啲評論家仲注意到奧維德對愛情輓歌嘅興趣喺佢其他作品中嘅影響,例如《羅馬祭典》,並且區分咗佢嘅「輓歌」風格同「史詩」風格。理查德·海因策喺佢著名嘅《Ovids elegische Erzählung》(1919年)中,通過比較《羅馬祭典》同《變形記》中相同傳說嘅處理方式,例如兩首詩中對刻瑞斯-普羅塞庇娜故事嘅處理,劃分咗奧維德嘅風格區別。海因策證明:「喺輓歌詩中,感傷同溫柔嘅語調佔主導地位,而喺六步格敘事詩中,則強調莊嚴同敬畏……」[37]佢嘅一般論點已經得到布魯克斯·奧蒂斯嘅認同,奧蒂斯寫道:
喺史詩中,神祇係「嚴肅」嘅,而喺輓歌中就唔係;史詩中嘅演講又長又少,相比之下,輓歌嘅演講短、斷斷續續又多;史詩作者隱藏自己,而輓歌作者則喺佢嘅敘事中加入同讀者或角色嘅熟悉對話;或者最重要嘅係,史詩敘事係連續同對稱嘅……而輓歌敘事則表現出明顯嘅不對稱……[38]
奧蒂斯寫道,喺奧維德嘅愛情詩中,佢「係喺滑稽模仿一個舊主題,而唔係發明一個新嘅」。[39]奧蒂斯指出,《女英雄書簡集》更加嚴肅,雖然其中有啲「同奧維德之前做過嘅嘢好唔同[……]但係佢喺呢度都係行緊一條好熟悉嘅路」,講述被男人遺棄或同男人分離嘅女性呢個主題係「希臘化時期同新詩派詩歌嘅一個常見主題(對我哋嚟講,最經典嘅例子當然係卡圖盧斯66)」。[39]
奧蒂斯仲指出,菲德拉同美狄亞、狄多同赫米奧涅(都喺呢首詩出現)「係對歐里庇得斯同維吉爾嘅巧妙重塑」。[39]有啲學者,例如肯尼同克勞森,將奧維德同維吉爾作比較。佢哋認為,維吉爾係模棱兩可嘅,而奧維德則明確;維吉爾為咗使用語言而寫作,而奧維德只寫佢能夠表達嘅嘢。[40]
疏仕
[編輯]- ↑ Mark P.O. Morford, Robert J. Lenardon, Classical Mythology (牛津大學出版社美國,1999年),第25頁。ISBN 0195143388, 978-0195143386
- ↑ Conte, Gian Biagio (1987). Latin Literature: A Histo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 340. ISBN 9780801862533.
- ↑ (葡萄牙文) Met.,奧維德,由Paulo Farmhouse Alberto譯成葡萄牙文,Livros Cotovia出版,簡介,第11頁。
- ↑ Ovid (1800). J. Juvencius & M.A. Amar (編). Metamorphoseon. Paris.
[Preface] P. Ovidius Naso A.D. XII Kalend. April [21 March] Sulmone in Pelignis natus est, quo anno ... P. Hirtius et C. Pansa Coss. [43 BC]
- ↑ 塞內卡,《Cont.》2.2.8同9.5.17
- ↑ 《哀思集》1.2.77
- ↑ 《哀思集》4.10.33-34
- ↑ 《哀思集》2.93ff;《黑海書信集》5.23ff
- ↑ 《祭典詩曆》4.383-34
- ↑ 《哀思集》4.10.21
- ↑ 《哀思集》4.10.57-58
- ↑ Hornblower, Simon; Spawforth, Antony; Eidinow, Esther (2014).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Civi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562. ISBN 978-0198706779. 原先內容歸檔喺23 January 2023. 喺27 December 2015搵到.
- ↑ 《Brill's New Pauly: Encyclopaedia of the Ancient World》「奧維德」條目
- ↑ Knox,P.《奧維德嘅英雌書:精選書信》(劍橋,1995年)第14頁起。
- ↑ Knox,P. 第12-13頁
- ↑ Knox,P. 第18頁起
- ↑ Lindheim, Sara H. (2003)。《信件同女性:奧維德《英雌書》入面嘅書信敘事同慾望》。威斯康星大學出版社。
- ↑ Athanassaki, Lucia (1992)。〈愛情喺奧維德《愛經》1.2嘅凱旋〉。《古典文本分析材料同討論》。28 (28): 125–41。doi:10.2307/40236002。JSTOR 40236002。
- ↑ Conte,G. 第343頁
- ↑ 第一卷第1、2句:「如果你唔識愛嘅藝術,讀我嘅書啦,讀完之後你就會成為愛情嘅『醫生』。」
- ↑ 21.0 21.1 Knox, P. "Lost and Spurious Works" in Knox, P. (2009) p. 214
- ↑ Pliny Nat. 32.11 and 32.152 and Knox, P. "Lost" in Knox, P. (2009)
- ↑ Knox, P. "Lost" in Knox, P. (2009) pp. 212–13
- ↑ Knox, P. "Lost" in Knox, P. (2009) pp. 210–11
- ↑ See also Kenney, E. J. (1962). "The Manuscript Tradition of Ovid's Amores, Ars Amatoria, and Remedia Amoris". The Classical Quarterly, Vol. 12, No. 1, pp. 1–31; see pp. 11–13.
- ↑ Ettore Bignone,《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latina》(布宜諾斯艾利斯:Losada,1952年),第309頁。
- ↑ A. Guillemin,《L'élement humain dans l'élégie latine》,載於《Revue des études Latines》(巴黎:Les Belles Lettres,1940年),第288頁。
- ↑ 事實上,喺大多數現代嘅古典學術研究中,普遍認為輓歌詩同自傳或外部現實嘅關係好少。睇吓 Wycke, M.《Written Women: Propertius' Scripta Puella》,載於《JRS》1987年;Davis, J.《Fictus Adulter: Poet as Auctor in the Amores》(阿姆斯特丹,1989年);同埋 Booth, J.《The Amores: Ovid Making Love》,載於《A Companion to Ovid》(牛津,2009年)第70頁及以後。
- ↑ Booth, J. 第66-68頁。佢解釋話:「《愛經》嘅文本暗示敘述者冇咁有興趣描繪獨特同個人嘅情感。」第67頁
- ↑ 阿普列尤斯嘅《辯護》第10章提供咗每個輓歌詩人情人嘅真實名字,得奧維德嘅例外。
- ↑ Barsby, J.《Ovid Amores 1》(牛津,1973年)第16頁及以後。
- ↑ Keith, A.《Corpus Eroticum: Elegiac Poetics and Elegiac Puellae in Ovid's 'Amores'》,載於《Classical World》(1994年)27-40頁。
- ↑ Barsby,第17頁。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Quint. Inst. 10.1.93
嘅參照 - ↑ Booth, J. 第65頁
- ↑ Jean Bayet,《Literatura latina》(巴塞隆拿:Ariel,1985年),第278頁同 Barsby,第23頁及以後。
- ↑ 引自 Theodore F. Brunner,《Deinon vs. eleeinon: Heinze Revisited》,載於《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第92卷,第2期(1971年4月),第275-84頁。
- ↑ 布魯克斯·奧蒂斯,《Ovid as an epic poet》(CUP Archive,1970年),第24頁。ISBN 0521076153, 978-0521076159
- ↑ 39.0 39.1 39.2 布魯克斯·奧蒂斯,《Ovid as an epic poet》,第264頁。
- ↑ Kenney, E. J. 同 Clausen, W. V.《História de la literatura clásica》(劍橋大學),第二卷。《Literatura Latina》。馬德里:Gredos,無日期,第502頁。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