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蓮德烈治
瑪蓮德烈治 | |
---|---|
姓名原文 | Marlene Dietrich |
出生日 | 1901年12月27號 |
出生地 | Rote Insel |
本名 | Marie Magdalene Dietrich |
死亡日 | 1992年5月6號 (90歲) |
死亡地 | 8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 (法國) |
死因 | 腎衰竭 |
國籍 | 德意志帝國、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美國、德意志國 |
母語 | 德文 |
識嘅語言 | 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 |
母校 | Goethe Gymnasium、Hochschule für Musik Franz Liszt Weimar、Ernst Busch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 |
職業 | 電影演員、歌手、autobiographer、藝人、violinist、舞台劇演員、演員、電視演員、resistance fighter |
僱主 |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
名作 | The Blue Angel |
配偶 | Rudolf Sieber |
仔女 | Maria Riva |
阿爸 | Louis Erich Otto Dietrich |
阿媽 | Wilhelmina Elisabeth Joséphine Felsing |
網站 | marlene |
[改維基數據] | |
瑪蓮德烈治(Marlene Dietrich,有譯瑪琳黛德麗,1901年12月27號—1992年5月6號)係一個德國出世嘅女演員、歌手同埋娛樂家。
喺佢漫長嘅事業生涯裏面,由一個1920年代柏林嘅歌手、唱女同埋女演員開始,到1930年代嘅荷里活影星,1940年代嘅第二次世界大戰娛樂家,到最後1950年代到1970年代嘅國際舞台戲演奏家,德烈治不斷重新演繹自己,終於成為咗20世紀娛樂界嘅重要人物之一。美國電影團體將佢列喺女星排行榜第 9 位。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瑪蓮德烈治喺柏林出世,出世嗰時叫做瑪琳·瑪德蓮娜·德烈治(Maria Magdalena Dietrich)。5歲個陣,老豆死咗,而佢個媽咪叫佢同一個叫做普鲁士嘅軍官結婚。
出道
[編輯]輝煌時期
[編輯]1936年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請佢返番德國,並保證除咗高人工之外,重畀佢改劇本同揀同事嘅自由,但佢飛咗。佢留左同美國導演希治閣、劉別謙、奧遜威爾斯(電影「大國民」導演)同比利·懷德合作電影。1937年嘅奧地利短暫之行之後,佢開始咗常年嘅旅途。兩年之後,即使佢媽咪重喺柏林,佢攞到美國國籍。
死亡同遺產
[編輯]1992年5月6號,歌女因為腎衰竭,喺佢巴黎間屋度逝世,享年90歲。佢個葬禮係5月14號喺巴黎La Madeleine嘅天主教教堂舉行嘅安魂彌撒。[1]約有1,500人出席歌女嘅葬禮,包括德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同埋其他國家嘅大使,仲有成千上萬嘅人喺教堂外面。佢嘅棺材包咗法國國旗,放喺祭壇下面,上面擺咗簡單嘅白色野花同玫瑰,係法國總統法朗索瓦·密特朗送嘅。棺材腳度擺咗三個勳章,包括法國嘅榮譽軍團勳章同美國嘅自由勳章,呢個安排象徵緊歌女喺演藝事業同對抗納粹嘅個人抗爭中所體現嘅責任感。主持葬禮嘅神父話:「大家都知佢係電影同歌唱界嘅藝術家,都知佢堅定嘅立場...佢生得似個軍人,而家想死得都似個軍人」。[2][3]咁啱嗰年嘅康城影展海報用咗歌女嘅相,貼滿成個巴黎。[4]
歌女喺遺囑度表示想葬喺佢出生嘅柏林,近佢啲家人。為咗實現佢嘅願望,佢嘅遺體喺5月16號運到柏林。[5]佢嘅棺材包咗美國國旗,以示佢係美國公民嘅身份。當佢嘅棺材經過柏林嘅時候,路人將花拋到棺材上面,呢個係一個好合適嘅致敬方式,因為歌女好鍾意花,甚至會將每場表演完觀眾掉嘅花收埋,喺下一場表演再用。歌女葬喺Städtischer Friedhof III,舍嫩貝格區,近佢阿媽Josefine von Losch嘅墓,仲有佢出世嗰間屋。[2]
1993年10月24號,歌女大部分嘅遺產(美國機構冇興趣嘅部分)賣咗畀德國電影資料館基金會,成為柏林電影博物館展覽嘅核心。呢個收藏包括:3,000件由1920年代到1990年代嘅布料物品,包括電影同舞台服裝,仲有歌女私人衣櫃入面過千件嘅物品;15,000張相,由Cecil Beaton爵士、Horst P. Horst、George Hurrell、Lord Snowdon同Edward Steichen影嘅;300,000頁文件,包括同Burt Bacharach、Yul Brynner、Maurice Chevalier、Noël Coward、Jean Gabin、Ernest Hemingway、Karl Lagerfeld、Nancy同Ronald Reagan、Erich Maria Remarque、Josef von Sternberg、Orson Welles同Billy Wilder嘅通信;仲有其他嘢,好似電影海報同錄音。[6]歌女嘅收藏由佢啲繼承人以500萬美元賣畀德國電影資料館基金會。[7]
歌女喺曼哈頓間屋入面嘅物品,同埋其他私人物品,好似首飾同衫,喺1997年11月由蘇富比喺洛杉磯公開拍賣。佢以前住喺公園大道993號嗰間屋喺1998年以61.5萬美元賣出。[8]
個人生活
[編輯]馬蓮黛德麗菲嘅職業形象非常精心設計同維護,而佢嘅私人生活就大部分都冇公開。佢識講德文、英文同法文。馬蓮黛德麗菲係個雙性戀,佢鍾意20年代柏林嘅同志酒吧同變裝舞會。[9][10]呢啲酒吧包括由艾爾莎・康拉德經營嘅「Mali und Igel」。[11]佢仲挑戰傳統性別角色,喺20年代末期喺柏林土耳其教練兼職業拳手Sabri Mahir嘅拳擊館打拳,呢個拳擊館當時開始接受女性。
喺1923年5月,馬蓮黛德麗菲同助理導演魯道夫・西伯結婚,佢之後成為法國派拉蒙影業嘅助理導演,負責外語配音。佢哋嘅獨生女瑪麗亞・麗娃喺1924年12月13日喺柏林出世。麗娃之後都成為咗演員,主要喺電視圈工作。當麗娃喺1948年生咗個仔(約翰,之後成為知名製作設計師)嘅時候,馬蓮黛德麗菲被稱為「世界上最glamorous嘅阿嫲」。馬蓮黛德麗菲死咗之後,麗娃出版咗一本關於佢媽媽嘅坦率傳記,叫做《Marlene Dietrich》(1992)。書入面將馬蓮黛德麗菲描繪成一個冷血、操縱同自戀嘅人,佢對待麗娃更似助手或者自己嘅延伸,而唔係囡囡。[12]
喺佢嘅事業生涯中,馬蓮黛德麗菲有好多段感情關係,有啲短暫,有啲維持幾十年,好多時都重疊,而且差唔多全部都俾佢老公知道。佢仲有個習慣將情人寫俾佢嘅親密信件俾佢老公睇,有時仲加埋尖酸嘅評論。[13]當馬蓮黛德麗菲去到荷里活拍攝《摩洛哥》(1930)嘅時候,佢同加利·古柏有一段感情關係,即使當時古柏同墨西哥女演員盧佩·維萊斯都有緋聞。[14]維萊斯曾經講過:「如果有機會,我會剜咗馬蓮黛德麗菲對眼。」[15]佢另一段感情關係係同演員約翰·吉爾伯特,吉爾伯特以同葛麗泰·嘉寶有職業同私人關係而聞名。吉爾伯特嘅英年早逝係佢人生中最痛苦嘅事件之一。[16]馬蓮黛德麗菲仲同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二世有過一段短暫嘅感情,即使當時費爾班克斯二世同瓊·克勞馥結咗婚。[17]喺拍攝《Destry Rides Again》期間,馬蓮黛德麗菲同男主角占士·史超域展開咗一段戀情,呢段關係喺拍攝結束後就完結咗。根據編劇兼導演彼得·保丹諾域治嘅講法,馬蓮黛德麗菲喺一次飛機航程中同佢講,佢因為呢段感情而懷孕,但係冇同史超域講就偷偷墮咗胎。[18]1938年,馬蓮黛德麗菲識咗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並開始一段感情關係,1941年又同法國演員尚·加賓拍拖。加賓可能係佢一生中最愛嘅人,但呢段關係喺1948年結束咗,因為佢想住喺紐約,但加賓唔想離開法國。[19]
喺巴黎,馬蓮黛德麗菲同蘇珊娜·博萊(藝名Frede)有過一段感情,Frede係個教練兼酒吧女主人,佢哋喺1936年喺巴黎Edgar-Quinet大道嘅Monocle(一間女性夜總會)識。兩個女人一直係朋友直到70年代,呢啲可以喺柏林馬蓮黛德麗菲檔案館保存嘅信件中睇到。喺30年代初,馬蓮黛德麗菲仲同古巴裔美國作家梅賽德絲·德·阿科斯塔有過一段感情,德·阿科斯塔聲稱自己都係葛麗泰·嘉寶嘅情人。「縫紉圈」係馬蓮黛德麗菲[20]用嚟形容荷里活地下、封閉式嘅女同性戀同雙性戀女演員同佢哋之間嘅關係嘅詞。喺所謂嘅「馬蓮嘅縫紉圈」[21]入面,仲提到其他好朋友嘅名,好似Ann Warner(傑克·華納嘅老婆,傑克係華納兄弟片廠嘅老闆之一)、莉莉·達米塔(馬蓮嘅柏林老朋友,艾洛·費連嘅老婆)、克勞黛·歌拔、[22]同多洛莉絲·黛莉歐(馬蓮黛德麗菲認為佢係荷里活最靚嘅女人)。[23][24] 法國歌手愛迪絲·琵雅芙都係馬蓮黛德麗菲50年代喺巴黎嗰陣最親密嘅朋友之一,馬蓮黛德麗菲仲喺1952年愛迪絲·琵雅芙同雅克·皮爾斯結婚嗰陣做咗佢嘅證婚人;有啲傳言話佢哋嘅關係唔只係朋友咁簡單。[25][26]
當馬蓮黛德麗菲50幾歲嗰陣,佢同演員尤·伯連拿有一段感情關係,呢段關係維持咗超過十年。馬蓮黛德麗菲嘅情史一直延續到70幾歲。佢嘅情人包括艾洛·費連、[27] 蕭伯納、約翰·甘迺迪、約瑟夫·甘迺迪、[28] 米高·陶德、麥可·威爾汀、尊·韋恩、柯克·道格拉斯同法蘭·仙納杜拉。[29]馬蓮黛德麗菲喺歐洲,之後又喺荷里活附近嘅聖費爾南多谷一個農場養住佢老公同佢老公個情婦。[30]馬蓮黛德麗菲係生長喺德國路德宗嘅基督教傳統入面,但係因為佢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做青少年嘅經歷而放棄咗佢嘅信仰,因為佢聽到兩邊嘅傳教士都話上帝支持佢哋。「我喺戰爭期間失去咗信仰,唔能夠相信佢哋全部都喺上面,飛來飛去或者坐喺枱邊,所有我失去嘅人。」[31]喺佢嘅自傳入面,佢引用咗歌德嘅說話:「如果上帝創造咗呢個世界,佢應該重新檢討佢嘅計劃。」[32]
疏仕
[編輯]- ↑ 「我放棄相信上帝。」Allen Smith, Warren (2002). Celebrities in Hell: A Guide to Hollywood's Atheists, Agnostics, Skeptics, Free Thinkers, and More. Barricade Books Inc. p. 130. ISBN 978-1-56980-214-4.
- ↑ 2.0 2.1 "Obituary of Maria Magdalene "Marlene" Dietrich". The Message Newsjournal. 原著喺2014年1月1號歸檔. 喺9 June 2013搵到.
- ↑ "Marlene Dietrich Funeral". Associated Press Images. 喺2 December 2012搵到.
- ↑ "15 Most Inspiring Cannes Film Festival Posters". 22 April 2013. 原著喺28 April 2013歸檔. 喺12 September 2015搵到.
- ↑ "Obituary for Marlene Magdelene Dietrich". The Message Newsjournal. 原著喺2014年1月1號歸檔. 喺9 June 2013搵到.
- ↑ "Marlene Dietrich: Berlin". 原著喺3 January 2013歸檔. 喺18 May 2007搵到.
- ↑ Reif, Rita (15 September 1993). "Berlin Buys Collection of Dietrich Memorabilia". The New York Times.
- ↑ Swanson, Carl (5 April 1998). "Recent Transactions i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New York Observer. 原著喺11 August 2014歸檔.
- ↑ Bourke, Amy (29 May 2007). "Bisexual side of Dietrich show". Pink News. 原著喺29 June 2011歸檔. 喺3 January 2009搵到.
- ↑ Kennison, Rebecca (2002). "Clothes Make the (Wo)man: Marlene Dietrich and "Double Drag"". Journal of Lesbian Studies. 6 (2): 147–156. doi:10.1300/J155v06n02_19. PMID 24807670. S2CID 27704118.
- ↑ Kraß, Andreas; Sluhovsky, Moshe; Yonay, Yuval (31 December 2021). Queer Jewish Lives Between Central Europe and Mandatory Palestine: Biographies and Geographies (英文). transcript Verlag. ISBN 978-3-8394-5332-2.
- ↑ Riva, Riva (2017). Marlene Dietrich: The Life (English). New York: Pegusus. ISBN 978-1-68177-502-9.
{{cite book}}
: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 ↑ Riva 1994, p. 344.
- ↑ "History on Film: Actors: Gary Cooper". 原著喺11 February 2012歸檔.
- ↑ "Marlene Dietrich". Revista Vanidades de México. 46 (12): 141. 2006. ISSN 1665-7519.
- ↑ Bach 1992, pp. 207, 211.
- ↑ Bach 1992, p. 223.
- ↑ Riva 1994, pp. 456, 500
- ↑ "Marlene Dietrich und Jean Gabin – Ein ungleiches Liebespaar". Archived. 原著喺27 September 2015歸檔.
- ↑ Freeman, David (7 January 2001). "Closet Hollywood: A gossip columnist discloses some secrets about movie idols". The New York Times. 喺18 April 2011搵到.
- ↑ Madsen, Axel (2002). The Sewing Circle: Sappho's Leading Ladies. New York: Kensington Books. p. 3. ISBN 978-0-7582-0101-0. 原著喺25 April 2024歸檔.
- ↑ Moser, Margaret (2011). Movie Stars Do the Dumbest Things. Macmillan. p. 73. ISBN 978-1-4299-7837-8.
- ↑ Bach 1992, p. 240.
- ↑ Riva 1994, pp. 489, 675.
- ↑ Bach 1992, pp. 316, 380.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heStar2019-09-17
嘅參照 - ↑ McNulty, Thomas (2004). Errol Flynn: The Life and Career. McFarland. ISBN 978-0-7864-1750-6.
- ↑ "It Happened in the Hotel du Cap". Vanity Fair. March 2009. 喺26 December 2020搵到.
- ↑ Riva 1994, passim.
- ↑ Riva 1994, p. 612.
- ↑ Bach 2011.
- ↑ Nugent, Michael (15 September 2010). "Dead Atheists Society". Michaelnugent.com. 原著喺1 December 2010歸檔. 喺27 September 2010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