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陰曆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陰曆太陰一種。陰曆睇,按月相盈虧,來判斷月嘅周期,此為朔望月。另有種陰曆,按月行白道上,月每日行,皆對唔同恆星,月返去到同一星位,或者睇同一赤經,此為恆星月。恆星月短過朔望月,兩者相差兩日。

朔望月而言,在日月相合,日同月同一赤經,睇唔到月。,在日月相沖。日同月相反方向,會見月圓。朔之後初見月光叫。古時至初都以朏做月首,至為直觀。後尾計算技術高咗,計到日月同經,用朔來就更精準。月相除咗方便睇之外,日月方位,會影響漲潮退,月相光暗,會改變生物行為,生理週期,捕獵捕魚,或者兵家等,都要睇埋朔望月。朔望月平均為二十九日半左右,大概輪流小月二十九日,大月三十日就可以。之不過,月繞地球軌道唔係正圓,所以有快有慢,真真要啱朔望,連續幾個大月都可能。

恆星月,要睇星象,逐日所到之星為月舍,睇月嘅星位,就得出邊一日。由於恆星月有介乎二十七日到二十八日,會有二十八宿或二十七宿。

華夏有兩者都有用到。朔望月為曆法基礎,以朔日為月首,而且日食月食,亦與朔望月相關,必須計算。恆星月,為上古之民紀日所用,衍生出二十八宿。之不過後尾已好少用來紀日,而且歲差之故,流傳二十八宿位置,同白道偏離好大,除非換一套先有用。大宋以來通書二十八宿,與天象無關,實為占卜演禽術得來。

有陰曆自有陽曆,按行斷定年季同埋日。華夏唔單止用陰曆,重有用陽曆,即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回曆保留上古遺風,用朔望月編曆,皆因回教先知話要睇朏之日,定為月首。十二個月為一年。故此回曆,同季節完全無關,完全用唔到農事之上。而十二個月係短陽曆十日左右,年數會快過陽曆好多。所以實務唔靠回曆,回曆只限於宗教同紀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