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釋迦牟尼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佛祖跳轉過嚟)
釋迦牟尼
依幅畫描繪釋迦牟尼贏咗:佢成功克服天魔嘅誘惑同埋其他難關,終於成咗佛,準備好去帶領世人一齊向成佛之路邁進。

釋迦牟尼粵拼sik1 gaa1 mou4 nei4梵文शाक्यमुनि,拉丁轉寫:Śākyamuni),原名係喬達摩·悉達多kiu4 daat6 mo4 sik1 daat6 do1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轉寫:Gautama Siddhārtha),係個古印度嘅釋迦族人,佢創立咗佛教。等佢成佛之後改名釋迦牟尼,尊稱做佛陀fat6 to4梵文बुद्ध,轉寫:Buddha),係徹悟宇宙、人生真相嘅人嘅意思。

根據佛教傳統,佛陀教導一種【中道】,介乎感官放縱同嚴苛苦行之間,[1]可以引導人從【無明】、【執著】、【輪迴】同埋【苦】中得到【解脫】。佛陀嘅核心教義可以用【四聖諦】同【八正道】來概括,係一種【心靈訓練】,包括【佛教倫理】訓練同埋對他人嘅【慈悲】,仲有修習【佛教禪修】,例如【攝念】、【正念】同埋【禪定】。佛陀教義嘅另一個重要元素就係【五蘊】同【緣起】嘅概念,描述所有「法」(包括精神狀態同實在嘅「事物」)係點樣依賴其他「法」而生起同消滅,冇自身嘅「【自性】」。

佛陀去世幾個世紀之後,人哋開始用【佛陀】呢個稱號嚟稱呼佢,意思係「覺醒者」或「開悟者」。[2]佢嘅教義由佛教徒結集成【律藏】(即係出家人嘅戒律)同【經藏】(根據佛陀講經而編輯嘅教義集)。呢啲教義一開始係用【中古印度雅利安語】方言透過【口頭傳統】傳承落嚟嘅。[3][4]後來嘅世代仲寫咗更多經文,例如系統性嘅論述叫做【阿毗達磨】、佛陀嘅傳記、講述佛陀前世事蹟嘅【本生經】,同埋其他經典,即係【大乘經典】。[5][6]

佛教喺印度次大陸以外傳播開去,演變成各種傳統同修行方式。佛陀喺其他宗教傳統中都受到認可,例如喺【印度教】中,佛陀被視為【毗濕奴】嘅化身。佛陀嘅遺產唔單止體現喺宗教制度上,仲包括受佢嘅生平同教義啟發而創作嘅圖像同藝術品,由【無相】符號到各種文化風格嘅【有相】描繪都有。

詞源、名字同稱號

[編輯]
二世紀嘅佛陀雕像,阿富汗【哈達】嘅【塔帕肖托爾】寺院

悉達多·喬達摩同釋迦牟尼佛

[編輯]

根據唐納德·洛佩茲(Donald Lopez Jr.)嘅講法:「……喺中國、韓國、日本同西藏,佢通常被稱為佛陀或釋迦牟尼,而喺斯里蘭卡同東南亞,佢通常被稱為喬達摩佛陀或沙門喬達摩(『苦行者喬達摩』)。」[7]

「佛陀」,即「覺醒者」或「開悟者」,[2][8][a]係梵文「【覺】」(बुध्)嘅陽性形式,意思係「醒來、覺醒、觀察、留意、注意、學習、意識到、知道、再次意識到」,[9]「覺醒」,[10][11]「開放」(好似花朵咁),[11]「從無明嘅深眠中醒覺,並開放意識去包容所有知識對象嘅人」。[11]呢個唔係個人名,而係達到【菩提】(覺醒、開悟)嘅人嘅稱號。[10]「覺」係「形成同保留概念、推理、辨別、判斷、理解、明白」嘅能力,[9]係分辨真理(【諦】)同虛假嘅能力。

佢嘅族姓係喬達摩(巴利文:Gotama)。佢嘅名字「悉達多」(梵文;巴利文係「悉達塔」;藏文係「頓珠」;中文係「悉達多」;日文係「悉達多/悉多」;韓文係「悉達」)嘅意思係「實現目標嘅人」。[12]「喬達摩」呢個族姓嘅意思係「喬達摩嘅後裔」,而「喬達摩」嘅意思係「最有光明嘅人」,[13]呢個名係因為【剎帝利】族採用咗佢哋族中祭司嘅名字而來。[14][15]

雖然「佛陀」呢個詞喺阿含經同巴利文經典中都有用到,但最早嘅「佛陀」書面記錄係嚟自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即係幾份【阿育王】(約公元前269至232年在位)嘅【阿育王石柱詔文】提到佛陀同佛教嘅時候。[16][17]【藍毗尼】嘅阿育王石柱銘文記錄咗國王朝聖到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嘅事,將佛陀稱為【釋迦牟尼佛】Template:Px2[b](【婆羅米文】:𑀩𑀼𑀥 𑀲𑀓𑁆𑀬𑀫𑀼𑀦𑀻 Bu-dha Sa-kya-mu-nī,「釋迦族嘅聖人佛陀」)。[18]

釋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sa)嘅意思係「【釋迦族】嘅聖人」。[19]

如來

[編輯]

「如來」(巴利文pi)係佛陀喺【巴利文經藏】中經常用嚟稱呼自己或其他佛陀嘅詞。[20]呢個詞嘅確切意思仲未知,但通常認為係「如是而去嘅人」(tathā-gata)、「如是而來嘅人」(tathā-āgata),有時都解釋做「如是不去嘅人」(tathā-agata)。呢啲解釋都認為如來係超越一切嚟去,超越一切【無常】現象。[21]「如來」係「無法衡量」、「難以理解」、「難以捉摸」同「無法理解」嘅。[22]

其他稱號

[編輯]

經典文獻中經常見到一系列其他【稱號】,描述咗佛陀一啲完美嘅品質:[23]

  • 【世尊】(Bhagavato) – 最常用嘅稱號之一,同「如來」一樣[20]
  • 【三藐三佛陀】(Sammasambuddho) – 【正等正覺】
  • 【明行足】(Vijja-carana-sampano) – 具備最高知識同理想品行
  • 【善逝】(Sugata) – 善去或善說
  • 【世間解】(Lokavidu) – 知曉【佛教宇宙論】中嘅諸多世界
  • 【無上士調御丈夫】(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 無上調教眾生嘅導師
  • 【天人師】(Satthadeva-Manussanam) – 【天】同人嘅老師
  • 【阿羅漢】(Araham) – 值得尊敬。【阿羅漢】係「已經斷盡煩惱,修行聖潔生活,做該做嘅事,放下重擔,達到真正目標,斷除存在嘅束縛,通過最終智慧完全解脫嘅人」
  • 【耆那】(Jina) – 勝利者。雖然呢個詞更常用嚟稱呼【耆那教】中達到【解脫】嘅個人,但都係佛陀嘅另一個稱號[24]

【巴利文經藏】仲有好多其他描述佛陀嘅稱號同美譽,包括:全見者、超越一切嘅聖人、人中之牛、商隊領袖、驅散黑暗者、眼目、車乘之首、渡者之首、法王(Dharmaraja)、太陽嘅親人、世間救主(Lokanatha)、獅子(Siha)、法主、具最勝慧者(Varapañña)、光明者、人類嘅火炬、無上醫王同外科醫生、戰場勝利者,同埋力量掌控者。[25]另一個喺南亞同東南亞碑文中常見嘅稱號係「大沙門」,意思係「偉大嘅苦行者、隱士」。

尊號

[編輯]
  • 釋迦牟尼世尊
    • 釋迦尊
    • 釋尊
  • 釋迦牟尼佛陀
    • 釋迦牟尼佛
    • 釋迦佛
  • 釋迦牟尼如來
    • 釋迦如來
  • 多陀阿伽度
  • 阿羅訶(應供)
  • 三藐三佛陀(正徧智)

來源

[編輯]

歷史資料

[編輯]

巴利文經典

[編輯]

根據語言學嘅證據,印度學者同巴利文專家奧斯卡·馮·希奴伯話,有啲巴利文經典保留咗好古老嘅地名、語法同歷史資料,呢啲資料可能係由佛陀在世嗰陣流傳落嚟嘅。當中包括《大般涅槃經》,記錄咗佛陀最後幾日嘅詳細情況。希奴伯推測呢篇經文最遲喺公元前350-320年間寫成,如果採用佛陀生平嘅短年代學說,就可以將呢篇經文嘅歷史記憶追溯到六十年前嘅真實事件。不過佢都指出,呢啲文本原本更多係當做聖徒傳,而唔係準確嘅歷史記錄。[26][27]

約翰·S·斯特朗認為,喺巴利文、中文、藏文同梵文保存嘅典籍入面,有啲生平片段係最早期嘅資料。呢啲包括《聖求經》同埋其他語言版本嘅相關經文。[28]

石柱同石刻銘文

[編輯]
阿育王藍毗尼石柱銘文(約公元前250年),婆羅米文字寫住「𑀩𑀼𑀥𑁂」(Bu-dhe,佛陀)同「𑀲𑀓𑁆𑀬𑀫𑀼𑀦𑀻 」(𑀲𑀓𑁆𑀬𑀫𑀼𑀦𑀻,Sa-kya-mu-nī,「釋迦族嘅聖人」)[29][30][31]

喺喬達摩佛陀在世嗰陣或者之後一兩個世紀,冇搵到任何關於佢嘅書面記錄。[16][17][32] 但係到咗公元前3世紀中,有幾條阿育王石柱法敕(約公元前268年至232年在位)就提到咗佛陀同佛教。[16][17] 特別係阿育王藍毗尼石柱銘文,記錄咗皇帝去藍毗尼朝聖,因為嗰度係佛陀嘅誕生地。佢喺銘文入面稱佛陀做「釋迦牟尼佛」(用婆羅米文字寫:𑀩𑀼𑀥 𑀲𑀓𑁆𑀬𑀫𑀼𑀦𑀻,Bu-dha Sa-kya-mu-nī,即係「釋迦族嘅聖人佛陀」)。[c][29][30] 另一條佢嘅法敕(小石法敕第3號)仲提到幾個「」文本嘅名(喺佛教入面,「法」係「達摩」嘅另一個講法),[33] 證實喺孔雀王朝時期已經有書面嘅佛教傳統。呢啲文本可能係巴利文三藏嘅前身。[34][35][d]

巴爾胡特一幅浮雕入面,都有提到「釋迦牟尼」,個浮雕大約係公元前100年嘅作品,講嘅係佛陀嘅證悟同菩提樹。上面寫住「Bhagavato Sakamunino Bodho」(「世尊釋迦牟尼嘅菩提」)。[36][37]

現存最古老嘅手抄本

[編輯]

現存最古老嘅佛教手抄本係犍陀羅佛教文本,喺犍陀羅(即係而家巴基斯坦西北同阿富汗東部)搵到嘅,用犍陀羅語寫嘅。呢啲手抄本嘅年代由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3世紀。[38]

生平資料來源

[編輯]

早期嘅典籍包括《聖求經》(中部第26經)、《大般涅槃經》(長部第16經)、《大薩遮迦經》(中部第36經)、《大本經》(長部第14經)同《未曾有法經》(中部第123經),呢啲經入面有啲精選嘅記載可能比較古老,但唔係完整嘅生平記錄。本生經講述喬達摩佛陀以前做菩薩嘅故事,第一個本生經集可以追溯到最早期嘅佛教文本。[39]《大本經》同《未曾有法經》都講到佛陀出世嗰陣發生嘅神奇事件,例如菩薩由兜率天落返人間入胎。

詳細講述悉達多·喬達摩一生嘅資料,主要係由唔同嘅、有時仲會矛盾嘅傳統傳記組成,呢啲傳記都係比較後期嘅作品。當中包括《佛所行讚》、《普曜經》、《大事》同《因緣故事》。[40] 喺呢啲入面,《佛所行讚》係最早嘅完整傳記,係詩人馬鳴喺公元1世紀寫嘅史詩。[41][42][43][44] 《普曜經》係之後最早嘅傳記,係公元3世紀嘅大乘說一切有部傳記。[45]

《大事》係嚟自大眾部說出世部嘅另一個主要傳記,可能係喺公元4世紀之前慢慢寫成嘅。[45] 法藏部嘅佛陀傳記係最詳盡嘅,叫做《佛本行集經》,[46] 有唔同嘅中文譯本,年代由公元3世紀到6世紀。《因緣故事》係嚟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嘅傳統,係由覺音喺公元5世紀寫成嘅。[47]

弟子

[編輯]
  • 大迦葉:苦行第一
  • 目犍連:神通第一
  • 富樓那:說法第一
  • 須菩提:解空第一
  •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羅睺羅:密行第一
  • 阿難陀:多聞第一
  • 優婆離:持戒第一
  •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 迦旃延:議論第一

法相

[編輯]

疏仕

[編輯]
  1. Laumakis (2008), p. 4.
  2. 2.0 2.1 Gethin (1998), p. 8.
  3. Gethin (1998), pp. 40–41.
  4. Warder (2000), pp. 4–7, 44.
  5. Warder (2000), p. 4.
  6. Cox (2003), p. 1–7.
  7. Donald Lopez Jr.,《科學佛陀:佢短暫而快樂嘅一生》,耶魯大學出版社,p.24
  8. Buswell & Lopez 2014, p. 398.
  9. 9.0 9.1 Sir Monier Monier-Williams; Ernst Leumann; Carl Cappeller (2002)。英詞典:按詞源同語言學排列,並參考印歐語系相關語言。Motilal Banarsidass。頁 733。ISBN 978-81-208-3105-6。原先內容歸檔喺11 January 2023。喺23 October 2022搵到
  10. 10.0 10.1 Keown (2003), p. 42.
  11. 11.0 11.1 11.2 Buswell & Lopez 2014, p. 398, entry "Buddha".
  12. Buswell & Lopez 2014, p. 817.
  13. Bopearachchi, Osmund (1 January 2021)。臘嘅赫利俄斯定印度嘅蘇利耶?太陽神圖像由印度到犍陀羅嘅傳播接古代西方同東方。獻給戈查·R·策茨克拉澤教授嘅研究,由J. Boardman、J. Hargrave、A. Avram同A. Podossinov編輯,古代專題論文集: 946。原先內容歸檔喺13 September 2022。喺18 August 2022搵到
  14. Witzel, Michael (2012)。. 里爾印度教百科全書在線。Brill。
  15. Macdonell, Arthur Anthony; Keith, Arthur Berriedale (1912)。陀名稱同主題索引。第1卷。John Murray。頁 240。
  16. 16.0 16.1 16.2 Bary (2011), p. 8.
  17. 17.0 17.1 17.2 Fogelin (2015).
  18. Hultzsch (1925), p. 164.
  19. Baroni (2002), p. 230.
  20. 20.0 20.1 Buswell & Lopez 2014, p. Entry "Tathāgata".
  21. Chalmers, Robert. 皇家亞洲學會學報,1898年。第103-115頁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13 August 2012.
  22. Peter Harvey,《無我嘅心》。Curzon Press 1995,第227頁
  23. Dhammananda, Ven. Dr. K. Sri,陀嘅偉大品德 (PDF),佛法開示,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6 August 2013,喺28 July 2013搵到
  24. Roshen Dalal (2014)。度宗教:九大主要信仰嘅簡明指南Penguin BooksISBN 9788184753967。原先內容歸檔喺11 January 2023。喺6 May 2020搵到 詞條:「耆那」
  25. Snyder, David N. (2006) 《佛陀名單全書 - 詳解》。Vipassana Foundation,表605第429頁。
  26. von Hinüber (2008), pp. 198–206.
  27. Witzel, Michael (2009)。動嘅目標?晚吠陀同早期佛教時期嘅文本、語言、考古同歷史度-伊朗研究期刊52 (2–3): 287–310。doi:10.1163/001972409X12562030836859ISSN 0019-7246S2CID 154283219
  28. Strong (2001), p. 5.
  29. 29.0 29.1 Weise (2013), pp. 46–47.
  30. 30.0 30.1 Bronkhorst, Johannes (2016)。錄X 亞歷山大時期嘅犍陀羅有冇佛教?. 羅門點樣贏咗:附錄X 亞歷山大時期嘅犍陀羅有冇佛教?羅門點樣贏咗。Brill。頁 483–489,附錄第6頁。doi:10.1163/9789004315518_016ISBN 978-90-04-31551-8。原先內容歸檔喺2022年4月24號。喺2022年5月1號搵到
  31. Beckwith, Christopher I. (2017)。臘佛陀:皮浪喺中亞遇到早期佛教。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頁 168。ISBN 978-0-691-17632-1。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1月11號。喺2022年5月1號搵到
  32. Prebish, Charles S. (2010年11月1號)。教:現代觀點。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出版社。頁 29。ISBN 978-0-271-03803-2
  33. dhamma嘅定義Dictionary.com。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年11月25號。喺2020年10月27號搵到
  34. 34.0 34.1 34.2 Dhammika (1993).
  35. 咗真正嘅法可以長存:阿育王精選嘅經文Access to Insight。Bhikkhu, Thanissaro翻譯。1993。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年10月28號。喺2016年1月8號搵到
  36. Sarao, K. T. S. (2020年9月16號)。提伽耶摩訶菩提寺嘅歷史。Springer Nature。頁 80。ISBN 978-981-15-8067-3。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1月11號。喺2022年5月1號搵到
  37. Leoshko, Janice (2017)。跡:英國人喺南亞探索佛教。Routledge。頁 64。ISBN 978-1-351-55030-7。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1月11號。喺2018年10月5號搵到
  38. 代犍陀羅佛教卷軸。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原著喺2017年5月27號歸檔。喺2008年9月4號搵到
  39. Schober (2002), p. 20.
  40. Fowler (2005), p. 32.
  41. Beal (1883).
  42. Cowell (1894).
  43. Willemen (2009).
  44. Olivelle, Patrick (2008)。鳴嘅佛陀傳 (第1版)。紐約:紐約大學出版社。頁 xix。ISBN 978-0-8147-6216-5
  45. 45.0 45.1 Karetzky (2000), p. xxi.
  46. Beal (1875).
  47. Swearer (2004), p. 177.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