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唐君毅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唐君毅
出生日1909年1月17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四川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亡日1978年2月2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69歲)
死亡地香港浸信會醫院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肺癌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中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儒家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校北京大學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哲學家、大學教員 喺Wikidata改呢個
僱主國立中央大學 喺Wikidata改呢個
新亞中學圖書館內唐君毅先生紀念室

唐君毅1909年1月17號1978年2月2號),學名毅伯,四川宜賓人。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佢老師有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等。

生平

[編輯]

唐君毅祖籍廣東五華,佢六世祖以歲荒移川。爸爸係唐迪風,本名烺,又叫倜風,字鐵風。媽媽陳大任,字卓仙。佢爸爸曾經跟歐陽竟無學習,所以唐君毅喺佢嘅著作入面叫佢做太老師。唐君毅半歲開始,同埋佢爸爸住喺成都。十二歲半入重慶聯合中學求學,受蒙文通啟迪,對宋明理學產生興趣,其後師從支那內學院之歐陽竟無,研習釋家思想。1925年先後入北平中俄大學、北京大學,1926年轉往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1932年畢業後返四川任教中學,1937年受聘於華西大學。1940年任教重慶中央大學,自此獻身教育及學術界。

1949年遷居香港(其後曾搬遷合共12次),同埋錢穆、張丕介等人起咗個亞洲文商學院,1950年改名叫新亞書院

1957年,應美國國務院所邀,赴洋講學。1958年,同徐復觀、張君勱、牟宗三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1963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同埋聯合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由唐君毅出任新亞書院哲學系講座教授,兼任教務長同哲學系系主任等職,至1974年9月5號後退休。佢喺1968年到1978年擔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期間,邀請咗好多學界嘅名人嚟學校主講文化講座,令香港一時間成為咗研究中華文化嘅重鎮;但喺佢嘅任期入面,由於研究所同大學間嘅衝突變得白熱化,新亞研究所就畀大學終止補助,然後脫離咗中文大學,喺後繼無人嘅情況下,令到研究所一蹶不振。1973年新亞中學創辦之後,佢就出任校董會成員。[1] 1975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同年確診肺癌,雖然經過反覆治療但都係無效,1978年2月2號凌晨喺香港病逝。喺台北觀音山朝陽墓園落葬。

國際哲學界公認佢係「當代新儒家」嘅一位代表人物。2003年四川省宜賓市成立咗「宜賓學院唐君毅研究所」,又建立咗「唐學網」同出版《唐學》嘅集刊,內容欄目包括「生命垂範、唐學通論、體系與方式、哲學與文化、宗教與道德、教育與人文、儒學與時代、君毅眾學、故園文化」等等。

喺2009年嗰陣,唐先生百歲冥壽時中大校園(新亞書院水塔下)為佢樹立咗銅像紀念佢。而喺1988年林聰標中文林聰標教授擔任新亞書院院長嗰陣,亦都提議過將書院入面嘅樂群館冠名做「君毅館」,以對唐先生嘅紀念,但最後畀大學校董會否決。

主要著作

[編輯]
  •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硏究集》(1943年)
  • 《人生之體驗》(1946年)
  • 《心物與人生》(1953年)
  •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1953年)
  • 《人文精神之重建》(1955年)
  •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1956-1975年)
  •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1958年)
  •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1958年)
  • 《哲學概論》上、下(1961年)
  • 《人生之體驗續篇》(1961年)
  • 《道德自我之建立》(1963年)
  • 《青年與學問》(1973年)
  • 《愛情之福音》(1974年)
  •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1974年)
  • 《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1975年)
  •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1977年)
  • 《病裡乾坤》(1980年)
  • 《致廷光書》

弟子

[編輯]
  • 唐端正
  • 李杜
  • 黎華標
  • 霍韜晦
  • 陳特
  • 梁燕城
  • 岑逸飛
  • 李天命
  • 冼景炬
  • 小思
  • 陶國璋
  • 林婉儀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校簡史 (PDF)。新亞中學。原著 (PDF)喺2020年8月5日歸檔。喺2020年4月30日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