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吾王
《天佑吾皇》(God Save the King,《上帝保佑吾皇》)或者《天佑女皇》(God Save the Queen,《上帝保佑女皇》),係一首愛國歌曲,作者不明。
傳統上佢係英國國歌同英聯邦王國嘅皇室頌歌,亦係英國皇室嘅「室歌」。隻歌分男女版本,男性君主在位唱《天佑吾皇》;女性君主在位就唱《天佑女皇》。
呢首歌冇一個官方承認嘅版本,實際上亦都從來冇一條聖旨或者國會法令宣佈佢係官方國歌。一般只係唱第一段(好少時候有兩段)[1]。
有人話應該用第首著名嘅愛國歌曲兼英倫國歌《耶路撒冷》代替《天佑吾王》做聯合王國國歌,但係嗌晒交都未講掂。
歷史[編輯]
一般認為呢首歌而家嘅曲調由亨利·凱里博士所作,就算喺一啲早期版本入面出現過嘅樂段都出現在而家嘅版本當中,導致咗一啲混淆。
啲人相信,呢首歌係喺1740年嘅一次宴會上第一次公演,嗰陣凱里為咗祝賀由西班牙人手中奪得港口皮特貝羅嘅愛德華·弗農海軍上將而演唱呢首歌。
傳統上,呢隻曲嘅第一次公開演唱被認為發生喺1745年。喺英王佐治二世嘅時代,要求英國王位嘅占士黨領袖查理斯·愛德華·斯圖亞特(即係「小覦位王子」,係詹姆士二世長孫,喺蘇格蘭有好多擁躉,所以有咗呢首歌嘅反對蘇格蘭嘅最後一段)返返去英倫,想復辟斯圖亞特王朝,喺一次叛軍獲勝嘅戰鬥後,啲人唱呢首歌來支援國王。
英聯邦[編輯]
呢首歌曾經被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同埋牙買加等國在內嘅大部分英聯邦成員國做國歌。而家,呢啲國家中國歌嘅地位已經俾《前進嘅澳大利亞》,《哦!加拿大》同埋《牙買加,我哋愛嘅土地》等所代替,而《天佑吾王》就用作皇室頌歌。
喺紐西蘭,呢首歌同《天佑紐西蘭》一齊係國歌。
呢首歌亦曾經係愛爾蘭自由邦嘅國歌。喺20世紀20年代俾《戰士之歌》代替。
其它地方[編輯]
呢首歌係世界歷史上嘅第一首國歌。佢嘅曲調曾經俾幾個其他嘅國家嘅國歌所採用,包括丹麥、德國(1871年至1922年),俄羅斯(1816年至1833年),瑞典同埋瑞士。
而家,呢首歌嘅曲調仍然俾列支敦士登喺國歌用住。挪威嘅王室頌歌,美國嘅愛國流行歌曲《我嘅國家,咁係為咗你》同埋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其中一首土著創作嘅獨立運動歌曲個曲調都同佢相同。
搖滾樂團皇后樂隊喺佢哋音樂會嘅尾聲不溜都奏埋呢首歌。
聯合王國嘅其它國歌[編輯]
喺要播放聯合王國成員國國歌嘅場合(如國際體育比賽)通常會用下列歌曲:
故此喺英格蘭隊及北愛爾蘭隊對賽嗰陣就會出現只奏一次《天佑吾王》嘅情況。
演奏[編輯]
傳統上,呢首歌以慢而低沉嘅節奏演奏,有好多人覺得好悶。喺某啲情況下為減輕呢種效果,呢首歌會以一個快啲又活潑啲嘅節奏演奏。喜劇演員比利·康諾利喺一場電視節目中比較英國慢而低沉嘅國歌同埋好多其他國家嘅活潑嘅國歌,並建議將呢首歌嘅曲調以「The Archers」嘅主題曲代替。
喺2002年6月4號,白金漢宮舉行嘅紀念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即位50周年嘅流行音樂會上,皇后樂隊嘅布賴恩·梅喺宮頂用電結他演奏呢首歌。
歌詞[編輯]
歷年嚟唔同人作咗好多個版本同段落嘅歌詞,但流傳到今日受民間接納嘅「完整」版本嘅只有下列六段。當中英國皇室官方網站展示嘅只有第一同三段,實際上喺官方場合多數只會唱第一段,有時加埋第三段,唱埋第二段好罕見;而尾三段更加幾乎唔會出現 [2][3]。
英文歌詞 God Save the King 1
2
3
4
5
6
|
粵語翻譯 《天佑吾皇》,佚名詞,亨利·凱里曲 1
2
3
4
5
6
|
粵語歌詞 《天佑女王》,徐大戈詞,亨利·凱里曲 1
2
3
4
5
6
|
加拿大嘅法文版[編輯]
爾首歌係加拿大嘅皇室歌,爾首歌喺加拿大有單段、唱得出嘅法文版[4]:
- Dieu protège la reine
- De sa main souveraine!
- Vive la reine!
- Qu'un règne glorieux,
- Long et victorieux
- Rende son peuple heureux.
- Vive la reine!
加拿大嘅英文版嘅附加段落[編輯]
以前佢仲係加拿大國歌嘅時候,呢首歌有時會有附加嘅一段,係 Robert Murray 牧師作嘅詞[5]:
- Our loved Dominion bless
- With peace and happiness
- From shore to shore;
- And let our Empire be
- Loyal, united, free
- True to herself and Thee
- Forever more.
紐西蘭嘅毛利文版[編輯]
爾首歌係紐西蘭有毛利文版,係喺1860年由 Edward Marsh Williams 翻譯嘅詞[6]:
- Me tohu e t’ Atua
- To matou Kīngi pai:
- Kia ora ia
- Meinga kia maia ia,
- Kia hari nui, kia koa,
- Kia kingi tonu ia,
- Tau tini noa.
- Ko ona hoa whawhai,
- Kia kore maia mai,
- Kia whati noa.
- Me whakararu mai
- A ratou hui e koe;
- To matou Kīngi pai
- Kia ora ia.
- Nga tino mea papai,
- Me tuku mai e koe
- Māna katoa.
- Ko ia kia kingi roa.
- Hei take moa koa,
- E mapu ai te reo
- Kia ora ia.
紐西蘭英文版嘅附加段落[編輯]
喺紐西蘭爾首歌有特別提紐西蘭嘅一段,原本係 David Scott 為1993年嘅英聯邦日寫嘅,用爾段嘅時候係唱原版第一段,然後唱紐西蘭段[7]。
惡搞嘅廣東話版本[編輯]
喺80年代香港出現過「惡搞」嘅廣東話版本,第一句係「個個揸住個兜」,但後面點「譯」就無定案。版本包括「嗰啲湯啱啱夠」[8]、「刀叉都生晒鏽」、「踎(mêu)响(hóeng)街邊乞米」[9][10]、「踎响天星碼頭」等。相傳呢啲惡搞版本,係源自花廳。「揸住個兜」係指監倉排隊食皇家飯。
參考[編輯]
- ↑ 英國皇室官方網站:聯合王國國歌
- ↑ "God Save the Queen – lyrics". The Telegraph. London. 3 June 2012. 喺9 August 2012搵到.
- ↑ "Should Welsh Olympics 2012 stars sing God Save the Queen anthem?". Wales Online. 27 July 2012. 喺9 August 2012搵到.
- ↑ "Découvrir le Canada - Les symboles canadiens - Canada.ca" (法文). Gouvernement du Canada. 2017年10月11號. 喺2022年11月19號搵到.
- ↑ "National Anthem of Canada". The Quebec History Encyclopedia (英文). 喺2022年11月19號搵到.
- ↑ Derby, Mark.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 te whakamāori ā-tuhi, ā-waha hoki - Treaty of Waitangi, publications and Parliament'". Te Ara -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Zealand (英文). 喺2022年11月19號搵到.
- ↑ Ministry for Culture & Heritage, History of God Save the King (英文), 喺2022年11月19號搵到
- ↑ 〈「個個揸住個兜」?〉. 原著喺2012年4月28號歸檔. 喺2013年4月9號搵到.
- ↑ 〈存档副本〉. 原著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 喺2013年4月9號搵到.
- ↑ 凌昕 (2018年8月24號) [2017年11月16號]. 〈【拆局】解構《國歌法》爭議 要知一段「個個揸住個兜」的歷史〉. 《香港01》 (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