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老子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李耳跳轉過嚟)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老子 (搞清楚)
老子
老子騎牛圖

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1])係中國古代思想家河南鹿邑人。姓,字伯陽。傳說佢一生出嚟就白色眉毛鬍鬚,成個老人家咁,所以就叫做老子。佢生活響春秋時期,著有《道德經》,係道家學派嘅始祖。

道教奉佢為神祇,稱為太上老君

身份

[編輯]

到咗二十世紀中期,西方學者達成共識,認為老子呢個人嘅歷史性係存疑嘅,而《道德經》係「由好多人編纂嘅道家格言」。[2][3]之後先發明咗個作者出嚟。[4]雖然早期中國文本通常都係經過一段時間由多人撰寫,[5]但呢本書明顯冇一個中心嘅「師父」形象,同其他幾乎所有早期中國哲學著作形成鮮明對比。[6]

Template:Asof,最早含有《道德經》文本嘅手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末,係寫喺郭店楚簡出土嘅簡牘上面。呢啲文字大約對應傳世文本嘅三分之一,[7]有啲部分仲保持咗相同嘅順序。呢啲文字同傳世《道德經》冇嘅段落混喺一齊,顯示佢嘅內容仲喺修訂同調整緊。[8]最早嘅完整《道德經》手稿係喺馬王堆一個墓葬度發現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初。[9]對傳世《道德經》中出現嘅段落嘅早期註釋嘅分析,支持呢個文本係通過累積演變而唔係一次性創作嘅觀點。[10]

傳統說法

[編輯]

最早關於老子嘅傳記記載可以喺公元前1世紀司馬遷撰寫嘅《史記》中搵到。司馬遷提供咗好幾個老子嘅傳記版本,並對佢嘅資料來源表達咗唔同程度嘅懷疑。[11]

喺其中一個版本入面,司馬遷報告話老子據說係公元前6或5世紀孔子嘅同代人。佢嘅名字叫耳或聃。佢出生喺南方楚國嘅曲仁里(曲仁里Qūrén lǐ),[12]即今日河南鹿邑。佢據話係周朝御史大夫同益壽氏(益壽氏)嘅兒子,係一個喺周朝皇家做過掌管檔案嘅學者。呢個職位據話畀佢有機會廣泛接觸黃帝同當時其他經典嘅作品,而佢喺西行之前寫咗一本兩部分嘅書。

喺另一個版本入面,老子係孔子嘅另一個同代人叫做老萊子中文版老莱子),係二十四孝之一,寫咗一本15部分嘅書。呢個故事講述一個叫宗嘅戰士打敗敵人並獲勝,之後將敵人嘅屍體拋棄畀禿鷹食。碰巧老子喺周遊教授道嘅途中經過,原來係宗從小就同佢失散嘅老豆。老子同佢個仔講,應該要尊重打敗咗嘅敵人,唔尊重佢哋嘅死者會令敵人尋仇。宗被說服之後,命令佢嘅士兵埋葬敵人嘅死者。雙方都為死者舉行喪禮,最後達成持久嘅和平。

喺第三個版本入面,佢係喺公元前4世紀秦獻公統治時期嘅朝廷占星家老聃,[13][14]佢對成周生活嘅道德衰敗感到厭倦,注意到國家嘅衰落。佢喺80歲嗰陣向西行,去未開發嘅邊疆過隱居生活。喺城(或國家)嘅西門,佢畀守衛尹喜認出咗。衛兵要求呢個老師喺俾佢過關之前,為咗國家嘅利益記錄低佢嘅智慧。老子寫嘅文本據說就係《道德經》,不過而家嘅版本包含咗後期嘅補充。喺某啲版本嘅故事中,衛兵對呢份作品感動到成為咗佢嘅弟子,同老子一齊離開,從此再冇人見過佢。[15]喺某啲後期嘅解釋中,「老子」一直去到印度,成為悉達多·喬達摩,即佛陀嘅老師。仲有啲人話佢就係佛陀本人。[16][17]

呢啲故事話老子從來冇開過正式嘅學校,但都吸引咗好多學生同忠誠嘅弟子。有好多種版本嘅故事講述佢同孔子相遇嘅經歷,最著名嘅係《莊子》入面嗰個。[16][18] A.C. Graham建議《禮記》入面嘅儒家版本係原版,之後畀莊周嘅追隨者借用同重新詮釋。[19]佢嘅生日一般認為係農曆二月十五。[20]喺講老子結過婚嘅傳說入面,佢據話有一個兒子,後來喺戰國時期成為咗魏國嘅著名將領。

内文:道德經
睇埋:同[[:無為]]
霹靂州平仙寺嘅老子雕像

《道德經》係中國宇宙觀嘅重要著作之一。佢經常被稱為《老子》,並一直同呢個名字有關。關於邊個寫或者編撰呢本書,一直都係歷史上爭論同猜測嘅焦點。[21][22] 好似好多古代中國哲學作品一樣,《道德經》都係用矛盾、比喻、引用古語、重複、對稱、韻律同節奏嚟解釋思想。《道德經》可以話係呢種文學形式嘅典範。[23] 同類型嘅大部分作品唔同,《道德經》冇一個中心嘅「大師」人物,亦好少提到歷史人物或事件,令佢有一種超越時間嘅感覺。[24]


《道德經》將道描述為萬物嘅本源同理想:佢係睇唔到嘅,但唔係超然嘅,佢好有威力但又極度謙卑,係萬物嘅根源。人有慾望同自由意志(因此可以改變自己嘅本性)。好多人做嘢「唔順其自然」,打亂咗道嘅自然平衡。《道德經》嘅目的係要引導學生「返回」佢哋嘅自然狀態,同道和諧。[25] 佢對語言同傳統智慧都有批判性嘅評估。道家認為呢啲嘢天生就有偏見同人為性,廣泛使用矛盾嚟強調呢一點。[26]

無為」係《道德經》嘅核心概念。呢個概念有好多層面,就算喺英文翻譯入面都有多重含義;可以解作「乜都唔做」、「唔強迫」、「唔係戲劇性嘅演出」、「創造虛無」、「自發行動」,同埋「順應當下」。[27]

呢個概念用嚟解釋「自然」,即係同道和諧。佢包括咗呢啲概念:價值區分係意識形態嘅,而各種野心都係源自同一個地方。《道德經》廣泛使用呢個詞,將簡樸同謙遜視為關鍵美德,經常同自私嘅行為對比。喺政治層面,呢個意味住要避免戰爭、嚴苛法律同重稅等情況。有啲道家認為「無為」同一啲密宗修行有關係,例如《莊子》入面講嘅「坐忘」(即係清空身體意識同思想)。[26]

陳漢文舉例話老子點樣鼓勵人改變方法,或者「返璞歸真」,而唔係主動行動。科技可能會帶嚟虛假嘅進步感。老子俾嘅答案唔係要拒絕科技,而係要尋求冇慾望嘅「無為」平靜狀態。呢個同老子好多鼓勵統治者要令人民保持「無知」或者「頭腦簡單」嘅說法有關。有啲學者堅持話呢個解釋忽略咗宗教背景,另一啲人就質疑呢個係為咗文本嘅哲學連貫性而做嘅辯護。如果老子真係想叫統治者令人民保持無知,咁呢個都唔算係咩特別嘅政治建議。不過,文本入面有啲詞,好似「谷神」同「魄」,都有形而上學嘅意思,唔可以輕易同純粹嘅倫理解讀協調。[26]

影響

[編輯]

Template:亞洲哲學側欄

喺整個中國歷史嘅過程中,準官員都會引用非儒家聖人嘅權威,特別係老子同莊周,以拒絕為任何統治者服務。莊子作為道家另一創始人,對中國士大夫同文化都有好大影響。[28]受老子影響嘅政治理論家都主張領導者要謙遜,同埋要用克制態度來治國,不論係出於道德同和平主義嘅原因,定係出於戰術目的。喺另一方面,各種反權威主義運動都擁抱老子關於弱者力量嘅教導。[29]

漢朝

[編輯]

漢朝以來,老子嘅故事就帶有濃厚嘅宗教色彩。隨住道教嘅發展,老子被奉為神明。相信道由神聖嘅老子所啟示,導致形成咗第一個有組織嘅道教教派—天師道。喺後來嘅道教傳統中,老子被視為道嘅化身。傳說佢經歷過好多次「變化」,喺歷史中以唔同嘅化身出現,向信徒啟示真道。宗教道教通常認為「老子」寫完《道德經》之後並冇消失,而係用一生嘅時間去周遊列國,啟示真道。[30]

中國神話中講,老子係奇跡誕生,佢媽媽望到一顆流星就懷孕咗。據說佢喺媽媽肚入面住咗62年,直到佢媽媽靠住一棵李樹先生咗佢出來。老子出生嗰陣已經係個成年人,留住長長嘅白鬍鬚同大耳垂,呢兩樣都係智慧同長壽嘅象徵。[31]其他神話話佢喺伏羲時代嘅第一世之後輪迴咗13次。喺佢最後一世做老子嗰陣,佢活咗990年,用一生嘅時間周遊列國,啟示真道。[30]

唐朝

[編輯]

因為佢傳統嘅名字叫李耳,老子俾人當做係所有李姓後人嘅祖先,好多李姓家族都話自己係老子嘅後人,[32]包括唐朝皇帝[33][32][34]呢個家族就係隴西李氏。根據Simpkins嘅講法,雖然好多(如果唔係全部)呢啲世系嘅可信度都有疑問,但佢哋都證明咗老子對中國文化嘅影響。[35]唐朝時期,老子獲得咗一系列越來越高貴嘅廟號。喺公元666年,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36]到咗公元743年,唐玄宗宣布佢為王朝嘅「聖人祖先」(聖祖),並追謚為「玄元皇帝」。唐玄宗仲將老子嘅父母提升到「先天太上皇」同「先天太后」嘅地位。到咗749年,老子再被尊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之後喺754年,再被尊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七世紀嘅作品《三洞珠囊》將老子描繪成完美嘅道家大師,將尹喜描繪成理想嘅道家學生。尹喜按照一個正式嘅步驟進行準備、測試、訓練同達成。[37]

泰米爾納德邦

[編輯]

泰米爾納德邦悉達傳統中,備受尊崇嘅悉達菩伽被認為就係老子,而且有中國血統。根據一啲唔太清楚嘅參考資料,佢嘅種姓被稱為「Cinatecakkuyavar」或中國陶工。喺佢主要嘅詩集《菩伽七千》中,佢講述咗佢去中國傳播佢嘅思想嘅經歷,特別係關於昇華性能量同埋同一個有靈性嘅伴侶一齊運用呢啲能量來達到自我實現嘅話題。[38][39]佢嘅靈魂三摩地可以喺丹達耶陀波尼神廟西南走廊搵到,個廟喺泰米爾納德邦丁迪古爾縣帕拉尼[40]

當代

[編輯]

好多當代哲學家都將老子視為有限政府嘅支持者。[41]右翼自由意志主義經濟學家莫瑞·羅斯巴德認為老子係第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42]將老子對政府嘅想法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自發秩序理論相比。[43]James A. Dorn都同意呢個觀點,佢寫道,老子同好多18世紀嘅自由主義者一樣,「認為將政府角色減到最少,讓個人自發發展,就最能實現社會同經濟嘅和諧。」[44]同樣,卡托研究所大衛·博阿茲喺佢1997年嘅著作《自由意志主義讀本》中收錄咗《道德經》嘅段落,並喺一篇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嘅文章中指出,老子主張統治者要「無為」,因為「冇法律或強制,人就會和諧相處。」[45][46]哲學家Roderick Long認為,道家思想中嘅自由意志主義主題其實係借鑒自更早期嘅儒家作家。[47]

無政府工團主義作家同活動家魯道夫·羅克喺佢1937年嘅著作《民族主義與文化》中讚揚咗老子嘅「溫和智慧」,同埋佢對政治權力同人民同社區文化活動之間對立嘅理解。[48]喺佢1910年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嘅文章中,彼得·克魯泡特金都指出老子係最早提出本質上係無政府主義概念嘅人之一。[49]最近,一啲無政府主義者好似John P. Clark同厄休拉·勒瑰恩都以唔同方式寫過關於無政府主義同道教嘅關係,特別強調咗老子嘅教導。[50]喺勒瑰恩嘅《道德經》翻譯中,佢寫道老子「唔將政治權力視為魔法。佢認為正當權力係贏得嘅,而不正當權力係篡奪嘅......佢認為犧牲自己或他人係對權力嘅腐蝕,而權力係任何跟隨道嘅人都可以獲得嘅。難怪無政府主義者同道家可以成為好朋友。」[51]

疏仕

[編輯]
  1. 百度百科 (2024-04-04)。. 度百科
  2. Watson (1968), p. 8.
  3. Chan (2000), p. 4
  4. Lewis (1999), p. 61.
  5. Zhang (2018), pp. 26, 30.
  6. Denecke 2011, pp. 208, 212–213; Lewis 1999, p. 91.
  7. 裘錫圭 (1999). "Guodian Laozi jian chu tan" 郭店老子簡初談 初探. 道家文化研究. 17: 26 n. 1. 引自 Shaughnessy (2005), p. 451
  8. Shaughnessy (2005), p. 445.
  9. Chan, Alan (2018) [2001]。"Laozi". 出自 Edward N. Zalta; Uri Nodelman; 等 (編)。坦福哲學百科全書。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1973年喺湖南長沙附近嘅馬王堆發現咗兩個《老子》絲綢手稿,標誌住現代老子研究嘅一個重要里程碑。呢兩個手稿簡單標為『甲』(『干支』)同『乙』,係喺公元前168年封閉嘅墓葬入面搵到嘅。呢啲文本嘅年代可以追溯得更早,『甲』手稿係兩個入面較舊嘅,好大可能係喺公元前195年之前抄寫嘅。[...]『直到大約二十年前,馬王堆手稿一直都係最早嘅現存《老子》手稿。1993年底,喺湖北荊門市郭店一個墓葬(編號為M1)嘅發掘出土咗800多個竹簡,其中730個有文字,總共超過13,000個中國字。呢啲文字之中,大約2,000個字同《老子》相符。呢個墓葬...嘅年代大約係公元前300年。』」
  10. Queen, Sarah A. (2013)。非子老子:非子二十章第二十一章比較分析同翻譯. 出自 Paul R. Goldin (編)。非子哲學之道伴。中國哲學道家系列。Springer。頁 197–256。doi:10.1007/978-94-007-4318-2_10ISBN 978-94-007-4317-5
  11. Kern (2015), pp. 349–350.
  12. 司馬遷司馬談 (1959) [公元前90年代]。63:老子韓非列傳. 史記 (中文)。中華書局。
  13. Fowler (2005), p. 96.
  14. Robinet (1997), p. 26.
  15. Kohn & Lafargue (1998), pp. 14, 17, 54–55.
  16. 16.0 16.1 Simpkins & Simpkins (1999), pp. 12–13
  17. Morgan (2001), pp. 224–225.
  18. Morgan (2001), pp. 223–224.
  19. Graham, Angus C. (2001) [1981]。子同老聃嘅對話. 子:內篇 (重印版)。Indianapolis Cambridge: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頁 126–129。ISBN 978-0-87220-582-6
  20. Stepanchuk, Carol (1991)。餅同餓鬼:中國嘅節日。San Francisco:China Books & Periodicals。頁 125。ISBN 0-8351-2481-9
  21. Simpkins & Simpkins (1999), pp. 11–13.
  22. Morgan (2001), p. 223.
  23. Schaberg, David (2015). "On the Range and Performance of Laozi-Style Tetrasyllables". 出自 Joachim Gentz; Dirk Meyer (編). Literary Forms of Argument in Early China. Sinica Leidensia, vol. 123. Brill. pp. 87–111. ISBN 978-90-04-29970-2.
  24. Denecke (2011), pp. 208, 213.
  25. Van Norden & Ivanhoe (2005), p. 162.
  26. 26.0 26.1 26.2 Chan (2000), p. 22
  27. Watts & Huang (1975), pp. 78–86.
  28. Reynolds, Beatrice K. (February 1969)。子:通過無為和不言說來說服Today's Speech (英文)。17 (1): 23–25。doi:10.1080/01463376909368862ISSN 0040-8573
  29. Roberts (2004), pp. 1–2.
  30. 30.0 30.1 Chan (2000), pp. 3–4
  31. Simpkins (Simpkins1999), pp. 11–12.
  32. 32.0 32.1 Woolf, Greg (2007)。代文明:信仰、神話同藝術嘅圖解指南。Barnes & Noble。頁 218–219。ISBN 978-1435101210
  33.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1934),國人:佢哋嘅歷史同文化,第一卷 (第2版),Macmillan,頁 191,喺8 February 2012搵到,「太宗家族自稱係老子嘅後人(因為後者嘅姓氏據說都係李)」
  34. Hargett, James M. (2006)。往天堂嘅階梯:登峨眉山之旅。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頁 54 ff。ISBN 978-0791466827
  35. Simpkins & Simpkins (1999), p. 12.
  36. 傅勤家 (1996)。道教史概論 教歷史概要 (中文)。台北:商務印書館。頁 82。ISBN 978-9570513240
  37. Kohn & Lafargue (1998), pp. 55–56.
  38. 達菩伽:一個浩瀚嘅生平故事www.palani.org。喺2023-04-14搵到
  39. 動樹:昆達里尼瑜伽、靈性煉金術同菩伽七千中嘅呼吸之謎www.alchemywebsite.com。喺2023-04-14搵到
  40. 拉尼阿魯米古丹達耶陀波尼斯瓦米神廟murugan.org。喺2023-05-13搵到
  41. Dorn (2008), pp. 282–283.
  42. 羅斯巴德,莫瑞(2005年)。摘自「知識分子喺社會變革中嘅角色概念邁向自由放任」,《自由意志主義研究期刊》,第IX卷,第2期(1990年秋季)喺mises.org
  43. 羅斯巴德,莫瑞(2005年)。「中國古代自由意志主義傳統」,《米塞斯日報》,(2005年12月5日)(原始來源不明)喺mises.org
  44. Dorn (2008).
  45. 博阿茲,大衛 (30 January 2009)。由意志主義. 英百科全書。原先內容歸檔喺4 May 2015。喺21 February 2017搵到。「喺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公元前6世紀)嘅著作中可以見到對自發秩序嘅欣賞,佢敦促統治者要『無為』,因為『冇法律或強制,人就會和諧相處。』」
  46. Boaz (1997).
  47. Long (2003).
  48. Rocker (1997), pp. 82 & 256.
  49. 英百科全書:無政府主義。Dwardmac.pitzer.edu。喺14 November 2011搵到
  50. Clark, John P.。子同無政府主義王子原著喺20 October 2017歸檔。喺1 November 2011搵到
  51. Le Guin (2009), p.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