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伯恩哈特
莎拉伯恩哈特 | |
---|---|
姓名原文 | Sarah Bernhardt |
出生日 | 1844年10月23號 |
出生地 | 巴黎 |
本名 | Sara Marie Henriette Bernhardt、Sarah Marie Henriette Bernard |
死亡日 | 1923年3月26號 (78歲) |
死亡地 | 17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 |
死因 | uremia、腎衰竭 |
國籍 | 法國 |
母語 | 布禮斯文 |
識嘅語言 | 法文、英文 |
信奉 | 天主敎 |
母校 | 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art dramatique |
職業 | 舞台劇演員、電影演員、舞蹈員、作家、演員 |
配偶 | Jacques Damala |
仔女 | Maurice Bernhardt |
阿爸 | Edouard Bernhardt |
阿媽 | Judith-Julie Bernardt |
兄弟姊妹 | Jeanne Bernhardt |
[改維基數據] | |
莎拉伯恩哈特(法文:Sarah Bernhardt,1844年10月22號或者23號—1923年3月26號)係法國女演員。
生平
[編輯]早期生活
[編輯]亨麗埃特·露絲娜·伯納德[1]喺1844年10月22號生喺巴黎拉丁區嘅醫學院街5號。[note 1][2]佢係朱迪斯·伯納德(又叫朱麗)嘅女,朱迪斯係一個荷蘭猶太人交際花,專門服務有錢人或者上流社會嘅客。[3][4][5][6]佢老豆嘅名好耐冇記錄到,但而家知係勒阿弗爾嘅一個律師。[7]白蘭特後來寫道佢老豆嘅家人出錢畀佢讀書,堅持要佢受洗做天主教徒,仲預咗一筆錢留畀佢成年嗰陣。[8]佢阿媽成日出國,好少見到佢個女。佢將白蘭特送到布列塔尼嘅一個奶媽度,之後再送到巴黎近郊納伊河畔訥伊嘅一間小屋。[9]
當白蘭特七歲嗰陣,佢阿媽將佢送到巴黎近郊奧特伊一間女子寄宿學校,學費係佢老豆家人出。喺嗰度,佢演出咗第一齣戲劇《克洛蒂爾德》,做仙后一角,仲首次演出咗好多次戲劇性嘅死亡場面。[9]喺寄宿學校期間,佢阿媽成為巴黎最頂級嘅交際花,同政客、銀行家、將軍同作家都有來往。佢嘅贊助人同朋友包括查理·德·莫爾尼公爵,即係拿破崙三世嘅同母異父兄弟同法國立法院院長。[10]
十歲嗰陣,喺莫爾尼嘅贊助下,白蘭特入咗凡爾賽附近一間叫格蘭尚嘅高級奧古斯丁修道院學校。[11]喺修道院,佢喺一個改編自多俾亞傳嘅故事中扮演拉斐爾天使一角。[12]佢話想做修女,但唔係次次都遵守修道院規矩;有次佢安排基督教葬禮,仲有遊行同儀式,幫佢隻寵物蜥蜴安葬,俾人話係褻瀆。[13]佢喺1856年首次領聖體成為羅馬天主教徒,之後變得好虔誠。但係佢從來冇忘記自己嘅猶太人血統。多年後有記者問佢係唔係基督徒,佢答:「唔係,我係羅馬天主教徒,亦都係偉大猶太民族嘅一分子。我喺度等緊基督徒變得更好。」[14]呢個答案同佢早前答作曲家同胞古諾嘅問題:「唔係,從來冇。我係無神論者。」有啲唔同。[15]無論點講,佢臨死前都接受咗[[終傅】。[16]
1857年,白蘭特得知佢老豆喺海外過身。佢阿媽召開咗個家庭會議,包括莫爾尼,決定點處理佢。莫爾尼提議白蘭特做演員。呢個諗法嚇親咗白蘭特,因為佢從來冇入過劇院。[17]莫爾尼安排佢首次睇戲,喺法蘭西喜劇院,同行嘅有佢阿媽、莫爾尼,同埋佢嘅朋友大仲馬。佢哋睇嘅係尚·拉辛嘅《不列顛尼卡斯》,之後係普勞圖斯嘅古典喜劇《雙胞胎兄弟》。戲劇嘅情感深深打動咗白蘭特,佢開始大聲哭泣,打擾咗其他觀眾。[17]莫爾尼同埋其他同行嘅人都好嬲。佢哋離開咗,但仲馬安慰佢,之後仲同莫爾尼講佢相信白蘭特注定要喺舞台上發光發亮。演出之後,仲馬叫佢做「我嘅小明星」。[18]
莫爾尼利用佢同作曲家丹尼爾·奧貝爾嘅關係(當時佢係巴黎音樂學院院長)安排白蘭特去試鏡。佢開始準備,喺佢嘅回憶錄中寫道:「我以嗰種鮮明而誇張嘅態度去擁抱任何新嘅事物。」[19]仲馬指導佢。評審團由奧貝爾同五位法蘭西喜劇院嘅頂尖演員組成。佢應該要背誦拉辛嘅詩句,但冇人同佢講佢需要有人喺佢背誦嘅時候提示佢。白蘭特同評審團講佢會改為背誦拉封丹嘅寓言《兩隻鴿子》。評審團一開始有啲懷疑,但係佢背誦嘅熱情同感染力贏得咗佢哋嘅認同,佢最後獲邀成為學生。[20]
喺法蘭西喜劇院首演同離開(1862–1864)
[編輯]-
白蘭特1862年喺法蘭西喜劇院首演《學者嘅女人》
-
1864年20歲嘅白蘭特,攝影師納達爾拍攝
-
1865年納達爾拍攝嘅白蘭特
白蘭特喺1860年1月到1862年喺音樂學院學演技,跟隨法蘭西喜劇院嘅兩位知名演員約瑟夫-伊西多爾·桑松同讓-巴蒂斯特·普羅沃學習。佢喺回憶錄寫道普羅沃教佢發音同宏大嘅姿勢,桑松教佢簡約嘅力量。[21]為咗舞台,佢將姓由「Bernard」改成「Bernhardt」。喺學習期間,佢仲收到咗第一次求婚,係一個富商提出,願意畀50萬法郎。佢拒絕咗之後個富商喊咗。白蘭特寫道佢「感到困惑、遺憾,但都好開心——因為佢用戲劇入面嗰種方式愛我」。[22]
喺悲劇班第一次考試之前,佢試圖將佢濃密而蓬鬆嘅頭髮弄直,結果令頭髮更加難以控制,仲感冒咗,令到佢把聲好鼻,連自己都認唔出。再者,佢要演嘅角色都係經典角色,需要小心控制情感表達,但係佢更鍾意浪漫主義同自然地表達情感。老師將佢喺悲劇方面排第14,喜劇方面排第2。[23]莫爾尼又一次出手幫佢。佢同國家藝術部長卡米耶·杜塞講咗好話。杜塞推薦佢畀法蘭西劇院主管愛德華·蒂埃里,[23]蒂埃里畀咗白蘭特一個劇院養老金領取者嘅位置,有最低工資。[24]
白蘭特喺1862年8月31號以拉辛嘅《伊菲革涅亞》主角一角首次登台。[25][note 2]佢首演唔係好成功。佢有怯場,講對白講得好快。有啲觀眾仲取笑佢身形太瘦。演出完之後,普羅沃喺後台等緊佢,佢向佢請求原諒。佢話:「我可以原諒你,你最終都會原諒自己,但係拉辛喺墳墓裏面永遠都唔會原諒你。」[26]《L'Opinion Nationale》同《Le Temps》有影響力嘅戲劇評論家弗朗西斯克·薩爾塞寫道:「佢嘅姿態不錯,發音好準確。而家只可以咁評價佢。」[26]
白蘭特冇喺法蘭西喜劇院逗留太耐。佢演出咗莫里哀嘅《學者嘅女人》裡面嘅亨麗埃特,《L'Étourdi》裡面嘅伊波利特,仲有尤金·斯克里布嘅《Valérie》主角,但係冇令評論家同其他劇團成員留下深刻印象,其他成員仲因為佢咁快就上位而唔滿。[27]隨住時間過去,佢冇再獲分配新角色。佢嘅火爆脾氣都令佢陷入麻煩;有次一個劇院看門人叫佢「小白蘭特」,佢就將把遮打爛喺個看門人頭上。佢之後好誠懇噉道歉,而當呢個看門人廿年後退休嗰陣,佢喺諾曼底買咗間小屋送畀佢。[28]喺1863年1月15號紀念莫里哀生日嘅儀式上,白蘭特邀請咗佢細妹雷吉娜陪佢。雷吉娜唔小心踩到劇團一位資深女演員薩伊爾-娜塔莉·馬特爾(1816-1885)(人稱娜塔莉夫人)嘅裙擺。[29]娜塔莉夫人將雷吉娜推開條裙,令佢撞到石柱,額頭劃傷咗。雷吉娜同娜塔莉夫人開始互相鬧交,白蘭特就行上前摑咗娜塔莉夫人一巴。呢個年長啲嘅女演員跌咗落另一個演員身上。蒂埃里要求白蘭特向娜塔莉夫人道歉。白蘭特拒絕咗,除非娜塔莉夫人先向雷吉娜道歉。白蘭特原本已經被安排咗一個新角色,仲開始綵排。娜塔莉夫人要求除非白蘭特道歉,否則要將佢踢出個角色。因為雙方都唔肯讓步,而娜塔莉夫人係公司資深成員,蒂埃里被迫要求白蘭特離開。[30]
喺坦納斯劇院同布魯塞爾(1864–1866)
[編輯]佢嘅家人都唔明白點解佢會離開劇院;佢哋覺得一個18歲嘅人放棄巴黎最有威望嘅劇院係匪夷所思嘅。[31]反而,佢去咗一間受歡迎嘅劇院——坦納斯劇院,喺嗰度做咗兩個主要女演員嘅替補。佢好快又搞出另一宗舞台外嘅醜聞,當時佢被邀請喺拿破崙三世同歐仁妮皇后喺杜樂麗花園宮舉辦嘅招待會上朗誦詩歌,同其他坦納斯劇院嘅演員一齊。佢揀咗兩首維克多·雨果嘅浪漫詩歌,唔知雨果係皇帝嘅強烈批評者。朗誦完第一首詩之後,皇帝同皇后企起身離開咗,跟住係宮廷成員同其他客人。[32]佢喺坦納斯劇院嘅下一個角色係一個傻傻哋嘅俄羅斯公主,完全唔適合佢;佢阿媽同佢講佢嘅演出「好可笑」。[31]佢突然決定放棄劇院,去周遊列國,仲好似佢阿媽咁搵男朋友。佢短暫去咗西班牙,之後喺亞歷山大·仲馬嘅建議下去咗比利時。[33]
佢帶住仲馬嘅介紹信去咗布魯塞爾,被接納入最高層嘅社交圈。根據一啲後來嘅記載,佢參加咗布魯塞爾嘅一個蒙面舞會,喺嗰度遇到比利時貴族亨利·德利涅世襲王子,同佢發生咗一段感情。[34]其他記載就話佢哋喺巴黎相遇,因為王子經常去巴黎睇戲。[35]呢段關係因為佢得知佢阿媽心臟病發而被迫中斷。佢返咗巴黎,發現佢阿媽已經好返,但係佢發現自己因為同王子嘅關係懷咗孕。佢冇通知王子。佢阿媽唔想個冇老豆嘅孩子喺佢屋企出世,所以佢搬到杜福街一間細細嘅公寓,喺1864年12月22號,20歲嘅女演員生咗佢唯一嘅仔莫里斯·白蘭特。[36]
有啲記載話亨利王子冇忘記佢。根據呢啲版本,佢從劇院問到佢嘅地址,去咗巴黎,同白蘭特一齊住喺間公寓。一個月之後,佢返咗布魯塞爾同佢屋企人講佢想同呢個女演員結婚。王子嘅屋企派咗佢叔父德利涅將軍去阻止呢段感情,仲威脅如果佢同白蘭特結婚就會剝奪佢嘅繼承權。[37]根據其他記載,王子否認對個仔有任何責任。[35]佢之後將呢段關係稱為「佢永遠嘅傷口」,但係佢從來冇同任何人講過莫里斯嘅父親係邊個。當有人問佢個仔老豆係邊個嗰陣,佢有時會答:「我從來都搞唔清楚佢老豆係萊昂·甘必大、維克多·雨果,定係布朗熱將軍。」[38]好多年之後,喺1885年1月,當白蘭特已經好出名嗰陣,王子據講去咗巴黎,提出正式承認莫里斯係佢個仔,但係莫里斯有禮貌噉拒絕咗,解釋話佢完全滿意做莎拉·白蘭特嘅仔。[39](雖然呢個故仔好符合莫里斯嘅性格,但要留意王子喺1871年過身,嗰陣莫里斯得6歲。)
歐得翁劇院(1866-1872)
[編輯]為咗支撐自己喺生咗Maurice之後嘅生活,白蘭特喺聖馬丁門劇院(一間受歡迎嘅通俗劇劇院)入面扮演小角色同做替身。1866年初,佢同左岸嘅歐得翁歐洲劇院嘅導演Felix Duquesnel搵到機會試鏡。多年之後,Duquesnel咁形容當時嘅試鏡:「喺我眼前嘅,係一個天賦異稟嘅生物,有接近天才程度嘅智慧,喺纖弱嘅外表之下隱藏住巨大嘅能量,仲有一個勇猛嘅意志。」劇院負責財務嘅聯合導演Charles de Chilly本來想拒絕佢,話佢唔可靠又太瘦,但係Duquesnel就好鍾意佢;佢聘請咗白蘭特做演員,每個月俾150法郎嘅低工資,仲要係佢自己出錢。[40] 歐得翁劇院嘅地位僅次於法蘭西喜劇院,同埋唔似嗰間非常傳統嘅劇院,佢哋專門演出更加現代嘅作品。歐得翁劇院好受左岸嘅學生歡迎。不過,佢喺呢間劇院嘅頭幾次演出都唔成功。佢俾人安排演出好誇張同輕浮嘅18世紀喜劇,但係佢喺舞台上面嘅強項係佢嘅真誠。[41] 佢嘅瘦身材仲要喺華麗嘅戲服入面睇落好可笑。大仲馬(佢最大嘅支持者)喺睇完一場演出之後評論話:「佢有個處女嘅頭,同埋一條掃帚柄嘅身材。」[42] 但係好快,隨住演出唔同嘅劇本同埋更多經驗,佢嘅表演進步咗好多;佢喺《李爾王》入面飾演考狄利婭嘅表現受到讚賞。Template:需要來源 喺1867年6月,佢喺尚·拉辛嘅《亞他利》入面飾演兩個角色:一個年輕女子同埋一個叫Zacharie嘅後生仔,呢個係佢事業入面第一個男角色,之後佢仲演咗好多男角色。有影響力嘅評論家Sarcey寫道:「佢就好似個細細個嘅奧菲斯咁迷住咗觀眾。」[42]
佢嘅突破性演出係喺1868年重演嘅大仲馬《基恩》入面,佢飾演女主角Anna Danby。劇目一開始嘅時候俾觀眾搞亂咗,有啲年輕觀眾大叫:「打倒大仲馬!俾我哋雨果!」白蘭特直接同觀眾講:「朋友哋,你哋想維護正義。你哋係咪覺得大仲馬先生應該為雨果先生被放逐負責呢?」[43] 聽到咁,觀眾就笑咗,跟住拍手,然後就靜咗落嚟。喺最後謝幕嘅時候,佢收到好大嘅掌聲,大仲馬仲即刻走去後台恭喜佢。佢離開劇院嘅時候,舞台門外面圍住咗一大班人,仲向佢拋花。佢嘅人工即刻加到每個月250法郎。[44]
佢下一次成功嘅演出係喺法蘭索瓦·科佩嘅《過客》入面,呢齣戲喺1868年1月14日喺歐得翁劇院首演,[45] 佢飾演一個叫Zanetto嘅男仔吟遊詩人,係一個浪漫嘅文藝復興故事。[46] 評論家泰奧菲爾·戈蒂耶形容佢嘅表演有「細膩同溫柔嘅魅力」。呢齣戲演咗150場,仲要喺杜伊勒里宮為拿破崙三世同佢嘅朝廷加演一場。之後,皇帝送咗一個用鑽石寫住佢縮寫嘅胸針俾佢。[47]
喺佢嘅回憶錄入面,佢咁樣寫佢喺歐得翁劇院嘅日子:「呢間劇院係我最鍾意嘅,我好唔捨得離開。我哋大家都好鍾意大家。每個人都好開心。呢間劇院就好似係學校嘅延續咁。所有年輕人都嚟呢度……我記得我喺法蘭西喜劇院嘅幾個月。嗰個細細個嘅圈子好死板,淨係講是非,仲要互相妒忌。我記得我喺金納斯劇院嘅幾個月。喺嗰度佢哋淨係傾衫同帽,仲要講百幾樣同藝術完全冇關嘅嘢。喺歐得翁劇院,我好開心。我哋淨係諗住點樣演戲。我哋朝朝晚晚,成日都喺度綵排。我好鍾意咁。」白蘭特同佢嘅老朋友兼助手Madame Guérard同佢個仔一齊住喺歐特伊區嘅一間細細間別墅度,佢仲要自己揸架細車去劇院。佢同作家喬治·桑發展咗一段密切嘅友誼,仲出演咗兩齣佢寫嘅戲。[48] 佢喺化妝間接待過好多名人,包括福樓拜同萊翁·岡比塔。1869年,隨住佢嘅事業越做越好,佢搬到巴黎市中心嘅奧貝爾街16號一間大啲嘅七個房嘅單位。佢阿媽開始嚟探佢,已經係幾年嚟第一次;佢阿嫲(一個好嚴格嘅正統猶太教徒)搬咗入嚟照顧Maurice。白蘭特請咗個女傭同煮飯阿姐,仲開始收集動物;佢成日都帶住一兩隻狗,仲有兩隻烏龜喺間屋度自由咁行嚟行去。[49]
1868年,一場大火燒咗佢成間屋,所有嘢都冇曬。佢之前冇買保險。皇帝送俾佢嗰個胸針同佢啲珍珠都溶咗,仲有佢其中一個情人Khalid Bey送佢嗰個皇冠都冇咗。佢喺啲灰燼入面搵返啲鑽石,歐得翁劇院嘅經理仲幫佢搞咗場籌款表演。當時最有名嘅女高音阿德麗娜·帕蒂仲義演添。除此之外,佢老豆嘅阿嫲捐咗120,000法郎。白蘭特就可以買到一間更大嘅房,有兩個客廳同一個大飯廳,喺羅馬街4號。[50]
喺戰時期嘅奧德昂劇院服務(1870–1871)
[編輯]【普法戰爭】嘅爆發突然打斷咗佢嘅演出事業。法軍戰敗、拿破崙三世喺瑟丹投降,同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喺1870年9月4號宣告成立呢啲消息嘅傳出,緊接住就係普魯士軍隊對巴黎進行【圍攻(1870–1871)】。巴黎同外界失去咗聯繫同糧食供應,所有戲院都被迫關閉。貝爾納開始將奧德昂劇院改裝成軍醫院,用嚟照顧喺城外戰鬥中受傷嘅士兵。[51] 佢喺大堂同前廳安排咗32張床位,又請咗佢嘅私人廚師嚟為病人煲湯,仲說服佢啲有錢朋友同粉絲捐物資俾醫院。除咗籌備醫院,佢仲做埋護士,幫總醫生做截肢同埋手術。[52] 當城市煤炭用晒嗰陣,貝爾納就拆咗啲舊佈景、長櫈同舞台道具嚟燒取暖。[53] 1871年年初,圍城16個禮拜之後,德軍開始用遠程大炮轟炸呢座城市。病人要搬去地窖,冇幾耐醫院就要被迫關閉。貝爾納安排咗啲嚴重嘅病例轉去第二間軍醫院,仲喺普羅旺斯街租咗間公寓收留剩低嘅20個病人。到圍城結束,貝爾納嘅醫院總共照顧過超過150個受傷士兵,當中包括一個嚟自【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嘅年輕學生,【費迪南·福煦】,佢後來喺【第一次世界大戰】嘅時候成為咗盟軍嘅統帥。[54]
法國政府喺1871年1月19號簽署咗停戰協議,貝爾納得知佢個仔同屋企人俾人送咗去漢堡。佢去搵咗法蘭西共和國嘅新任行政長官【阿道夫·梯也爾】,攞到張通行證去德國接佢哋返嚟。幾個禮拜之後佢返到巴黎,發現個城已經俾【巴黎公社】接管咗。佢又搬咗屋,帶住成家人去咗【聖日耳曼昂萊】。到五月,法軍打敗咗公社之後,佢就返咗去羅馬街嘅公寓。
《魯伊·布拉斯》同重返法蘭西喜劇院(1872–1878)
[編輯]-
貝爾納飾演《魯伊·布拉斯》中嘅西班牙皇后(1872)
-
喺法蘭西喜劇院上演嘅拉辛嘅《菲德拉》(1873)
-
貝爾納喺佢有名嘅棺材入面,佢有時會喺度瞓覺或者學習角色(約1873年)
-
喬治·克萊林畫嘅肖像(1876)
-
貝爾納飾演《艾爾南尼》中嘅唐娜·索爾(1878)
【杜伊勒里宮】、巴黎市政廳同埋好多公共建築都俾公社燒咗或者喺戰鬥中受損,但係奧德昂劇院仲保持完整。奧德昂劇院嘅聯合總監查爾斯-馬里·希利嚟到佢間公寓,貝爾納躺喺梳化上接見佢。希利宣布戲院會喺1871年10月重開,仲問貝爾納肯唔肯做安德烈·特里耶新劇《讓-瑪麗》嘅主角。貝爾納答佢話佢唔再做戲啦,打算搬去【布列塔尼】開農場。希利好了解貝爾納嘅脾氣,佢就話明白同接受佢嘅決定,仲話會將個角色俾咗貝爾納嘅對手珍·艾斯勒。根據希利嘅講法,貝爾納即刻由梳化上彈起身,問排戲幾時開始。[54]
《讓-瑪麗》講一個年輕嘅布列塔尼女仔俾老豆迫嫁畀個佢唔鍾意嘅老男人嘅故事,又一次成為咗貝爾納嘅一個好評如潮兼大受歡迎嘅作品。評論家薩西寫道:「佢有至高無上嘅優雅,滲透人心嘅魅力,同埋一啲難以形容嘅嘢。佢係一個天生嘅藝術家,一個無可比擬嘅藝術家。」[55] 奧德昂劇院嘅導演之後決定上演《魯伊·布拉斯》,呢齣戲係維克多·雨果喺1838年寫嘅,貝爾納飾演西班牙皇后一角。雨果參加咗全部綵排。一開始,貝爾納扮到好似對佢冇乜興趣咁,但係佢慢慢贏得咗佢嘅好感,最後仲成為咗佢嘅熱情支持者。呢齣戲喺1872年1月16號首演。開幕夜有【愛德華七世王子】同雨果都有到場。演出完之後,雨果行到貝爾納面前,單膝下跪,仲錫咗佢隻手。[56]
《魯伊·布拉斯》場場爆滿。佢上演咗幾個月之後,貝爾納收到法蘭西喜劇院院長【埃米爾·佩蘭】嘅邀請,問佢肯唔肯回歸,仲開出每年12,000法郎嘅酬勞,相比之下佢喺奧德昂劇院嘅收入唔夠10,000法郎。[57] 貝爾納問希利會唔會比得過呢個價,但係希利拒絕咗。為咗應付日益增加嘅開支同越嚟越大嘅家庭,佢宣布喺《魯伊·布拉斯》完成檔期之後就會離開奧德昂劇院。希利就以此提出訴訟,迫佢賠咗6,000法郎嘅損失。《魯伊·布拉斯》演出咗100場之後,雨果為貝爾納同佢啲朋友搞咗個晚餐,仲舉杯祝酒「我可愛嘅皇后同佢嘅金嗓子」。[56]
佢正式喺1872年10月1號返到法蘭西喜劇院,好快就接演咗一啲法國戲劇界最出名同最有挑戰性嘅角色。佢喺尚·拉辛嘅《布列塔尼克斯》入面扮演朱妮,喺皮埃爾·博馬舍嘅《費加羅的婚禮》入面扮演男角色舍魯賓,仲做咗伏爾泰嘅五幕悲劇《扎伊爾》嘅主角。[58]喺1873年,佢只係得74個鐘頭去學台詞同綵排,佢就演咗拉辛嘅《菲德爾》嘅主角,同埋當時知名嘅悲劇演員尚·穆內-蘇利(Jean Mounet-Sully)同台演出,佢哋好快就成為咗情侶。法國著名評論家薩西寫道:「呢個就係大自然本身,受到超凡智慧嘅服務,受到一個火熱嘅靈魂,同埋一把曾經令人類耳朵陶醉嘅最悅耳嘅聲音嘅服務。呢個女人係用佢嘅心同埋佢嘅腸胃喺度演出。」[59]《菲德爾》成為咗佢最著名嘅古典角色,多年來喺世界各地演出,觀眾往往唔係咁熟悉法語;佢用佢嘅聲音同手勢令佢哋明白。[60]
喺1877年,佢喺維克多·雨果47年前寫嘅悲劇《埃爾納尼》中飾演多娜·索爾(Doña Sol)再次獲得成功。佢喺戲中嘅情人穆內-蘇利亦係佢現實生活中嘅情人。雨果亦都喺觀眾席度。第二日,佢寄咗張字條畀佢:「夫人,妳真係偉大又迷人;妳感動咗我呢個老戰士,喺某個時刻,當觀眾被妳感動同迷住嘅時候鼓掌,我喊咗。妳令我流嘅眼淚係屬於妳嘅。我將佢放喺妳嘅腳下。」呢張字條仲附帶咗一個金手鐲,上面有粒淚珠形狀嘅珍珠。[61]
佢喺佢位於羅馬街嘅屋企保持咗一個好戲劇化嘅生活方式。佢喺佢間房度擺咗個綢緞內襯嘅棺材,間中會瞓喺入面或者躺喺度研究佢嘅角色,不過同流傳嘅故事相反,佢從來冇帶佢出門旅行。佢照顧患有肺結核嘅細妹,畀佢瞓喺自己張床度,而自己就瞓喺棺材度。佢喺棺材度擺甫士影相,令到佢自己創造嘅傳奇更加豐富。[62]
貝爾納修補咗同法蘭西喜劇院其他成員嘅關係;佢參加咗一個為馬達姆娜塔莉(Madame Nathalie)籌款嘅活動,呢個就係佢以前掌摑過嘅女演員。不過,佢經常同劇院導演佩蘭(Perrin)有衝突。喺1878年,喺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佢同氣球駕駛員皮埃爾·吉法爾[未記出處或冇根據]同畫家喬治·克萊林(Georges Clairin)一齊坐氣球飛越巴黎上空,個氣球仲用佢當時演嘅角色「多娜·索爾」嘅名嚟裝飾。一場意外嘅風暴將氣球吹到巴黎以外嘅一個小鎮。當佢搭火車返到城市嘅時候,佩蘭好嬲;佢罰咗貝爾納一千法郎,引用咗一條要求演員喺離開巴黎之前要申請許可嘅劇院規則。貝爾納拒絕支付,仲威脅要辭職。佩蘭知道佢負擔唔起畀佢走。佩蘭同埋藝術部長安排咗一個妥協方案;佢收回咗辭職信,作為回報,佢被提升到「社員」,即係劇院最高級別。[63]
倫敦嘅勝利同離開法蘭西喜劇院(1879–1880)
[編輯]貝爾納喺劇院賺到相當可觀嘅收入,但佢嘅開支更大。呢個時候佢有八個僕人,仲起咗佢第一間屋,一座喺福爾蒂尼街(rue Fortuny)嘅宏偉大宅,離蒙梭公園唔遠。佢搵緊額外嘅賺錢方法。1879年6月,當巴黎法蘭西喜劇院嘅劇院喺度翻新嘅時候,佩蘭帶領公司到倫敦巡演。就喺巡演開始前,一位名叫愛德華·賈勒特(Edward Jarrett)嘅英國劇院經理人去咗巴黎,建議佢喺倫敦富豪嘅屋企做私人表演;佢每次表演嘅酬勞都大過佢喺法蘭西喜劇院嘅月薪。[64]當佩蘭喺報紙度睇到呢啲私人表演嘅消息,佢勁嬲。再者,倫敦嘅蓋厄蒂劇院(Gaiety Theatre)要求貝爾納做開幕表演嘅主角,呢個同法蘭西喜劇院嘅傳統相反,喺嗰度角色係根據資歷分配嘅,而且佢哋唔屑於明星制度。當佩蘭抗議話貝爾納嘅資歷只係排第10或者第11位嘅時候,蓋厄蒂劇院嘅經理威脅要取消表演;佩蘭唯有讓步。佢安排貝爾納喺開幕夜表演《菲德爾》嘅一幕,夾喺兩齣傳統法國喜劇《厭世者》同《可笑嘅女才子》之間。[65]
1879年6月4日,就喺佢《菲德爾》首演嘅開幕幕布拉起之前,佢突然感到舞台恐懼症。佢之後寫道,佢把聲音調得太高,冇辦法降低。[66]儘管如此,呢場表演仍然係一場勝利。雖然大部分觀眾聽唔明拉辛嘅古典法語,但佢用佢嘅聲音同手勢迷住咗佢哋;一位觀眾喬治·亞瑟爵士(Sir George Arthur)寫道:「佢令到佢哋身體每條神經同纖維都為之震動,令佢哋目瞪口呆。」[67]除咗同佢嘅劇團演出《柴爾》、《菲德爾》、《埃爾納尼》同其他戲劇之外,佢仲喺賈勒特安排嘅英國貴族屋企做私人表演,賈勒特仲喺皮卡迪利安排咗一場佢雕塑同繪畫嘅展覽,威爾斯王子同格拉斯頓首相都有出席。喺倫敦期間,佢再加添咗佢嘅私人動物園。喺倫敦,佢買咗三隻狗、一隻鸚鵡同一隻猴,仲特意去咗一趟利物浦,喺嗰度買咗一隻獵豹、一隻鸚鵡同一隻愛爾蘭獵狼犬,仲收到六隻變色龍做禮物,佢將佢哋養喺佢租嘅切斯特廣場(Chester Square)嘅屋企,之後帶返巴黎。[68]
返到巴黎之後,佢越嚟越唔滿意佩蘭同法蘭西喜劇院嘅管理。佢堅持要佢演愛米爾·奧吉耶嘅戲劇《冒險家》(L'Aventurière)嘅主角,但佢覺得呢齣戲平平無奇。當佢冇乜熱誠咁綵排呢齣戲,仲經常忘記台詞嘅時候,佢畀劇作家批評。佢回應話:「我知我演得唔好,但都冇你啲對白咁差。」呢齣戲照演,但係失敗咗。佢即刻寫信畀佩蘭:「你逼我喺我未準備好嘅時候演出……我預見到嘅嘢發生咗……呢個係我喺法蘭西喜劇院嘅第一次失敗,亦都係最後一次。」佢寄咗封辭職信畀佩蘭,仲影咗幾份寄畀主要報紙。佩蘭控告佢違約;法庭命令佢支付十萬法郎加利息,仲失去咗佢積累嘅四萬三千法郎嘅退休金。[69]佢直到1900年先還清呢筆債務。不過,之後當法蘭西喜劇院嘅劇院差啲畀火燒毀嘅時候,佢畀佢以前嘅劇團用佢自己嘅劇院。[70]
《茶花女》同第一次美國巡演(1880-1881年)
[編輯]1880年4月,當經紀人Edward Jarrett知道貝爾納就辭咗法蘭西喜劇院嘅職位之後,佢即刻趕去巴黎,提議佢去英國同美國做巡迴演出。貝爾納可以揀自己想演嘅劇目同演員。每場表演可以收5000法郎,超過15000法郎嘅收入可以分15%,仲有所有開支都會俾返佢,同埋會幫佢開個戶口存10萬法郎,呢個數目就係佢欠法蘭西喜劇院嘅錢。貝爾納即刻就答應咗。[71]
而家貝爾納自己做老闆,佢首先喺巴黎嘅Théâtre de la Gaîté-Lyrique組織同試演新劇團。佢第一次演出亞歷山大·小仲馬嘅《茶花女》。呢個角色唔係佢第一個演嘅,1852年Eugénie Doche已經演過,但呢個角色好快就成為貝爾納最多次演出同最出名嘅角色。佢一生中演咗呢個角色超過一千次,直到佢人生最後階段都仲經常成功演出。觀眾睇到最後嗰場死亡場面嘅時候,成日都會喊到唔停。[72]
因為英國嘅審查法例,貝爾納喺倫敦舞台上面唔可以演《茶花女》。所以佢改為演咗四齣佢以前已經成功過嘅戲,包括《荷爾那尼》同《菲德爾》,仲有四個新角色,包括尤金·斯克里布嘅《亞德里安娜·勒庫弗勒》同埋Meilhac-Halévy嘅客廳喜劇《Frou-frou》,呢兩齣戲喺倫敦舞台都好成功。[73] 喺佢嘅八齣劇目入面,有六齣都係喺最後一幕會死得好悲慘。佢由倫敦返到巴黎之後,法蘭西喜劇院想佢返去演出,但係佢拒絕咗,話自己單飛賺得更加多。反而佢帶住新劇團同新戲去咗布魯塞爾同哥本哈根,之後仲去咗法國各個城市巡迴演出。[74]
1880年10月15號,貝爾納同佢嘅劇團由勒阿弗爾出發去美國,10月27號到達紐約。11月8號喺紐約市嘅布斯劇院首次演出斯克里布嘅《亞德里安娜·勒庫弗勒》,觀眾要俾高達40蚊美金(1880年嘅40蚊)先買到最好嘅飛。好多觀眾都唔識法文,但係唔緊要;佢嘅動作同把聲已經令觀眾陶醉,佢喺完場時收到雷動嘅掌聲。佢用佢獨特嘅謝幕方式答謝觀眾:佢唔會鞠躬,而係企定定,雙手捧住下巴,或者攤開手掌放喺面頰度,然後突然向觀眾伸出雙手。喺紐約第一次表演之後,佢做咗27次謝幕。雖然觀眾好歡迎佢,但係紐約上流社會就完全無視佢,覺得佢嘅私生活好醜聞。[75]
貝爾納嘅第一次美國巡演去咗51個城市,做咗157場表演。[76] 佢坐特別列車,有自己嘅豪華臥鋪車廂,仲帶埋兩個女僕、兩個廚師、一個侍應、一個管家,同埋佢嘅私人助理Madame Guérard。車上面仲有個叫Édouard Angelo嘅演員,佢揀咗佢做男主角,而且根據大多數人講,佢喺呢次巡演期間都係佢嘅情人。[77][78] 由紐約開始,佢仲去咗附近嘅門洛公園,喺度見咗湯瑪斯·愛迪生,愛迪生幫佢錄咗段《菲德爾》嘅詩句,不過呢段錄音而家已經唔存在。[79] 佢喺美國同加拿大周圍去,由蒙特利爾同多倫多去到聖路易斯同新奧爾良,通常每日晚上都有表演,表演完即刻就走。佢做過無數次記者訪問,喺波士頓仲喺隻死鯨魚背脊上面影相。蒙特利爾主教同循道宗報紙都批評佢唔道德,但係咁樣反而令到飛賣得更加好。[79] 佢演咗6次《菲德爾》同65次《茶花女》(Jarrett改咗個名叫做"Camille",等美國人容易啲讀,雖然劇中無呢個名嘅角色)。1881年5月3號,佢喺紐約做最後一場《茶花女》。喺佢一生中,佢都堅持要收現金。當貝爾納返到法國嘅時候,佢帶返去一個裝滿194,000美金金幣嘅箱。[80] 佢同朋友咁樣形容呢次旅程嘅成果:「我橫過大洋,將自己嘅藝術夢想帶咗過去,我國家嘅天才獲得咗勝利。我將法語植入外國文學嘅心臟,呢樣嘢就係我最以為傲嘅。」[81]
返巴黎、歐洲巡演、由《Fédora》到《Theodora》(1881-1886年)
[編輯]1881年5月5號,貝爾納返到巴黎嘅時候冇人迎接。劇院經理都冇俾新角色佢;巴黎報紙無視佢嘅巡演,好多巴黎戲劇界人士都唔鍾意佢離開最有威望嘅國家劇院去外國賺大錢。[82] 因為冇新戲同冇offer,佢去咗倫敦喺Gaiety劇院做咗三個星期嘅演出,都好成功。呢次倫敦之行包括咗喺Shaftesbury劇院第一次喺英國演出《茶花女》;佢嘅朋友威爾斯親王說服咗維多利亞女王批准呢次演出。[83] 好多年之後,佢喺女王度假喺尼斯嘅時候,仲為佢做過一次私人演出。[84] 返到巴黎之後,貝爾納安排咗一次突然表演,喺每年7月14號嘅巴黎歌劇院愛國表演度出現。呢場表演有法國總統同埋成場嘅政要同名人出席。佢身穿白色長袍,披上三色旗,朗誦《馬賽曲》,最後仲戲劇性咁揮動法國國旗。觀眾俾咗佢一個起立鼓掌,同埋大量花束,仲要求佢再朗誦多兩次。[85]
貝爾納重新確立咗喺法國戲劇界嘅地位之後,佢同巴黎Vaudeville劇院談判,每場表演收1500法郎,同埋淨利潤嘅25%。佢仲宣佈話要等到1882年先開始演出。之後佢就出發去法國各省同意大利、希臘、匈牙利、瑞士、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奧地利同俄羅斯巡迴演出。喺基輔同敖德薩,佢遇到啲反猶太人嘅群眾掟石頭;嗰陣時發生緊猶太人大屠殺,逼猶太人要離開。[86] 不過,喺莫斯科同聖彼得堡,佢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面前表演,沙皇仲打破宮廷禮儀向佢鞠躬。喺呢次巡演期間,佢仲為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同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表演。唯一佢拒絕去演出嘅歐洲國家就係德國,因為1870-71年普法戰爭之後德國吞併咗法國領土。[87] 就喺巡演開始之前,佢識咗Jacques Damala,佢跟佢去做男主角,之後仲做咗8個月佢第一個亦係唯一一個老公。 Script error: No such module "Hatnote inline".
動畫片
[編輯]伯恩哈特係最早出演動畫片嘅演員之一。第一部投影電影係由盧米埃兄弟喺1895年12月28號喺巴黎大咖啡館放映嘅。1900年,幫盧米埃兄弟拍攝第一批電影嘅攝影師克萊門特·莫里斯搵到伯恩哈特,問佢可唔可以將佢舞台劇《哈姆雷特》嘅一幕拍成電影。呢場戲係王子哈姆雷特同雷爾蒂斯(哈姆雷特)嘅決鬥,伯恩哈特扮演哈姆雷特。莫里斯仲同時錄咗音,等電影可以有聲。木製道具劍嘅碰撞聲唔夠響亮同真實,所以莫里斯搵咗個舞台工作人員同步敲打金屬片。莫里斯完成嘅兩分鐘電影《哈姆雷特嘅決鬥》喺1900年4月14號到11月12號喺巴黎世界博覽會嘅保羅·德科維爾節目「音樂電影劇院」首映。呢個節目仲有好多當時其他著名法國戲劇明星嘅短片。[88]蠟筒嘅音質同步好差,所以呢個系統冇成為商業成功。不過,佢嘅電影被認為係早期有聲電影嘅例子之一。[89]
八年之後,喺1908年,伯恩哈特拍咗第二部動畫片《托斯卡》。呢部戲係由藝術電影公司製作,安德烈·卡爾梅特根據維多利安·薩杜嘅舞台劇改編導演。呢部戲已經遺失咗。佢下一部電影係同佢嘅拍檔兼情人盧·泰勒根合作嘅《茶花女》,又叫「卡米爾」。當佢演呢部戲嘅時候,伯恩哈特改變咗佢嘅表演方式,明顯加快咗佢嘅動作速度。[90]呢部戲喺美國同法國都好成功,年輕嘅法國藝術家同之後嘅編劇讓·考克多寫道:「邊個女演員可以喺呢部戲入面演情人比佢演得更好?冇人!」[91]伯恩哈特因為呢次表演攞咗30,000美元。
之後冇幾耐,佢同泰勒根一齊拍咗另一部戲,係佢舞台劇《阿德里安娜·勒庫弗勒爾》嘅一幕,泰勒根飾演薩克斯的莫里斯。然後,喺1912年,美國先驅製作人阿道夫·祖克去咗倫敦,拍攝咗佢同佢嘅情人泰勒根喺舞台劇《伊利沙伯女皇》入面嘅場景,伯恩哈特飾演埃塞克斯勳爵。[92]為咗令呢部戲更吸引人,祖克將電影手工上色,成為早期彩色電影之一。《伊利沙伯女皇嘅愛情》喺1912年7月12號喺紐約市嘅萊塞姆劇院首映,獲得咗財務上嘅成功;祖克投資咗18,000美元喺呢部戲度,賺咗80,000美元,令佢可以成立著名演員電影公司,之後變成咗派拉蒙影業。[93]喺呢部戲度運用視覺藝術——特別係著名嘅十九世紀繪畫——去框住場景同詳細講述故事情節,呢個做法好有意義。[90]
伯恩哈特仲係兩部紀錄片嘅主角同主演,包括《貝爾島上嘅莎拉·伯恩哈特》(1915年),呢部戲講述佢喺家嘅日常生活。呢係早期名人邀請我哋入屋企嘅電影之一,而且佢喺電影嘅場景安排中運用當代藝術參考,呢個做法都好有意義。[90]佢仲喺1916年拍咗《珍妮·多爾》。呢部戲係由Eclipse製作,路易·梅爾康東同勒內·埃爾維爾根據特里斯坦·貝爾納嘅舞台劇改編導演。喺1917年,佢拍咗一部叫《法蘭西嘅母親》(《法蘭西母親》)嘅戲。呢部戲由Eclipse製作,路易·梅爾康東同勒內·埃爾維爾導演,劇本由讓·里什潘寫。正如維多利亞·杜凱特喺佢本書《見證莎拉·伯恩哈特:表演同無聲電影》入面解釋,呢部戲係喺前線拍攝嘅宣傳片,目的係要促使美國參戰。[90]
喺1923年佢去世前幾個禮拜,佢準備緊喺自己屋企拍攝另一部動畫片《占卜師》,由薩沙·吉特里執導。佢同記者講:「佢哋一日畀我一萬法郎,計劃拍攝七日。你自己計下啦。呢啲係美國嘅收費,而且我唔使過大西洋!呢啲價錢,我隨時準備好出現喺佢哋拍嘅任何電影入面。」[94]不過,佢就喺拍攝開始之前過身咗。[95]
最後歲月 (1919–1923)
[編輯]喺 1920 年,佢重返舞台,通常演出啲經典單幕劇,例如 Racine 嘅《Athelée》,呢啲劇唔需要太多動作。喺謝幕嘅時候,佢會單腳站立,並用一隻手揮手。佢仲主演咗一齣新劇《Daniel》,呢齣劇係佢外孫女婿、劇作家 Louis Verneuil 寫嘅。佢演出咗男主角,但只係喺兩幕裡面出現。佢把呢齣劇同其他著名片段帶去歐洲巡演,然後再去英國巡演,期間為 瑪麗皇后 作咗一場特別嘅演出,之後又巡演英國各省。[96]
喺 1921 年,Bernhardt 進行咗最後一次法國省份巡演,講解劇院同朗誦 Rostand 嘅詩。嗰年稍後,佢製作咗 Rostand 嘅新劇《La Gloire》,同埋喺 1922 年製作咗 Verneuil 嘅另一齣劇《Régine Arnaud》。佢繼續喺屋企招待客人。其中一位客人係法國作家 Colette,佢形容 Bernhardt 為佢倒咖啡:「嗰隻纖細而枯槁嘅手,遞出滿杯咖啡,眼中花俏嘅藍色,仍然喺細紋網絡中顯得咁年輕,微微傾斜嘅頭上帶住疑惑同戲謔嘅妩媚,仲有嗰種難以形容嘅魅力,想要吸引,想要吸引,甚至想要吸引到死亡嘅門口。」[97]
喺 1922 年,佢開始排練一齣新劇,名叫 Sacha Guitry 嘅《Un Sujet de Roman》。喺彩排之夜,佢突然昏倒,昏迷咗一個鐘頭,醒來時問:「我幾時上場?」佢休養咗幾個月,狀況好轉;佢開始為新角色克利奧巴特拉喺 Corneille 嘅《Rodogune》中準備,並同意拍攝 Sasha Guitry 嘅新片《La Voyante》,酬勞係每日 10,000 法郎。佢太虛弱無法出行,所以喺佢嘅 Boulevard Pereire 屋企設立咗一個電影攝影棚,配備場景、燈光同攝影機。不過,喺 1923 年 3 月 21 日,佢再次昏倒,永遠無法恢復。佢喺 1923 年 3 月 26 日晚上因尿毒症去世。報紙報導話佢「安詳、無痛苦咁喺佢仔嘅懷抱中離世」。[98] 按佢嘅要求,佢嘅 Funeral Mass 喺聖法朗索瓦德薩利斯教堂舉行,佢喺巴黎時常去嗰度。[99] 隨後一日,有 30,000 人出席佢嘅葬禮以致敬,龐大嘅人群跟隨佢嘅棺材由聖法朗索瓦德薩利斯教堂步行到 Pere Lachaise Cemetery,途中喺佢嘅劇院外暫停默哀。[100] 佢嘅墓碑上刻住「Bernhardt」呢個名。[101]
繪畫同雕塑
[編輯]-
《暴風雨之後》,1876年,華盛頓婦女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
-
Louise Abbéma半身像,1878年,奧賽美術館,巴黎
-
自畫像,1910年,邦貝基金會,圖盧茲
-
《桃子靜物畫》,1922年,卡納瓦萊博物館,巴黎
伯恩哈特喺法蘭西劇院嗰陣開始畫畫;因為佢每個禮拜表演唔超過兩次,所以想搵啲新嘢嚟填補時間。佢嘅畫作主要係風景同海景,好多都係喺貝勒島畫嘅。佢嘅繪畫老師係佢嘅摯友Georges Clairin同Louise Abbéma。佢喺1878年嘅巴黎沙龍展出咗一幅2米高嘅畫作《年輕女子同死亡》。[102]
佢對雕塑嘅熱情更加認真。佢嘅雕塑老師係Mathieu-Meusnier,一位專門創作公共紀念碑同感性敘事作品嘅學院派雕塑家。[103]佢好快就掌握咗呢啲技巧;佢展出同賣出咗一件描繪奧菲莉亞之死嘅高浮雕,仲為建築師查理·加尼葉喺蒙地卡羅歌劇院外牆上嘅《音樂》組雕中創作咗《歌唱》嘅寓言形象。[104]佢仲喺1876年嘅巴黎沙龍展出咗一組叫做《暴風雨之後》嘅雕像,獲得咗榮譽獎。伯恩哈特賣出咗原作、模具同有簽名嘅石膏縮小版,賺咗超過10,000法郎。[104]原作而家展示喺華盛頓特區嘅華盛頓婦女藝術博物館。伯恩哈特嘅50件作品有記錄在案,其中25件已知仲存在。[105]佢好幾件作品仲喺1893年嘅芝加哥哥倫比亞博覽會同1900年嘅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過。[106]喺紐約巡演嗰陣,佢為500位客人舉辦咗一場私人畫展同雕塑展。[107]1880年,佢製作咗一個新藝術風格嘅裝飾銅墨水瓶,係一個帶蝙蝠翼同魚尾嘅自畫像,[108]可能係受咗佢1874年喺《斯芬克斯》嘅表演啟發。[109]佢喺蒙馬特嘅克利希大道11號設立咗一個工作室,經常著住雕塑家嘅服裝,包括白色綢緞上衣同白色絲綢長褲,招待客人。羅丹批評佢嘅雕塑係「過時嘅垃圾」,仲喺報紙上受到攻擊,話佢搞緊唔適合一個女演員嘅活動。佢得到埃米爾·左拉嘅辯護,佢寫道:「幾好笑!唔滿意佢瘦,或者話佢癲,佢哋仲想規管佢嘅日常活動……即刻通過一條法律,禁止一個人有太多才能啦!」[110]
「舞台藝術」
[編輯]喺佢最後嘅歲月度,伯恩哈特寫咗一本講舞台藝術嘅教科書。佢喺製作之間嘅空閒時間同喺貝爾島度假嘅時候寫嘅。佢死咗之後,作家馬塞爾·貝熱,佢嘅好朋友,喺佢佩雷爾大道屋企嘅遺物中搵到呢份未完成嘅手稿。佢編輯咗本書,喺1923年以《舞台藝術》為名出版。英文譯本喺1925年出版。[111]
佢特別注重聲音嘅運用,認為「聲音係戲劇藝術家最重要嘅工具」。佢寫道,呢個元素係將藝術家同觀眾連繫起嚟嘅。「聲音必須有所有嘅和諧……嚴肅、哀傷、響亮同金屬感。」佢仲寫到,要令聲音完全圓滿,「佢需要有少少鼻音。一個聲音乾燥嘅藝術家永遠感動唔到觀眾。」佢仲強調藝術家要訓練呼吸以應付長句。佢建議一個女演員應該可以一口氣講出《菲德爾》中嘅以下段落:
- 唉!佢哋見面時可以暢所欲言,
- 天堂批准佢哋純潔嘅嘆息;
- 佢哋無愧咁追隨佢哋嘅愛情;
- 每日都為佢哋而變得明朗同寧靜![112]
佢指出「我哋藝術嘅藝術就係唔畀觀眾察覺到……我哋必須以我哋嘅真誠創造一種氛圍,令觀眾喘不過氣,心神恍惚,直到幕落先恢復平衡同自主。喺我哋嘅藝術中,所謂嘅工作,應該只係搵尋真相。」[113]
佢仲堅持藝術家應該喺冇說話嘅情況下清楚表達佢哋嘅情感,用「佢哋嘅眼神、手勢、胸部嘅位置、頭部嘅傾斜……藝術嘅外在形式通常就係整個藝術;至少,呢個係最能有效打動觀眾嘅。」佢鼓勵演員「努力,激發你嘅情感表達,習慣改變你嘅心理狀態並將佢哋轉化……咬字、企立嘅方式、眼神、手勢喺一個藝術家事業發展中係最重要嘅。」[114]
佢解釋點解佢鍾意演男角色:「男性嘅角色通常比女性角色更加理智……只有菲德爾嘅角色畀我深入探索一顆真正痛苦嘅心靈嘅機會……喺舞台上,男性嘅角色通常都係最好嘅角色。但係舞台係唯一一種女性有時可以勝過男性嘅藝術。」[115]
記憶同即興
[編輯]伯恩哈特有驚人嘅快速記憶台詞嘅能力。佢喺《舞台藝術》中講述:「我只需要睇兩三次角色就可以完全記住;但係一停止演出呢個劇目,我就會完全唔記得個角色……我嘅記憶冇辦法同時記住幾個角色,我亦冇可能即場背誦《菲德爾》或者《哈姆雷特》嘅長篇獨白。但係我可以記得我細個時最細微嘅事。」[116] 佢都有,特別係喺事業初期,出現記憶空白同怯場嘅情況。有一次,佢喺倫敦蓋堤劇院演出《外國人》之前病得好嚴重,醫生畀咗佢一劑止痛藥,可能係鴉片或者嗎啡。喺演出期間,佢上咗台,但係唔記得應該講咩。佢轉向另一個女演員,宣布:「如果我請你嚟呢度,夫人,係因為我想指示你我想做嘅嘢……我諗過啦,但係我今日唔想同你講」,然後就走咗落台。其他演員都嚇一跳,即刻improvise咗個結局。休息咗一陣之後,佢嘅記憶返咗嚟,伯恩哈特返咗上台,完成咗個劇目。[116]
喺另一次世界巡演嘅演出中,佢正喺度演《菲德爾》,後台門突然打開,一陣冷風吹過舞台。伯恩哈特冇中斷佢嘅對白,加咗句「如果冇人閂埋嗰道門,我就會染上肺炎」。門閂咗之後,似乎冇觀眾留意到呢個加插。[116]
評論
[編輯]法國戲劇評論家都讚賞伯恩哈特嘅演出;有影響力嘅巴黎評論家弗朗西斯克·薩塞寫道佢1871年喺《瑪麗》嘅演出:「佢有一種至高無上嘅優雅,一種深入人心嘅魅力,仲有一啲我都形容唔到嘅嘢。佢係一個天生嘅、無可比擬嘅藝術家。」[55] 評論佢1872年喺《呂伊·布拉斯》嘅演出,評論家西奧多·德·班維爾寫道,伯恩哈特「朗誦就好似藍鳥唱歌,好似風嘆息,好似水流淙淙。」[117] 薩塞就寫道:「佢將佢把聲音嘅音樂加喺詩句嘅音樂度。佢唱歌,係㗎,用佢嗰把悅耳嘅聲音唱……」[117]
維克多·雨果係伯恩哈特嘅忠實擁躉,讚美佢嘅「金色聲音」。形容佢1872年喺佢嘅劇本《呂伊·布拉斯》嘅演出,佢喺佢嘅《筆記本》寫道:「呢係第一次呢個劇真正被演繹!佢比一個女演員更加出色,佢就係一個女人。佢好可愛;佢比美麗更加出色,佢嘅動作同眼神都充滿咗令人無法抗拒嘅誘惑。」[117]
英國小說家莫里斯·巴林形容佢1882年喺《費多拉》嘅演出:「佢散發出一種神秘嘅氛圍,一種香氣,一種既異國情調又理智嘅吸引力……佢真係催眠咗觀眾」,仲演出「帶住咁猛烈嘅虎性激情同貓科動物嘅誘惑,無論係好藝術定係壞藝術,自此之後冇人可以match到。」[118]
1884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睇咗伯恩哈特演出《狄奧多拉》,佢寫道:
「我冇咩好講個劇本,但係呢個莎拉,佢點樣演出吖!由我聽到佢第一句台詞,以佢嗰把充滿生氣同可愛嘅聲音講出嚟,我就有種好似認識咗佢好多年嘅感覺。佢講嘅每一句台詞都冇令我意外;我即刻相信佢講嘅每一句說話。呢個角色嘅最細微嘅部分都充滿生氣,令你著迷。然後,仲有佢嗰種奉承、懇求、擁抱嘅方式。佢嗰啲難以置信嘅姿勢,佢保持沉默嘅方式,但係佢每一個肢體同每一個動作都為佢演繹緊個角色!奇怪嘅生物!我好容易就諗像到佢喺街上同喺舞台上冇需要有任何分別!」[119]
佢都有佢嘅批評者,特別係喺佢晚年,嗰啲提倡更加自然表演風格嘅新一代劇作家之中。喬治·蕭伯納寫道:「佢嘅演技帶有一種幼稚自負嘅特質,唔係令你諗得更高尚或者感受更深刻嘅藝術,而係令你欣賞佢、同情佢、支持佢、同佢一齊喊、笑佢嘅笑話、屏息以待跟隨佢嘅命運,喺謝幕時狂熱鼓掌嘅藝術……呢係fooling你嘅藝術。」[120] 伊凡·屠格涅夫寫道:「佢得把聲係出色嘅。其他嘢都係冷冰冰、假嘅同做作嘅;最差勁嗰種令人反感嘅巴黎時尚!」[121][122][123] 俄羅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當時仲係個醫科學生,靠寫評論俾一份莫斯科報紙嚟支付學費。佢表示:「我哋遠遠未到欣賞莎拉·伯恩哈特嘅才能嘅地步。佢係一個好聰明同知道點樣製造效果嘅女人,佢有非常好嘅品味,佢理解人心,但係佢太想令觀眾震驚同壓倒佢哋。」[121] 佢寫道喺佢嘅角色中,「魅力被人工技巧淹沒咗。」[122]
莎拉·伯恩哈特嘅表演被十九世紀末好多文學同文化界嘅領軍人物睇過同評價過。馬克·吐溫寫道:「有五種女演員。差嘅女演員、一般嘅女演員、好嘅女演員、偉大嘅女演員,然後就係莎拉·伯恩哈特。」奧斯卡·王爾德稱佢為「無可比擬嘅人」,喺佢嘅路上灑滿百合花,仲用法文特別為佢寫咗一齣戲《莎樂美》;但係呢齣戲喺演出之前就被英國審查員禁咗。[124] 喺臨死之前,王爾德寫道:「喺我嘅人生中最欣賞嘅三個女人係莎拉·伯恩哈特、莉莉·蘭特里同維多利亞女王。我會好樂意同佢哋任何一個結婚。」[125]
英國女演員艾倫·特里喺1903年睇完伯恩哈特嘅表演之後寫道:「莎拉·伯恩哈特有幾咁驚人吖!佢有杜鵑花嘅透明度,仲要更加精緻,有雲嘅輕盈,但係更加薄。一張燃燒緊嘅紙嘅煙最能形容佢。」[126]
英國作家D.H.勞倫斯喺1908年睇過伯恩哈特演出《茶花女》。之後,佢寫信俾朋友:
個人生活
[編輯]父親身份、出生日期、血統同名字
[編輯]伯恩哈特嘅父親身份一直唔確定。佢原本嘅出生證明喺1871年5月巴黎公社燒毀市政廳同城市檔案庫嗰陣已經冇咗。喺佢嘅自傳《我嘅雙重人生》入面,佢描述過幾次同父親見面,仲寫到佢爸爸嘅家族資助咗佢嘅教育,仲喺佢成年嗰陣留咗10萬法郎畀佢。佢講父親經常出國旅行,喺佢仲細個嗰陣,喺比薩「喺唔明嘅情況下神秘咁死咗」。1914年2月,佢出示咗一份重新整理嘅出生證明,聲稱佢嘅合法父親係一個叫愛德華·伯恩哈特嘅人。1856年5月21號,佢受洗嗰陣,被登記為「居住喺勒阿弗爾嘅愛德華·伯恩哈特同居住喺巴黎嘅朱迪絲·范·哈德嘅女兒」。
最近一份由埃萊娜·蒂爾尚特(2009年)寫嘅傳記建議,佢嘅父親可能係一個叫德·莫雷爾嘅後生仔,佢嘅家族係勒阿弗爾有名嘅船主同商人。根據伯恩哈特嘅自傳,佢喺勒阿弗爾嘅阿嫲同叔叔喺佢細個嗰陣資助咗佢嘅教育,參與咗關於佢前途嘅家庭會議,之後喺佢喺巴黎嘅住所被火燒毀嗰陣畀咗錢佢。
因為出生證明冇咗,佢嘅出生日期都唔確定。佢通常話自己生日係1844年10月23號,仲會喺嗰日慶祝。不過,佢喺1914年出示嘅重新整理嘅出生證明顯示日期係10月25號。其他資料來源話係10月22號,或者係10月22號或者23號。
伯恩哈特嘅媽咪茱蒂絲,又叫朱莉,生於1820年代初。佢係六個細路嘅其中一個,五個女,一個仔,佢爸爸係一個荷蘭猶太人嘅遊走眼鏡商人莫里茨·巴魯赫·伯納特,媽咪係一個德國洗衣婦。茱蒂絲嘅媽咪喺1829年死咗,五個禮拜之後,佢爸爸再婚。佢嘅新老婆同佢第一次結婚生嘅細路相處唔好。茱蒂絲同兩個家姐,亨麗埃特同羅西娜,離開咗屋企,短暫移居倫敦,之後喺法國海岸嘅勒阿弗爾定居。亨麗埃特同當地人結咗婚,但係茱莉同羅西娜成為咗高等妓女,茱莉改咗個聽落更加法國嘅名叫尤爾,仲改咗個聽落更加貴族嘅姓氏范·哈德。1843年4月,佢生咗對雙胞胎女,父不詳。兩個女都喺勒阿弗爾嘅收容所死咗。第二年,尤爾再次懷孕,呢次係莎拉。佢搬去巴黎醫學院街5號,喺1844年10月,莎拉喺嗰度出世。
情人同朋友
[編輯]喺伯恩哈特事業初期,佢同一個比利時貴族查爾斯-約瑟夫·歐仁·亨利·喬治·拉莫拉爾·德·利涅(1837-1914)有段情,佢係歐仁八世親王嘅仔,佢哋生咗伯恩哈特唯一嘅仔莫里斯·伯恩哈特(1864-1928)。莫里斯冇做演員,不過佢大部分時間都做各種劇院同表演者嘅經理同經紀人,經常喺佢媽咪晚年管理佢嘅事業,但係好少有大成功。莫里斯同佢嘅家人通常喺經濟上完全或者部分依賴佢媽咪,直到佢死。莫里斯同一個波蘭公主瑪麗亞·亞布沃諾夫斯卡結咗婚,佢係亞布沃諾夫斯基家族嘅成員,佢哋生咗兩個女:西蒙娜,佢同費城一個有錢肥皂製造商嘅仔埃德加·格羅斯結咗婚;同利西亞娜,佢同劇作家路易·韋爾納伊結咗婚。
1864年到1866年,喺伯恩哈特離開法蘭西喜劇院之後,仲有莫里斯出世之後,佢經常搵唔到角色。佢經常做高等妓女,搵有錢有勢力嘅情人。第二帝國嘅法國警察有高級妓女嘅檔案,包括伯恩哈特;佢嘅檔案記錄咗佢嘅贊助人嘅各種名字同頭銜;當中包括西班牙銀行家同瓜達爾基維爾沼澤侯爵阿萊杭德羅·馬里亞·阿瓜多嘅仔子亞歷山大·阿瓜多;實業家羅伯特·德·布里蒙特;銀行家雅克·斯特恩;同有錢嘅路易-羅傑·德·卡于扎克。呢份名單仲包括哈利勒·貝伊,佢係奧斯曼帝國派去第二帝國嘅大使,而家最出名嘅係佢委託古斯塔夫·庫爾貝畫《世界嘅起源》,呢幅畫係一幅詳細描繪女性解剖學嘅畫,一直到1995年先解禁,而家喺奧賽博物館展出。伯恩哈特收到佢送嘅一個珍珠同鑽石嘅皇冠。佢仲同好多同佢拍戲嘅男演員,同埋其他對佢事業有直接幫助嘅男人有過感情關係,包括戲劇院院長阿爾塞納·胡塞,同埋幾份主要報紙嘅編輯。佢早期嘅好多情人喺感情結束之後繼續做佢嘅朋友。
喺佢喺奧德翁劇院嘅時候,佢繼續見佢以前嘅情人,仲有新嘅情人,包括法國元帥弗朗索瓦-塞爾坦·坎羅貝爾同阿希爾·巴贊,後者係克里米亞戰爭同墨西哥嘅法國軍隊指揮官;仲有拿破崙王子,佢係約瑟夫·波拿巴嘅仔,法國皇帝路易-拿破崙嘅表弟。佢仲同查理·哈斯有過兩年嘅感情,佢係一個銀行家嘅仔,係帝國時期最有名嘅巴黎花花公子之一,係馬塞爾·普魯斯特小說入面斯萬呢個角色嘅原型。事實上,斯萬喺《追憶似水年華》入面仲提到過佢嘅名。莎拉·伯恩哈特可能係普魯斯特以佢為藍本創造嘅貝爾瑪呢個角色嘅演員之一,呢個角色喺《追憶似水年華》幾卷書入面都有出現。
伯恩哈特同佢戲入面好多男主角都有過感情關係,包括穆內-蘇利同盧·泰勒根。佢可能同威爾斯親王,即係之後嘅愛德華七世有過感情關係,佢經常去睇佢喺倫敦同巴黎嘅表演,有次仲惡作劇扮演過佢一齣戲入面嘅屍體。當佢做咗國王之後,佢坐皇家遊艇去探過佢喺貝勒島嘅避暑別墅。
佢最後一段認真嘅感情關係係同荷蘭演員盧·泰勒根,佢細佢37歲,喺佢1910年第二次美國告別巡演(同時係第八次美國巡演)期間成為佢嘅拍檔。佢係一個好靚仔嘅演員,曾經做過奧古斯特·羅丹嘅雕塑《永恆之春》嘅模特兒。佢冇乜演出經驗,但係伯恩哈特就喺佢出發去巡演之前簽咗佢做男主角,畀咗佢喺佢私人列車車廂入面一個隔間,仲帶佢去所有活動、聚會同派對做護花使者。佢唔係特別好嘅演員,仲有重荷蘭口音,但係喺一啲可以除衫嘅角色度,好似《菲德爾》入面嘅伊波呢特就好成功。喺美國巡演結束嘅時候,佢哋發生咗爭執,佢留喺美國,而佢就返法國。起初,佢喺美國事業都算成功,仲同歌劇女高音兼電影演員杰拉爾丁·法拉爾結咗婚,但係當佢哋分開之後佢嘅事業就跌落谷底。佢喺1934年自殺。
伯恩哈特嘅大圈朋友包括作家維克多·雨果、亞歷山大·仲馬、佢個仔小亞歷山大·仲馬、埃米爾·左拉,同埋藝術家古斯塔夫·多雷。佢嘅親密朋友包括畫家喬治·克萊林同露易絲·阿貝瑪,佢係一個法國印象派畫家,細過佢九年。佢哋嘅關係好親密,甚至有傳聞話佢哋係情侶。1990年,一幅阿貝瑪畫嘅畫畀人捐咗畀法蘭西喜劇院,畫入面係佢哋兩個坐船遊布洛涅森林嘅湖。隨附嘅信寫住:「由露易絲·阿貝瑪畫嘅,係佢哋愛情關係周年紀念日嗰日」克萊林同阿貝瑪喺假期都會同伯恩哈特同佢嘅家人一齊去佢喺貝勒島嘅避暑別墅,同伯恩哈特一直保持親密關係直到佢過身。
同雅克·達馬拉嘅婚姻
[編輯]1882年,喺巴黎,伯恩哈特識咗一個希臘外交官,阿里斯蒂德·達馬拉(喺法國用藝名雅克·達馬拉),佢細過佢11年,仲以風流聞名。伯恩哈特嘅傳記作者形容佢「靚到好似阿多尼斯,傲慢、自負,同埋完全唔值得尊重。」佢同已婚女人嘅風流韻事已經導致過一次自殺同兩次離婚,法國政府仲要求佢離開巴黎,調佢去聖彼得堡嘅希臘大使館。佢嗰陣已經有個情人,菲利普·加尼耶,佢嘅男主角,但係當佢遇到達馬拉嘅時候,佢就鍾意咗佢,堅持要將佢嘅巡演行程改到包括聖彼得堡。加尼耶有禮貌咁讓開,畀佢冇佢陪同下去聖彼得堡。到咗聖彼得堡,伯恩哈特邀請達馬拉放棄佢嘅外交職位,做佢劇團嘅演員,仲要做佢嘅情人,冇幾耐,佢哋就決定結婚。喺巡演嘅休息期間,佢哋喺1882年4月4號喺倫敦結咗婚。佢同朋友講佢結婚係因為婚姻係佢唯一未經歷過嘅嘢。返到巴黎,佢喺《茶花女》入面畀咗達馬拉一個細角色,仲喺另一齣冇佢嘅戲《敵對嘅母親》入面畀咗佢一個主角。評論家話佢好靚仔,但係冇明顯嘅才能。達馬拉開始食大量嗎啡,喺伯恩哈特喺《菲朵拉》入面大成功之後,達馬拉乘機批評同羞辱佢。之後佢發現佢用佢畀嘅錢去買禮物送畀第二啲女人。1882年12月初,當佢質問佢嘅時候,佢宣布佢要去北非加入法國外籍軍團,之後就消失咗。
1889年初,達馬拉再次出現喺伯恩哈特嘅門口,形容憔悴、病懨懨,仲一文不名。伯恩哈特即刻原諒咗佢,仲邀請佢喺巴黎綜藝劇院嘅新製作《茶花女》入面做亞曼·迪瓦爾呢個角色。佢哋由5月18號到6月30號一齊演出。佢睇落好攰同老咗,發音混亂,仲成日唔記得對白。《號角報》嘅評論員寫道:「可惜,幾年前喺加埃特劇院首次介紹俾我哋嘅靚仔亞曼·迪瓦爾去咗邊度呢?」評論家弗朗西斯克·薩爾塞就簡單咁寫:「佢令我哋覺得好嘔心。」當佢嘅合約完咗之後,佢搵到另一份喺第二間劇院做演員嘅合約,仲繼續騷擾伯恩哈特。佢去睇過佢嘅一場表演,坐喺第一排,仲向佢扮鬼臉。佢當時嘅情人,菲利普·加尼耶見到就打咗佢。之後,佢闖入佢屋企大肆破壞傢俬。伯恩哈特係天主教徒,唔想同佢離婚。佢繼續做演員,有時都算成功,特別係喺1883年由喬治·奧內寫嘅劇本《鑄造大師》入面。但係,佢嘅嗎啡癮越嚟越嚴重。1889年8月,伯恩哈特知道佢喺馬賽食咗大量嗎啡。佢急住趕到佢床邊照顧佢,直到佢喺1889年8月18號死咗,享年34歲。佢葬喺雅典。伯恩哈特送咗一個佢整嘅半身像去擺喺佢墓上,當佢去巴爾幹半島巡演嘅時候,總係會繞路去探佢嘅墓。直到佢生命最後,佢仲繼續喺正式文件上簽名做「莎拉·伯恩哈特,達馬拉遺孀」。
貝勒島
[編輯]1886-87年巡演之後,伯恩哈特喺貝勒島休養,呢個細島喺布列塔尼海岸,離基伯龍半島南面10英里。佢買咗一個殘破嘅17世紀堡壘,喺島嘅盡頭,要經過吊橋先到到,將佢改建成佢嘅度假別墅。由1886年到1922年,佢幾乎每年夏天,即係佢嘅劇院關門嗰陣,都會喺貝勒島度過。佢為佢個仔莫里斯同佢嘅孫仔孫女起咗平房,仲為佢嘅親密朋友,畫家喬治·克萊林同露易絲·阿貝瑪起咗帶工作室嘅平房。佢仲帶咗佢大量嘅動物過嚟,包括幾隻狗、兩匹馬、一隻驢、一隻俄羅斯大公爵阿列克謝斯送佢嘅鷹、一隻安第斯山貓,同埋一條佢喺南美洲巡演嗰陣帶返嚟嘅蚺。佢喺貝勒島招待過好多訪客,包括愛德華七世,佢坐皇家遊艇巡航嗰陣順路嚟過島上。佢成日包住白絲巾,打網球(按照屋規佢一定要贏)同埋啤牌,睇劇本,喺佢嘅工作室度整雕塑同裝飾品。當島上嘅漁民經歷咗一個壞季節,佢組織咗一場有主要演員參與嘅慈善表演去為佢哋籌款。佢慢慢擴大咗佢嘅產業,買咗隔離嘅酒店同所有可以睇到佢嘅物業嘅土地,但係喺1922年,因為健康轉差,佢突然賣咗佢,之後再冇返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佔領咗呢個島,1944年10月,喺佢哋離開個島之前,佢哋用炸藥炸毀咗大部分嘅建築群。而家淨係得返原本嘅舊堡壘,同埋一個喺石頭度刻嘅座位,伯恩哈特以前就坐喺嗰度等船載佢去大陸。
素食主義
[編輯]伯恩哈特被形容為嚴格嘅素食主義者(而家會叫做純素),因為佢避開奶類、蛋同肉類。佢嘅飲食包括穀物、生果、果仁同蔬菜。1913年,《文學文摘》報導話佢為咗減肥同恢復身材而成為素食主義者。不過,1923年出版嘅一本伯恩哈特傳記指出佢有食魚,喺佢年紀大嘅時候鍾意食格呂耶爾芝士或者蓬萊維克芝士。
註
[編輯]- ↑ 有啲唔確定嘅日期。睇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Tierchant (2009), page 15 and Skinner (1967) page 1, and section below on birthdat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10 March 2018.
- ↑ 喺佢嘅回憶錄中,白蘭特將首演日期寫成9月1號。
攷
[編輯]- ↑ Larousse, Éditions. "Encyclopédie Larousse en ligne – Henriette Rosine Bernard dite Sarah Bernhardt". www.larousse.fr. 原先內容歸檔喺27 May 2017.
- ↑ "Sarah Bernhardt – French actress". 原先內容歸檔喺10 March 2018.
- ↑ Blume, Mary (7 October 2000). "Sarah Bernhardt and the Divine Lie". The New York Times. 喺23 June 2018搵到.
- ↑ Williams, Holly (15 December 2017). "Sarah Bernhardt: Was she the first 'A-list' actress?". BBC Culture. 喺23 June 2018搵到.
- ↑ Koenig, Rhoda (22 February 2006). "Sarah Bernhardt: Goddess with a golden voic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喺23 June 2018搵到.
- ↑ Laing, Olivia (24 October 2010). "Sarah: The Life of Sarah Bernhardt by Robert Gottlieb". The Guardian. London. 喺23 June 2018搵到.
- ↑ "Qui était le père de Sarah Bernhardt ?". calameo.com.
- ↑ Tierchant 2009, pp. 13–14.
- ↑ 9.0 9.1 Bernhardt 2000, pp. 13–14.
- ↑ Tierchant 2009, p. 29.
- ↑ Gold & Fizdale 1991, pp. 17–20.
- ↑ Tierchant 2009, pp. 25–26.
- ↑ Tierchant 2009, p. 28.
- ↑ Skinner 1967, p. 13.
- ↑ Allen Smith, Warren (2002). Celebrities in Hell: A Guide to Hollywood's Atheists, Agnostics, Skeptics, Free Thinkers, and More. Barricade Books Inc. p. 130. ISBN 1-56980-214-9. Ira D. Cardiff's 1945 book What Great Men Think of Religion quoted Bernhardt's answer as "Me pray? Never! I'm an atheist."
- ↑ Menefee, David W. (2003) Sarah Bernhardt in the Theater of Films and Sound Recordings.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ISBN 0-7864-1636-X
- ↑ 17.0 17.1 Bernhardt 2000, p. 77.
- ↑ Skinner 1967, pp. 22–24.
- ↑ Bernhardt 2000, pp. 78–85.
- ↑ Skinner 1967, pp. 25–30.
- ↑ Bernhardt 2000, pp. 102–103.
- ↑ Bernhardt 2000, p. 96.
- ↑ 23.0 23.1 Tierchant 2009, pp. 42–44.
- ↑ Skinner 1967, pp. 34–35.
- ↑ Tierchant 2009, pp. 45–46.
- ↑ 26.0 26.1 Skinner 1967, p. 37.
- ↑ Tierchant 2009, p. 47.
- ↑ Skinner 1967, p. 38.
- ↑ Monval, Georges (1900). Comédie-française (1658–1900): Liste alphabétique des sociétaires depuis Molière jusqu'à nos jours. Paris: Aux Bureaux de l'Amateur d'autographes. p. 93.
- ↑ Gold & Fizdale 1991, p. 52.
- ↑ 31.0 31.1 Bernhardt 2000, p. 135.
- ↑ Skinner 1967, p. 44.
- ↑ Skinner 1967, pp. 42–46.
- ↑ Skinner 1967, pp. 46–47.
- ↑ 35.0 35.1 Tierchant 2009, p. 55.
- ↑ Skinner 1967, p. 48.
- ↑ Skinner 1967, pp. 47–52.
- ↑ Skinner 1967, p. 52.
- ↑ Tierchant 2009, p. 212.
- ↑ Tierchant 2009, p. 62.
- ↑ Skinner 1967, p. 54.
- ↑ 42.0 42.1 Skinner 1967, p. 55.
- ↑ Tierchant 2009, p. 68.
- ↑ Skinner 1967, pp. 55–58.
- ↑ Skinner 1967, p. 63.
- ↑ Aston, Elaine (1989). Sarah Bernhardt: A French Actress on the English Stage. Oxford: Berg. p. 5. ISBN 0-85496-019-8.
- ↑ Skinner 1967, p. 64.
- ↑ Bernhardt 2000, p. 156.
- ↑ Skinner 1967, pp. 60–61.
- ↑ Tierchant 2009, pp. 72–73.
- ↑ Gold & Fizdale 1991, pp. 82–85.
- ↑ Tierchant 2009, p. 79.
- ↑ Tierchant 2009, p. 75.
- ↑ 54.0 54.1 Skinner 1967, pp. 74–78.
- ↑ 55.0 55.1 Tierchant 2009, p. 91.
- ↑ 56.0 56.1 Skinner 1967, pp. 84–85.
- ↑ Tierchant 2009, p. 97.
- ↑ Tierchant 2009, p. 98.
- ↑ Skinner 1967, p. 104-107.
- ↑ Tierchant 2009, p. 17.
- ↑ Bernhardt 2000, p. 328.
- ↑ Skinner 1967, p. 100.
- ↑ Skinner 1967, pp. 115–117.
- ↑ Skinner 1967, p. 118.
- ↑ Skinner 1967, pp. 118–20.
- ↑ Bernhardt 2000, pp. 351–353.
- ↑ Skinner 1967, p. 128.
- ↑ Skinner 1967, pp. 130–133.
- ↑ Tierchant 2009, p. 144.
- ↑ Skinner 1967, p. 142.
- ↑ Tierchant 2009, pp. 148–149.
- ↑ Skinner 1967, pp. 146–147.
- ↑ Tierchant 2009, p. 150.
- ↑ Skinner 1967, pp. 142–145.
- ↑ Skinner 1967, p. 163.
- ↑ Sarah Bernhardt 喺互聯網百老匯資料庫(英文)
- ↑ Silverthorne, Elizabeth (2003). Sarah Bernhardt. Women in the Arts series. Philadelphia: Chelsea House. pp. 77–78. ISBN 0-7910-7458-7.
- ↑ Skinner 1967, p. 159.
- ↑ 79.0 79.1 Tierchant 2009, p. 166.
- ↑ Skinner 1967, pp. 188–196.
- ↑ Tierchant 2009, p. 174.
- ↑ Skinner 1967, pp. 198–99.
- ↑ Tierchant 2009, p. 176.
- ↑ Skinner 1967, p. 105.
- ↑ Skinner 1967, pp. 200–202.
- ↑ Tierchant 2009, p. 186.
- ↑ Skinner 1967, pp. 206–208.
- ↑ Duckett, Victoria (2015). Seeing Sarah Bernhardt: Performance and Silent Fil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pp. Chapter 2: Hamlet, A Short Film. ISBN 978-0-252-08116-3.
- ↑ "Filming Shakespeare With And Without Words In Settings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原著喺30 October 2007歸檔. 喺18 October 2007搵到.
- ↑ 90.0 90.1 90.2 90.3 Duckett, Victoria (2015). Seeing Sarah Bernhardt: Performance and Silent Fil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pp. Chapter 7. 'Mothers of France: World War 1, Film, and Propaganda.'. ISBN 978-0-252-08116-3.
- ↑ Tierchant 2009, p. 318.
- ↑ Skinner 1967, pp. 308–310.
- ↑ Tierchant 2009, pp. 318–19.
- ↑ Tierchant 2009, p. 350.
- ↑ Skinner 1967, p. 332.
- ↑ Croxton, Arthur (26 3月 2011). "Sarah Bernhardt in London, best of all possible Samaritans". The Fortnightly Review, fortnightlyreview.co.uk. 原先內容歸檔喺25 6月 2011.
- ↑ Skinner 1967, p. 330.
- ↑ "Obituary: Mme. Sarah Bernhardt". North-China Herald. 31 March 1923. p. 866.
- ↑ Silverthorne, Elizabeth (2004). Sarah Bernhardt. Philadelphia: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ISBN 978-1-4381-2416-2. OCLC 464490834.
- ↑ Wilson, Scott. Resting Places: The Burial Sites of More Than 14,000 Famous Persons, 3d ed.: 2 (Kindle Location 3687).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Kindle Edition.
- ↑ Skinner 1967, pp. 330–333.
- ↑ Tierchant 2009, p. 115.
- ↑ Skinner 1967, p. 96.
- ↑ 104.0 104.1 Tierchant 2009, p. 114.
- ↑ 18th–19th Century | 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1 January 2013.. Nmwa.org. Retrieved on 15 June 2014.
- ↑ Nichols, Dr. Kathleen L. "International Women Sculptors: 1893 Exposition—P. 1". arcadiasystems.org (英文). 喺18 October 2018搵到.
- ↑ Bernhardt As Hostess; A Private View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7 April 2014.; New York Times; 14 November 1880
- ↑ Fantastic Inkwell (Self-Portrait as a Sphinx) – Sarah Bernhardt, French, 1844–1923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3 January 2013.;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fa.org.; retrieved 15 June 2014.
- ↑ Marks, Patricia (2003). Sarah Bernhardt's First American Theatrical Tour 1880–1881. McFarland. ISBN 0-7864-1495-2. p. 175
- ↑ Skinner 1967, pp. 97–98.
- ↑ Bernhardt 2017, pp. 7–11.
- ↑ Bernhardt 2017, pp. 50–51.
- ↑ Bernhardt 2017, p. 65.
- ↑ Bernhardt 2017, pp. 66–67.
- ↑ Bernhardt 2017, pp. 116–119.
- ↑ 116.0 116.1 116.2 Bernhardt 2017, p. 31.
- ↑ 117.0 117.1 117.2 Tierchant 2009, p. 95.
- ↑ Skinner 1967, pp. 217–218.
- ↑ Tierchant 2009, p. 210.
- ↑ Gold & Fizdale 1991.
- ↑ 121.0 121.1 Tierchant 2009, p. 188.
- ↑ 122.0 122.1 Gottlieb 2010.
- ↑ Shapiro, Leonard (1978). Turgenev and his Tim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 Skinner 1967, p. 122.
- ↑ Skinner 1967, pp. 123–124.
- ↑ Tierchant 2009, p.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