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闖關東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闖關東粵拼cong2 gwaan1 dung1)係清代到民國時(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前半期)華北漢人湧入東北嘅移民潮,同落南洋走西口合為清代中國三大移民潮,呢場移民潮大約持續咗100年,到日本戰敗前,移民數超過兩千萬,移民源地主要係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其中山東、河北人最多(山東半島),最終遼東以北由滿洲演變爲漢文化區。

字面釋義

[編輯]

「關」係指山海關,「關東」即山海關之東,亦即而家嘅中國東北地區,又叫關外,相比長城以南開發得遲。呢個「關」之所以要「闖」,在於從清初開始,朝廷封禁東北,漢人唔準私自進入,所以講「闖關」,同時,因為封禁,東北直程係未開發,啲人去到嗰度係唔知會遇到咩事,所以又有「闖蕩關東」嘅含義。

背景

[編輯]

滿清封禁滿洲

[編輯]

第一個入關嘅滿洲皇帝係順治,嗰時中原局勢動盪,而南方有明朝勢力要反清復明。北京嘅滿清政權有咩行差踏錯,就可能冧檔,所以佢哋點都要有笪可以退守嘅餘地,即係滿洲。同時滿族努爾哈赤之下喺滿洲興起,話滿洲係佢哋嘅「龍興之地」,所以無論係風水,定係軍事戰略,滿洲對滿清係好緊要。

於是順治落令,拍住遼東明長城,挖咗條柳條邊,分隔滿洲同中原。柳條邊係挖出條渠,用挖出嘅泥做堤防,堤上種柳樹編成一排。佢東起遼寧鳳城,西到山海關,駐兵把守,關內人想過要有官府嘅「印票」,呢種印票無乜事唔會發。

康乾盛世時,滿洲皇帝龍椅坐正,不過重係要封禁滿洲,意在保住滿洲風俗,防止旗人漢化。喺滿洲人睇落,滿洲始終係風水重地,出於保存民族文化、教育,佢哋禁止開田採伐,要保留大量荒野來保持八旗騎射圍獵嘅習俗,於是東北有大笪嘅無人區,開發程度極低。

乾隆喺四十一年(1776年)發過諭令:「盛京、吉林爲本朝龍興之地,若聽流民雜處,殊於滿洲風俗攸關」[1]。自此,封禁滿洲正式納入國家法制,不但加強盤查出關人士,重喺滿洲搜捕私自出關嘅漢人,一經發現立即遣送原籍。就噉以來,喺關外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佔比較高嘅人口比率,但人口稀薄。

中原民生多艱

[編輯]

康熙時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放鬆咗人口管制,中國人口劇增。百年之內,人口就多出成倍,中國顯得人多地少,而中原尤其嚴重。19世紀時,黃河水患、中原旱災多多,啲人生存艱難。呢陣時,滿洲有大笪地閒置,重係地力好好嘅黑土,走投無路,啲人就唔理禁令,於是中原農民走去闖關東。丁戊奇荒時,啲災民湧去滿洲官府都默許咗,於是更加多人去闖關東。

移民路線

[編輯]

有兩條路線:陸路同海路。

移民生計

[編輯]

開始時,東北係好有好多荒野,啲農民去到嗰度墾荒,後來發展咗啲村鎮,就開始出現商業,此外東北資源豐富,有啲人去嗰度可以淘金、入山挖蔘(東北話叫「放山」),所以東北當地有諸如「山神」、「金王」呢啲闖蕩傳奇。

後來中國國力衰弱,東北成為俄國勢力範圍,整鐵路、起城市,呢班移民成為東北開發嘅勞力,後來日本勢力侵入東北,成立滿洲國,期間東北工業化,日本人口唔夠中國多,始終需要中國嘅勞力,所以移民重未完全消失。

東北放禁

[編輯]

1860年,中國同沙俄簽《璦琿條約》,俄國攞咗中國嘅外滿洲庫頁島,時任黑龍江將軍特普欽上疏朝廷,鼓勵移民實邊,於是東北放禁;光緒年間乾脆完全廢除禁令,闖關東達到高潮。

影響

[編輯]

東北地方原本好荒涼,闖關東嘅移民開發咗東北,由荒野變成中國一處重要嘅農業、工業生產地。

滿洲原本係遊牧民族嘅領地,移民基本上填充曬成個東北,變成咗漢文化區,同時移民嘅數量遠遠超過同期嘅俄國、日本、朝鮮移民,喺文化勢力上中國贏咗,達到「實邊」嘅效果,而當時日、俄兩國企圖染指、佔領東北。

同時呢班移民形成咗新嘅文化──東北文化,因為東北自身嘅歷史(諸如滿洲國、開發歷程),佢哋形成咗自我嘅族群認同(東北民系),移民講嘅北方話同滿文、日文、俄文融合,形成咗東北官話,其中開發得比較早嘅遼瀋地方當地口音比較重,越北就越接近普通話。除咗形成新語言,亦散播其他方言:黑龍江有當年河北山東移民帶去嘅冀魯官話語言島;行海路嘅移民將膠遼官話由膠東地方傳到遼東半島,產生登連片、蓋桓片,同時黑龍江分佈咗登連片嘅虎林、二屯子兩個語言島。

相關

[編輯]
  • 山東省公務員考試專門出過闖關東嘅考題。
  • 大連電視臺喺2008年1月到2月時播出電視劇闖關東,講嘅係山東朱氏因為旱災闖關東歷程。之後CCTV同其他地方臺放過。2009年8月北京衞視、浙江衞視放呢出戲嘅續集《闖關東中篇》。

[編輯]
  1. 王躍生 (2016年7月31號)。中期民衆自發性流遷政策考察國幹部學習網.史研究。喺2016年12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