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cHkYeXDD/Sandbox
鴉片類藥物(Opioid)是一類具有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它的主要用途是鎮痛。鴉片類藥物通過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鴉片類受體(Opioid receptor)起作用。這些鴉片類受體能引發有益的藥物作用或藥物不良反應。
鴉片類藥物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 天然鴉片劑:包含在鴉片罌粟樹脂中的生物鹼,包括嗎啡和可待因。
- 半合成鴉片劑:用天然鴉片劑製造而成。比如氧可酮、氫可酮、海洛英等。
- 合成鴉片劑。比如吩坦尼、哌替啶、美沙酮和右丙氧芬。
- 內源性鴉片肽:由人體天然產生。比如腦內啡和強啡肽。
雖然鴉片劑(Opiate)經常被作為是鴉片類藥物的同義詞,但更確切地說鴉片劑一詞應只限於天然鴉片生物鹼和它們的半合成衍生物。一些具有鴉片類藥物效力的次要的鴉片生物鹼和其他一些物質也在自然界中被發現,其中包括紫堇屬和鼠尾草屬植物中的生物鹼。在所有超過120個罌粟物種當中,只有兩個可以製造嗎啡。經發現,人體和一些動物的身體會天然產生少劑量的嗎啡和可待因。
目錄
[編輯][隱藏]
- 1 鴉片類受體
- 2 用途
- 3 不良反應
- 4 安全劑量
- 5 耐藥性和藥物成癮
- 6 注釋
- 7 參考資料
鴉片類受體[編輯]
[編輯]鴉片類藥物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鴉片類受體起作用。已知的主要鴉片類受體有μ鴉片類受體,κ鴉片類受體和δ鴉片類受體。其中μ鴉片類受體又可分為μ1鴉片類受體,μ2鴉片類受體和新發現的μ3鴉片類受體。這些受體都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對鴉片類藥物的藥效反應取決於和鴉片類藥物結合的受體,鴉片類藥物與受體的親和性以及鴉片類藥物究竟是促進劑還是抑制劑。
受體 | 子類 | 位置[1] | 作用和影響 [1] |
---|---|---|---|
δ | δ1, δ2 |
|
|
κ | κ1, κ2, κ3 |
|
|
μ | μ1, μ2, μ3 |
|
μ1:
μ2:
|
用途[編輯]
[編輯]鴉片類藥物主要被用作鎮痛。對減輕不治之症(如癌症)所造成的劇烈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超過30年以來長期在安寧緩和醫療中使用強鴉片性藥物的經驗証實了當把藥物用於緩解疼痛時,出現藥物成癮的情況並不多見。近年來利用鴉片類藥物治療非惡性的慢性疼痛有所上昇。此外鴉片類藥物還被用於治療憂鬱症。對控制絕症產生的疼痛不必要使用高劑量鴉片類藥物。那些重病人服用的平均劑量是毎4小時口服15毫克的嗎啡(即每天90毫克)。
名稱 | 相對鎮痛藥效
(嗎啡=1) |
最短藥力持續時間 | 分類 | μ親和性 | κ親和性 |
---|---|---|---|---|---|
蘇芬坦尼 | 1000 | 30分鐘 | 促進劑 | ||
瑞吩坦尼 | 100-200 | 8-10分鐘 | 促進劑 | +++ | 0 |
吩坦尼 | 120 | 30分鐘 | 促進劑 | +++ | 0 |
阿華吩坦尼 | 30-40 | 10分鐘 | 促進劑 | ||
海洛英 | 2.5 | 3-4小時 | 促進劑 | +++ | |
美沙酮 | 2 | 5-7小時 | 促進劑 | ++ | |
嗎啡 | 1 | 2-4小時 | 促進劑 | +++ | + |
可待因 | 0.2 | 4小時 | 促進劑 | ||
哌替啶 | 0.1 | 2-4小時 | 促進劑 | ++ | + |
※+代表促進劑強度。
不良反應[編輯]
[編輯]服用鴉片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和嘔吐,瞳孔縮小,口乾和便秘。其他不良反應有蕁麻疹,低體溫症,姿態性低血壓,頭昏,頭疼,尿瀦留,肌躍症等。一些病人之中還出現了由鴉片類藥物引起的痛覺過敏症狀(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他們使用藥物緩解疼痛時反而感到疼痛加劇。這種現象,雖然不多見,發生在一些安寧緩和醫療病人中,絕大多數是因為病人迅速增加藥量的緣故[2]。
安全劑量[編輯]
[編輯]- 初始劑量:從未服用過鎮痛藥的人可毎4小時口服嗎啡2.5–5毫克(或者毎隔4小時注射嗎啡1–2.5毫克)
- 劑量範圍:通常介於每天30-500毫克(口服嗎啡),中位數為90毫克(或毎4小時15毫克)。
耐藥性和藥物成癮[編輯]
[編輯]耐藥性(Tolerance)是服用者對鴉片類藥物產生神經適應性的過程,耐藥性會造成藥效降低。藥物依賴性(Dependence)表現為病人產生耐藥性後停止服藥出現極度痛苦的症狀,包括出汗,便秘,嘔吐,疼痛等。藥物依賴性往往造成服用者對藥物成癮。
注釋[編輯]
[編輯]- ^ 1.0 1.1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 (幫助)
- ^ Wilson GR, Reisfield GM (2003).「Morphine hyperalgesia: a case report.」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03 Nov-Dec;20(6):459-61. PMID 14649563
參考資料[編輯]
[編輯]-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鴉片類藥物&oldid=40350259"
3 個分類:
- 藥物
- 生物鹼
- 鴉片類藥物
隱藏分類:
- 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CS1英文來源 (en)
-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導覽選單
[編輯]個人工具
[編輯]- McHkYeXDD
- 0
- 0
- 留言
- 沙盒
- 偏好設定
- 測試
- 監視清單
- 貢獻
- 登出
命名空間
[編輯]- 條目
- 討論
香港繁體
[編輯]- 不转换
- 简体
- 繁體
- 大陆简体
- 香港繁體
- 澳門繁體
- 马新简体
- 台灣正體
- 汉漢
檢視
[編輯]- 閱讀
- 編輯
- 檢視歷史
- 監視
更多
[編輯]導航
[編輯]- 首頁
- 分類索引
- 特色內容
- 新聞動態
- 最近變更
- 隨機條目
說明
[編輯]- 說明
- 維基社群
- 方針與指引
- 互助客棧
- 知識問答
- 字詞轉換
- IRC即時聊天
- 聯絡我們
- 關於維基百科
- 資助維基百科
其他專案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
工具
[編輯]其他語言
[編輯]- 粵語
- 中文
- العربية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Latviešu
- Bahasa Melayu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編輯連結
-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6年6月3日 (週五) 07:17。
-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牟利、慈善機構。
- 私隱政策
- 關於維基百科
- 免責聲明
- 開發人員
- Cookie 聲明
- 手機版檢視 = 做個創世神 = 出自 維基百科 前往: 導覽、 搜尋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2" |做個創世神 |- | colspan="2" |Minecraft |- | colspan="2" | |- !官方譯名 |Mojang |- !整 |Mojang4J Studios(Xbox 360) |- !設計師 |馬歇佩松 |- !系列 |做個創世神系列 |- !最新版本 |電腦版:1.10 Android版:0.13.1 iOS版:0.13.1 PS 版:1.16 樹莓派版:0.1.1 完整版本請睇 Minecraft Wiki |- !模式 |單人、雙人 |- | colspan="2" | {| class="wikitable" !你要有 |- |Java、OpenGL |} |} 《做個創世神》(粵拼:zou6 go3 cong3 sai3 san4,英文:Minecraft,中國大陸叫做《我的世界》)係一款沙盒起嘢遊戲,玩家可以喺個三維世界裏而用唔同嘅方塊嚟起嘢[1]。呢個遊戲係由馬歇佩松出品,佢重開咗間Mojang公司嚟搞隻遊戲。 《做個創世神》係要用Java嚟玩,隻遊戲嘅靈感來自《矮人要塞》、《模擬樂園》、《地城守護者》同《Infiniminer》[2][3]。 遊戲分為兩個版本,正式版同Classic版。Classic版係免費,但Mojang公司已經冇再更新;而正式版就有生存模式,入面有敵人、生命值等等嘅特性同道具。而喺正式版1.0版本重加咗極限模式,同生存模式玩法一樣,但係只係得一條命。輸咗就刪世界。正式版 1.3.1 又加咗冒險模式。 《做個創世神》隻遊戲搞好之後,2009年5月17日喺「TIGSource論壇」發佈,好受玩家歡迎。此後重不斷更新,就算喺Beta版,都已經受到好多遊戲評論網站嘅高度評價同關注。 == 目錄 == [[[做個創世神|隱藏]]]
- 1 地圖
- 2 參考
- 3 出面網頁 == 地圖[編輯] == 地圖係根據一串隨機且非常長嘅種子字串(種子碼,喺遊戲中輸入/seed就查詢到)形成嘅,所以要隨機形成兩幅完全相同嘅地圖係幾乎冇可能(但可以透過人手動鍵入種子字串以形成相同嘅地圖)。地圖嘅大細非常廣,理論上可以係無限大,因為新嘅區塊可以一路根據種子生成。1.8版加入咗世界邊界,世界邊界所限定嘅範圍以坐標原點為中心,長寬都係六千萬米。 === 地圖形成嘅模式[編輯] === ==== 預設(Default)[編輯] ==== 仿現實中嘅環境地圖,有峽谷、叢林、草原、山脈、沼澤、沙漠、大海、雪地等基本嘅地理環境,到深啲就有洞穴、廢棄礦井、地牢、要塞等。另外,遊戲裡面多數方塊都唔受重力影響,可以浮喺空中。 ==== 放大化(Amplified)[編輯] ==== 比起預設,爾個設定會產生好多高山同峭壁,令地圖更加難玩。 ==== 平地(Superflat)[編輯] ==== 完全平地嘅地圖 [4],用嚟做各種測試同埋創造。 ==== 大型生態系(Large Biomes)[編輯] ==== 大型生態系會同主世界採用相同方法生成,唯一唔同係面積擴展咗16倍。喺相同嘅地圖種子下,預設同巨型生物群系具有相同嘅地貌分佈,只係大型生態系嘅地貌大約擴展咗16倍。 === 維度(Dimensions)[編輯] === 除咗主世界(Overworld)之外,遊戲裡面重有另外兩個唔同維度嘅世界。 ==== 下界/地獄(The Nether)[編輯] ==== 仿照地獄嘅形象,由岩漿海同啲下界先有嘅方塊組成嘅地圖,其中存在唔少獨有嘅怪物同材料。 ==== 終界(The END)[編輯] ==== 終界,或譯「末路之地」(簡稱「末地」)[5],顧名思義,呢個係遊戲嘅最後地方,係一個由方塊「終界石」形成嘅「漂浮島」嘅地圖,上面有好多黑曜石柱。係末影人同終界龍住嘅地方。 因為遊戲係沙盒遊戲,可以發揮創意一路玩落去,所以遊戲並無一個標準嘅結局。不過喺 1.4.2 加入凋零怪(Wither)之前,一般認為去到終界打敗終界龍係遊戲嘅終極任務。 == 參考[編輯] ==
- 移至 ↑ [1]
- 移至 ↑ Markus Persson. Credits due. Markus Persson. 2009-05-26.
- 移至 ↑ Handy, Alex. Interview: Markus 'Notch' Persson Talks Making Minecraft. Gamasutra. 2010-03-23. 喺2010-06-26搵到;.
- 移至 ↑ Bergensten, Jens. Minecraft Snapshot 12w37a. 2012-09-13.
- 移至 ↑ 末路之地 - Minecraft Wiki. 2013-01-07. == 出面網頁[編輯] ==
- Minecraft
- Minecraft Forum
- Minecraft Wiki(中文版)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2" |【收埋】
- 睇
- 論
- 改
- 歷 做個創世神 |- | |- !遊戲 |內容
- Minecraft |- | |- !遊戲世界 |事物
- 做個創世神事物一覽
- 做個創世神生物一覽 |- | |- !整 |開發
- Mojang
- 馬歇佩松 |- | |- !其他 |做個創世神周邊事件
- 做個創世神:Mojang嘅故事
- MineCon |} |} 取自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做個創世神&oldid=1023544" 分類:
- === 檢視 ===
- === 導覽 ===
- 首頁
- 目錄
- 正嘢
- 隨機頁面
- 最近變更 === 交流 ===
- 說明書
- 聯絡處
- 城市論壇
- 社群入口
- 贊助 === 其他專案 ===
- 維基共享資源 === 工具 ===
- 連結至此的頁面
- 相關變更
- 上傳檔案
- 特殊頁面
- 可列印版
- 靜態連結
- 頁面資訊
- 維基數據 項目
- 引用此頁面 === 其他語言 ===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Brezhoneg
- Català
- Cebuano
- کوردیی ناوەندی
- Čeština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øroyskt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ភាសាខ្មែរ
- 한국어
- Latina
- Lumbaart
- Lietuvių
- Latviešu
- Монгол
- Bahasa Melayu
- Napulitano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ਪੰਜਾਬੀ
- Kapampangan
- Papiamentu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Саха тыла
- Sicilianu
- Scots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ไทย
- Tagalog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 Winaray
- Zeêuws
- 中文
- 文言 編輯連結
- 此頁面最後修改於 2016年7月5日 (週二) 09:44。
- 所有文字皆受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 保護,除此之外可能適用其他附加條款。 請參考 使用條款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