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蒲立本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蒲立本
Edwin George Pulleyblank
蒲立本
出世1922年8月7號
加拿大 卡加利
2013年4月13號(90歲)
國籍 加拿大
職業語言學、史學者
活躍時期20世紀
知名作品《安祿山叛亂的背景》《早期漢語語法研究》

蒲立本粵拼pou4 laap6 bun2英文Edwin George Pulleyblank1922年8月7號2013年4月13號)係加拿大漢學家、語言學者史學家。佢出名在於佢喺漢語史(主攻音韻史)同中國史研究攞到嘅巨大成就。

生平

[編輯]

蒲立本喺卡加利出世,1942年喺亞伯達大學畢業。二戰時佢爲英國解讀密碼,喺呢陣時學識咗日文[1]

戰後返咗加拿大,喺1946年得到中國政府嘅獎金,再次去英國,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中國史同語言。從1948年起佢喺亞非學院擔任講師教人,喺1951年攞到倫敦大學博士學位(西門華德指導)。1953年就任爲劍橋大學嘅中文教授。

1966年返加拿大,就職爲卑詩大學亞洲系嘅教授,1980年選爲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1987年退休,之後佢嘅研究、著作活動繼續旺盛。

業績

[編輯]

佢嘅博士論文係1955年嘅《安祿山之亂嘅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蒲立本開始作爲唐代史嘅研究者而知名。作爲歷史學者,佢做咗好多關於匈奴突厥等北方民族嘅研究、以及西域研究。

從1960年代開始佢嘅研究中心轉移到中文音韻史。1962年根據漢字借音重建上古音體系,發咗篇長文《上古漢語嘅輔音系統》[2][3]。蒲立本喺再構音韻時使用咗高本漢無用到嘅漢字來做音譯,利用咗李賀寒山嘅詩嘅押韻。

蒲立本再構上古音時,佢認可咗高本漢擬構嘅多數音節頭複輔音,同時佢擬構去聲嘅音尾係-s,並且用實例印證咗安德烈-佐治·奧德希古(André-Georges Haudricourt)嘅講法。

蒲立本主張明確區分中世等韻圖表示嘅音韻體系同《切韻》嘅體系。佢叫等韻圖表示嘅體系做「晚期中古漢語」(Late middle Chinese, LMC),叫《切韻》嘅體系做「早期中古漢語」(Early middle Chinese, EMC)。LMC嘅體系喺1970年代開始發表[4]。1984年嘅著書《Middle Chinese》(中古漢語)大幅改訂LMC體系,同時發表EMC體系。

  • 蒲立本 (1984年)。Middle Chine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honology古漢語:歷史語音學研究。卑詩大學出版社。

另外佢用拼音作咗EMC、LMC、早期官話音檢索嘅辭典。

  • 蒲立本 (1991年)。Lexicon of Reconstructed Pronunciation in Early Middle Chinese,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期中古漢語、晚期中古漢語、早期官話嘅重構發音字彙。卑詩大學出版社。

蒲立本認爲干支係古代漢語嘅表音文字,認爲嗰啲係上古音22個(10+12)音頭輔音[5][6]

佢發表嘅論文唔單只講音韻,亦有講文法。呢啲喺佢晚年嘅著書中發表。

  • 蒲立本 (1995年)。Outline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漢語語法概論。卑詩大學出版社。
    中譯:蒲立本(著);孫景濤(譯) (2006年)。漢語語法綱要。語文出版社。

影響、評價

[編輯]

蒲立本喺推定中文音韻方面提出好多新嘅諗法。李方桂白一平雖然喺佢哋嘅音值推定同蒲立本唔同,但亦部分收取蒲立本嘅諗法。

不過蒲立本學說根據弱嘅嘢亦好多,特別喺日本對佢嘅否定評價比較多,例如河野六郎對佢1962年論文嘅評說[7]

參攷文獻

[編輯]

[編輯]
  1. Chan (2014) p.253
  2. "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 (PDF). Asia Major, New Series 9 (1): 58-144. (1962). 原著 (PDF)喺2018年6月21號歸檔. 喺2017年9月8號搵到. {{cite web}}: Italic or bold markup not allowed in: |publisher= (help)
  3. 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 part II (PDF). Asia Major, New Series 9 (2): 206-265. (1962). 原著 (PDF)喺2019年12月17號歸檔. 喺2017年9月8號搵到.
  4. “Late Middle Chinese”. Asia Major, New Series 15,16. (1970,1971).
  5. “The Chinese cyclical signs as phon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9 (1): 24-38. (1979).
  6. “The ganzhi as phonogra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calendar”. Early China 16: 39-80. (1991).
  7. 河野六郎 (1980年)。E. G. プーリーブランク著 古代中国語の子音組織. 河野六郎著作集3。平凡社。頁 389~396。 同時呢篇文章亦見於1966年《東洋學報》48(4)。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