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大細
字大細[1]:318(英文:type size,用點計嘅話又叫 point size,文書處理叫 font size),喺排版、平面設計同文書處理,係指心目中想印出來嘅字有幾大隻,而
以前中文圈同英文圈都唔係用點計;例如以前中文會叫幾號字,號數越大啲字就越細[2] ,英文就唔同大細有唔同名[3]:45。而事實上,中文字粒嘅大細號數其實係來自英文排版嘅大細名[4]。
如果目的係要保證隻字實際有幾大,淨睇大細有幾多點,其實係冇用嘅,一定要睇埋係邊隻字款,因為點數指嘅唔係隻字肉眼望落幾大,而係設計上,理想中嘅字粒字面幾高。可以話,喺排版呢個領域入面,字大細係少數脱離現實嘅虛構數值[3]:301;影響肉眼望落隻字幾大,喺英文排版嘅決定性因素其實係 X 長[5]:39。有平面設計師提出放棄用點計字大細,改用毫米來
雖然淨講字大細並唔對應任何可見嘅物理量,但係好多無障礙設計嘅標準都有字大細嘅規定。
定義
[編輯]原則上,喺字粒時代,字大細嘅定義就係字粒嘅大細,或者準確啲講係字面(即係字粒上面刻咗字嘅嗰個表面)嘅高度[1]:37[5]:38,即係理論上係個可以用尺
喺電腦排版,數碼字款嘅字大細,一般只係將1點大細嘅字形按比例放大縮細。間中會有例外,例如有啲排版軟件可能會自動揀視覺大細,不過就算係計埋視覺大細,都只係將啱用嘅視覺大細
定義同感知嘅偏差
[編輯]雖然字粒嘅大細原則上可以
至於喺電腦排版,1點大細嘅字形究竟係乜樣,就取決於設計師喺個格入面點畫;個格幾大係個設計師隨便定(不過喺 PostScript 通常係 1000 個單位,但係唔係規定),不過無論幾大,印或者顯示出
格入面嘅字要畫幾大,係冇規定嘅,亦冇可能規定,因為如果個格嘅高度係固定,要控制隻字唔同部分嘅大細比例,就只可以透過切割固定咗嘅高度;唔同嘅切割方法做成嘅唔同比例,但係切割出
另外,亦冇規定唔准畫出界。兩個原因都說明點解字大細冇可能代表到字肉眼感測到嘅真實大細。
視覺大細
[編輯]喺19世紀之前,唔同大細嘅字粒並唔係好似數碼字款咁,係按比例放大縮細嘅,而係人手執過,唔同大細嘅字,形狀上其實有好大出入[5]:41。呢種視覺上嘅修正喺 TeX 嘅傳統 METAFONT 字款同一啲貴價嘅數碼字款都有;喺電腦排版叫視覺大細[暫譯](optical size),呢個並唔係傳統嘅名,而係 Adobe 喺推出 Multiple Masters 格式嗰陣作嘅叫法[3]:190–191。視覺大細其實唔係一種大細,而係適用於嗰個大細嘅形狀[5]:41。
視覺大細嘅原理,係實際大細唔同嘅字,形狀上其實有唔同嘅需要,例如,如果將普通大細嘅字夾硬按比例縮細,啲綫就會幼得滯同排得太密,會好唔易睇,掉轉頭講,如果將普通大細嘅字夾硬按比例放大,啲綫就粗得滯同形狀上有啲悶,所以大細字有唔同用途,亦都意味住形狀上都要唔同[3]:190–191[6]:8–11。
視覺大細有個前提,就係假定讀者同啲字嘅距離係正常閱讀距離。
閱讀距離
[編輯]提到字大細,一般人聯想到嘅係普通閱讀距離之下睇到啲字幾大,但係喺環境平面設計,設計師要顧及到嘅係幾米、十幾米甚至更遠嘅距離,所以,用嘅字大細會大過常見嘅數值好多。距離越遠,用嘅字大細就要越大,例如,如果要 10 米以外睇到,要用 300 點嘅字先有正常距離 12 點嘅效果。
呢種距離,其實喺普通嘅平面設計亦會遇到,例如,如果用投影機播 PowerPoint,打落銀幕嘅字如果要最尾一行嘅人都睇到,就應該計返最細可以用幾大隻嘅字,間房大啲,隨時已經講緊 10 米嘅距離。當然,如果個距離要用到 300 點大嘅字,個設計師並唔會指定 300 點嘅字大細,而係要按照銀幕上面影像嘅大細,計返電腦上面幾大隻字喺投影之後會變成 300 點。
海報設計亦有類似情況,例如,如果喺地下鐵月台,路軌嘅另一邊放廣告,如果啲字唔夠大,啲人係冇可能行近啲睇清楚嘅,亦即係話,設計師應該考慮至少 3 米以上嘅閱讀距離。
網頁嘅字大細
[編輯]呢節要加長。 |
喺網頁,基於無障礙設計等等嘅原因,熒幕用嘅字大細一般已經唔再用點計,亦都唔係用像素計,而係用正方(em),同一個可以叫 「原大細」 嘅單位(rem,全寫 root em,直譯 「根元素正方」),即係 html
元素入面指定嘅字大細[7]。
字大細嘅 「音階」
[編輯]平面設計師同一般用文書處理系統嘅人都會當字大細係可以是但定,亦即係字大細構成嘅係一個光譜。但係喺傳統排版,由於字粒係實物,唔可能隨便放大縮細,字大細構成嘅並唔係光譜,而係 「音階」。英文排版傳統用嘅係一個由 6 點到 72 點嘅 「音階」,當中只有17個 「音符」(字大細)[3]:45。
呢啲名並唔係一直都對應一樣嘅點數,亦都好似音符可以升降咁,前便同中間其實係有第啲字大細嘅[8]。
拎
[編輯]- 歐美傳統字大細嘅詳細歷史(英文)
攷
[編輯]- ↑ 1.0 1.1 1.2 何錦隆 (編)。《英漢印刷及傳訊科技雙解詞典》 (香港中文)。香港:啟文書局有限公司。ISBN 962-336-020-7。
- ↑ Wong, T. (December 13, 2012)。〈香港中上環 活字印刷〉 (香港中文)。喺2024年9月3號搵到。
- ↑ 3.0 3.1 3.2 3.3 3.4 3.5 Bringhurst, Robert (2015).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加拿大英文) (第4.1版). Seattle, WA: Hartley & Marks. ISBN 978-0-88179-212-6.
- ↑ 西野嘉章編 (1996年)。〈活版の世界〉. 《歴史の文字 記載・活字・活版》 (日文)。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喺2024年9月3號搵到。
- ↑ 5.0 5.1 5.2 5.3 Lupton, Ellen (2010). Thinking with Type (美國英文) (第2版). New York, N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ISBN 978-1-56898-969-3.
- ↑ Knuth, Donald E. (1999). Digital Typography. Stanford, CA: CSLI. ISBN 1-57586-010-4.
- ↑ "Styling" (英文).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2015年2月27號. 喺2023年4月28號搵到.
- ↑ "printing type" (美國英文). 原著喺2023年4月28號歸檔. 喺2023年4月28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