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 | |
---|---|
陳洪綬畫嘅白居易 | |
字 | 樂天 |
號 | 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
出世 | 772年 新鄭 |
死 | 846年 |
墓地 | 龍門白園 |
國籍 | 大唐 |
別名 | 廣大教化主、詩仙、詩魔、白文公、白樂天、白香山 |
籍貫 | 太原 |
職業 | 詩人、政治人物 |
知名作品 | 《琵琶行》《長恨歌》 |
風格 | 元白詩派 |
宗教信仰 | 佛教 |
配偶 | 弘農楊氏[1] |
仔女 | 仔:白阿崔[1] 女:白金鑾、白羅子,另外至少兩個女[1] |
父母 | 白季庚(父)、陳氏(母)[1] |
白居易(易讀二,粵拼:baak6 geoi1 ji6[註 1];772年—846年),字樂天(樂讀落,lok6 tin1),晚號醉吟先生(zeoi3 jam4 sin1 saang1)、香山居士(hoeng1 saan1 geoi1 si6),係大唐詩人,喺中國詩歌史中係緊要詩人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大曆七年出世喺新鄭,會昌六年喺附近嘅洛陽辭世,諡文,世稱白文公(baak6 man4 gung1)。有細佬白行簡。
白居易同當時另一詩人元稹一樣出名,合成咗元白詩派,呢個詩派倡導平易近人嘅詩風。初頭多年,佢經常共元稹吟詩,世人嗌佢哋做「元白」;佢老來共劉禹錫飲酒唱和最多,所以合成做「劉白」[2]。出名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唐宣宗稱佢做詩仙(si1 sin1)[3],而李白喺後世先至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爲詩仙。而白居易獲得嘅詩號係詩魔(si1 mo1)[4]。另外佢又有稱號
簡歷
[編輯]白居易嘅祖先係山西太原人[1],後來移居到下邽(而家陝西渭南)[6]。大曆七年(772年),白居易喺洛陽附近嘅鄭州新鄭縣(現今河南省新鄭市)出生,出世喺比較窮嘅學者家庭[7]。根據佢畀元慎嘅信嘅自述,佢細路仔時頭腦就好醒,5、6歲時就學作詩,9歲時就學識咗聲律[6]。
佢嘅家系當中嘅男子,有好多終其人生都係做地方官嘅,但佢哋唔係嗰種卓爾不群嘅名家大族,比如白居易屋企就幾窮下,但作爲學者家庭又讀過書噉。因爲細時窮,住喺啲村度,所以佢深諳勞苦大衆嘅艱難疾苦。十一二歲時,因爲戰亂搬去越中,之後又搬去徐州、襄陽等地,過住顛沛流離嘅生活[2],最後佢屋企搬到長安附近,十五六歲開始努力讀書作文,呢陣時作嘅詩文得到顧況好評[6],佢受咗教育後喺798年開始準備科考[註 2]。安祿山之亂以後搞嘅政治改革,出身自家世比較低嘅人都有機會向上升。貞元十六年(800年),喺佢28歲時考科舉嘅進士科合格,及第進士;803年做朝中嘅祕書省校書郎,開始做官[6]。到34歲時皇帝親試合格,做咗盩庢縣(zau1 zat6 jyun6*2,而家陝西省周至縣)嘅縣尉[6],之後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然後轉做京兆嘅戶曹參軍。喺呢個時候,作成多首對當時社會、政治批判爲主題嘅作品,稱爲《新樂府》[1],亦係呢個時候寫成《長恨歌》[1],呢首詩喺長安乃至各地流傳得好開,喺好高程度上有名[6]。
作爲官員,佢經歷嘅都幾成功,但喺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畀人暗殺身亡,御史中丞裴度亦遭行兇,白居易上訴話要嚴輯事件背後兇手,啲權臣認爲佢噉做係越權行爲,之後佢又畀人中傷話,佢阿媽睇花墜井而死,佢反而有詩《賞花》《新井》,話佢教壞時人;於是左遷爲江州(現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6]。之後,中央又召佢返來,佢復歸中央過咗段時間後,佢自身提出願望想去地方上任官,呢個階段做咗杭州(822年到824年)、蘇州(825年到826年)嘅刺史,呢啲地域都成功治理,做出幾好嘅業績。
特別喺杭州在職期間,佢睇到調節水畀農業嘅工程荒廢咗好耐,於是修造西湖,建設堤防儲水,用來灌溉田地、緩解旱情[8],修築嘅堤稱做白公堤,而家無咗,喺而家杭州白沙路一帶。至於同蘇東坡整嘅蘇堤一齊成爲杭州有名景點嘅白堤,其實叫白沙堤,喺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就已經有,而且白居易嘅詩詠過種有柳樹嘅白沙堤,後人經常將白沙堤誤會係白居易整嘅白公堤[9]。另外佢又疏浚六井,解決杭州城食水問題,又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西湖嘅要點交帶畀後人知,對日後治理西湖好大影響[10]。臨走時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喺官府做基金,畀之後治理杭州嘅官做週轉用,事後補返數就係。從呢啲事可以睇到白居易嘅愛民精神。喺做蘇州刺史時,佢挖咗條西到虎丘、東到閶門嘅河,叫做山塘河。
之後佢得以召返入京,大和二年(828年)做刑部侍郎,開成元年(836年)做太子少傅,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做官到最後嘅官職刑部尚書,以70歲致仕,攞半俸做休金。73歲時佢自身嘅詩文集《白氏文集》(《白氏長慶集》)[註 3]完成,當時共75卷[12]。遞年嘅846年,以74歲嘅人生壽終,之後葬喺洛陽香山(而家龍門石窟嘅白園)。
詩風
[編輯]白居易係個多產詩人,現存文集有71卷[1],詩、文總數約3800篇[註 4],其中佢現存嘅詩有2800餘首[註 5],係唐代詩人中遺留作品最多嘅人[13],詩嘅內容亦豐富多彩。後生時加入「新樂府」嘅潮流,多作批判社會、政治現實嘅「諷喻詩」,左遷爲江州司馬後,就幾乎唔作諷喻詩,創作嘅重點轉移到以日常嘅簡單喜樂爲主題嘅「閒適詩」。諷喻詩爲主時期同閒適詩爲主時期合成佢作詩生涯全體。另外同平素最親嘅摯友元稹、劉禹錫嘅應酬詩,同埋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都係名氣好高嘅作品。
白居易主張革新詩歌。佢共元稹、張籍、王建一齊主張詩應該貼近生活,反映到社會現實,反對形式文章。佢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文係爲咗時勢而寫,作詩係爲咗實在嘅事而作)[14],文章嘅目的係爲咗監察政治而補缺,傳達到人民嘅情感。
佢嘅詩有住好深嘅現實性,有住中肯到位嘅鍼砭涵意。《長恨歌》講嘅係唐明皇同楊貴妃嘅悽美愛情,但讀真啲會發覺到鍼砭之意,有中肯嘅諷刺[2]。佢共元稹提倡新樂府風潮,於是喺啲詩中,佢不斷攻擊啲貴族奢華淫逸嘅生活方式,剝陳啲官吏嘅剝削,同情民衆嘅痛苦(《秦中吟》、《新樂府》)。
佢嘅詩滲潤住人道、人文思想。佢共民衆和同一氣,唔將自己做官睇成係乜嘢,而睇自身同世人無咩唔同一樣,亦係畀世事搞到起落無常(《琵琶行》)。佢同情嗰啲畀腐敗習俗包圍嘅窮家女,就算佢生得靚女,因爲窮就輸人一截(《議婚》)。
佢主張詩歌應該簡易,令民衆都曉得。無論喺邊個時期,佢嘅詩風都未變過,一貫重視平易暢達,即係「咩人都可以好易讀得明嘅簡短文章」。傳說話白居易每次作咗詩,唔係自己審讀過啲文字,而係請個唔識字嘅伯爺婆,將自身作嘅詩讀畀佢聽,老人理解唔到嘅部分,就改成表現得更平易嘅詞句(據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等記)[15][註 6]。由於佢啲詩係噉作出來,舊時有啲士大夫階層嘅人睇唔起噉嘅詩,認爲「元輕白俗」[19],係妓女、牧童呢類身份低嘅俗人先鍾意唱嘅詩。但亦有人對佢評價好高,對佢詩風嘅通俗好讚賞。
唔單止用語通俗,白居易認爲大衆化嘅詩應該表現人民豐富嘅情感、思想,講得每個人喺世事面前嘅心聲,反映當時中國人民嘅痛苦,於是佢啲詩令時人有好猛感觸。佢嘅詩富於抒情性。當佢自長安貶到江西,三四千里,喺路上睇到學校、寺廟、旅館……都有題佢嘅詩,令佢對自己主張嘅自信強下添[14]。
《琵琶行》同《長恨歌》呢兩首詩足以講明白居易嘅詩才。佢嘅呢兩首長詩都係敘事描寫,但主題唔同:《長恨歌》寫得浪漫繾綣,形象優美,平白而精純嘅用語,有言外意蘊,充滿對愛情嘅歌頌,亦有對玄宗貪色廢政嘅到位諷刺;《琵琶行》將境遇共人物和合爲一,寫低彈者、聽者兩者寓寄嘅心境情狀,令讀者入到潯陽江上嘅彈樂聲中,令人銷魂而心神搖盪,體會到人生嘅茫茫沈浮係點樣令人傷感流涕。白居易喺44歲時寫《琵琶行》,呢首詩已經可以令佢選爲唐代最好嘅詩人之一。
另外佢又作啲風格天然、閒散嘅詩。呢類詩寄寓幽懷,退避政治,知足保和,係源於白居易對官場嘅厭倦。佢歡喜談道論佛,諸如禪、老莊,呢啲亦令佢有遁世表現,尤其喺厭倦人情世態之後。
喺白居易過世後,唐宣宗作咗下面首詩來弔佢:
-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
-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同禪僧嘅交流
[編輯]白居易作爲佛教徒亦係出名,晚年時經常去龍門嘅香山寺,號爲「香山居士」。另外,佢經常同馬祖道一門下嘅佛光如滿、興善惟寬呢啲禪僧交流。惟寬以及屬淨衆宗嘅神照,佢哋兩個嘅墓碑就係由白居易寫嘅。
據《景德傳燈錄》卷十,白居易係如滿嘅法嗣(即係弟子)。其他重有,喺卷七記載住佢同惟寬嘅問答,喺卷四,可以見到佢同牛頭宗嘅鳥窠道林關於《七佛通誡偈》嘅問答。但係,佢同道林嘅有名問答,係後世假託嘅嘢,一般唔認爲係史實。
關於呢則佢同道林嘅逸話幾有意思,版本多樣,略述下大概係噉嘅:喺白居易嘅杭州在職期間,有位禪師恆常間喺樖樹上參禪,於是得別名「鳥窠」,意思係雀竇,呢位禪師即係道林禪師。白居易問道林禪師佛法要點修行?禪師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即係衰嘢就咪做,善事都去做。白居易就駁話:「呢個道理三歲細路都知。」(三歲孩童也曉得),道林禪師就答:「三歲細路亦都知嘅嘢,但係八十歲嘅老人亦難以通過平生實踐呢個道理。」(八十老翁行不得)。
影響
[編輯]對日本嘅影響
[編輯]白居易嘅詩唔止喺中國國內流傳,日本、朝鮮等週邊諸國嘅人亦鍾意佢嘅詩。喺日本,喺白居易在生時嘅承和五年(838年),當時嘅大宰少貳藤原岳守從唐朝商人嘅貨物度搵見《元白詩集》(元稹同白居易嘅詩集),於是入手咗本書,獻上去畀仁明天皇,天皇好鍾意啲詩,作爲褒賞升佢到從五位上[20]。承和十一年(844年),日本來大唐嘅留學僧惠萼帶住67卷本嘅《白氏文集》傳來日本。白居易嘅詩對平安文學有好大影響,其中主要受閒適詩、感傷詩影響。菅原道真嘅漢詩攞去同白居易比較,認爲寫得好似,令佢引以爲榮[21];紫式部曾經爲上東門院彰子教授白居易嘅詩(據《紫式部日記》);除咗呢啲事實,當時嘅文學作品亦見影響。喺《枕草子》有《白氏文集》登場,《源氏物語》受白居易嘅《長恨歌》影響。從呢啲事可以睇到白居易嘅詩喺當時嘅貴族社會度廣泛滲透。白居易自身亦知自己作品喺日本嘅名氣[註 7]。
對朝鮮嘅影響
[編輯]白居易離任杭州刺史時,元稹攞到佢全部作品,編成白居易嘅文集《白氏長慶集》,元稹寫咗篇序文,入面話「雞林嘅商人(對白居易嘅詩文)好急切噉求,東國嘅宰相一直用一嚿金換一篇詩」[11]。講明當時白居易嘅詩文有名到新羅咁遠。白居易同新羅又有遞個關聯:810年,唐憲宗要同新羅嘅憲德王發份國書畀佢,白居易就代皇帝寫呢份國書[註 8];821年到822年間,從新羅來嘅賀正使金良忠喺佢歸國時,穆宗發畀佢份制書,份制書亦係白居易寫嘅[24]。
對越南嘅影響
[編輯]白居易喺越南嘅有名作品有《琵琶行》、《長恨歌》。喺越南,白居易嘅名聲同李白、杜甫齊名,對於一啲鍾意詩文嘅人來講,白居易只排喺李白同杜甫之後。
主要作品
[編輯]參攷文獻
[編輯]- 編譯著作
- 岡村繁(編者代表)譯註 《白氏文集》(全16卷、<新釋漢文大系>明治書院)
- 川合康三編譯 《白楽天詩選》 (岩波文庫(上下)、2011年)
- 石川忠久譯・解說 《白楽天100選 漢詩をよむ》(<NHK圖書館ー>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1年)
- 田中克己譯著 《漢詩選10 白居易》 (集英社、新裝版1996年)
- 高木正一編譯 《中国詩人選集12・13 白居易》 (岩波書店、新裝版1990年)
- 傳記研究
- 川合康三 《白楽天 官と隠のはざまで》 (岩波新書、2010年)
- 亞瑟·偉利(Arthur Waley;アーサー・ウェイリー) 《白楽天》(花房英樹譯、美篶書房、新裝版2003年)
- 花房英樹 《白楽天 人と思想》(新書版:清水書院、新裝版2016年)
- 花房英樹 《白居易研究》(世界思想社、新版1990年)
- 中西進 《源氏物語と白楽天》(岩波書店、1997年/「中西進著作集17」 四季社、2011年) - 大佛次郎獎獲獎(第24回)
- 新間一美 《源氏物語と白居易の文学》(和泉書院、2003年)
- 埋田重夫 《白居易研究 閑適の詩想》(汲古書院、2006年)
- 下定雅弘 《白楽天の愉悦 生きる叡智の輝き》(勉誠出版、2006年)
睇埋
[編輯]註
[編輯]- ↑ 易有兩讀,即係入聲同去聲讀法。之所以讀去聲,係因爲白居易嘅名出自《中庸》一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儌倖」,互文之中,「居易」同「行險」相對,所以應該解做「居於平坦安易」,而唔係「居於變動」,因爲君子居易而非行險,所以爲人樂天,呢個係字嘅由來。另外白居易嘅細佬叫白行簡,明顯睇到兄弟嘅名「居易」同「行簡」相對,所以唔會係表示「變動」嘅入聲讀法。
- ↑ 據白居易畀元稹嘅信,「又自悲家貧多故,年二十七,方從鄉賦」,虛歲27歲時即係西元798年[6]。
- ↑ 其中《白氏長慶集》係早期版本,有50卷,整理出佢嘅詩2251首[11];佢最後完成嘅詩文集係《白氏文集》,係整理佢所有詩嘅詩集。
- ↑ 據《白氏文集》嘅集後序,白居易統計自己嘅詩文共75卷、「詩筆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12]。
- ↑ 據謝思煒嘅統計:《白氏文集》詩歌卷共計2804首;散文卷可歸入詩歌嘅(如《不能忘情吟》等)共11首;集外補遺(含唔確定係咪白居易所作嘅作品)完整嘅詩歌共147首;此外仲有零星單句,未列入統計。見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初版。2830頁、2852頁、2967頁。
- ↑ 不過對於呢個傳說,有幾多人質疑佢有冇,比如《唐宋詩醇》[16]、胡適[17]、葉慶炳[18],不過胡適、葉慶炳亦引用呢則故事來講明白居易特登用口語入文[17][18]。
- ↑ 《白氏文集》卷71尾嘅《白氏集後記》記話「其日本、新羅諸國、及兩京人家傳寫者,不在此記」[12],意思係指《白氏文集》有別集,喺日本、新羅、中國兩京有其他編嘅民間流傳本。從呢度可以知道白居易係知道自己作品喺日本流傳緊。另外,又話「其文盡在大集內錄出,別行於時。若集內無而假名流傳者,皆謬爲耳」[12],即係佢要喚起啲人注意有僞作。當時嘅書係寫本,非常之貴,既然有民間流傳本流通,同時要啲人注意有僞作,噉講明當時嘅評判非常之好,然後亦意味住白居易亦自知自身嘅名氣。
- ↑ 關於呢份國書嘅時間,白居易嘅文集就話係元和元年(806年),但《三國史記》話憲德王二年(810年)就派王子入唐。份國書入面寫新羅王「金重熙」、王子「金獻章」[22],但喺《三國史記》就話王子叫「金憲章」,而且金重熙係哀莊王,而憲德王係金彥昇,係憲德王殺咗哀莊王而奪位[23]。所以份國書同《三國史記》有比較大嘅出入。呢度按《三國史記》來。
攷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02806。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
- ↑ 2.0 2.1 2.2 袁行霈、羅宗强。〈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出自唐宣宗《弔白居易》嘅「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 ↑ 白居易《與元九書》「知我者以爲詩仙,不知我者以爲詩魔。」另見《閒吟詩》:「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日本平岡武夫教授據此贈佢「詩魔」花名(見林文月《平岡武夫與「白居易」》,收錄喺《讀中文系的人》,臺北洪範出版)。
- ↑ 出自張為《詩人主客圖》,將唐代詩人按作品內容、風格分爲六類,白居易列爲第一類詩人之首,尊稱爲「廣大教化主」。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劉昫。〈列傳第一百一十六:白居易傳〉. 《《舊唐書》》。
- ↑ 趙翼《歐北詩話》,收錄喺陳友琴編嘅《白居易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3年。
- ↑ 歐陽脩、宋祁。〈列傳第四十四:白居易傳〉. 《《新唐書》》。
- ↑ 梁鑑江 (2000年)。《《白居易詩選》》。遠流出版。
- ↑ 蘇軾《錢塘六井記》,收錄喺《東坡前集‧卷卅一》。
- ↑ 11.0 11.1 元稹。〈白氏長慶集序〉. 《《全唐文》》。「又雞林賈人求市頗切,自云本國宰相每以一金換一篇,其甚偽者,宰相輒能辨別之。……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
- ↑ 12.0 12.1 12.2 12.3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後序〉. 《《全唐文》》。
- ↑ 〈「早冬」白居易〉。《中華網》 (日文)。2015年11月12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9月7號搵到。
- ↑ 14.0 14.1 白居易。《《[[:wikisource:zh:與元九書|與元九書]]》》。
- ↑ 釋惠洪。〈老嫗解詩〉. 《《冷齋夜話》》。「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
- ↑ 陳友琴(編) (2003年)。《《白居易資料彙編》》。中華書局。頁 162。
- ↑ 17.0 17.1 胡適 (1974年)。《《白話文學史》》。臺北:胡適紀念館。
- ↑ 18.0 18.1 葉慶炳 (1987年)。《《中國文學史》》。學生書局。
- ↑ 蘇軾。《《[[:wikisource:zh:祭柳子玉文|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嘹然一吟,眾作卑陋。」
- ↑ 〈仁壽元年九月乙未條〉.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承和)五年……(藤原岳守)出爲大宰少貳。因檢校大唐人貨物。適得元白詩筆奏上。帝甚耽悦。授從五位上。」
- ↑ 那波道圓《白氏文集後序》,記錄喺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
- ↑ 白居易。〈與新羅王金重熙等書〉. 《《全唐文》》。
- ↑ 〈新羅本紀 第十〉. 《《三國史記》》。「憲德王立 諱彦昇……二年……冬十月 遣王子金憲章入唐 獻金銀佛像及佛經等……」
- ↑ 白居易。〈新羅賀正使金良忠授官歸國制〉. 《《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