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支那,係對中國其中一個稱呼,或係一個種族差別語。引身「支那人」就係中國人代名詞。
本意[編輯]
個詞係嚟自梵文चीन(cīna),又譯成至那、脂那、摩訶支那、摩訶至那國等等,同震旦同源。佢原本係古代印度對中國嘅稱呼,經佛教經典傳入中國,唔單只無貶義性重係褒義,因為幾百年前原意有包含「智慧之國」意思。近代中國都有好多漢族英雄、成功人士都用佢嚟自稱,好多西方語言都將中國叫做類似 China 嘅名(Shina, ChinK...),亦係嚟自同一個梵文字詞。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指「支那」詞性屬中性,存攻擊性係因為表達方式。人民網文史頻道上有文章為「支那」平反:「近代史上,部分日本人的確歧視中國人...歷史背景之下,「支那」原本係中性詞語,亦無可避免沾染上「侮辱」色彩。」作者認為,當稱中國為支那同時帶有歧視意圖,「支那」就係辱華[1]。
變化[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經歷大日本帝國侵略,期間日本人較常用「支那」作為代替「中國」或「中華民國」對中國嘅稱呼,自戰後,「支那」一詞開始有被中國定性為貶稱嘅記載[2]。
各地情況[編輯]
- 香港,由於文化同政治上差異[3],推高港中矛盾問題,中國大陸自由行同水貨客問題(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等因素導致反中反共情緒升溫,「支那」一詞取代「強國」等其他貶稱,成為批判中國大陸同中國共產黨代名詞。
- 中國大陸,其實中國大陸人有好多都對中國政府同國企,資本企業存有異聲同反對。好多中國青年人,甚至有中國共產黨員都用到同類稱號,自稱或批評社會問題,例子有「脫支、你國」。
其他用法[編輯]
- China,用西歐語言稱呼中國。
- 絲國,音譯自拉丁語Sinae,為古希臘時代海航者托勒密地圖上「絲國」。[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印度支那,即中南半島,亞洲東南半島。
- 武吉支那(馬來話:Bukit Cina),又名「三寶山」,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傳說為鄭和駐紮馬六甲所在地。
- 支那鄉,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下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睇埋[編輯]
攷[編輯]
- ↑ “支那”一詞是什麼來歷 2015年06月02日,人民網-文史頻道。
- ↑ [「支那」係貶稱嘅指出,特別係2010年代有大量記載同提出,成為中國人嘅避諱詞]
- ↑ 內地男童港鐵站便溺 港女鬧爆東方日報 2018年7月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