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演義
歷史演義(英文:Historical fiction)係一種文學體裁,按照歷史事件同埋人物做寫作素材去講古仔嘅小說。呢種小說嘅主線係根據歷史真相,再加啲虛構嘅細節同埋內容。作者一般都會喺反映歷史事件、當時嘅社會面貌、文學性,同埋古仔嘅戲劇性等方面作出平衡。雖然歷史演義通常係講緊歷史小說或者叫歷史演義小說,不過歷史演義亦都可以係指其他敘事嘅型式,例如戲劇、話劇、歌劇、音樂劇、大戲、電影和電視劇等,甚至可以係電子遊戲同埋圖像小說。
歷史演義嘅一個基本要素就係用過去發生嘅事情做背景,重點描繪當時嘅風俗、社會狀況同埋其他細節[1] 。作者好多時會選擇探索呢啲背景下嘅著名歷史人物,等讀者可以更了解呢啲人可能點樣應對佢哋面對嘅環境。歷史浪漫(英文:historical romance)通常會浪漫化過去嘅歷史,描寫某個歷史時期嘅浪漫關係。有啲類型,例如架空歷史(alternate history)同埋歷史奇幻(historical fantasy),故意喺歷史古仔裏面穿插一啲偽歷史元素(ahistorical elements)或者推測元素。
歷史小說有時會俾人批評話缺乏真實性,原因係讀者熟悉嗰段歷史,因而對故事細節嘅準確性有啲期望。歷史真實性同埋故事嘅虛構之間嘅張力,經常係讀者同埋批評家嘅品評要點,但係學術評論經常超越呢啲品評,佢哋會研究作品嘅風格,然後揾主題同埋關鍵興趣。
歷史小說作為一種當代西方文學流派,係建基喺華特史葛爵士(Sir Walter Scott)喺19世紀早期嘅作品,同埋其他民族文學裏面,同佢同時代嘅作品,例如法國嘅巴爾扎克(法文:Honoré de Balzac)、美國嘅庫柏(英文:James Fenimore Cooper)同埋後嚟俄羅斯嘅托爾斯泰(Leo Tolstoy)。其實,喺文學作品裡面融合歷史同埋虛構元素,喺好多地方嘅文化裏面都有悠久嘅傳統。無論係西方傳統(最早喺古希臘同埋拉丁文學),定係東方嘅口述、民間傳統(例如神話同埋民間傳說),都有透過史詩、小說、戲劇同埋其他描述歷史嘅虛構作品,去為當代觀眾講述歷史。
簡介
[編輯]歷史小說有唔同嘅定義。歷史小說協會(Historical Novel Society)將歷史小說定義做「描述至少五十年前發生嘅事」嘅作品[2], 而評論家莎拉·約翰遜(Sarah Johnson)就將歷史小說描述做「以上個世紀(20世紀)中葉之前做背景……作者係根據研究而唔係個人經驗寫寫嚟嘅作品。」 亞當森(Lynda Adamson) 喺佢寫嘅參考書《世界歷史小說》(World Historical Fiction)嘅序言嗰度提到:歷史小說「普遍俾人接受嘅定義」係一部「寫至少25年前發生嘅事」嘅小說,佢亦都建議啲人去讀以前寫嘅小說,例如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嘅小說,睇呢啲書就好似睇歷史小說咁樣[3]。
歷史小說有時會有意或者無意咁鼓勵咗浪漫民族主義運動。華特史葛(Walter Scott)嘅威佛利系列小說(Waverley novels)引起咗啲人對蘇格蘭歷史嘅興趣,到依家仍然有影響力[4]。喺俄羅斯同埋普魯士等國家嘅「瓜分波蘭」行動之後,波蘭失去咗獨立地位之後,克拉澤夫斯基 (Józef Ignacy Kraszewski) 創作嘅一系列關於波蘭歷史嘅小說喺波蘭故土變得相當普及同埋流行[5]。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顯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寫咗幾部好受歡迎嘅小說,佢啲故事用咗掠奪性嘅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叛亂嘅哥薩克(Cossacks)同埋入侵嘅瑞典人,同波蘭嘅衝突做背景。佢亦都有寫流行小說《Quo Vadis》,講述尼祿(Nero)統治下嘅羅馬同埋早期基督徒嘅故事。佢呢部小說,曾經好幾次俾人改編做電影,其中最出名嘅幾部係喺1913年、1924年、1951年和2001年改編。1928年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溫塞特(Sigrid Undset)嘅歷史小說三部曲《克里斯汀·拉夫蘭斯達特》(Kristin Lavransdatter)喺挪威歷史裏面發揮咗類似嘅作用。
對於提升歐洲大眾對中世紀歷史嘅興趣呢方面,早期嘅歷史小說可以話係扮演咗好重要嘅角色。喺法國,政府嘅歷史保護機構立咗紀念碑,去肯定雨果(Victor Hugo)嘅《鐘樓駝俠》對推動法國哥德式建築嘅保護運動作出嘅貢獻[6]。蒙納爾迪(Rita Monaldi)同埋索爾蒂(Francesco Sorti)嘅系列歷史懸疑小說 Imprimateur Secretum Veritas Mysterium,令到好多人對歐洲歷史感到興趣,呢套小說嘅主角係閹人歌劇家梅蘭尼(Atto Melani)。雖然故事本身係虛構嘅,但係好多人物同埋事件係真實存在嘅。呢本書以兩位作者嘅研究做基礎,佢哋研究咗17世紀嘅手稿,同埋有關維也納圍困、瘟疫同埋教皇英諾森十一世(Pope Innocent XI)嘅著作。
歷史小說呢種體裁,亦都可以俾一啲作家,可以遠離自己嘅時間同埋地點,從另一個角度透視社會同埋人類狀況,或者可以逃避審查員,例如波蘭小說家普魯斯(Bolesław Prus)嘅歷史小說《法老》,有啲似中國嘅借古諷今。例如《水滸傳》、《金瓶梅》表面上講嘅係宋朝政局嘅荒謬,社會嘅淫亂,但係事實係借古諷今。
喺有啲歷史小說,重大嘅歷史事件大多發生喺背景,而虛構嘅人物則活動喺呢個背景下嘅世界。例如,史提芬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嘅《綁架》主要講嘅係蘇格蘭詹姆斯黨(Jacobite)起義做背景嘅冒險故事。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嘅《巴納比拉奇》以戈登騷亂(Barnaby Rudge)做背景,而佢嘅《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係以法國大革命做背景。
有啲歷史小說,佢哋用嘅歷史背景嘅準確性,備受質疑,例如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喺1845年寫嘅小說《瑪戈女王》(Queen Margot)。
巴特(John Barth)同埋品欽(Thomas Pynchon)等後現代小說家嘅創作更加自由,將歷史人物、歷史背景同埋虛構嘅歷史、幻想撈埋一齊,例如小說《大麻因素》(The Sot -Weed Factor,1960)同埋《梅森與迪克森》(Mason & Dixon,1997)。另外有啲作家創作咗無虛構人物嘅歷史小說,例如麥卡洛 (Colleen McCullough) 嘅《羅馬大師》(Masters of Rome)系列。明朝羅貫嘅章回小說《三國演義》都有啲似,裏面嘅主線人物幾乎都係真嘅。
歷史
[編輯]直到18世紀嘅歷史
[編輯]歷史章回小說喺世界文學嗰度有相當悠久嘅傳統。中國四大名著之中有三部都係用好耐之前做背景:施耐庵喺14世紀寫嘅《水滸傳》,講嘅係12世紀嘅為勢所逼而「落草為寇」嘅故事;同樣係14世紀,羅貫中寫嘅《三國演義》講嘅係3世紀漢朝滅亡嘅戰爭;而16世紀,吳承恩寫嘅《西遊記》講嘅係7世紀佛教朝聖者玄奘嘅故事。 除此之外,明清時期仲有大量喺文壇好流行嘅歷史小說,例如明朝馮夢龍同埋余邵魚嘅《東周列國志》、17世紀(清朝)褚人穫嘅《隋唐演義》、明朝熊大木的《南北兩宋志傳》同埋《全漢志傳》、明朝楊爾曾嘅《東西晉演義》、清朝錢彩同埋金豐嘅《說岳全傳》等。
古典希臘小說家亦都「好鍾意寫關於以前嘅人物同埋地方嘅小說」。雖然《伊里亞德》(Iliad)嘅體裁係史詩,但係因為佢係關於歷史事件嘅作品,所以亦都俾人當做歷史小說[7]。 維度·納奎特(Pierre Vidal-Naquet)認為,柏拉圖(Plato)透過對話錄《蒂邁歐篇》同埋《克里提亞斯》嘅亞特蘭提斯(Atlantis)神話,奠定咗歷史小說嘅基礎[8] 。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喺公元1008年(寛弘五年)寫嘅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呢套書亦都係世界上最早嘅長篇寫實小說),故事係講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85年)日本宮廷生活嘅虛構描述,紫式部話佢嘅作品可以呈現「更完整、因此『更真實』」嘅歷史版本[9]。
歐洲歷史小說嘅早期例子就係《克萊芙王妃》,呢部歷史小說係喺公元1678年3月匿名出版嘅法國小說,作者好可能係拉斐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好多人認為呢部係偉大嘅作品,係現代心理小說傳統嘅開端,故事發生喺公元1558年10月到1559 年11月期間,地點係法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嘅宮廷,小說以驚人嘅精確度重現咗嗰個時代嘅情況,除咗女主角之外,幾乎每個角色都係歷史人物,事件同埋陰謀都好忠於文獻紀錄。
英國嘅歷史小說,似乎係由克萊芙王妃同埋哥德式小說(Gothic novel)發展出嚟 。另一個早期例子就係納什 (Thomas Nashe)喺公元1594年出版嘅《不幸的旅行者》(The Unfortunate Traveller),故事發生喺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國王統治嘅時候[10]。
19世紀
[編輯]作為浪漫主義作為啟蒙運動嘅後續,19世紀初歷史小說喺歐洲崛起,特別係受到蘇格蘭作家華特史葛爵士嘅影響,佢嘅作品喺整個歐洲好受歡迎。佢喺歐洲嘅早期追隨者裏面有:德國嘅亞歷西斯(Willibald Alexis)、馮塔內(Theodor Fontane),丹麥嘅英格曼(Bernhard Severin Ingemann),匈牙利嘅喬西卡(Miklós Jósika)、約凱(Mór Jókai),荷蘭嘅倫內普(Jakob van Lennep),希臘嘅比克洛斯(Demetrius Bikelos),西班牙嘅卡拉斯科(Enrique Gil y Carrasco),瑞典嘅阿爾姆奎斯特(Carl Jonas Love Almqvist)、里德伯格(Viktor Rydberg),挪威嘅蒙克(Andreas Munch)、意大利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法國嘅維尼(Alfred de Vigny)、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等[11][12][13][14][15]。 第一部英語歷史小說係1800年,埃奇沃斯(Maria Edgeworth)嘅《拉克倫特城堡》(Castle Rackrent)。 公元1803年波特(Jane Porter)嘅《華沙的撒迪厄斯》(Thaddeus of Warsaw)係其中一部最有影響力嘅早期英文歷史小說,呢套小說俾人翻譯成至少84個版本,包括法文同埋德文[16]。
20世紀,匈牙利嘅盧卡奇 (György Lukács) 認為,華特史葛係首位歷史小說作家,唔止將歷史當做講當代故事嘅便利框架,而且將歷史當做獨特嘅社會同埋文化背景。 華特史葛嘅蘇格蘭小說《韋弗利》(Waverley,1814年)同埋《羅布·羅伊》(Rob Roy,1817年)透過衝突探索社會嘅發展,將故事聚焦喺處於唔同社會群體交集之下嘅平凡人;而《艾芬豪》(Ivanhoe,1820)被譽為重新燃起讀者對中世紀興趣嘅小說[17]。
19世紀中葉,好多出名嘅英國作家都出版過歷史小說,其中最出名嘅包括咗薩克雷(Thackeray)嘅《名利場》(Vanity Fair)、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嘅《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艾略特(George Eliot)嘅《羅莫拉》(Romola)、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嘅《韋斯活豪!》(Westward Ho!)同埋《赫里沃德嘅覺醒》(Hereward the Wake)。 1880年,哈代(Thomas Hardy)唯一嘅歷史小說《小號少校》(The Trumpet-Major),以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期間嘅韋茅斯(Weymouth)做背景 ,當時嗰個鎮嘅人好擔心拿破崙會入侵佢哋[18]。
喺美國,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係一個受華特史葛影響嘅著名歷史小說作家。 佢最出名嘅小說係1826年嘅《最後的莫西干人:1757 年的敘述》(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 Narrative of 1757),呢本係《皮襪子故事》(Leatherstocking Tales)五部曲嘅第二本書[19]。 《最後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以1757年嘅殖民地爭奪戰(七年戰爭)做背景,當時法國同英國為咗爭奪北美嘅控制權而打仗。庫柏(Cooper)嘅主要競爭對手[20] ,尼爾(John Neal)喺公元1828年創作咗第一部關於17世紀塞勒姆(Salem)女巫審判嘅合訂本小說《雷切爾·戴爾》(Rachel Dyer)[21]。 《雷切爾·戴爾》亦都影響咗以呢段時期做背景嘅美國未來小說,例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喺公元1850年寫嘅《紅字》(The Scarlet Letter)[22],呢部係19世紀美國最出名嘅歷史小說之一[23]。 以公元1642到1649年,17世紀嘅麻省(Massachusetts )清教徒主導嘅波士頓(Puritan Boston)做背景,講咗白蘭(Hester Prynne)嘅故事,佢喺同人哋有外遇嘅時候,有咗個囡,佢後悔,最後有尊嚴咁尋找新生活。
喺法國文學裏面,華特史葛歷史小說風格,最突出嘅繼承者係巴爾札克(Balzac)。 公元1829 年,巴爾札克(Balzac )出版咗《楚安人》(Les Chouans),佢係一部模仿華特史葛爵士風格嘅歷史著作[24],之後呢部小說被納入《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 《人間喜劇》嘅大部分故事發生係波旁王朝復闢(Bourbon Restoration)同埋七月王朝(July Monarchy)時期,亦都有幾部小說嘅故事係發生喺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期間,仲有啲小說講嘅故事發生喺中世紀(Middle Ages)或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包括《嘉芙蓮·德·麥地奇》(Catherine de Medici)同埋《不死魔藥》(The Elixir of Long Life)。
雨果(Victor Hugo)1831年出版嘅《鐘樓駝俠》(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係19世紀浪漫歷史小說嘅另一個例子。 雨果係喺1829年開始創作《鐘樓駝俠》,主要目的係等當時嘅人意識到哥德式建築嘅價值,喺嗰陣時,哥德式建築俾人嚴重忽視,經常俾人拆咗,然後攞塊地去起新嘅建築物,或者係將部分建築物重建成較新嘅風格,破壞咗原本嘅風格[25]。 故事發生喺1482年,地點係法國嘅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法文: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寫咗幾部流行嘅歷史小說,包括《基度山恩仇記》(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和《三個火槍手》(The Three Musketeers)。聖茨伯里(George Saintsbury)講過:「據說《基度山恩仇記》一經問世,就成為歐洲最受歡迎嘅書,而且持續咗好一段時間[26]」,到依家仲好流行,佢亦都「俾人翻譯成幾乎所有嘅現代語言,而且大多數語言嘅譯本,都從未絕版過」。至少有二十九部以佢做基礎嘅電影......同埋好幾部電視劇,而好多電影都將「基度山」呢個名加喺片名嗰度。
托爾斯泰(Leo Tolstoy)嘅《戰爭與和平》用19世紀做歷史背景,嚟批評當代嘅事。托爾斯泰睇咗好多有關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嘅俄文同埋法文嘅歷史,然後用小說嘅方法去描繪然後討論佢對歷史、戰爭、權力等嘅睇法。喺小說第三卷嘅開頭,作品嘅小說同埋歷史之間嘅界線變得模糊,目的係故事更接近真相 。故事背景設定喺作者寫呢本小說之前嘅60 年,喺透過一手同埋二手資料嘅研究「俄法戰爭」,佢亦都同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期間經歷過戰爭嘅人傾偈,所以呢本書可以話係民族誌同埋虛構嘅混合體[27][28]。
司湯達(Stendhal,原名:Marie-Henri Beyle )寫嘅《帕爾馬修道院》(The Charterhouse of Parma)係一部史詩式嘅作品,主角係一個拿破崙時期嘅意大利貴族東戈(Fabrice del Dongo),佢係一個理想主義,亦都好天真,佢喺拿破崙「百日皇朝」嘅時候,用相當「堂吉訶德」式嘅努力,想加入拿破崙部隊。作者幫拿破崙打過仗,亦都參加過法國入侵俄羅斯嘅戰爭。
公元1827年,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嘅《訂婚者》(The Betrothed)係最出名同埋最多人睇嘅意大利文小說。《訂婚者》嘅靈感嚟自華特史葛嘅《艾芬豪》,但係加咗一啲創新元素(主要人物係兩個低下層階層嘅人,無浪漫化同埋理想化咗過去嘅描述,明確嘅基督教訊息),佢喺某種程度上,可以話係佢跟住嗰幾十年嘅寫實小說先驅。故事發生係公元1628年義大利北部,當時係喺西班牙統治之下嘅壓迫歲月,作者寫呢本小說嘅時候,奧地利控制緊義大利嘅北部,所以呢本書有時俾人視為對奧地利嘅攻擊。
由於《訂婚者》備受歡迎,佢嘅成功迅速引嚟大批模仿者,幾乎每個義大利作家都試過呢種寫作風格。依家幾乎無人記得嘅小說,好似曼佐尼(Manzoni)嘅好朋友格羅西(Tommaso Grossi)嘅《馬可·維斯康蒂》(Marco Visconti)或者曼佐尼嘅女婿達澤利奧(Massimo D'Azeglio)嘅《埃托雷·費拉莫斯卡》(Ettore Fieramosca),都係當時嘅暢銷書[29]。 呢啲作家當中,好多都係愛國主義者同埋政治人,例如:托馬塞奧(Niccolò Tommaseo)、格拉齊(Francesco Domenico Guerrazzi)同埋達澤利奧(D'Azeglio),喺佢哋嘅小說裏面,曼佐尼隱藏嘅政治訊息變得明確。例如費拉莫斯卡(Ettore Fieramosca)好努力咁捍衛意大利士兵嘅榮譽(當時嘅義大利士兵俾啲傲慢嘅法國人嘲笑)。 佢哋嘅敘事天賦唔等於佢哋嘅愛國熱情,佢哋嘅小說充滿咗修辭同埋誇張嘅情節,今天幾乎無人當佢哋啲作品係歷史文獻咁睇。不過,一個重要嘅例外者就係涅沃(Ippolito Nievo) 嘅《一個意大利人的自白》(The Confessions of an Italian),呢部關於威尼斯共和國(Venetian republic)嘅沒落同埋拿破崙時代嘅史詩,充滿諷刺意味同埋青春活力(涅沃係喺26歲嘅時候寫呢本書)。
至於阿拉伯文學,黎巴嫩作家扎伊丹(Jurji Zaydan,1861-1914年)係歷史小說當中最多產嘅作家,佢喺公元1889年到1914年之間,寫咗23本歷史小說。佢嘅小說喺塑造納赫達時期(Nahda period)現代阿拉伯人嘅集體意識同埋形象方面發揮咗重要作用,同時亦都教育佢哋去了解自己嘅歷史。公元1891年嘅《逃亡的馬魯》(The Fleeing Mamluk)、公元1892年嘅《馬赫迪偽裝者的俘虜》(The Captive of the Mahdi Pretender)同埋公元1899年嘅《古萊什聖母》(Virgin of Quraish)係佢嘅代表作。
20世紀
[編輯]德國
[編輯]喺20世紀德國,呢種小說嘅例子係公元1901年德國作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嘅《布登布魯克》(Buddenbrooks),呢本書講北方一個有錢商人家族,經歷咗四代人嘅衰落歷程,亦都描繪咗公元1835到1877年間,漢薩資產階級(Hanseatic bourgeoisie)嘅生活方式同埋風俗習慣。托馬斯·曼喺故事嗰度,參考咗佢自己家族(Mann family of Lübeck)同埋家族嘅社會環境。呢本係佢嘅第一本小說,喺1903年出版咗第二版,本書喺文學上好成功,令到托馬斯·曼喺1929年攞到諾貝爾文學獎。雖然諾貝爾文學獎通常係睇作家嘅作品組合,但係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提過,托馬斯·曼嘅偉大小說《布登布魯克》係佢獲獎嘅主要原因[30]。托馬斯·曼喺公元1926年到1943年間寫咗一部四部曲小說《約瑟夫和他的兄弟》(Joseph and His Brothers)。呢套書重述咗大家熟悉嘅聖經故事《創世記》,包括公元1926到1930年寫嘅《雅各嘅故事》(Die Geschichten Jaakobs;創世記27-36)、公元1931到1932年寫嘅《年輕嘅約瑟夫》(Der junge Joseph;創世記第37章)、公元1932到1936年寫嘅《約瑟在埃及》(Joseph in Ägypten;創世記38-39)同埋公元1940到1943年寫嘅《贍養者約瑟夫》(Joseph der Ernährer;創世記40-50),而故事嘅背景就設定喺古埃及阿肯那頓(Akhenaten)統治時期(公元前1353年到公元前1336年)。
喺同一時期,福希特萬格(Lion Feuchtwanger)係最受歡迎、最有成就嘅歷史小說作家之一,佢嘅作品都係喺公元1920年代到1950年代期間出版。 他嘅名氣係佢喺公元1925年,用18世紀做背景嘅暢銷書《Jud Süß》開始,同埋佢主要係法國同埋加利福尼亞流亡期間寫成嘅歷史小說,當中最出名嘅係佢分別喺1932、1935、1942年寫,用古羅馬做背景嘅約瑟夫斯三部曲(Josephus trilogy)、1951年寫嘅戈雅(Goya )同埋佢用中世紀西班牙做背景嘅小說《拉克爾:托萊多的猶太女人》(Raquel: The Jewess of Toledo)。
英國
[編輯]英國嘅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寫咗幾本膾炙人口嘅歷史小說,包括《我,克勞迪亞斯》(I,Claudius)、《耶穌王》(King Jesus)、《金羊毛》(The Golden Fleece)同埋《貝利撒留伯爵》(Count Belisarius)。 波伊斯(John Cowper Powys)寫咗兩部用威爾斯做背景嘅歷史小說:1941年寫嘅《歐文‧格倫道爾》(Owen Glendower)同埋1951年寫嘅《波里斯》(Porius)。 第一個故事涉及喺公元1400-1416年威爾斯王子(Welsh Prince)格林德爾(Owain Glyndŵr)嘅叛亂,而波利烏斯(Porius)嘅故事就發生係黑暗時代,即公元499 年,就在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入侵英國之前。波伊斯(Powys)講嘅歷史時期好似193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嘅英國。
其他重要嘅英國小說家包括海耶(Georgette Heyer)、米奇森(Naomi Mitchison)同埋雷諾(Mary Renault)。在簡·奧斯汀(Jane Austen)嘅啟發之下,海耶寫嘅歷史浪漫小說,有著攝政浪漫(Regency romance)文學嘅特色;為咗確保資料嘅準確性,佢努力咁去收集參考文獻,然後對攝政時期生活嘅各方各面做咗詳細嘅記錄。雖然有啲評論家認為小說過於詳細,但係亦有啲評論家認為細節嘅詳細程度係海耶嘅最大優勢;海耶甚至喺佢嘅小說《征服者》(The Conqueror)嗰度,重現咗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穿越英格蘭嘅情節。 米奇森(Naomi Mitchison)喺1931年寫嘅小說《玉米王與春天女王》(The Corn King and the Spring Queen),俾人認定為20世紀最好嘅歷史小說[31]。 雷諾(Mary Renault)最出名嘅就係用古希臘做背景寫歷史小說。除咗對忒修斯(Theseus)、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西蒙尼德斯(Simonides of Ceos)同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嘅虛構描寫外,佢仲寫咗一本關於亞歷山大嘅非小說傳記(non-fiction biography)。 法雷爾(J. G. Farrell)喺1973年寫嘅《克里希納普爾之圍》(The Siege of Krishnapur)係一部「傑出小說」。 受到圍攻坎普爾(Sieges of Cawnpore)同埋圍攻勒克瑙(Sieges Lucknow)等事件嘅啟發,呢本書從英國居民嘅角度詳細描述咗1857年印度叛亂期間,喺虛構嘅印度小鎮克里希納普爾(Krishnapur)俾人圍攻嘅情況。主角發現自己喺被困小鎮期間,受到越來越多嘅限制同埋剝奪,而喺一個無人可以離開嘅小鎮裏面,維持英國階級制度嘅荒謬,成為喜劇嘅笑點[32]。
喺威爾斯文學裏面,主要貢獻者係生於1960年嘅羅伯茨(William Owen Roberts)。佢嘅歷史小說包括以黑死病時期做背景嘅《Y Pla》(1987), 關於18世紀奴隸貿易嘅《天堂》 (Paradwys,2001),仲有關於俄國革命同埋後續影響嘅《彼得格勒》(Petrograd,2008)同埋《巴黎》(Paris,2013)。《Y Pla》翻譯咗做唔同嘅語言,英文版叫做《瘟疫》(Pestilence),《彼得格勒》同埋《巴黎》亦都有英文版。羅伯茨喺同時代嘅梅雷迪思(Christopher Meredith,生於1954 年),他用一位12世紀威爾士詩人小王子做敘述者嘅小說《格里菲里》(Griffri,1991)。
諾貝爾獎得主戈爾丁(William Golding)寫咗好多歷史小說。 《繼承者》(Inheritors,1955)用史前時代做背景,寫咗一個「新人類」(通常被認為是智人)透過欺騙同埋暴力戰勝咗溫和嘅種族(通常被認為是尼安德特人)嘅故事。《尖塔》(The Spire,1964)講咗一座中世紀大教堂(通常被認為係索爾茲伯里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嘅巨大尖塔嘅建造(後來接近倒塌);尖塔象徵住精神上嘅渴望同埋世俗嘅虛榮。《蠍子神》(The Scorpion God,1971)係一套三部曲中篇小說,第一部用史前非洲狩獵採集群體做背景嘅《叮噹,叮噹》(Clonk,Clonk),第二部用古埃及宮廷做背景嘅《蝎子神》,第三部用羅馬皇帝嘅宮廷做背景嘅《特使》(Envoy Extraordinary)。 《天涯海角》三部曲,包括《航海儀式》(Rites of Passage,1980)、《近距離》(Close Quarters,1987)和《火下》(Fire Down Below,1989),描述咗19世紀初嘅海上航行。 伯吉斯(Anthony Burgess)亦寫咗幾本歷史小說。佢嘅最後一部小說《德特福德的死人》(A Dead Man in Deptford)講咗一個16世紀克里斯托弗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謀殺案嘅故事。
雖然呢類小說開始冇耐就有啲演變,但係歷史小說到依家仍然深受作家同埋讀者嘅歡迎,暢銷書包括奧布萊恩(Patrick O'Brian)嘅《奧布里-馬圖林》(Aubrey–Maturin)系列、福萊特(Ken Follett)嘅《地柱》(Pillars of the Earth)同埋鄧尼特(Dorothy Dunnett)嘅《萊蒙德編年史》(Lymond Chronicles)。 過去25年英國同埋愛爾蘭嘅小說發展,重燃讀者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嘅興趣。呢啲作品包括博伊德(William Boyd)嘅《冰淇淋戰爭》(An Ice-Cream War),福克斯(Sebastian Faulks)嘅《鳥鳴》(Birdsong)同埋佢聚焦係戰爭後果嘅《金獅上的女孩》(The Girl at the Lion d'Or),巴克(Pat Barker)嘅《再生三部曲》(Regeneration Trilogy)同埋巴瑞(Sebastian Barry)嘅《漫漫長路》(A Long Long Way)。
美國
[編輯]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嘅小說《押沙龍,押沙龍!》 (Absalom, Absalom!,1936)將背景設定喺美國內戰前後。羅伯茨(Kenneth Roberts)圍繞美國革命事件寫咗好幾本書,其中1937年嘅《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1940年嘅《奧利弗·維斯韋爾》(Oliver Wiswell)同埋1947年嘅《莉迪亞·貝利》(Lydia Bailey)都成為20世紀30至40年代嘅暢銷書。以下幾個美國作家亦都喺20世紀寫過歷史小說:維達爾(Gore Vidal)、巴特(John Barth)、梅勒(Norman Mailer)、多克托羅(E. L. Doctorow)同埋威廉·甘迺迪(William Kennedy) 。 品欽(Thomas Pynchon)1997年寫嘅歷史小說《梅森與迪克森》(Mason & Dixon),講咗兩個英國測量員梅森(Charles Mason)同埋迪克森(Jeremiah Dixon)嘅故事,佢哋喺18世紀負責標記賓夕凡尼亞州同埋馬利蘭州嘅邊界 。近年嘅歷史小說有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嘅《巴洛克循環》(Baroque Cycle)、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寫嘅《伊甸園之東》(East of Eden)等作品。
21世紀
[編輯]喺21世紀嘅前幾十年,啲人對歷史小說嘅興趣愈來愈濃厚,其中最成功嘅作家之一係曼特爾(Hilary Mantel)。其他歷史小說作家包括格雷戈里(Philippa Gregory)、康威爾(Bernard Cornwell)、沃特斯(Sarah Waters)、福萊特(Ken Follett)、桑德斯(George Saunders)、哈扎德(Shirley Hazzard)同埋奧林格(Julie Orringer)等。其中以18世紀波蘭做背景嘅歷史小說《雅各書》(The Books of Jacob)俾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稱讚,話係代表作。[33]
子流派
[編輯]紀實小說
[編輯]去到20世紀,歷史小說嘅變種紀實小說(documentary fiction)流行起嚟,呢種小說「唔單止包含咗歷史人物同埋事件,仲包含咗當代報紙上面日常事件嘅報道」 ,典型例子包括多克托羅(E.L. Doctorow)1938寫嘅《美國》(U.S.A. ) 同埋1975年寫嘅《散拍》(Ragtime )[34]。
虛構傳記
[編輯]比利時出世嘅法國作家尤瑟納爾(Marguerite Yourcenar)嘅《哈德良回憶錄》(英文:Memoirs of Hadrian,法文:Mémoires d'Hadrien)講咗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嘅生與死。本書喺1951年用法文寫同埋喺法國出版,出咗無幾耐就好受歡迎,備受好評,好成功 。 喬治(Margaret George)喺1997年寫嘅《克莉奧佩特拉回憶錄》(The Memoirs of Cleopatra)同埋喺2002年寫嘅《抹大拉人馬利亞》(Mary, called Magdalene)都係寫咗歷史人物嘅虛構傳記。 更早嘅例子係托爾斯泰喺1929到1934年寫嘅彼得一世(Peter I),同埋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喺1934年寫嘅《我,克勞狄斯》(I, Claudius)同埋喺1946年寫設備《耶穌國王》(King Jesus)。最近嘅其他傳記小說系列包括伊古爾登(Conn Iggulden )嘅《征服者與皇帝》(Conqueror and Emperor)同埋哈里斯(Robert Harris)嘅《西塞羅三部曲》(Cicero Trilogy)。
歌德式小說
[編輯]哥德式小說曾經喺十八世紀末流行過。佢係以歷史做背景,主要係講啲神秘、恐怖同埋令人難忘嘅嘢。沃波爾(Horace Walpole)喺1764年寫嘅小說《奧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係其中一部最有影響力嘅作品。
歷史懸疑
[編輯]歷史懸疑小說或者可以叫佢做「歷史偵探小說」,一般喺將時間設定喺好耐以前,情節涉及解決謎團或者犯罪(通常係謀殺案)。雖然呢種作品喺1900年代初或者更早就已經存在,但係好多人認為彼得斯(Ellis Peters)係1977到1994年間寫嘅《卡德法爾編年史》(Cadfael Chronicles) 令到呢類作品普及咗。故事嘅時間設定係公元1137至1145年之間[35][36]。 喺之後嘅幾十年,呢類小說越來越受歡迎,創造咗一個俾出版商同埋圖書館認可嘅獨特作品子類型[36][37][38][39]。
歷史浪漫同埋家族傳奇
[編輯]歷史小說亦都有浪漫嘅題材,例如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嘅《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同埋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嘅《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一套流行嘅歷史浪漫小說係1921年,海耶(Georgette Heyer)以1751年做背景嘅《黑蛾》(The Black Moth)。直到1935年,佢先至寫第一部標誌性嘅攝政小說,故事以英國攝政時期(1811到1820年)做背景,當時攝政王(Prince Regent)代佢病咗嘅老豆喬治三世(George III),統治英國。海耶嘅攝政小說嘅靈感嚟自奧斯汀(Jane Austen)18世紀尾到19世紀初嘅小說。因為海耶寫嘅係百幾年前嘅事,所以佢喺小說嗰度加咗啲真實嘅歷史細節,等讀者容易啲理解。 海耶提到歷史事件嘅時候,呢啲事件只係做故事設定嘅歷史背景,佢通常都唔會喺故事敘述裏面扮演關鍵嘅角色。海耶筆下嘅人物往往包含更多嘅現代感性,小說裡面比較傳統嘅人物會認為同埋指出女主角有怪癖,例如想為愛情而結婚。
航海同埋海盜小說
[編輯]有啲歷史小說探索海上生活,例如福雷斯特(C. S. Forester)嘅《霍恩布洛爾》(Hornblower )系列、奧布萊恩(Patrick O'Brian)嘅《奧布里-馬圖林》(Aubrey–Maturin)系列、肯特(Alexander Kent)嘅《波利托》(The Bolitho)、波普(Dudley Pope)嘅《拉米奇勳爵》(Lord Ramage's)系列,呢啲多都涉及海上生活同埋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 仲有啲係用海盜做主角嘅冒險小說,例如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喺1883年寫嘅《金銀島》(Treasure Island)、薩爾加里(Emilio Salgari)喺1895到1913年寫嘅《桑多坎》(Sandokan )同埋薩巴蒂尼(Rafael Sabatini)喺1922年寫嘅《血腥船長》(Captain Blood)。 最近關於海盜嘅歷史小說嘅例子有塞維林(Tim Severin)嘅《赫克托·林奇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ector Lynch)、赫里斯托·卡爾切夫的《白色魔鬼》(英文:The White Devil;俄文:Белият Дявол)同埋基廷(Mark Keating)嘅《海盜德夫林》(The Pirate Devlin)。
架空歷史同埋歷史虛幻
[編輯]好多作品都係喺已知嘅歷史進行改編,事件嘅發生方式、細節都有唔同,有啲時候會涉及時空旅行、歷史穿越、歷史奇幻,亦可以係加啲奇幻元素落去啲已知歷史或者平行時空歷史,或者係發生喺同我哋嘅世界喺某個歷史時刻分叉咗嘅平行世界。
史學後設虛構小說
[編輯]史學元虛構小說(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將歷史小說同埋後設小說(Metafiction)結合。呢個術語同後現代文學(postmodern literature)密切相關,包括拉什迪(Salman Rushdie)同埋品欽(Thomas Pynchon)等作家。
諾貝爾獎得主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以歷史時期做背景嘅幾部小說包括《修道院紀念館》(英文:Baltasar and Blimunda;葡萄牙文:Memorial do Convento)、《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同埋《里斯本圍城史》(The History of the Siege of Lisbon)。喺歷史同埋小說不斷重疊嘅12世紀同埋20世紀嘅平行時空情節當中,小說質疑歷史來源嘅可靠性,而且探討咗寫歷史同小說嘅差異[40]。
兒童歷史小說
[編輯]歷史小說當中有一個突出嘅子類型,就係兒童歷史小說。兒童歷史小說通常遵循教學傾向,可能遵循好多其他歷史小說亞類型嘅慣例。 好多呢類作品都包含咗歷史幻想或者係時間旅行嘅元素,用嚟促成依家嘅世界同埋過去之間嘅過渡。有時出版商會委託一啲作者去創作一系列探索唔同時代嘅歷史小說。最受歡迎嘅當代系列包括《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同埋《魔法樹屋》(Magic Tree House)系列。兒童歷史小說領域當中,一個出名嘅獎就係斯科特·奧德爾歷史小說獎(Scott O'Dell Award for Historical Fiction)。
漫畫同埋圖像小說
[編輯]歷史敘事亦都可以用漫畫同埋圖像小說嘅方式。《阿基姆》(Akim)同埋《拉漢》(Rahan)等叢林漫畫當中都有史前元素。 米勒(Frank Miller)受到古希臘啟發而創作嘅圖畫小說《300》,故事以溫泉關之戰(Battle of Thermopylae)做背景;沙諾爾(Eric Shanower)嘅《青銅時代》(Age of Bronze)系列,重新演譯咗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 歷史主題亦都可以喺漫畫度搵到,例如李志正嘅《三國志》和《孫子兵法》、黃玉朗嘅《神兵》同埋張謀嘅《歲月荒涼》等。仲有日本嘅武士漫畫系列,例如《半蔵之門》(日文:半蔵の門)、《浪人劍客》(日文:バガボンド)、《浪客劍心》(日文:るろうに剣心)同埋《少女殺手阿墨》(日文:あずみ)。有啲漫畫同埋圖像小說已經俾人製作成動畫系列或者改編成電影,例如《少女殺手阿墨》同埋《300》。
中國既歷史演義
[編輯]中國喺史前「傳說」時期,仲未有文字同埋文學,好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既故事,例如黃帝大戰蚩尤、大禹治水等,都係用口述既方法流傳。文字既出現,就有咗文學,而史傳文學(Historical-Biographical Literature)就曾經係重要既歷史同埋文學既重要表現模式。當中既本紀、世家、列傳,就係重要歷史人物既詳情敘述,例如《史記》,亦有描寫戰爭同埋戰爭場面為主既《左傳》、刻畫重要歷史人物既《戰國策》,仲有講一個地方既地方志,例如《後漢書·西域傳》、明朝郭裴既《廣東通志》等,可以話係五花八門,樣樣都有。後人亦都有模仿口述歷史既作品,有啲用詩歌形式寫成,叫做詠史詩或者詠事詩,係記敘文學既一種,例如白居易既《長恨歌》。
中國歷史演義小說(類近於歐美既Historical Fiction或者Documentary Novel)可以話係史傳文學既延續,同時參考咗野史、筆記等另類史料。相傳作者係東晉葛洪既《西京雜記》,喺序言嗰度講佢係「裨《漢書》之闕」,意思係正史既補充,係補遺同埋參照。去到唐朝,出現咗傳奇,典型既係元稹既《崔鶯鶯傳》、蔣防既《霍小玉傳》、李公佐既《南柯太守傳》等。傳奇既題材大致可以分成愛情、志怪、豪俠、警世、歷史五大類。
而真正既歷史小說,去到宋朝先至出現初型,叫做講史話本,屬於筆記小說,例如南宋既《大宋宣和遺事》等。去到元初,「小說」先至喺「講史」既基礎上發展出嚟。講史話本係元、明同埋之後既傳統歷史小說既敘事模式,而第一部成熟既歷史小說係元末明初羅貫中寫既《三國誌演義》。
中國既歷史演義好多都係注重敘述戰爭同埋戰爭勝負,或者係起義同埋朝代更迭,典型例子就係《三國誌演義》、《秦漢演義》、《水滸傳》,基本上講咗個相當完整既故事,而且表達咗作者既政治思想、倫理觀念、道德準則、美學理想,同埋藝術思想。
除咗王侯將相呢啲上層統治者既勾心鬥角、朝代更迭之外,愛情故事亦都係另一個比較多既題材。呢啲小說只係以歷史做背景,而唔係探討或者講述歷史本身,例如《金瓶梅》、《紅樓夢》。
《金瓶梅》突破咗好多小說傳統,例如從寫歷史,轉變成寫歷史之下既現實生活;從男性中心轉變成女性中心;由寫外部環境轉變成寫內心世界,心理互動;從帝王將相既權爭、英雄豪傑既武鬥、神魔鬼怪既超自然力量,轉變成現實既普通人,從官員到三教九流,各色各樣既人都有。係呢啲寫作方式既轉變方面,《金瓶梅》有啲似差唔多同期既法國小說《克萊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而且描寫既層次更深。
表演藝術
[編輯]時代電影同埋電視劇
[編輯]歷史劇電影故事取材自歷史事件同埋歷史名人。有啲歷史劇係紀錄片,佢哋喺依家可以得到嘅歷史研究資料裡面,準確咁描述歷史事件或者傳記。亦有啲歷史劇係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嘅虛構故事,例如:1995年米路吉遜執導嘅美國史詩式戰爭電影《驚世未了緣》(Braveheart),佢大致上係取材自13世紀騎士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為蘇格蘭獨立而戰嘅故事。有啲以亞洲做背景嘅電影,講啲東亞、中亞、南亞嘅歷史;喺日本,呢啲亦都叫做時代劇(日文:じだいげき)。 亦都有武俠小說改武俠電影編嘅,例如根據金庸嘅小說改編嘅《倚天屠龍記》(1984)同埋根據王度廬嘅小說改編嘅《臥虎藏龍》(2000)。張藝謀執導咗好幾部好受歡迎嘅武俠電影,例如《英雄》(2002)、《十面埋伏》(2004)和《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 雖然大部分武俠電影都係虛構嘅,但係亦都有啲俾人分類做歷史劇。武士電影(日文:チャンバラ),例如:《盲劍客》(日文:座頭市),《帶子雄狼》(日文:子連れ狼)系列亦都係屬於歷史劇嘅範疇。
佩普拉姆(意大利文:Peplum )電影或者英語世界通常叫佢做「劍同埋涼鞋」(sword-and-sandal)電影係歷史古裝電影嘅亞類型,當中包括咗動作同埋奇幻嘅電影元素,呢種電影喺1958年到1965年之間,主導咗義大利嘅電影業,佢哋嘅故事通常會以聖經、古希臘或者羅馬文明做背景。 佩普拉(pepla )電影多數以超級英雄做主角,例如:講一個力大無窮嘅羅馬神話人物嘅《大力士》(英文:Hercules),講一個俾上帝賜與極大力氣嘅猶太人士師嘅《參孫》(希伯來文:Šīmšōn,意思係太陽之人)、講一個非利士人勇士嘅《歌利亞》(希伯來文:Golyat)、講大力士嘅仔嘅《烏薩斯》(英文:Ursus)或者係義大利流行嘅民間英雄《馬西斯特》(意大利文:Maciste)。呢啲超級英雄經常會救出俾暴君俘虜嘅公主,或者係同神話生物戰鬥。唔係所有呢類電影都係以奇幻做基礎嘅。雖然故事情節有很大嘅自由度,但係好多故事都係基於真實嘅歷史人物,好似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埃及妖后(拉丁文:Cleopatra VII Philopator)同埋漢尼拔(拉丁文:Hannibal Barca)。 角鬥士(拉丁文:gladiatōrēs)、海盜、騎士、維京人同埋反抗暴君嘅奴隸,呢啲都係受歡迎嘅主題。 仲有係基於中世紀嘅敘事電影,好似里德利史葛(Ridley Scott)嘅歷史史詩《羅賓漢》(Robin Hood,2010)、《天國》(Kingdom of Heaven,2005),同埋係基於亞瑟王傳奇嘅次類型電影,好似《潘德拉貢:父親之劍》(Pendragon: Sword of His Father,2008)和《亞瑟王》(King Arthur,2004)。
好多歷史敘述俾人改編成電視劇,出名嘅古代歷史電視劇包括:《羅馬》、《斯巴達克斯》(Spartacus)、《埃及》、《最後的王國》同埋《克勞狄斯一世》(I Claudius)。都鐸王朝亦都係非常突出嘅主題,例如《都鐸王朝》、《童貞女王》同埋《伊莉莎白一世》等電視連續劇。亦都有用拿破崙戰爭嘅節目,例如《夏普》(Sharpe )同埋《霍恩布洛爾》(Hornblower)。歷史肥皂劇都好受歡迎,包括土耳其電視劇《輝煌的世紀》(The Magnificent Century)同埋《奧斯曼帝國往事:叛亂》(Once Upon A Time In The Ottoman Empire: Rebellion)。
喺台灣,講眷村文化,攞到第40屆金鐘獎嘅《再見,忠貞二村》、講白色恐怖之下嘅民間抗爭而得到2004台灣廣播電視金鐘獎嘅《赴宴》,透過講台灣女醫師嘅坎坷人生去透視台灣嘅變遷嘅《浪淘沙》等。喺中國,製片廠亦都製作咗唔少歷史電視劇,例如《東周列國·春秋篇》、《東周列國·戰國篇》、《大秦帝國》四部曲、《太平天國》等。喺香港,就出現咗純武俠嘅電視劇,好多都係根據金庸作品改編嘅,例如《神鵰俠侶》、《笑傲江湖》,仲有古龍嘅《陸小鳳》同埋《楚留香》等。佢哋係亞洲好受歡迎,但係西方媒體基本上無留意到佢哋嘅存在。
戲劇
[編輯]歷史劇
[編輯]歷史劇係同悲劇、喜劇並列嘅三大西方戲劇流派之一,雖然歷史劇嘅現代形式,起源比其他兩大流派遲咗好多年[41],所以佢好多時俾人視為悲劇嘅一個子集[42] 。呢類以歷史敘事做基礎嘅戲劇叫做歷史劇,通常以中世紀或者近代早期做背景;喺文藝復興時期嘅英國,歷史劇作為一種同悲劇好唔同嘅流派出現咗[43] ,呢個流派最出名嘅例子係莎士比亞嘅歷史劇,佢嘅戲劇到依家仍舊俾人視為呢個流派。 莎士比亞寫咗好多歷史劇,其中一啲作為歷史劇咁,收錄咗喺第一對開本裏面,另外一啲就俾人列做悲劇或者羅馬戲劇。歷史劇當中最出名嘅係《理察三世》、《亨利四世》(第一部分)、《亨利四世》(第二部)同埋《亨利五世》。其他以歷史人物做主題嘅戲劇,包括悲劇《馬克白》(Macbeth),故事設定喺11世紀中葉蘇格蘭鄧肯一世同埋懺悔者愛德華統治時期,套戲講勇敢嘅蘇格蘭將軍馬克白,聽到女巫嘅預言話佢將來會做蘇格蘭國王。喺佢老婆慫恿之下,馬克白暗殺咗國王鄧肯,自立為王。佢喺自責同埋幻想嘅折磨底下,變成暴君,用兇殘嘅手段去打壓對佢有敵意同埋猜忌嘅人嚟保護自己。大屠殺同埋內戰,令到馬克白兩公婆變得好自大、瘋狂、情緒化,直到最後滅亡。另一套出名嘅悲劇《李爾王》係根據英國傳奇故事改編而成,浪漫喜劇《辛白林》(Cymbeline, King of Britain)亦都係以古代英國做背景,寫咗一個欺騙、追求同埋誘惑嘅故事。
同莎士比亞同時代嘅其他劇作家,例如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亦都善於將歷史主題戲劇化。馬洛(Marlowe)寫嘅《愛德華二世》講愛德華二世國王俾佢嘅男爵同埋王后罷免嘅故事,佢哋唔滿意國王嘅寵兒對宮廷同埋國家事務嘅不當影響;而《巴黎大屠殺》(Massacre at Paris)就用戲劇化嘅描述方法去寫1572年發生嘅法國聖巴塞洛繆教堂事件(Sain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in France) 。馬洛喺1587到1588年之間寫嘅《帖木兒大帝》(Tamburlaine the Great)係一套兩集嘅戲,講十四世紀最殘酷、嗜血、野蠻、無憐憫心,視人命如草芥嘅統治者帖木兒(Timur)嘅故事,個故事係基於「跛子帖木兒」嘅一生。
歷史劇亦都出現咗喺其他地方嘅西方文學。 德國作家歌德(德文: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同埋席勒(德文:Friedrich Schiller)寫咗好幾部歷史劇,其中包括歌德1788年寫嘅《埃格蒙特》(Egmont),套劇以16世紀做背景,深受莎士比亞悲劇嘅影響;席勒喺1800年寫嘅《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描繪咗蘇格蘭嘅瑪麗女王嘅最後日子。呢套劇係多尼采蒂(Donizetti)喺1834年寫嘅歌劇《瑪麗亞·斯圖爾達》(Maria Stuarda)嘅基礎。貝多芬為埃格蒙特創作咗配樂。
後來嘅愛爾蘭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寫咗幾本歷史劇,包括1898年寫嘅《凱撒與克莉奧佩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同埋1924年出版嘅《聖女貞德》(Saint Joan),即係喺羅馬天主教會封聖聖女貞德之後無幾耐,呢套劇根據聖女貞德受審嘅大量記錄,戲劇化咁去講佢嘅一生。20世紀最出名嘅歷史劇之一就係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嘅《伽利略一生》(The Life of Galileo),套劇寫意大利偉大嘅哲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嘅後期生活,伽利略因傳播佢嘅科學理論而受到羅馬天主教會嘅迫害。套劇嘅主題包括教條主義同科學證據之間嘅衝突,同埋探討面對壓迫時堅貞不屈嘅價值觀。
最近,英國劇作家賓頓(Howard Brenton)寫咗幾部歷史劇。佢因為寫咗《羅馬人在英國》而聲名狼藉,套劇喺 1980年10月喺國家劇院首次上演,套劇將公元前54年羅馬入侵英國同當代英國喺北愛爾蘭嘅軍事存在進行類比。可惜,套戲對政治嘅擔憂俾圍繞強姦場景嘅爭議掩蓋咗。布倫頓亦都為安妮·博林(Anne Boleyn)創作咗一部講佢一生嘅戲劇,套劇喺2010年喺莎士比亞環球劇院首演。安妮·博林被描繪成宮廷政治同埋宗教內鬥嘅重要力量,佢對丁道爾聖經譯本嘅熱情進一步推動咗新教事業[44]。
歌劇
[編輯]蒙台忽第(意大利文: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嘅《波佩亞加冕禮》(意大利文:L'incoronazione di Poppea)係最早用歷史事件同埋歷史人物嘅歌劇之一,套劇喺1643年嘉年華期間首次喺威尼斯上演。佢描述咗羅馬皇帝尼祿(Nero)嘅情婦波佩婭(Poppaea)點樣實現佢嘅野心,最後加冕做女王嘅故事。1651年,呢套歌劇喺那不勒斯重演,但係後來好一段時間俾人忽視咗,直到1888年樂譜俾人重新發現,之後呢套劇成為19世紀末同埋20世紀初學術界關注嘅主題。由1960年代以嚟,呢套歌劇已經多次演出同埋錄製。韓德爾(德文:Georg Friedrich Händel)亦都根據歷史人物創作咗幾部歌劇,包括1724年寫嘅《朱利奧·切薩雷》(Giulio Cesare)、1724年寫嘅《塔梅爾拉諾》(Tamerlano )同埋1725年寫嘅《羅德琳達》(Rodelinda )。
歌劇用歷史主題亦都係喺19世紀得到發展。通常係四幕或者五幕,演員陣容、樂團規模都好宏大,舞台壯觀。(註:四幕戲劇通常係:第1幕係鋪墊,第2幕係敘事,第3幕係高潮,第4幕係結尾;而五幕戲劇通常係:第1幕係開端,第2幕係上升,第3幕係高潮,第4幕係低谷,第5幕係結尾。)喺法國,劇作家斯蓬蒂尼(Gaspare Spontini)、凱魯比尼(Luigi Cherubini)同埋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嘅幾部歌劇堪稱法國大歌劇嘅先驅。當中包括斯蓬蒂尼(法文:Gaspare Luigi Pacifico Spontini)喺1807年寫嘅《拉維塔萊》(法文:La Vetale)同埋1809年寫,1817年修訂嘅三幕劇《費爾南德·科爾特斯》(法文:Fernand Cortez)、凱魯比尼(意大利文: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喺1813年寫嘅《阿本塞吉斯》(法文:Les Abencérages) 、羅西尼(意大利文: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喺1827年寫嘅《圍攻科林特》(法文:Le Siège de Corinthe)同埋喺1828年寫嘅《摩西與法老》(法文:Moïse et Pharaon)。呢啲劇通常都有法國大歌劇嘅大規模同埋大場面特色。另一個重要嘅先驅係梅耶貝爾(德文:Giacomo Meyerbeer)嘅《十字軍在埃及》(意大利文:Il crociato in Egitto),佢最終成為公認嘅大歌劇流派嘅領軍人物。重要嘅歷史主題歌劇作曲家有朱斯卑·威爾第(意大利文: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同埋理查·華格納(德文:Richard Wagner)。
俄國作曲家亦都有用歷史人物去創作歌劇,當中穆索斯基(羅馬化俄文:Modest Petrovich Musorgsky,1839-1881)喺1868年到1873年間創作嘅《鮑里斯·戈東諾夫》(羅馬化俄文:Boris Godunov)係佢嘅代表作。 呢套歌劇嘅主人公係俄羅斯統治者戈東諾夫,喺1598年至1613年期間,俄國喺政治動亂時期,佢係俄國沙皇(1598年至1605年)。1605年戈東諾夫死咗,佢個仔費奧多爾繼位,冇幾耐就俾人殺死咗,然後偽德米特里一世(False Dmitriy)喺波蘭支持之下自立做沙皇。同樣出名嘅仲有作曲家鮑羅定(Aleksandr Porfiryevich Borodin)嘅《伊戈爾王子》(羅馬化俄文:Knyáz Ígor;英文:Prince Igor),佢根據古俄羅斯史詩《伊戈爾的主人之歌》(The Lay of Igor's Host)改編成歌劇,講1185年羅斯王子伊戈爾(Igor Svyatoslavich)對抗庫曼部落入侵嘅戰役。
歷史重演
[編輯]歷史重演係一種教育或者娛樂活動,啲人按照劇本重現一件歷史事件或者一個歷史時刻嘅各方各面。歷史重演嘅愛好者會著住古裝,通過演出、表演等嘅方式去重現某段歷史。最早喺羅馬帝國時期,當時嘅人就已經開始熱衷於歷史重演。
歷史重演可以狹義咁定義做重演某個特定時刻嘅一場戰鬥,例如喺1913年葛底斯堡大團聚期間,啲老兵喺葛底斯堡戰場上露營,慶祝葛底斯堡戰役50週年嘅時候,「重演」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蓋茨堡之役最後一日(1863年7月3日)嘅皮克特衝鋒(Pickett's Charge),當時南方邦聯軍嘅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下令向墳場嶺嘅北方聯邦軍米德少將(George Gordon Meade)所發動嘅一次步兵攻擊。
歷史重演亦都可以廣義咁定義做重演整個時期,例如重演攝政時期,1920年嘅柏林計劃或者係整場戰役。
東方戲劇
[編輯]日本
[編輯]時代劇(日文:時代劇/Jidaigeki),又叫做劍劇,係以1868年明治維新之前嘅日本歷史做背景嘅古裝日本戲劇、電影同埋電視劇。呢啲劇嘅故事主要係講日本嘅歷史事件同埋歷史人物,演譯當時嘅武士、農民、工匠、町人等嘅生活狀況。因為呢啲劇會有好多用日本刀或者劍嘅武術比併。時代背景多數係設喺戰國時代、江戶時代,但係亦都有啲劇係設喺平安時代後期為背景,例如《地獄變》(日文:地獄変/Jigokuhen)。
NHK大河劇(日文:大河ドラマ/Taiga Dorama)係日本放送協會由1963年開始,以某個日本時代或者某啲歷史人物做主題而製作,有啲似時代劇劇嘅50集電視連續劇。
台灣
[編輯]台灣嘅唸歌仔,或者歌仔戲係用歌謠演唱嘅古仔。台灣歌仔戲嘅劇目,喺早期多數係用傳統嘅「歌仔」唱本,用長篇說唱嘅形式嚟到講民間故事,例如「四大齣」嘅《山伯英臺》、《呂蒙正》、《陳三五娘》同埋《什細記》。後來歌仔戲受到其他戲劇嘅影響,增加咗好多歷史演義小說嘅素材,例如《穆桂英斬子》、《秦香蓮》、《羅通掃北》、《包公審郭槐》、《趙五娘》、《孫龐鬥智》等,嚟啲戲叫做「古冊戲」或者「歷史戲」。
中國
[編輯]崑劇
[編輯]崑曲源自南戲的崑山腔,源於元末、明初之間嘅蘇州府崑山縣。崑曲係中國戲曲當中最重要嘅劇種,佢嘅舞台演出形式叫做「崑劇」,因為崑劇嘅藝術性好高,表演手段好豐富,有高度嘅舞蹈性,唱腔、曲詞緊扣,形成精緻嘅藝術規範,所以崑劇影響咗所有後嚟出現嘅劇種,所以有「百戲之母」嘅美譽。
粵劇
[編輯]廣東大戲,又叫做粵劇,係一種揉合咗唱、做、念、打,加上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嘅表演藝術。粵劇源自南戲,由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喺廣東、廣西出現,粵劇嘅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嘅服飾同埋打扮。
潮劇
[編輯]潮劇,又叫做潮州戲,係用潮州話演唱,潮劇屬於元明南戲嘅分支,公元1566年(明朝嘉靖丙寅年)嘅《荔鏡記》係到依家見到嘅最早劇本。潮劇開始嘅時候,喺廣東潮汕、閩南地區流行,但係,隨住潮州人向海外移民,而傳播到港澳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甚至歐美嘅中國戲劇。同其他中國劇種唔同嘅係,潮劇嘅丑生,係眾多角色當中最突出嘅。
京劇
[編輯]京劇係比較後期嘅中國戲劇,公元1790年(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嚟自南方嘅四個徽劇戲班陸續去咗北京(叫做「徽班進京」);1828年前後(清朝道光年間),有大量嘅湖、廣一帶嘅演員進京表演,亦都令到京劇融合咗其他戲劇嘅元素。1950年代,大批中國大陸難民南下香港,將京劇文化帶到香港,喺1960年代,香港已經有京劇班,京劇嘅元素亦都影響咗香港嘅武術電影。
睇埋
[編輯]- Historical fiction awards
- List of historical novelists
- List of historical fiction by time period
- Walter Scott Prize
- Bayhaqi's History
參考
[編輯]- ↑ https://www.britannica.com/art/historical-novel
- ↑ RichardLee (2018-10-15). "Guide: Defining the historical fiction genre". Historical Novel Society. 喺2023-12-13搵到.
- ↑ Adamson, Lynda G. (1999). World Historical Fiction. Phoenix, AZ: Oryx Press. p. xi. ISBN 9781573560665.
- ↑ 林侃儒 (2012)。〈華特.史考特之艾凡赫:論蘇格蘭國族主義之進程〉。thesis.lib.nccu.edu.tw。喺2023-12-13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Dabrowski, Patrice M. (2004). Commemorations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 Pola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253110282.
- ↑ "Hugo, Victor". Mapping Gothic France. 原著喺2018-11-06歸檔. 喺2014-09-14搵到.
- ↑ Celia Brayfield; Duncan Sprott (5 December 2013). Writing Historical Fiction: A Writers' and Artists' Companion. A&C Black. p. 63. ISBN 978-1-78093-838-7.
- ↑ Vidal-Naquet, Pierre (Winter 1992). "Atlantis and the Nations". Critical Inquiry. 18 (2): 300–326. doi:10.1086/448634. JSTOR 1343786.
- ↑ Roy Starrs (23 October 2013). Asian Nationalism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Taylor & Francis. p. 646. ISBN 978-1-134-27869-5.
- ↑ Wynne-Davies, Marion (25 November 2002). Sidney to Milton, 1580-1660. Palgrave Macmillan. ISBN 9781403937926.
{{cite book}}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Aust, Hugo (1994). Der historische Roman. pp. 63–84. doi:10.1007/978-3-476-03977-4. ISBN 978-3-476-10278-2.
- ↑ Moretti, Franco. (1999), 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 1800-1900, Verso, pp. 34–35, ISBN 1-85984-224-0, OCLC 778577173.
- ↑ Geppert, Hans Vilmar. (2009). Der historisch Gegenwart. Francke. pp. 8–101. ISBN 978-3-7720-8325-9. OCLC 516135008.
- ↑ Granlid, Hans Olof. (1964). Då som nu : historiska romaner i översikt och analys. Natur och Kultur. pp. 46–65. OCLC 247481387.
- ↑ Kulturmøter i nordisk samtidslitteratur : festskrift til Per Thomas Andersen. Andersen, Per Thomas, 1954-, Dingstad, Ståle,, Norheim, Thorstein,, Rees, Ellen. Oslo. 2014. ISBN 978-82-7099-778-7. OCLC 897358174.
{{cite book}}
: CS1 maint: others (link) - ↑ Looser, Devoney. Women Writers and Old Age in Great Britain, 1750–1850, pp. 157 ff. JHU Press, 2010. ISBN 978-1-4214-0022-8. Accessed 30 September 2013.
- ↑ Bull, Marcus (2005). Bull, Marcus (編). Popular Images of the Middle Ages (英文).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pp. 7–41. doi:10.1057/9780230501577_2. ISBN 978-0-230-50157-7.
- ↑ "Hardy and the Trumpet Major". Dorset Life. 2010. 喺1 December 2013搵到.
- ↑ Last of the Mohicans, The. In: Merriam-Webster's Encyclopedia of Literature. Merriam-Webster, 1995, ISBN 0877790426, p.661
- ↑ Lease, Benjamin (1972). That Wild Fellow John Neal and the American Literary Revolution. Chicago, 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39. ISBN 0-226-46969-7.
- ↑ Sears, Donald A. (1978). John Neal. Boston, Massachusetts: Twayne Publishers. p. 82. ISBN 080-5-7723-08.
- ↑ Kayorie, James Stephen Merritt (2019). "John Neal (1793-1876)". 出自 Baumgartner, Jody C. (編). American Political Humor: Masters of Satire and Their Impact on U.S. Policy and Culture.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p. 90. ISBN 9781440854866.
- ↑ "Sinner, Victim, Object, Winner | ANCHORS: JACKI LYDEN". Weekend All Things Considered. 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 March 2, 2008.
masterwork
- ↑ Liukkonen, Petri. "Honoré de Balzac". Books and Writers. Finland: Kuusankoski Public Library. 原著喺24 September 2014歸檔.
- ↑ "Notre-Dame Cathedral of Reims".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4-12-27. 喺2014-12-27搵到.
- ↑ Alexandre Dumas,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2004, Barnes & Noble Books, New York. ISBN 978-1-59308-151-5, p. 601
- ↑ Friedrich, Paul (2003). "Tolstoy and the Chechens: Problems in Literary Anthropology". Russian History. 30 (1/2): 113–143. ISSN 0094-288X.
- ↑ Pevear, Richard (2008). War and Peace. Trans. Pevear; Volokhonsky, Larissa. New York City: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 Della Coletta, Cristina (1993). The legacy of Alessandro Manzoni: The Italian historical novel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29". Nobelprize.org. 喺November 11, 2012搵到.
- ↑ Longford, Elizabeth (13 January 1999). "Obituary: Naomi Mitchison". The Independent. 喺14 May 2014搵到.
- ↑ Prusse, Michael C. (2003). British and Irish Novelists Since 1960. Detroit, Michigan: Gale. ISBN 978-0-7876-6015-4.
- ↑ "Olga Tokarczuk's 'magnum opus' finally gets English release – after seven years of translation". The Guardian. 26 February 2021.
- ↑ Abrams, M. H. (1999).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p. 194.
- ↑ Picker, Lenny (3 March 2010). "Mysteries of History". Publishers Weekly. 喺13 November 2013搵到.
- ↑ 36.0 36.1 Rivkin, David B. Jr. (27 February 2010). "Five Best Historical Mystery Novels". WSJ.co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原著喺4 December 2013歸檔. 喺17 November 2013搵到.
- ↑ Magar, Guy. "The Mystery Defined". WritersStore.com. 喺17 November 2013搵到.
- ↑ "A Guide for Historical Fiction Lovers". ProvLib.org. Providence Public Library. 喺18 November 2013搵到.
- ↑ "Popular Culture: Mysteries". ASCPLpop.AkronLibrary.org. Akron-Summit County Public Library. 原著喺7 June 2012歸檔. 喺18 November 2013搵到.
- ↑ The Collected Novels of José Saramago.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0. ISBN 9780547581002.
- ↑ Ostovich, Helen; Silcox, Mary V; Roebuck, Graham (1999). Other Voices, Other Views: Expanding the Canon in English Renaissance Studies.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ISBN 9780874136807. 喺2014-08-07搵到.
- ↑ Ribner, Irving (December 1955). "Marlowe's Edward II and the Tudor History Play". ELH.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2: 243–253. doi:10.2307/2871887. JSTOR 2871887.
- ↑ Irving Ribner (1965). The English History Play in the Age of Shakespeare. Psychology Press. ISBN 9780415353144. 喺2014-08-07搵到.
- ↑ "Michael Coveney, The Independent, 19 July 2011". Independent.co.uk. 18 July 2011. 原先內容歸檔喺23 July 2016. 喺29 August 2017搵到.
Works cited
[編輯]- de Groot, Jerome (2009-09-23). The Historical Novel. Routledge. ISBN 9780203868966.
- Lukacs, Georg (1969). The Historical Novel. Penguin Books.
Further reading
[編輯]- Cole, Richard. "Breaking the frame in historical fiction." Rethinking History (2020) 24#3/4, pp 368–387. Frame breaking, or metalepsis, is authors placing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or characters engaging with their author.
- Fisher, Janet. "Historical fic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2004) pp: 368-376.
- Freeman, Evelyn B., and Linda Levstik. "Recreating the past: Historical fiction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8.4 (1988): 329-337.
- Grindon, Leger. Shadows on the past: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fiction film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McEwan, Neil. Perspective in British historical fiction today (Springer, 1987).
- Rousselot, Elodie, ed. Exoticising the Past in Contemporary Neo-Historical Fiction (2014)
- Historical fiction by women, about women
- Historical Fiction recommended reading
- Audio Archives from "Historical Fiction and The Search for Truth"- 2009 Key West Literary Seminar
- Historical Fiction Festival Annual event in Summerhall, Edinburgh, for writers and audiences to discuss historical fiction.
- Defining the Genre: What are the rules for historical fiction? Archived 2016-11-22 at the Wayback Machine from the Historical Novel Society
- When Fictionalized Facts Matter -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rticle on the fictionalization of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