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地區 | |
---|---|
波羅的海地區地圖 | |
方位 | 歐洲 |
坐標 | 58°N 20°E / 58°N 20°E (接近哥特蘭島嘅北端稍為偏東位置) |
種類 | 海 |
主要流入 | 道加瓦河、克米河、尼曼河(涅曼河)、涅瓦河、奧得河、維斯瓦河、盧勒河、納爾瓦河、托爾尼河 |
主要流出 | 丹麥海峽 |
集水區 | 1,641,650 km2(633,840 sq mi) |
周邊國家 | 沿海國: 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俄羅斯、瑞典 非沿海國: 白俄羅斯、捷克共和國、挪威、斯洛伐克、烏克蘭[1] |
最長 | 1,601 km(995 mi) |
最闊 | 193 km(120 mi) |
湖面面積 | 377,000 km2(146,000 sq mi) |
平均水深 | 55 m(180 ft) |
最深 | 459 m(1,506 ft) |
湖容量 | 21,700 km3(1.76×1010 acre·ft) |
Residence time | 25年 |
岸線長度1 | 8,000 km(5,000 mi) |
島 | 阿布魯卡島、艾尼亞島、群島海島嶼(奧蘭群島)、博恩霍爾姆島、丹荷姆島、厄斯特荷爾姆群島、法爾斯特島、法羅島、費馬恩島、哥特蘭島、海盧奧托島、希登湖島、希尤馬島、霍爾莫亞納島、卡薩里島、克瑟拉島、基赫努島、基米托島、奎納斯圖島、科特林島、拉亞薩洛島、勞塔薩里島、利丁厄島、吕斯特雷島、洛蘭島、馬尼拉德島、莫尼島、莫胡島、波爾島、普蘭格利島、奧斯穆薩島、厄蘭島、雷普洛特島、魯赫努島、呂根島、薩雷馬島、斯托拉卡爾索島、芬蘭堡、大帕克里島同細帕克里島、烏曼茲島、烏瑟多姆島/烏茲南島、瓦多島、瓦爾姆島、維爾桑迪島、沃姆西島、沃林島 |
城鎮 | 哥本哈根、格但斯克、格丁尼亞、格賴夫斯瓦爾德、哈普薩盧、赫爾辛基、尤爾馬拉、加里寧格勒、基爾、克萊佩達、科沃布熱格、庫雷薩雷、凱爾德拉、呂貝克、盧萊奧、瑪麗港、奧盧、帕朗加、帕爾迪斯基、派爾努、里加、羅斯托克、聖彼得堡、利耶帕亞、斯德哥爾摩、塔林、圖爾庫、溫茨皮爾斯 |
參考 | [2] |
1 岸線長度嘅定義冇公認標準。 |
呢條海域從北緯53°伸延到北緯66°,同時從東經10°到東經30°。佢係架上海同邊緣海,同大西洋之間嘅水交換有限,變成一個內海。波羅的海經過丹麥海峽流入卡特加特,經過厄勒海峽、大貝爾特海峽同小貝爾特海峽。佢包含波的尼亞灣(分為波的尼亞海同波的尼亞灣)、芬蘭灣、里加灣同格但斯克灣。
「波羅的海」北邊係由奧蘭群島同波的尼亞灣劃分,佢嘅東北邊係芬蘭灣,東邊係里加灣,西邊係瑞典嘅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波羅的海通過運河連接白海,透過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同德國灣嘅北海連接,經過基爾運河。
定義
[編輯]管理
[編輯]赫爾辛基波羅的海區域海洋環境保護公約包括波羅的海同卡特加特海峽,但冇將卡特加特海峽列為波羅的海一部分,「喺呢份公約裏面,『波羅的海區域』指波羅的海同波羅的海入海口,由斯卡格拉克海峽嘅斯卡角平行線57°44.43'N界定。」[4]
交通歷史
[編輯]以前,丹麥王國喺波羅的海同外海嘅交界向船隻徵收海峽通行稅,係同時:喺厄勒海峽,赫爾辛格附近嘅克倫堡堡;喺大貝爾特海峽,紐堡;同埋喺小貝爾特海峽最窄嘅部分,當時係腓特烈西亞,嗰陣個要塞就起咗。小貝爾特海峽最窄嘅部分係「米德爾法特海峽」,喺米德爾法特附近。[5]
海洋學
[編輯]地理學家普遍認為,波羅的海同北海之間嘅物理邊界,最佳選擇係大貝爾特海峽南部,朗厄蘭附近嘅朗厄蘭斯貝爾特海峽同德羅根海峽。[6] 德羅根海峽位於科格灣以北,連接哥本哈根南部嘅德拉厄爾同馬爾默,仲畀厄勒海峽大橋使用,包括德羅根隧道。根據呢個定義,丹麥海峽係入海口嘅一部分,但梅克倫堡灣同基爾灣屬於波羅的海。 另一個常用嘅邊界係法爾斯特博(瑞典)同斯特文斯·克林特(丹麥)之間嘅線,因為呢度係厄勒海峽嘅南邊界。呢個邊界亦係淺水嘅南厄勒海峽(通常水深得5-10米)同明顯較深嘅水域嘅分界線。
水文同生物
[編輯]德羅根海峽嘅水深7 m(23 ft),對厄勒海峽設限,而達斯海峽嘅水深18 m(59 ft),對貝爾特海峽設限。[7] 呢啲淺水嘅海峽阻住咗卡特加特海峽重鹹水流入博恩霍爾姆同哥特蘭附近嘅盆地。
卡特加特海峽同波羅的海西南部含氧量高,生物繁盛。其餘嘅波羅的海鹹淡水混合,含氧量低,物種數量少。所以,統計上,定義越包括入海口,波羅的海顯得越健康;相反,定義越窄,佢嘅生物就顯得越危險。
個名點嚟
[編輯]塔西佗叫呢個海做瑞比克海,拉丁文:Mare Suebicum,因為佢係根據日耳曼人嘅蘇維部落嚟命名嘅[8][9],而托勒密就叫佢做「薩爾馬提亞海」,根據薩爾馬提亞人命名嘅[10]。但第一個叫佢做「波羅的海」嘅係十一世紀德國嘅編年史學家不萊梅嘅亞當。呢個名稱嘅來源係有啲推測性質,而且佢喺周圍呢片海嘅斯拉夫語同芬蘭語中都被採用咗,可能因為中世紀拉丁文喺地圖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呢個名可能同德語「belt」有關,呢個名用嚟指兩條丹麥海峽,帶海,有啲人認為呢個名係直接源自德語詞彙嘅來源,拉丁文 balteus,意思係「腰帶」[11]。不萊梅嘅亞當自己就將呢片海同腰帶做比較,認為呢個海咁叫係因為佢好似一條腰帶咁橫穿過呢片土地(Balticus, eo quod in modum baltei longo tractu per Scithicas regiones tendatur usque in Greciam)。
佢亦可能係受咗老普林尼嘅《自然歷史》中提到嘅一個傳說島嶼名稱嘅影響。老普林尼提到咗一個叫Baltia(或者Balcia)嘅島,根據皮西亞斯同色諾芬嘅說法嚟嘅。可能普林尼提到嘅係皮西亞斯《海洋論》中嘅一個叫Basilia(「皇室」)嘅島。Baltia亦可能源於「belt」,即意思係「接近海峽嘅海」。
亦有人建議,呢個島嘅名係源自原始印歐語詞根*bʰel,意思係「白色,明亮」[12],呢個意思可能回應咗根據方位顏色嚟命名海洋嘅習慣(例如黑海同紅海)。[13] 呢個*bʰel嘅詞根同基本意思保留喺立陶宛語(baltas)、拉脫維亞語(balts)同斯拉夫語(bely)中。基於呢個理由,相關假設認為呢個名係透過波羅的海語例如立陶宛語,從呢個印歐詞根演變而嚟嘅[14]。另一個解釋就係,呢個名係衍生自前述詞根,但同幾種歐洲語言中用嚟指水或者有關物質嘅詞語有關,呢啲詞語可能原本係同沼澤中嘅顏色有關(參考原始斯拉夫語*bolto,意思係「沼澤」)。另一個解釋就係,呢個名本來係指「封閉嘅海、海灣」,相對於開放嘅海[15]。
喺中世紀,呢片海有好多唔同嘅名。自1600年之後,「波羅的海」呢個名成為咗主流。用「波羅的海」同類似嘅名去指代呢片海嘅東面區域嘅用法只喺19世紀開始普遍化。
其他語言中嘅名稱
[編輯]喺古代拉丁文獻入面,波羅的海畀叫做 Mare Suebicum 或者 Mare Germanicum。[16] 喺波羅的海沿岸或者附近講嘅語言入面嘅古名,多數都係指海嘅地理位置(喺日耳曼語言中),或者佢嘅大小同相對於細啲嘅海灣(好似舊拉脫維亞文咁),或者係同呢片海有關嘅民族(喺舊俄文中,呢個海叫做「Varanghian 海」)。至於現代語言,依家好多語言嘅名稱都係指「東海」、「西海」或者「波羅的海」:
- 「波羅的海」呢個名稱,喺現代英語中用,而喺波羅的語族嘅拉脫維亞語(Baltijas jūra,舊拉脫維亞語叫做「大海」,而依家嘅里加灣叫做「細海」)同立陶宛語(Baltijos jūra)、拉丁文(Mare Balticum)同羅曼語族語言嘅法語(Mer Baltique)、意大利語(Mar Baltico)、葡萄牙語(Mar Báltico)、羅馬尼亞語(Marea Baltică)、西班牙語(Mar Báltico);喺希臘語中叫做Βαλτική Θάλασσα(Valtikí Thálassa);喺阿爾巴尼亞語中叫做Deti Balltik;喺威爾士語中叫做Môr Baltig。喺斯拉夫語族中,波蘭語叫Morze Bałtyckie或者Bałtyk,捷克語叫Baltské moře或者Balt,斯洛文尼亞語叫Baltsko morje,保加利亞語叫Балтийско море(Baltijsko More),卡舒比亞語叫Bôłt,馬其頓語叫Балтичко Море(Baltičko More),烏克蘭語叫Балтійське море(Baltijs′ke More),白俄羅斯語叫Балтыйскае мора(Baltyjskaje Mora),俄語叫Балтийское море(Baltiyskoye More),而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中叫Baltičko more/ Балтичко море;喺匈牙利語中叫Balti-tenger。
- 喺日耳曼語族(唔計英語)中,「東海」呢個名稱係常用,好似喺南非語中叫Oossee,丹麥語叫Østersøen(da),荷蘭語叫Oostzee,德語叫Ostsee,低地德語叫Oostsee,冰島語同法羅語叫Eystrasalt,挪威語(書面挪威語:Østersjøen [ˈø̂stəˌʂøːn];新挪威語:Austersjøen),同埋瑞典語叫Östersjön。喺古英語入面,呢個海叫做Ostsǣ,[17] 但其實唔係「東海」嘅意思,反而可能同古文中提到嘅民族「Osti」有關。[18] 喺匈牙利語入面,呢個海嘅舊名係Keleti-tenger(即「東海」,因為受德語影響)。而且,芬蘭語呢個芬蘭-烏戈爾語族語言,亦用Itämeri(即「東海」)呢個名,可能係從日耳曼語言借嚟嘅。雖然波羅的海並唔係芬蘭嘅東邊,但呢個名稱可能係瑞典統治時期嘅遺留。
- 喺另一個芬蘭-烏戈爾語族語言愛沙尼亞語入面,呢個海叫做「西海」Läänemeri,地理位置正確(呢個海喺愛沙尼亞嘅西邊)。而喺南愛沙尼亞語,佢有「西海」同「夜晚海」兩個意思(Õdagumeri)。喺拉脫維亞嘅利弗語(一個瀕臨滅絕嘅語言)入面,呢個海(有時亦指伊爾別海峽)叫做「大海」(Sūŗ meŗ 或者 Sūr meŗ)。[19][20]
歷史
[編輯]古典時期
[編輯]喺羅馬帝國嘅時候,波羅的海被稱為Mare Suebicum或者「薩爾馬提亞海」。塔西佗喺佢公元98年嘅《日耳曼尼亞志》同《阿格里科拉傳》描述咗以「蘇維比」部落命名嘅蘇維比海,春季嘅時候,係一個半鹹嘅海,冰塊打碎咗浮喺水面。蘇維比人最終向西南遷徙,暫時定居喺而家德國嘅萊茵蘭地區,佢哋嘅名字仲喺歷史地區施瓦本度流傳。約爾達內斯喺佢嘅著作《哥特史》入面將之稱為「日耳曼海」。【未註明來源】
中世紀
[編輯]喺中世紀早期,挪威(斯堪的納維亞)商人喺波羅的海周圍建立咗一個貿易帝國。之後,挪威人同居住喺南岸嘅溫德人部落爭奪波羅的海嘅控制權。挪威人仲用俄羅斯嘅河流作為貿易路線,最終搵到去黑海同俄羅斯南部嘅路。呢個由挪威人主導嘅時期被稱為維京時代。【未註明來源】
自維京時代以嚟,斯堪的納維亞人將波羅的海稱為「Austmarr」(「東海」)。「東海」呢個詞出現喺《挪威國王列傳》,而「Eystra salt」就出現喺《索爾拉的故事》。薩克索·格拉馬蒂庫斯喺《丹麥人事績》記錄咗一個更古老嘅名字「干德維克」,「-vik」係古挪威語嘅「海灣」,呢個表示維京人正確咁認為佢係海嘅一個入口。另一個形式嘅名字「Grandvik」,至少喺一個《丹麥人事績》嘅英文譯本入面出現,好可能係拼錯。【未註明來源】
除咗魚之外,呢個海仲提供琥珀,特別係喺而家波蘭、俄羅斯同立陶宛邊界內嘅南岸。最早提到波羅的海南岸琥珀礦嘅記錄可以追溯到12世紀。[21] 周邊國家傳統上都透過船隻喺波羅的海運輸木材、松焦油、亞麻、大麻同毛皮。瑞典自中世紀早期開始出口喺當地開採嘅鐵同銀,而波蘭一直以嚟都有大規模嘅鹽礦。因此,波羅的海長期以嚟都有大量商船穿梭。【未註明來源】
波羅的海東岸嘅土地係歐洲最後皈依基督教嘅地方。呢件事最終喺北方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生:芬蘭喺12世紀由瑞典人改信,而而家嘅愛沙尼亞同拉脫維亞就喺13世紀初由丹麥人同德國人(利沃尼亞兄弟劍騎士團)改信。條頓騎士團控制咗波羅的海南部同東部海岸嘅部分地區,喺嗰度建立咗佢哋嘅條頓騎士團修道院國家。立陶宛係歐洲最後一個皈依基督教嘅國家。【未註明來源】
衝突嘅舞台
[編輯]喺8世紀到14世紀之間,波羅的海嘅波美拉尼亞同普魯士沿岸有好多海盜活動,而維克圖爾兄弟會仲控制咗哥特蘭。【未註明來源】
從11世紀開始,波羅的海嘅南部同東部海岸畀主要來自德國嘅移民定居,呢個運動被稱為「東方殖民」(「向東定居」)。其他定居者來自荷蘭、丹麥同蘇格蘭。波拉比斯拉夫人逐漸被德國人同化。[22] 丹麥逐漸控制咗大部分波羅的海沿岸,直到佢喺1227年博恩赫韋德戰役戰敗之後失去咗大部分領地。【未註明來源】
喺13到16世紀,北歐最強大嘅經濟力量係漢薩同盟,一個圍繞住波羅的海同北海嘅商業城市聯盟。喺16世紀同17世紀初,波蘭-立陶宛聯邦、丹麥同瑞典為咗「波羅的海霸權」(「對波羅的海嘅統治權」)而打仗。最終係瑞典幾乎包圍咗整個波羅的海。喺瑞典,呢個海嗰陣時被稱為「Mare Nostrum Balticum」(「我哋嘅波羅的海」)。17世紀瑞典戰爭嘅目標係要將波羅的海變成一個全瑞典嘅內海(「Ett Svenskt innanhav」),呢個目標除咗拉脫維亞嘅里加同波美拉尼亞嘅什切青之間嘅部分之外,其他都實現咗。不過,荷蘭共和國喺17世紀主導咗波羅的海嘅貿易。【未註明來源】
喺18世紀,俄羅斯帝國同普魯士成為咗呢個海嘅主導力量。瑞典喺大北方戰爭中戰敗,令俄羅斯來到咗東岸。俄羅斯成為並一直係波羅的海嘅主導力量。俄羅斯嘅彼得大帝睇到波羅的海嘅戰略重要性,決定喺涅瓦河河口,即芬蘭灣東端建立佢嘅新首都聖彼得堡。嗰陣時唔單止喺波羅的海地區有好多貿易,仲同北海地區,特別係英格蘭東部同荷蘭有好多貿易:佢哋嘅船隊需要波羅的海嘅木材、焦油、亞麻同大麻。【未註明來源】
喺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國同法國嘅聯合艦隊攻擊咗波羅的海嘅俄羅斯要塞;呢件事仲被稱為奧蘭戰爭。佢哋轟炸咗守衛赫爾辛基嘅斯維阿堡;同守衛聖彼得堡嘅喀琅施塔得;仲摧毀咗奧蘭群島嘅博馬爾松德。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整個南岸都變成咗德國嘅。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部分係喺波羅的海進行。1920年之後,波蘭以德國為代價,透過波蘭走廊獲得咗通往波羅的海嘅通道,並擴建咗格丁尼亞港,同但澤自由市嘅港口競爭。【未註明來源】
納粹上台之後,德國收回咗梅梅爾地區,喺東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佔領咗波羅的海諸國。1945年,波羅的海成為咗撤退士兵同逃難者嘅萬人塚,佢哋搭嘅撤退船被魚雷擊沉。「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嘅沉沒仲係歷史上最嚴重嘅海難,大約有9,000人喺呢次事故中死亡。2005年,一個俄羅斯科學家小組喺海底發現咗超過5,000架飛機殘骸、沉沒嘅軍艦,同其他主要係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嘅物資。【未註明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編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嚟,包括蘇聯、英國同美國喺內嘅好多國家都將化學武器棄置喺波羅的海,引起咗環境污染嘅擔憂。[23] 而家,漁民有時仲會搵到呢啲物資:赫爾辛基委員會最新嘅報告指出,2005年報告咗四次小規模嘅化學彈藥捕獲,大約有105 kg(231 lb)嘅物資。相比之下,2003年有25宗事件,涉及1,110 kg(2,450 lb)嘅物資。[24] 到而家,美國政府仲係拒絕披露沉船地點嘅確切坐標。劣化嘅瓶子洩漏咗芥子氣同其他物質,慢慢毒害咗波羅的海相當大嘅一部分。【未註明來源】
1945年之後,德國人口被驅逐出奧得-尼斯河線以東嘅所有地區,騰出空間畀新嘅波蘭同俄羅斯定居。波蘭獲得咗大部分南岸。蘇聯透過加里寧格勒州獲得咗另一個通往波羅的海嘅通道,呢個地方以前係德國嘅東普魯士。東岸嘅波羅的海諸國都畀蘇聯吞併咗。之後波羅的海將對立嘅軍事集團分開:北約同華沙公約組織。中立嘅瑞典喺瑞典潛艇事件之後開發咗入侵武器嚟保衛佢嘅領海。[25] 呢種邊界狀態限制咗貿易同旅遊。直到1980年代後期中歐同東歐嘅共產主義政權崩潰之後,呢種情況先結束。芬蘭同瑞典分別喺2023年同2024年加入北約,令波羅的海幾乎完全被該聯盟嘅成員國包圍。[26][27] 自2004年5月波羅的海諸國同波蘭加入歐盟之後,歐洲聯盟(EU)都有類似嘅安排。剩低嘅非北約同非歐盟沿岸地區係俄羅斯嘅:聖彼得堡地區同加里寧格勒州飛地。
冬季風暴喺十月開始襲擊呢個地區。呢啲風暴引起咗好多次沉船,仲令1994年9月由愛沙尼亞塔林開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嘅渡輪「愛沙尼亞號」嘅乘客救援工作極其困難,最後導致852人死亡。較舊嘅木製沉船,好似「瓦薩號」,通常保存得好好,因為波羅的海嘅冷同鹹淡水唔啱船蛆生存。
芬蘭同瑞典分別喺2023年同2024年加入北約,令一啲人將呢個海稱為「北約湖」,因為除咗俄羅斯之外,圍繞住波羅的海嘅所有國家都成為咗北約成員。[28][29][27][30]
風暴洪水
[編輯]一般嚟講,當水位高過正常水平一米以上嘅時候,就會被認為發生咗風暴潮洪水。喺瓦爾內明德,由1950年到2000年發生過大約110次洪水,平均每年超過兩次。[31]
歷史上嘅洪水事件包括1304年諸聖節洪水同1320年、1449年、1625年、1694年、1784年同1825年嘅其他洪水。關於佢哋嘅範圍,我哋知道得唔多。[32] 由1872年開始,波羅的海嘅水位有定期同可靠嘅記錄。最高嘅係1872年嘅洪水,當時瓦爾內明德嘅水位平均高過海平面2.43 m(8 ft 0 in),最高達到2.83 m(9 ft 3 in)。喺最近幾次非常嚴重嘅洪水中,平均水位喺1904年達到海平面以上1.88 m(6 ft 2 in),1913年達到1.89 m(6 ft 2 in),1954年1月達到1.73 m(5 ft 8 in),1995年11月2-4日達到1.68 m(5 ft 6 in),2002年2月21日達到1.65 m(5 ft 5 in)。[33]
地理
[編輯]地質
[編輯]Template:Evolution of the Baltic Sea 波羅的海有啲似一條河床,有兩條支流,分別係芬蘭灣同波的尼亞灣。地質調查顯示,喺更新世之前,波羅的海嘅位置其實係一大片平原,同埋一條古代河流,古生物學家叫佢做埃利達諾斯河。好幾次更新世嘅冰川作用,將呢條河床掏空,變成咗依家嘅海盆。到咗最後一次嘅冰河期,即係愛美期(MIS 5e),就形成咗愛美海。波羅的海唔係一個真正嘅海,直到今日都可以理解為所有流入佢嘅河流嘅共同河口。
由嗰陣開始,呢片水域經歷咗一啲地質變化,而嗰啲變化過程都有特定嘅名,好多時都係用一啲海洋動物(例如岩螺軟體動物)嚟命名,呢啲動物就係水溫同鹽度變化嘅清晰指標。
影響波羅的海特徵嘅因素包括呢片區域由於冰川重量而沉降,再隨住冰河融化而進行嘅等靜壓調整,仲有連接北海-大西洋嘅通道,通過丹麥海峽或者而家瑞典嘅大湖區,或者通往白海-北冰洋嘅通道。
- 愛美海,130,000–115,000年(距今)
- 波羅的冰湖,12,600–10,300年
- 尤爾迪亞海,10,300–9,500年
- 安西勒斯湖,9,500–8,000年
- 馬斯托格里亞海,8,000–7,500年
- 岩螺海,7,500–4,000年
- 後岩螺海,4,000年至今
呢片陸地仍然因為上一次嘅冰川時期沉降而進行等靜壓調整,呢個現象叫做冰後反彈。因此,呢個海嘅面積同深度一直都喺度減少。而喺芬蘭北部波的尼亞灣嘅海岸,呢片區域每年嘅上升速度大約係8毫米。喺嗰度,由於海床比較平坦,所以過咗唔係好耐(地質學上嚟講係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大面積嘅土地就會被回收。
「波羅的海異常現象」
[編輯]「波羅的海異常現象」係2011年6月,瑞典潛水打撈隊喺波羅的海北部海床上面用聲納影像拍攝到嘅一個模糊特徵。呢班尋寶者話呢個影像顯示出一個有不尋常特徵嘅物體,似乎係來自非凡嘅起源。有啲八卦新聞報道話呢個物體可能係一隻沉咗底嘅UFO。但專家同科學家嘅共識認為,呢個影像好可能只係一個自然嘅地質形成。[34][35][36][37][38]
生物學
[編輯]動植物
[編輯]波羅的海嘅動物群係海洋同淡水物種嘅混合體。海洋魚類包括大西洋鱈魚、大西洋鯡魚、歐洲狗鱈、歐洲鰈魚、歐洲比目魚、短角杜父魚同埋大菱鮃,淡水物種嘅例子有鱸魚、狗魚、白魚同埋鯽魚。淡水物種可能喺波羅的海所有沿海地區嘅河流或溪流出口處出現。除此之外,海洋物種喺波羅的海大部分地區佔主導地位,至少北至耶夫勒,喺嗰度淡水物種少於十分之一。再向北嘅模式就相反。喺博滕灣,大約三分之二嘅物種係淡水物種。喺呢個灣嘅最北部,鹹水物種幾乎完全唔存在。[39]例如,普通海星同埋岸蟹,兩個喺歐洲沿岸非常普遍嘅物種,都無法應付明顯較低嘅鹽度。佢哋嘅分佈範圍限制喺博恩霍爾姆以西,意味住佢哋喺絕大部分嘅波羅的海都唔存在。[39]一啲海洋物種,好似大西洋鱈魚同埋歐洲比目魚,可以喺相對低嘅鹽度下生存,但需要更高嘅鹽度先可以繁殖,因此喺波羅的海嘅較深處繁殖。[40][41]普通藍貽貝係主導嘅動物物種,佔海洋動物總生物量嘅90%以上。[42]
從丹麥海峽到波的尼亞灣,物種豐富度呈下降趨勢。沿呢條路線鹽度嘅降低對生理同埋棲息地都造成限制。[43]阿爾科納盆地(大致位於東南錫蘭同埋博恩霍爾姆之間)有超過600種無脊椎動物、魚類、水生哺乳動物、水生鳥類同埋大型水生植物,遠比波羅的海其他更東面同埋更北面嘅盆地豐富,呢啲盆地嘅呢類群體物種全部少於400種,但芬蘭灣例外,有超過750種。不過,即使係波羅的海最多樣化嘅部分,物種數量都遠少過幾乎全鹹水嘅卡特加特海峽,嗰度有超過1600種呢啲類群嘅物種。[39]缺乏潮汐影響咗海洋物種,同大西洋比較。
由於波羅的海係咁年輕,只有兩到三種已知嘅特有物種:褐藻「Fucus radicans」同埋比目魚「Platichthys solemdali」。呢兩種物種似乎都係喺波羅的海盆地進化出嚟,分別喺2005年同埋2018年先被認定為物種,之前一直同更廣泛分佈嘅親屬混淆。[41][44]細小嘅哥本哈根鳥蛤(Parvicardium hauniense),一種罕見嘅蚌類,有時被認為係特有物種,但而家喺地中海都有記錄。[45]但係,有啲人認為非波羅的海嘅記錄可能係誤認咗幼年嘅瀉湖鳥蛤(Cerastoderma glaucum)。[46]幾種廣泛分佈嘅海洋物種喺波羅的海有獨特嘅亞種群,適應低鹽度,例如波羅的海形態嘅大西洋鯡魚同埋圓鱈,佢哋比北大西洋嘅普遍形態細。[47]
動物群嘅一個特別特徵係包含咗一些冰河冰河遺留種,係北極物種嘅孤立種群,自上次冰河時期以來一直留喺波羅的海,例如大型等腳目動物「Saduria entomon」、波羅的海環斑海豹亞種,同埋四角魨。呢啲遺留種中有啲係源自冰河湖,例如「Monoporeia affinis」,係低鹽度嘅波的尼亞灣底棲生物群落嘅主要成分。
波羅的海嘅鯨目動物由周邊國家監測,數據由各種政府間機構,例如ASCOBANS編制。一個極度瀕危嘅港灣海豚族群棲息喺波羅的海本體,而喺外圍波羅的海(西部波羅的海同埋丹麥海峽)呢種物種就好常見,偶爾會有洋性同埋超出正常分佈範圍嘅物種,例如小鬚鯨、[48]寬吻海豚、[49]白鯨、[50]虎鯨、[51]同埋喙鯨[52]會到訪呢啲水域。近年來,雖然數量非常少,但有增加趨勢嘅長鬚鯨[53][54][55][56]同埋座頭鯨,包括母鯨同佢個崽,都會游入波羅的海度遷徙。[57] 而家已經絕種嘅大西洋灰鯨(喺Gräsö沿岸波的尼亞海/南部波的尼亞灣搵到嘅殘骸[58]同Ystad[59])同埋即將功能性滅絕嘅北大西洋露脊鯨嘅東部種群[60],都曾經遷徙去波羅的海。[61]
環境狀況
[編輯]2010年7月影嘅衛星圖像顯示波羅的海有個大面積嘅藻華,面積達377,000平方公里(146,000平方英里)。呢片藻華範圍由德國、波蘭延伸到芬蘭。研究顯示,每年夏天呢啲藻華都會出現好多年。由周圍農地流出嘅肥料,加劇咗呢個問題,導致富營養化嘅情況加劇。[63]
大約100,000 km2(38,610 sq mi)嘅波羅的海海底(佢總面積嘅四分一)係可變嘅死區。鹽度較高嘅(因為鹽度高密度高)水會留喺底層,將佢同表面水同大氣隔離開。呢個情況導致區內嘅氧氣濃度下降。主要生存嘅係細菌,佢哋消化有機物質,釋放硫化氫。因為呢個大面積嘅厭氧區域,呢片海底嘅生態同鄰近嘅大西洋好唔同。
哥德堡大學同Inocean AB曾經提出計劃,打算用風力驅動泵將富含氧氣嘅表層水泵到約130米深嘅地方,嘗試將富營養化嘅區域人工充氧。[64]
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要解除武裝,咁所以大量彈藥庫存就直接喺波羅的海同北海度棄置。環保專家同海洋生物學家警告,呢啲彈藥庫存對呢啲海嘅沿岸嘅人嘅健康安全構成潛在嘅致命威脅。[65]
氣候變化、農業同林業污染,對波羅的海生態系統嘅影響咁強,導致大家擔心呢個海會由碳匯變成一個二氧化碳同甲烷嘅來源。[66]
- ↑ "Coalition Clean Baltic". 原著喺2013年6月2日歸檔. 喺2013年7月5日搵到.
- ↑ Gunderson, Lance H.; Pritchard, Lowell (2002年10月1日). Resilience and the Behavior of Large-Scale Systems. Island Press. ISBN 9781559639712 –透過Google Books.
- ↑ Niktalab, Poopak (2024). Over the Alps: History of Children and Youth Literature in Europe (波斯文) (第1版). 德黑蘭, 伊朗: Faradid Publisher. p. 6. ISBN 9786225740457.
- ↑ "Text of Helsinki Convention". 原著喺2 5月 2014歸檔. 喺26 4月 2014搵到.
- ↑ "Sundzoll". Academic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原先內容歸檔喺2 10月 2022. 喺16 6月 2022搵到.
- ↑ "Fragen zum Meer (Antworten) – IOW". www.io-warnemuende.de. 原先內容歸檔喺20 4月 2014. 喺31 5月 2023搵到.
- ↑ "Swedish Chemicals Agency (KEMI): The BaltSens Project –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altic Sea ecosystems to hazardous compounds" (PDF). 原著 (PDF)喺30 5月 2013歸檔. 喺26 4月 2014搵到.
- ↑ 塔西佗,《日耳曼尼亞》(網上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3年4月18號,.):Ergo iam dextro Suebici maris litore Aestiorum gentes adluuntur, quibus ritus habitusque Sueborum, lingua Britannicae propior.—"喺瑞比克海嘅右邊住住嘅係艾斯蒂亞民族,佢哋嘅習俗同服飾同蘇維人一樣,佢哋嘅語言更加似英國人。"(英文版網上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2月1號,.)
- ↑ Benario, Herbert W. (1999年7月1號)。《塔西佗:日耳曼尼亞》 (英文)。利物浦大學出版社。頁 110。ISBN 978-1-80034-609-3。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5月13號。喺2023年5月13號搵到。
- ↑ 托勒密,《地理》III章,第5節:"歐洲嘅薩爾馬提亞以薩爾馬提亞海界於北方,並喺文尼迪克灣"(網上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7年8月3號,.)。
- ↑ (瑞典文) Balteus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1月27號,.喺《北歐家族百科》中。
- ↑ 〈印歐語詞源 : 查詢結果〉。2007年2月25號。原先內容歸檔喺2007年2月25號。
- ↑ Schmitt 1989, pp. 310–313.
- ↑ Forbes, Nevill (1910)。《現代斯拉夫語言嘅地位》。牛津大學出版社。頁 7。
- ↑ Dini, Pietro Umberto (1997)。《波羅的海語言》 (義大利文)。佛羅倫斯:La Nuova Italia。ISBN 978-88-221-2803-4。
- ↑ 睇 Hartmann Schedel 1493年嘅 (地圖),當時波羅的海畀叫做 Mare Germanicum,而北海畀叫做 Oceanus Germanicus。
- ↑ The Old English Orosius
- ↑ Portham, 1880, p61
- ↑ "Livones.net - Burājot lībiešu jūrā: debespušu nosaukumi lībiešu valodā". www.livones.net (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7月20號. 喺2023年7月20號搵到.
- ↑ "A JOURNEY ALONG THE LIVONIAN COAST / REIZ PIDS LĪVÕD RANDÕ" (PDF). 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023年7月20號. 喺2023年7月20號搵到.
- ↑ 「俄羅斯琥珀歷史,第一部分:起源」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8年3月15日,.,Leta.st
- ↑ 溫德人 - 西溫德人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4年10月22日,.。大英百科全書。2011年6月23日擷取。
- ↑ 波羅的海嘅化學武器定時炸彈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1月24日,. 《德國之聲》,2008年2月1日。
- ↑ 2006年活動:概覽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1月14日,. 波羅的海環境程序第112號。赫爾辛基委員會。
- ↑ Ellis, M.G.M.W. (1986)。〈瑞典嘅幽靈?〉。Proceedings。美國海軍學會。112 (3): 95–101。
- ↑ Kirby, Paul (2023年4月4日)。〈芬蘭加入令北約同俄羅斯嘅邊界增加一倍〉。《BBC新聞》。原先內容歸檔喺2023年4月4日。喺2023年4月5日搵到。
- ↑ 27.0 27.1 Milne, Richard; Seddon, Max (2024年3月7日)。〈瑞典加入莫斯科門口嘅「北約湖」〉。《金融時報》。喺2024年3月7日搵到。
- ↑ 〈瑞典加入會唔會令波羅的海變成「北約湖」?〉。RFI。2024年2月26日。喺2024年4月29日搵到。
- ↑ 〈唔再中立嘅水域:瑞典喺北約擴張之後嘅波羅的海戰略係乜?〉。《法國24台》。2024年3月28日。喺2024年4月29日搵到。
- ↑ Kayali, Laura (2023年7月13日)。〈對唔住俄羅斯,而家波羅的海係北約嘅湖〉。POLITICO。喺2024年4月29日搵到。
- ↑ Sztobryn, Marzenna; Stigge, Hans-Joachim; Wielbińska, Danuta; Weidig, Bärbel; Stanisławczyk, Ida; Kańska, Alicja; Krzysztofik, Katarzyna; Kowalska, Beata; Letkiewicz, Beata; Mykita, Monika (2005)。〈南波羅的海(西部同中部)嘅風暴洪水〉 [Storm floods in the Southern Baltic (western and central part)] (PDF)。《聯邦海事同水文局報告》 (德文) (39): 6。原著 (PDF)喺2012年10月28日歸檔。喺2012年7月2日搵到。
- ↑ 〈波羅的海沿岸嘅風暴洪水 - 一個被遺忘咗嘅危險?〉 [Storm floods along the Baltic Sea coastline – a forgotten threat?]。《關於海岸、海洋同綜合海岸區管理嘅信息、學習同教學模組》。EUCC 德國海岸聯盟 e. V.。原著喺2014年7月24日歸檔。喺2012年7月2日搵到。 引用自 Weiss, D.。〈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波羅的海沿岸嘅保護〉. 出自 Kramer, J.; Rohde, H. (編)。《歷史海岸保護:北海同波羅的海嘅堤壩建設、島嶼保護同內陸排水》 [Historical coas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of dikes, insular protection and inland drainage at North Sea and Baltic Sea] (德文)。斯圖加特:Wittwer。頁 536–567。
- ↑ Tiesel, Reiner (2003年10月)。〈德國波羅的海沿岸嘅風暴洪水〉 [Storm floods at the German Baltic Sea coasts]。《關於海岸、海洋同綜合海岸區管理嘅信息、學習同教學模組》 (德文)。EUCC 德國海岸聯盟 e. V.。原著喺2012年10月12日歸檔。喺2012年7月2日搵到。
- ↑ Mikkelson, David (9 1月 2015). "UFO at the Bottom of the Baltic Sea? Rumor: Photograph shows a UFO discove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ltic Sea".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1995-2017 by Snopes.com. Snopes.com. 原先內容歸檔喺30 5月 2020. 喺1 8月 2017搵到.
- ↑ Kershner, Kate (7 4月 2015). "What is the Baltic Sea anomaly?". How Stuff Works. HowStuffWorks, a division of InfoSpace Holdings LLC. 原先內容歸檔喺12 10月 2017. 喺1 8月 2017搵到.
- ↑ Wolchover, Natalie (30 8月 2012). "Mysterious' Baltic Sea Object Is a Glacial Deposit". Live Science. Live Science, Purch. 原先內容歸檔喺2 8月 2017. 喺1 8月 2017搵到.
- ↑ Main, Douglas (2 1月 2012). "Underwater UFO? Get Real, Experts Say". Popular Mechanics. 原先內容歸檔喺28 12月 2014. 喺14 3月 2018搵到.
- ↑ 訪問到芬蘭行星地貌學家Jarmo Korteniemi嘅採訪(喺1:10:45)於Mars Moon Space Tv (30 1月 2017),《波羅的海異常現象。未解之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原先內容歸檔喺23 11月 2021,喺14 3月 2018搵到
- ↑ 39.0 39.1 39.2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OurBalticSea
嘅參照 - ↑ Nissling, L.; A. Westin (1997). "Salinity requirements for successful spawning of Baltic and Belt Sea cod and the potential for cod stock interactions in the Baltic Sea".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52 (1/3): 261–271. Bibcode:1997MEPS..152..261N. doi:10.3354/meps152261.
- ↑ 41.0 41.1 Momigliano, M.; G.P.J. Denys; H. Jokinen; J. Merilä (2018). "Platichthys solemdali sp. nov. (Actinopterygii, Pleuronectiformes): A New Flounder Species From the Baltic Sea". Front. Mar. Sci. 5 (225). doi:10.3389/fmars.2018.00225.
- ↑ Rydén, Lars; Migula, Pawel; Andersson, Magnus (11 1月 2024). Environmental Science : Understanding,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Baltic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91-970017-0-0. 原先內容歸檔喺15 10月 2023. 喺24 9月 2023搵到.
- ↑ Lockwood, A. P. M.; Sheader, M.; Williams, J. A. (1998). "Life in Estuaries, Salt Marshes, Lagoons and Coastal Waters". 出自 Summerhayes, C. P.; Thorpe, S. A. (編). Oceanography: An Illustrated Guide (第2版). London: Manson Publishing. p. 246. ISBN 978-1-874545-37-8.
- ↑ Pereyra, R.T.; L. Bergström; L. Kautsky; K. Johannesson (2009). "Rapid speciation in a newly opened postglacial marine environment, the Baltic Sea".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9 (70): 70. Bibcode:2009BMCEE...9...70P. doi:10.1186/1471-2148-9-70. PMC 2674422. PMID 19335884.
- ↑ Red List Benthic Invertebrate Expert Group (2013) Parvicardium hauniense. HELCOM. Accessed 27 July 2018.
- ↑ "Parvicardium hauniense". National Museum Wales. 17 5月 2016. 原先內容歸檔喺27 7月 2018. 喺27 7月 2018搵到.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Muus1999
嘅參照 - ↑ Minke whale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30 October 2016. – MarLIN, The Marine Life Information Network
- ↑ "Baltic dolphin sightings confirmed". 原先內容歸檔喺31 3月 2019. 喺18 11月 2015搵到.
- ↑ About the beluga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31 October 2016. – 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
- ↑ Template:Cite iucn
- ↑ "Rare Sowerby's beaked whale spotted in the Baltic Sea". 原先內容歸檔喺19 11月 2015. 喺18 11月 2015搵到.
- ↑ "Wieder Finnwal in der Ostsee". 原著喺15 4月 2016歸檔.
- ↑ KG, Ostsee-Zeitung GmbH & Co. "Finnwal in der Ostsee gesichtet". www.ostsee-zeitung.de. 原著喺30 10月 2016歸檔. 喺30 10月 2016搵到.
- ↑ Allgemeine, Augsburger (17 7月 2015). "Angler filmt Wal in Ostsee-Bucht". 原先內容歸檔喺30 10月 2016. 喺30 10月 2016搵到.
- ↑ Jansson N.. 2007. "Vi såg valen i viken"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7 September 2017.。Aftonbladet。檢索於2017年9月7號。
- ↑ "Whales seen again in the waters of the Baltic Sea". Science in Poland. 原先內容歸檔喺4 7月 2022. 喺30 6月 2022搵到.
- ↑ Jones L.M.同Swartz L.S.同Leatherwood S.. The Gray Whale: Eschrichtius Robustus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7 December 2022.。「Eastern Atlantic Specimens」。第41至44頁。Academic Press。檢索於2017年9月5號。
- ↑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設施。 Occurrence Detail 1322462463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6 November 2018.。檢索於2017年9月21號
- ↑ Berry, George. "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原先內容歸檔喺25 5月 2022. 喺16 6月 2022搵到.
- ↑ "Regional Species Extinctions – Examples of regional species extinctions over the last 1000 years and more" (PDF). 原著 (PDF)喺2011年4月25號歸檔.
- ↑ "Archived copy" (PDF). 原著 (PDF)喺2019年8月7號歸檔. 喺2015年11月18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archived copy as title (link) - ↑ "Satellite spies vast algal bloom in Baltic Sea". BBC News. 2010年7月23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0年7月26號. 喺2010年7月27號搵到.
- ↑ "Oxygenation at a Depth of 120 Meters Could Save the Baltic Sea, Researchers Demonstrate". Science Daily.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年10月20號. 喺2018年3月9號搵到.
- ↑ "Ticking time bombs on the bottom of the North and Baltic Sea". DW.COM (英國英文). 2017年8月23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年6月4號. 喺2019年9月13號搵到.
- ↑ Korkman, Anna. "Warming Baltic Sea: a red flag for global oceans". Phys.org. 喺2024年7月19號搵到.
- From2024年9月Use dmy dates
- 由2024年6月起冇根據嘅文
- 有拉脫維亞文嘅文章
- Articles with text in Slavic languages
- 有威爾士文嘅文章
- 有斯洛文尼亞文嘅文章
- 有Kashubian嘅文章
- 有馬其頓文嘅文章
- 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文嘅文章
- 有Low German嘅文章
- 有書面挪威文嘅文章
- 有新挪威文嘅文章
- 有Old English嘅文章
- 有Livonian嘅文章
- Location maps with marks outside map and outside parameter not set
- 波羅的海
- CS1波斯文語言來源 (fa)
- Harv and Sfn no-target err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