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煎堆(粵拼:zin1 deoi1),正寫煎䭔(「䭔」音同堆)[1][2];亦有叫油炸䊦;係中國廣東一種食品。華北叫佢做麻糰,而海南就叫佢做珍袋,台灣叫佢做麻飴,越南叫佢做𥹘炟(bánh rán,「炸糕」)。
做法[編輯]
做法係炸糯米粉糰,加芝麻。做嗰陣可以包麻茸、豆沙餡,不過亦都可以無餡。
習俗[編輯]
煎堆喺廣東、香港同澳門一帶係賀年食品,正所謂「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即係富有嘅意思。另外有隻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紅花點綴,好似石榴咁,寓意多仔多福。
起源[編輯]
喺唐朝時長安已經有碌堆呢樣宮廷食品,唐初詩人王梵志有詩:「貪他油煎䭔,愛若菠蘿蜜。」之後唔少中原人南遷,帶埋煎堆來南方,成為廣東食品。
有關俗語[編輯]
-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粵語)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粵語)
註[編輯]
- ↑ 〈康熙字典〉・戌集下・䭔: 【廣韻】【集韻】𠀤都回切,音磓。【玉篇】蜀人呼蒸餠爲䭔(食追)。
- ↑ 〈課堂 60 煎䭔〉. 原著喺2007年9月27號歸檔. 喺2007年9月16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