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
閱讀設定
(由聖人諱跳轉過嚟)
避諱,避開君長名字而改字,見於華夏習俗,周圍如越南、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地,都有跟隨。遇見諱字,或改字,或缺筆,或拆字、或改讀,或留空,或寫諱代,甚至唔寫。對君主叫公諱。對家長就叫私諱。崇孔丘時避丘字,叫聖人諱。
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小功不諱。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嫌名講同音字,同音唔使諱。偏諱就係兩字名,唔會拆開來諱。後世有啲唔跟做,諱得太緊,唔啱規舉都做照諱。
避君諱,一般而言,初初似禮記咁,避諱唔會執得嚴。史書上見起於秦國。到大唐、避諱大盛,規舉繁多,大宋就更加緊張。到大元蒙古人本來就多同名,難以避諱。到大明就跟返禮記。而大清自康熙就執得好嚴,變本加厲,會死人嗰隻。清亡後就廢棄。
各國用例
[編輯]秦
[編輯]楚
[編輯]漢
[編輯]- 諱劉邦。邦改為國。相邦改為相國
- 諱劉恆。恆改為常。姮娥改為嫦娥
- 諱劉啟。啟改為開。啟蟄改為驚蟄。啟封改為開封。
- 諱劉盈。盈改為滿。
- 諱劉徹。徹改為通。徹侯改為通侯
- 諱劉弗陵。弗改為不。
- 諱劉詢。荀改為孫。荀卿改為孫卿。登基前叫劉病已,改名詢以免諱字太廣。
- 諱劉奭。奭改為盛。奭氏改姓盛氏。
- 諱劉秀。秀改為茂。孝廉秀才改為茂才
- 違劉莊。莊改為嚴。莊氏改姓嚴氏。
- 違劉慶。慶改為賀。慶氏改姓賀氏。
- 諱劉志。志改為意。
新
[編輯]晉
[編輯]- 諱司馬懿。懿改為壹。吳懿改稱吳壹
- 諱司馬師。師改為帥。師氏改姓帥氏
- 諱司馬昭。昭改為明、文、曜。王昭君改稱王明君,蔡昭姬改稱蔡文姬。韋昭改稱韋曜。
- 諱司馬鄴。業改為康。建業改為建康。
- 諱司馬岳。岳改為嶽。鄧岳改名鄧嶽,後為鄧岱。
宋
[編輯]齊
[編輯]梁
[編輯]魏
[編輯]唐
[編輯]- 諱李虎諱。虎改為馬、武。漢時虎子改為馬子[1]。虎賁改為武賁。
- 諱李淵。淵改為泉、深。陶淵明改稱陶泉明、陶深明。
- 諱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建改為立、高。城改為安。斗宿中建星改立星。建城縣改名高安縣。晉城縣改名晉安縣。
- 違李世民。世改為代,或略去,或缺筆為卅。民改為人。泯缺筆為汦。葉缺筆,內世改為充上半。董襲,字元世改為元代。捕蛇者說,民風寫人風。王世充寫為王充。生民寫為生人。愚智齊泯寫為愚智齊汦。李世勣改名李勣。
按全唐文,李世民有二名不偏諱令,見到當時諱得太勁,下令要跟禮,兩字唔連係唔使避。
依禮,二名義不偏諱。尼父達聖,非無前指。近世以來,曲為節制。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語。今宜依據禮典,務從簡約,仰效先哲,垂法將來。其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兩字不連讀者,並不須避
唐會要下諱門所載。李治下詔,話嫌名不諱。而且古典無必要缺筆改字。由此可以缺筆諱法,自李治時就有。
顯慶五年正月一日詔。孔宣設教。正名為首。戴聖貽範。嫌名不諱。比見抄寫古典。至於朕名。或缺其點畫。或隨便改換。恐六籍雅言。會意多爽。九流通義。指事全違。誠非立書之本。自今以後。繕寫舊典文字。並宜使成。不須隨義改易。
周
[編輯]晉
[編輯]閩
[編輯]宋
[編輯]金
[編輯]明
[編輯]明按古禮,二名不偏諱,嫌名不諱。所以名有兩字,唔會單個字諱。
清
[編輯]- 諱愛新覺羅玄燁。玄改為神、元。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玄孫改為元孫。玄戈改為元戈。
- 諱愛新覺羅胤禛。胤改為允、續。禛改為正、禎。真改為正。胤禛兄弟字輩,胤改為允。王士禛改稱王士正或王士禎。真定府改為正定府。
- 諱愛新覺羅弘曆。曆改為歷、書。弘改為宏。時憲曆改為時憲書。弘文館改為宏文館。
- 諱愛新覺羅顒琰。登基前叫愛新覺羅永琰,改名顒琰以免諱字太廣。
- 諱愛新覺羅旻寧。寧改為安。北京外城廣寧門改名廣安門。登基前叫愛新覺羅綿寧,改名旻寧以免諱字太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