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道教係一個中國傳統宗教,意思即係話「道」嘅教化同說教,通過信奉「道」嘅精神修煉而成仙得道嘅宗教。道教根據早期道家哲學思想中關於道生萬物、氣化宇宙、天人合一嘅世界觀做基礎,發展咗一套關於陰陽互相轉化嘅思想出嚟,成為道教最基礎信仰。
多數認為道教成個體系,由先秦道家開始發展,之後受傳統鬼神崇拜同民間巫術影響,大約喺東漢嗰陣形成基本形態,跟住又吸收咗儒家嘅道德倫理觀、墨家嘅均平思想、陰陽家嘅占卜術數,再經歷唔同朝代思想演變,最後變成一套成熟同完整嘅宗教體系。
道教崇尚自然無為同佢嘅神仙信仰,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好多道教嘅崇拜活動,都同傳統中國人生活、文化活動有關連。另外,道教服藥煉丹方術同埋養生術,亦演變出中醫中藥嘅學問出嚟。
道家思想嘅核心喺早期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50至300年)結晶,喺呢段時期,簡練嘅《道德經》同埋充滿故事嘅《莊子》——廣泛被視為道家哲學嘅基本經典——大部分都係呢個時候寫成嘅。呢兩本書組成咗道家著作嘅核心,而呢啲著作喺之後幾個世紀繼續累積,直到五世紀開始,由道士將呢啲著作編成《道藏》典籍。早期道教受多方面影響,包括商朝同周朝嘅國家宗教、自然派、墨家、儒家、唔同嘅法家理論,仲有《易經》同《春秋》。[1][2][3]
儘管道教同儒家喺發展過程中常常表現出重大嘅差異,但兩者唔被視為互相排斥或不相容。道教同佛教喺佛教傳入中國歷史之後嘅關係係互相影響,道士同僧人之間有長期討論;喺唐朝(公元607至917年)期間興起嘅大乘禪宗吸收咗好多道家嘅思想。
好多道教派別都承認神祇,通常係同其他傳統共享嘅,呢啲神祇係被尊為具有超凡能力嘅榜樣,代表道家嘅美德。呢啲神祇大致上可以分為「神」同仙(即「不死嘅人」)。仙係具有強大超自然力量嘅不死之人,亦都用嚟形容一個道德高尚嘅人。由於道家思想係融合性同深深植根於中國文化幾千年,所以往往唔清楚邊啲派別應該被視為「道教」嘅一部分。道士,即「道教師父」嘅身份,傳統上只屬於道教組織嘅僧侶,佢哋會將自己嘅傳統同中國民間宗教嘅其他部分區分開嚟。[4]
雖然道家哲學通常缺乏強烈嘅階層制度,但佢經常成為政治、戰爭同道教組織嘅理論基礎。[5]道教秘密社團促成咗漢朝末期嘅黃巾之亂,試圖建立一個被形容為道教神權政治嘅體制。[6]
今日,道教係中國政府正式承認嘅五大宗教之一,亦喺香港同澳門擁有官方地位。[7]道教喺台灣宗教中亦被視為一個主要宗教,[8]同時亦喺漢字文化圈同東南亞有大量信徒。喺西方,道教已經發展出多種形式,包括依循歷史傳統嘅實踐,亦有被視為新興宗教運動嘅高度綜合實踐。
簡史
[編輯]多數認為道教有三個源頭,第一係民間原始宗教崇拜,即係遠古時代一啲自然崇拜、巫術等。到春秋戰國嗰陣,興起方仙信仰,認為有啲仙藥或者秘術可以令人長生不死。方仙信仰亦係對道教影響最深遠一樣嘢。到咗西漢,受道家學說影響,興起咗黃老道,亦都係道教點解叫道教嘅原因,同時開始有組織起上嚟,道教亦正式成形。
到唐代可以話係道教最興盛嘅時候,唐代皇室甚至將太上老君當做祖先,唐玄宗甚至將道士當做皇族一樣,佢又將道家學派始創者老子封為道教教主,即太上老君,其他道家代表人物好似莊子就封為南華真人、列子封為沖虛真人、文子封為通玄真人、亢倉子封為洞靈真人。之後重發生唐武宗滅佛事件,唐武宗為咗扶持道教,下令拆佛寺同逼僧人還俗,可見道教當時幾巴閉。
到咗宋代,儒、釋、道多咗交流,《周易》成為列入道家經典,新興宗派都主張儒、釋、道三教結合。
一路到清朝,道教開始衰落,加上清朝統治者都係滿族人,佢哋本身信開藏傳佛教,同時又主張以儒學治國,令道教更加衰落。
到咗康熙嗰陣,全真龍門派王常月推行一啲教法改革,之後全真龍門派火速發展,令道教又振興返。但到咗文革,所有宗教都受到打擊,道教亦唔例外,於是道教去晒香港同台灣發展,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宗教自由政策,道教先又再喺中國大陸開始返。
基本教義
[編輯]派系
[編輯]經典
[編輯]道教經典,多數係指收入《道藏》嘅經典,不過亦有一啲唔係《道藏》嘅經典列入道教。根據《漢書》藝文志講,先秦道家同神仙著作至少47種,夾埋1198卷,重有其他涉及道教嘅計埋成四千卷,不過都失傳晒,而家剩返只有《老子》、《莊子》、《淮南子》、《墨子》、《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呢啲都列入《道藏》,成為道教經典。
除咗《道藏》之外,南北朝到隋唐亦有好多書畀道教列為經典,好似《老子化胡經》、《太平經》、《無上秘要》、《大道通玄要》、《葉淨能詩》等等。
練法
[編輯]道教修煉嘅主要元素包括專注自我修養、無為、同調節自己嘅生活方式去配合道嘅規律。[9] 道教嘅修煉係想將身體恢復到原來嘅能量水平,回到最初創造嘅狀態。身體唔再係單純為咗同世界和諧共存嘅工具,佢本身就係一個宇宙。[10] 歷史上,大部分道家都認為自我修養係相當重要,唔同修煉方法可以幫助個人轉化自己,融入最深層嘅現實中。[11] 大部分道教傳統中,集體儀式同個人修煉一樣重要。道家嘅修煉集中於將心神同身體內嘅物質(如精同氣)轉化,並將其與自然、宇宙嘅力量連結。[12] 雖然《道德經》提倡脫離現實、唔認同儒家嘅人本主義,但道家並唔係厭世或者虛無主義,佢哋認為人類係世界上重要嘅一部分。[13] 但多數道家觀點認為,相比世界其他元素或者道家形上學,冇話人類特別重要。[13] 同樣,有啲道士對自己神明或者其他宗教神明有類似睇法。[14]
據Louis Komjathy所講,道家修煉內容相當多元,包括「美學、藝術、養生、倫理、長壽修煉、冥想、儀式、季節調節、經典研究」等。[9] 道教歷史中,山岳喺道家修煉入面有特別地位,被視為聖地,係道士修煉同隱修生活嘅理想地方,呢啲生活可能包括喺山中「雲遊」(雲遊),或者隱居喺山中隱士住宅(庵)同洞窟(洞)。[15] 喺某啲道家信仰系統入面,道可以取代氣成為生命能量。[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九行
[編輯]最早嘅道家修煉方法之一係「九行」或者「九德」,係天師道教派教授嘅修煉方法。呢啲修煉源自經典道教著作,尤其係《道德經》,並記載喺《老君經律》(DZ 786)。[16] 九行包括:[17]
- 無為 (wúwéi 無為)
- 柔弱 (róuruò 柔弱)
- 守雌 (shǒucí 守雌)
- 無名 (wúmíng 無名)
- 清靜 (qīngjìng 清靜)
- 諸善 (zhūshàn 諸善)
- 無欲 (wúyù 無欲)
- 知止足 (zhī zhǐzú 知止足)
- 推讓 (tuīràng 推讓)
儀式
[編輯]古代中國宗教用好多祭祀向神明同祖先供奉祭品,呢啲祭品可以係動物(例如豬同鴨)或者生果。天師張道陵拒絕用食物同動物祭祀神明。今日,好多道觀都唔接受動物祭祀。[18] 然而,祭祀神明仍然係道教儀式嘅關鍵元素。唔同嘅道教儀式可能包括供奉、誦經、祭祀、咒語、淨化儀式、懺悔、請願同向神明報告、遵守倫理戒律、紀念、頌經、講道同集體宴會。[19][20] 喺特定節日,例如清明節,街頭遊行會舉行。呢啲遊行係相當熱鬧,會有煙花爆竹、燒冥幣,同飾滿花嘅花車播放傳統音樂。遊行仲會有舞獅、舞龍,由人穿著嘅傀儡(通常係「七爺」同「八爺」)、功夫同神轎,轎內會有神像。參加者唔係演員,而係畀神明或者靈魂附身嘅代表。[21]
道德戒律
[編輯]遵守一套道德戒律亦係道教修煉中重要嘅部分。到咗唐朝,道教創立咗一套讓在家弟子遵循嘅十戒。 其中嘅五戒同佛教嘅五戒一樣,係避免:殺生(包括人同非人動物)、偷盜、不正當性行為、說謊同酒類等麻醉品。而另外五條係:[22]
(6) 我要同祖先同家人和睦共處,唔會忽視自己嘅親屬; (7) 當我見到有人行善,我會高興並支持佢; (8) 當我見到有人遭遇不幸,我會尊重佢,幫助佢重拾好運; (9) 當有人傷害我,我唔會懷恨報復; (10) 只要眾生未得道,我唔會期望自己先達成道。
除咗呢啲基本戒律,道教傳統仲有更大範圍嘅戒律,通常係留畀受戒嘅道士或者出家人。
派別
[編輯]今日,有多個仍然活躍嘅道教傳統,其中最大同最具影響力嘅係全真道,尤其係龍門派,同埋正一道。[23] 全真派係一個主要強調出家修行、內在修煉嘅傳統,以靜坐同內修為主。而正一派則係由道士(lay priests)組成,佢哋預期要熟悉大量嘅儀式。[24] 呢兩個傳統係宋朝時期發展起嚟,喺中國晚期帝國時期得到政府嘅認可。[24]「有啲教派關注靈體嘅儀式控制同陰陽嘅宇宙流動;而有啲則專注於靜坐或者呼吸控制同身心鍛鍊嘅內部修煉。」[25]另外,仲有其他較小嘅道教團體同修行傳統。[26] 黃怡喺佢嘅書中,將主要嘅「道教體系」分為以下幾個類別:法術道教、占卜道教、儀式道教、內丹道教同因果道教。[27]
法術道教
[編輯]法術道教係最古老嘅道教體系之一,佢嘅修行方式同古代中國嘅巫師同術士好似。[28] 法術道教相信宇宙中有各種自然力量、神靈(善良同邪惡)可以被專家通過正確嘅方法操控。[29][30] 佢哋嘅法術可以包括祈雨、護身、驅鬼、治療、前往陰間幫助亡者同靈媒。[28] 護身法術可以包括使用護符同符籙,以及特定儀式。[31] 護身儀式通常包括向北斗星嘅天神祈禱。[32] 占卜亦係道教中廣泛嘅實踐之一,其中一種常見嘅占卜方法係扶乩(沙寫)。[33]
根據黃怡,今日主要嘅法術道教派別有茅山派(唔好同上清派混淆,呢個係一個非常神秘嘅派別)、天師道同崑崙派(崑崙派深受西藏密法影響,運用道教同佛教神靈)。[34]
占卜道教
[編輯]占卜道教專注於各種占卜技巧,幫助人預測未來,並根據預測而生活。呢種實踐亦可以有更深層嘅靈性意義,因為佢可以幫助人理解道嘅流變。[35] 呢種道教嘅形成受古代方士同陰陽學派思想影響良多,通常依賴中國經典占卜書籍易經。[36]
呢個傳統亦依賴無極同太極圖嘅宇宙觀,以及陰陽、五行同中國曆法嘅教義。[37] 道教占卜有好多種形式,包括:天文占卜(例如紫微斗數)、地理占卜(風水)、拋擲帶有卦象嘅香枝,以及解讀徵兆。[38]
現代嘅占卜道教喺廟宇同寺廟中由不同嘅人進行,唔一定限於某一個教派(甚至非道教徒都會實踐)。[39] 呢種道教修行可以喺茅山法師、天師道教派、龍門派同武當山教派中發現。[39] 仲有好多唔隸屬於任何教派嘅民間修行者,呢啲民間道士稱為「居士」。[40]
儀式道教
[編輯]儀式道教專注於對各種天神同靈體嘅儀式同敬拜。儀式道教嘅基本信念係通過各種儀式,人類可以尊敬天神,而呢啲天神可能會賜予力量、保護同祝福。[19] 儀式同節慶可以包括唸經、祭品同閱讀經文。[19] 呢啲儀式大多由經過專業訓練嘅儀式大師進行,佢哋可能通過佢哋嘅儀式精通,為信徒進行代祈。[41]
儀式道教有好多類型嘅節日,包括持續數日嘅「大齋」(chai-chiao)同「法會」(fa-hui),呢啲法會可以集中喺悔罪、祈雨、防災或者祈願。[42] 仲有專門祭拜特定神明嘅祭祀日。葬禮同生日祝福亦係常見服務。[43]
道教有一個複雜而龐大嘅神靈體系,包括各種天神,佢哋係一個行政結構內,天神分為唔同嘅等級,最高嘅係天尊。呢啲神靈包括法官、使者、官員、將軍、文書同信差。[44] 主要嘅分別在於「先天」神靈(自遠古存在)同「後天」神靈(後來成仙嘅凡人)。[45] 主要嘅先天神靈包括三清、玉皇大帝、西王母、斗母(北斗星之母)、北斗星君同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45] 後天神靈包括:呂洞賓仙人同關羽大帝。[46]
- 流派同地理分布
最重要嘅儀式道教派別係天師道,尤其係正一道。正一道今日廣泛分布喺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同東南亞。[47]
方術
[編輯]參考
[編輯]- ↑ Kirkland (2004), p. 2–10.
- ↑ Kohn (2008), p. 23–33.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Robinet 1997, p. 62
嘅參照 - ↑ 道教神仙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Taoist gods and immortals]. 《武當山道教協會》 [Wudang Mountain Taoist Association]. 2019-04-21. 原著喺2024-01-26歸檔.
- ↑ Maspero (1981), p. 39.
- ↑ Kohn (2008), p. 65.
- ↑ "The State of Religion in Chin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15 May 2024. 原先內容歸檔喺14 July 2024.
- ↑ "Taiwan 2017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American Institute on Taiwan. US Federal Government. 29 May 2018. 原著喺18 June 2020歸檔. 喺17 June 2020搵到.
- ↑ 9.0 9.1 Komjathy (2014), p. 131.
- ↑ "BBC - Religion: Taoism". www.bbc.co.uk (英國英文). 喺2024-04-27搵到.
- ↑ Kirkland (2004), p. 74.
- ↑ Kirkland (2004), p. 191-93.
- ↑ 13.0 13.1 Stefon, Matt (2016-12-05). "ren" (英文).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原先內容歸檔喺23 April 2023. 喺2023-04-23搵到.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Harari-2015
嘅參照 - ↑ Komjathy (2014), p. 182-92.
- ↑ Komjathy (2014), p. 85-86.
- ↑ Komjathy (2014), p. 86.
- ↑ David "Race" Bannon,〈Chinese Medicine: From Temples to Taoism〉,《T'ai Chi》,第20卷,第3期(1996年):28–33。
- ↑ 19.0 19.1 19.2 Wong (2011), p. 145.
- ↑ Kohn (2008), p. 143.
- ↑ Schipper (1993), pp. 28–29
- ↑ Kohn (2008), p. 74.
- ↑ Chan (2005), p. 93.
- ↑ 24.0 24.1 Kohn (2008), p. 149.
- ↑ Bowker, John (2021). World Religions: The Great Faiths Explored & Explained. New York: DK. p. 169. ISBN 978-0-7440-3475-2.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1
嘅參照 - ↑ Wong (2011), p. 99-198.
- ↑ 28.0 28.1 Wong (2011), p. 99.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EB-2023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agerwey-2018
嘅參照 - ↑ Wong (2011), p. 103.
- ↑ Wong (2011), p. 105-106.
- ↑ Wong (2011), p. 107.
- ↑ Wong (2011), p. 115-117.
- ↑ Wong (2011), p. 119.
- ↑ Wong (2011), p. 115-121.
- ↑ Wong (2011), p. 124-131.
- ↑ Wong (2011), p. 133-142.
- ↑ 39.0 39.1 Wong (2011), p. 123.
- ↑ Wong (2011), p. 124.
- ↑ Wong (2011), p. 146.
- ↑ Wong (2011), p. 163.
- ↑ Wong (2011), p. 164.
- ↑ Wong (2011), p. 146, 159.
- ↑ 45.0 45.1 Wong (2011), p. 147-154.
- ↑ Wong (2011), p. 155-156.
- ↑ Kohn (2008), p. 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