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納·歐拉
李安納·歐拉 | |
---|---|
姓名原文 | Leonhard Euler |
出生日 | 1707年4月15號 |
出生地 | 巴塞爾 |
死亡日 | 1783年9月18號 (76歲) |
死亡地 | 聖彼得堡 (俄羅斯帝國) |
死因 | cerebral hemorrhage |
國籍 | Old Swiss Confederacy、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 |
識嘅語言 | 拉丁文、德文、法文、俄文 |
信奉 | 基督新教 |
學位 | 碩士、哲學博士 |
母校 | University of Basel |
職業 | 數學家、物理學家、大學教員、作家、music theorist、天文學家、科學家、發明家、executive、geographer |
僱主 | Royal 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聖彼得堡國立大學、Saint Petersburg Academy of Sciences、Saint Petersburg Academy of Sciences |
名作 | 歐拉定理、Euler's rotation theorem、Euler's theorem in geometry、歐拉猜想、Euler's polyhedron formula、歐拉-拉格朗日方程、Cauchy–Euler equation、Euler's totient function、歐拉恆等式、Euler's four-square identity、歐拉公式、Euler's theorem、Γ函數、高斯積分、Euler–Mascheroni constant、lucky numbers of Euler、Euler diagram、nine-point circle、Euler line、一筆畫 |
配偶 | Salomea Abigail Euler、Katharina Euler |
仔女 | Johann Euler、Christoph Euler、Carl Euler |
阿爸 | Paul III Euler |
阿媽 | Marguerite Brucker |
[改維基數據] | |
李安納·歐拉(Leonhard Euler,全名倫合·保羅·歐拉 (讀音 IPA: /ˈœɪlɐ/),1707年4月15號—1783年9月7號)係個瑞士先驅性嘅數學家同物理學家,一生主要喺俄羅斯同德國做嘢。
佢被稱為係史上最偉大嘅兩位數學家之一。歐拉係第一個使用「函數」呢個名詞嚟描述包含各種參數表達式嘅人,例如:y = f(x)。佢係將微積分應用喺物理學嘅先驅者之一。小行星歐拉2002就係為咗紀念歐拉而命名嘅。
早期生活
[編輯]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於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巴塞爾,佢爸爸係改革宗教會嘅牧師保羅三世·歐拉,而佢媽媽瑪格麗特(Marguerite,原姓布魯克)嘅祖先有幾位出名嘅古典學者。[1] 佢係四個仔女入面嘅老大,底下有兩個妹妹,安娜·瑪麗亞同瑪麗亞·馬格達琳娜,仲有一個弟弟,約翰·海因里希。[2][1] 萊昂哈德出生後冇耐,歐拉一家就從巴塞爾搬去瑞士嘅瑞亥恩鎮,佢爸爸喺當地教堂做牧師,萊昂哈德就喺嗰度度過咗大部分童年。[1]
由細,歐拉已經喺佢爸爸嘅教導下學數學,佢爸爸幾年前喺巴塞爾大學修過雅各布·伯努利嘅課。大約八歲時,歐拉被送去外祖母屋企住,並且喺巴塞爾嘅拉丁學校入學。仲有,佢有一位叫約翰內斯·布爾克哈特(Johannes Burckhardt)嘅年輕神學家作私人導師,佢對數學特別有興趣。[1]
1720年,歐拉十三歲就入讀巴塞爾大學。[3] 喺嗰時,以咁細個年紀上大學並唔算奇怪。[1] 由約翰·伯努利教授教嘅基礎數學課程,係已故嘅雅各布·伯努利嘅弟弟(佢曾教過歐拉嘅爸爸)。約翰·伯努利同歐拉好快就熟絡,歐拉喺佢自傳中咁描述伯努利:「著名嘅約翰·伯努利教授[...]特別享受幫我喺數學上進步。不過,佢因為太忙,所以拒絕咗私教。不過,佢俾咗我一個更加有益嘅建議,叫我自己去搵啲難啲嘅數學書,努力研究,如果遇到咩問題或者困難,佢每個星期六下午都會提供免費諮詢,仲好心咁幫我解答所有困難。呢個方法真係有效,因為當佢解決咗我一個問題,其他十個問題都即刻跟住解決,呢種方法絕對係喺數學上取得進展嘅最佳方式。」
就係喺呢段時間,歐拉得到伯努利支持,獲得咗佢爸爸嘅同意,決定唔做牧師,轉行做數學家。[4][5]1723年,歐拉以一篇比較勒內·笛卡兒同艾薇·牛頓哲學嘅論文,獲得咗哲學碩士學位。[1] 之後,佢又報讀咗巴塞爾大學嘅神學院。[5]1726年,歐拉完成咗一篇關於聲音傳播嘅論文,標題係《De Sono》[6][7],但未能成功喺巴塞爾大學搵到職位。[8]1727年,佢首次參加巴黎學院嘅獎學金比賽(學院自1720年起每年舉辦,後來改為每兩年舉辦)。[9]嗰年出題嘅問題係要搵出最佳方法喺船上安裝桅杆。皮埃爾·布歇(Pierre Bouguer)後來被稱為「海軍建築之父」,佢贏咗比賽,而歐拉就取得第二名。[10] 喺多年以來,歐拉參加過呢個比賽15次,[9]贏咗12次。[10]
事業
[編輯]聖彼得堡
[編輯]約翰·白努利嘅兩個仔,丹尼爾·白努利同尼古拉斯二世·白努利喺1725年開始喺聖彼得堡嘅俄羅斯科學院做嘢。佢哋答應咗歐拉,一有空缺就會幫佢搵份工。[8]1726年7月31號,尼古拉斯到咗俄羅斯唔夠一年就因為闌尾炎死咗。[11][12]當丹尼爾頂替咗佢哥哥喺數學/物理部門嘅位置之後,佢就推薦佢個朋友歐拉去填補佢原本喺生理學嘅位置。[8]1726年11月,歐拉欣然接受咗呢個offer,但係佢冇即刻去聖彼得堡,因為佢仲想搵巴塞爾大學嘅物理學教授職位。可惜最後冇成功。[8]
歐拉喺1727年5月到達咗聖彼得堡。[8][5]佢由科學院醫學部門嘅初級職位升做咗數學部門嘅職位。佢同丹尼爾·白努利一齊住,兩個人仲緊密合作。[13]歐拉學識咗講俄語,喺聖彼得堡安頓咗落嚟,仲喺俄羅斯帝國海軍搵咗份兼職做醫生。[14]
彼得大帝創立嘅聖彼得堡科學院,目的係要提高俄羅斯嘅教育水平,同埋縮窄同西歐嘅科學差距。因此,佢哋特登搵啲外國學者好似歐拉咁嚟幫手。[10]科學院嘅贊助人俄羅斯女皇凱薩琳一世,一直延續緊佢已故丈夫嘅進步政策,但係喺歐拉到達聖彼得堡之前就死咗。[15]當時12歲嘅彼得二世繼位之後,俄羅斯保守派貴族就掌權。[15]呢啲貴族唔信任科學院嘅外國科學家,削減咗歐拉同佢啲同事嘅經費,仲阻止外國同非貴族嘅學生入讀中學同大學。[15]
1730年彼得二世死咗之後,由受德國影響嘅安娜女皇執政,情況就好返少少。[16]歐拉喺科學院嘅地位好快就升咗,1731年仲做咗物理學教授。[16]佢仲拒絕咗升做海軍中尉,離開咗俄羅斯海軍。[16]兩年之後,丹尼爾·白努利受唔住喺聖彼得堡俾人審查同敵視,走咗去巴塞爾。歐拉就接替咗佢做數學部門嘅主管。[17]1734年1月,佢同格奧爾格·格塞爾嘅個女凱瑟琳·格塞爾(1707-1773)結咗婚。[18]1740年,腓特烈大帝想請歐拉去佢新成立嘅柏林科學院做嘢,但係歐拉起初仲係想留喺聖彼得堡。[19]但係安娜女皇死咗之後,腓特烈二世答應俾1600埃居(同歐拉喺俄羅斯賺到嘅一樣多),佢就應承去柏林。1741年,佢以需要較溫和嘅氣候保護眼睛為由,請求批准去柏林。[19]俄羅斯科學院答應咗,仲每年俾200盧布佢做活躍成員。[19]
柏林
[編輯]因為擔心俄羅斯局勢繼續動盪,歐拉喺1741年6月離開咗聖彼得堡,去咗普魯士嘅腓特烈大帝請佢去做嘅柏林科學院任職。[20]佢喺柏林住咗25年,寫咗幾百篇文章。[5]1748年,佢關於函數嘅著作《無窮分析引論》出版咗,1755年佢關於微分學嘅著作《微分學教程》又出版咗。[21][22]1755年,佢俾選做瑞典皇家科學院[23]同法蘭西科學院[24]嘅外籍院士。歐拉喺柏林最出名嘅學生包括斯捷潘·魯莫夫斯基,後來佢成為咗俄羅斯第一個天文學家。[25][26]1748年,佢拒絕咗巴塞爾大學請佢頂替剛過身嘅約翰·白努利嘅邀請。[5]1753年,佢喺夏洛滕堡買咗間屋,同佢嘅家人同寡居嘅阿媽一齊住。[27][28]
歐拉做咗腓特烈大帝嘅外甥女弗里德里克·夏洛特·勃蘭登堡-施韋特嘅私人教師,佢係安哈爾特-德紹嘅公主。佢喺1760年代初期寫咗超過200封信俾佢,之後呢啲信被收集成一本書,叫做《致德國公主的信:論自然哲學中的不同主題》。[29]呢本書講咗歐拉對物理同數學嘅睇法,仲透露咗歐拉嘅性格同宗教信仰。呢本書翻譯成好多種語言,喺歐洲同美國出版,仲比佢任何一本數學著作都更加多人睇。呢啲信咁受歡迎,證明咗歐拉有能力同普通人講解科學嘅嘢,呢個係一個專門做研究嘅科學家好少有嘅能力。[22]
雖然歐拉為科學院嘅聲望作出咗好大貢獻,讓·勒朗·達朗貝爾仲提名佢做院長,但係腓特烈二世最後自己做咗院長。[28]普魯士國王喺佢嘅宮廷裏面有好多知識分子,佢覺得呢個數學家除咗識數字同圖形之外,喺其他嘢上面都好無知。歐拉係一個簡單、虔誠信教嘅人,從來冇質疑過現有嘅社會秩序或者傳統信仰。佢同伏爾泰喺好多方面都係相反,而伏爾泰喺腓特烈嘅宮廷裏面有好高嘅地位。歐拉唔係個好辯論嘅人,仲成日要爭論啲佢唔熟悉嘅話題,所以成日俾伏爾泰嘲笑。[22]腓特烈仲對歐拉嘅實際工程能力表示失望,話:
我想喺我個花園度整個水柱:歐拉計算咗將水抽到水池所需要嘅輪子力量,再由水池流經水道,最後噴出嚟無憂宮。我嗰個水車按幾何學嘅計算整咗出嚟,但係連一啖水都抽唔到去離水池五十步遠嘅地方。虛空嘅虛空!幾何學嘅虛空![30]
不過,從技術角度嚟睇,呢種失望好大可能係冇根據嘅。歐拉嘅計算睇嚟係啱嘅,就算歐拉同腓特烈同埋幫佢整水池嗰啲人溝通得唔好都冇問題。[31]
喺柏林嘅期間,歐拉一直同聖彼得堡嘅科學院保持緊密聯繫,仲喺俄羅斯發表咗109篇論文。[32]佢仲幫助聖彼得堡科學院嘅學生,有時仲俾啲俄羅斯學生喺佢柏林嘅屋企住。[32]1760年,七年戰爭打得火熾嗰陣時,歐拉喺夏洛滕堡嘅農場俾進攻嘅俄羅斯軍隊搶劫咗。[27]當伊萬·薩爾蒂科夫將軍知道呢件事之後,就賠償咗歐拉農場嘅損失,之後伊莉莎白女皇仲額外賠咗4000盧布——喺當時嚟講係一筆天文數字。[33]歐拉決定喺1766年離開柏林,返去俄羅斯。[34]
喺柏林嘅呢段時間(1741-1766年),歐拉嘅產量達到咗頂峰。佢寫咗380份作品,當中275份已經出版咗。[35]呢啲包括125份喺柏林科學院嘅論文,同超過100份寄去聖彼得堡科學院嘅論文。聖彼得堡科學院仲俾咗佢一個成員嘅身份同年薪。歐拉嘅《無窮分析引論》喺1748年分兩部分出版。除咗做自己嘅研究之外,歐拉仲要監督圖書館、天文台、植物園,同埋出版啲科學院可以攞嚟賺錢嘅曆書同地圖。[36]佢仲參與咗設計國王夏季行宮無憂宮嘅噴泉。[37]
返回俄羅斯
[編輯]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後,俄羅斯嘅政治環境穩定返,所以歐拉喺1766年接受咗返去聖彼得堡科學院嘅邀請。佢嘅條件好高——每年3000盧布嘅人工、俾佢老婆嘅退休金,同埋承諾俾佢啲仔高級職位。喺大學度,佢嘅學生安德斯·約翰·萊克塞爾幫手佢。[38]住喺聖彼得堡期間,1771年一場大火燒咗佢屋企。[39]
私人生活
[編輯]喺1734年1月7號,佢同格奧爾格·格塞爾嘅囡囡卡塔琳娜·格塞爾(1707-1773)結咗婚。格奧爾格係聖彼得堡學院中學嘅一個畫家。[18] 呢對新婚夫婦喺涅瓦河附近買咗間屋。
佢哋生咗十三個仔女,但只得五個捱過童年,[40]三個仔同兩個女。[41] 佢哋嘅大仔係約翰·阿爾布雷希特·歐拉,佢個契爺係克里斯蒂安·戈德巴赫。[41]
喺1773年佢老婆過身之後三年,[39]歐拉同佢老婆嘅同父異母妹妹薩洛梅·阿比蓋爾·格塞爾(1723-1794)結咗婚。[42] 呢段婚姻一直維持到佢1783年離世為止。
佢個細佬約翰·海因里希喺1735年移居到聖彼得堡,喺學院做畫家。[19]
歐拉喺年輕嗰陣已經將維吉爾嘅「埃涅阿斯紀」全文背得滾瓜爛熟,到佢老咗嘅時候,仲可以將成首詩背晒出嚟,仲可以講出佢學嗰個版本每一版嘅第一同最後一句。[43][44]
視力衰退
[編輯]歐拉喺佢嘅數學生涯中,視力逐漸變差。喺1738年,即係佢差啲因為發燒而死嘅三年之後,[45]佢嘅右眼幾乎完全失明。歐拉將呢個情況歸咎於佢為聖彼得堡學院做嘅地圖繪製工作,[46]但佢失明嘅原因到而家仲係個謎。[47][48] 歐拉喺德國逗留期間,佢嗰隻眼嘅視力繼續惡化,以致腓特烈大帝叫佢做「獨眼巨人」。歐拉就自己嘅視力喪失講過:「而家我會少啲分心。」[46]到咗1766年,佢左眼發現有白內障。雖然眼科手術暫時改善咗佢嘅視力,但併發症最終令佢左眼都差唔多完全失明。[24] 不過,睇嚟呢個情況冇乜影響到佢嘅工作效率。喺抄寫員嘅幫助下,歐拉喺好多領域嘅產量都有所增加;[49]到咗1775年,佢平均每個禮拜都可以寫一篇數學論文。[24]
逝世
[編輯]喺1783年9月18號,歐拉同佢屋企人喺聖彼得堡食完午飯之後,佢同安德斯·約翰·萊克塞爾傾緊新發現嘅行星天王星同佢嘅軌道。佢突然暈低,因為腦出血而離世。[47]施塔赫林,雅各布·馮為俄羅斯科學院寫咗篇短嘅訃告,而歐拉嘅一個學生,俄羅斯數學家尼古拉斯·富斯就寫咗篇更加詳細嘅悼文,[40]喺追悼會上宣讀咗出嚟。喺佢為法蘭西科學院寫嘅悼詞中,法國數學家同哲學家孔多塞侯爵寫道:
il cessa de calculer et de vivre——……佢停止咗計算,亦都停止咗生存。[50]
歐拉葬喺瓦西里島嘅斯莫棱斯克路德教公墓,同佢嘅妻子卡塔琳娜埋喺隔籬。1837年,俄羅斯科學院起咗個新嘅紀念碑,取代咗佢原本已經被雜草淹沒嘅墓碑。為咗紀念歐拉誕辰250週年,佢嘅墓喺1957年搬到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嘅拉扎列夫斯基公墓。[51]
疏仕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Gautschi 2008, p. 4.
- ↑ Calinger 2016, p. 11.
- ↑ Debnath, Lokenath (2010). The Legacy of Leonhard Euler : A Tricentennial Tribute (英文).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Press. pp. vii. ISBN 978-1-84816-525-0.
- ↑ Calinger 1996, p. 124.
- ↑ 5.0 5.1 5.2 5.3 5.4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zum werk leonhard
嘅參照 - ↑ Calinger 2016, p. 32.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17cent
嘅參照 - ↑ 8.0 8.1 8.2 8.3 8.4 Calinger 1996, p. 125.
- ↑ 9.0 9.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paris-acad
嘅參照 - ↑ 10.0 10.1 10.2 Calinger 1996, p. 156.
- ↑ Calinger 1996, pp. 121–166.
- ↑ O'Connor, John J.; Robertson, Edmund F. "Nicolaus (II) Bernoulli". MacTut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rchiv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2021年7月2號擷取。
- ↑ Calinger 1996, pp. 126–127.
- ↑ Calinger 1996, p. 127.
- ↑ 15.0 15.1 15.2 Calinger 1996, p. 126.
- ↑ 16.0 16.1 16.2 Calinger 1996, p. 128.
- ↑ Calinger 1996, pp. 128–129.
- ↑ 18.0 18.1 Gekker & Euler 2007, p. 402.
- ↑ 19.0 19.1 19.2 19.3 Calinger 1996, pp. 157–158.
- ↑ Gautschi 2008, p. 7.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dartm
嘅參照 - ↑ 22.0 22.1 22.2 Dunham 1999, pp. xxiv–xxv.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sten
嘅參照 - ↑ 24.0 24.1 24.2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volumes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BEA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ClarkGolinski1999
嘅參照 - ↑ 27.0 27.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zum 300 knobloch
嘅參照 - ↑ 28.0 28.1 Gautschi 2008, pp. 8–9.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Digital Copy of "Letters to a German Princess"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fredlett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ynch
嘅參照 - ↑ 32.0 32.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vucinich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gindikin
嘅參照 - ↑ Gautschi 2008, p. 9.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math at prussian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historian's craft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fountains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exell's theorem
嘅參照 - ↑ 39.0 39.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hiele
嘅參照 - ↑ 40.0 40.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novaacta
嘅參照 - ↑ 41.0 41.1 Calinger 1996, p. 129.
- ↑ Gekker & Euler 2007, p. 405.
- ↑ Meade, Phil (1999-11-27). "Letter: Uncommon talent". www.newscientist.com (美國英文). 喺2024-09-22搵到.
- ↑ Nahin, Paul J. (2017). Dr. Euler's Fabulous Formula: Cures Many Mathematical Ills. Princeton Science Library (英文). Princeton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326. ISBN 978-0-691-17591-1.
- ↑ Gautschi 2008, p. 6.
- ↑ 46.0 46.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blindness
嘅參照 - ↑ 47.0 47.1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righteye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bullock
嘅參照 - ↑ Gautschi 2008, pp. 9–10.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condorcet
嘅參照 - ↑ Calinger 2016, pp. 53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