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勒內·笛卡兒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勒內·笛卡兒
姓名原文René Descartes
出生日1596年3月31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Descartes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亡日1650年2月11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53歲)
死亡地斯德哥爾摩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肺炎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法國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語法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拉丁文法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天主教會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校collège Henri-IV de La Flèche、萊頓大學烏德勒支大學、Prytanée National Militaire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哲學家數學家、musicologist、物理學家天文學家、music theorist、correspondent、mechanical automaton engineer、軍人作家 喺Wikidata改呢個
名作Discourse on the Method、La Géométrie、The Description of the Human Body 喺Wikidata改呢個
仔女Daniel Fernández Muiño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爸Jorge González García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媽Camilo Davies Leimdorfer 喺Wikidata改呢個
兄弟姊妹Pierre Descartes 喺Wikidata改呢個

勒內·笛卡兒法文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號1650年2月11號)係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同物理學家,喺法國圖賴訥出世,死喺瑞典斯德哥爾摩。佢係歐陸理性主義嘅始創人,提出「我思故我在」嘅哲學。佢發明用座標去計幾何,後世叫佢做「解析幾何之父」。

笛卡兒(Descartes)經常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佢被視為負責推動17世紀對認識論嘅關注增加嘅主要人物。[1][註 1] 佢為17世紀歐陸理性主義奠定咗基礎,呢個理論後來畀斯賓諾莎萊布尼茨所倡導,亦畀經驗主義學派反對,包括霍布斯洛克柏克萊休謨等人。早期現代理性主義嘅興起——首次作為一個系統嘅哲學學派——對現代西方哲學整體產生咗重大影響,並且催生咗笛卡兒嘅笛卡兒主義同斯賓諾莎嘅斯賓諾莎主義兩個理性主義哲學體系。就係呢啲17世紀嘅極端理性主義者,如笛卡兒、斯賓諾莎同萊布尼茨,為「啟蒙時代」喺歷史上贏得咗「理性時代」呢個名銜。

萊布尼茨、斯賓諾莎,[2]同笛卡兒都精通數學同哲學,而笛卡兒同萊布尼茨仲喺多個科學領域有貢獻。[3] 雖然只有萊布尼茨被廣泛承認為一位博學者,但三位理性主義者都將唔同領域嘅知識融入佢哋各自嘅作品。[4]

笛卡兒嘅《第一哲學沉思》(1641年)到而家仍然係大部分大學哲學系嘅標準教材。笛卡兒喺數學上嘅影響亦非常明顯,佢嘅名字被用嚟命名笛卡兒坐標系統。佢被譽為解析幾何學之父,解析幾何學喺微積分數學分析嘅發現中發揮咗重要作用。笛卡兒亦係科學革命嘅關鍵人物之一。

笛卡兒家族嘅家徽。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活

[編輯]
笛卡兒喺圖雷納海耶出世嘅屋企

勒內·笛卡兒於1596年3月31日出世喺法國圖雷納海耶圖雷納省(依家叫笛卡兒市,屬於Indre-et-Loire)。[5] 1597年5月,佢阿媽Jeanne Brochard喺生咗一個死胎後過身。[6][5] 佢老豆Joachim係雷恩議會嘅一個成員。[7]:22 笛卡兒細個嗰陣係同佢阿嫲同阿舅公住。雖然佢屋企係信天主教,但普瓦圖地區嗰陣畀新教胡格諾派控制住。[8]

1607年,因為身體弱,佢遲咗啲先入耶穌會Collège Royal Henry-Le-Grand[9][10] 喺度學數學同物理,包括伽利略嘅作品。[11][12] 喺學校嘅時候,笛卡兒第一次接觸到赫密斯主義嘅神秘學說。1614年畢業之後,佢喺普瓦捷大學再讀咗兩年書,1616年攞到學士學位法學士嘅學位,[11] 因為佢老豆想佢做律師。[13] 之後佢搬咗去巴黎。

1616年笛卡兒喺普瓦捷大學嘅畢業註冊紀錄

方法論度,笛卡兒咁樣回憶佢嗰陣:[14]:20–21

我完全放棄咗對文學嘅研究,決心唔再尋求除咗喺自己或者世界大書之中可以發現嘅知識。我用咗青春嘅時光去旅遊、拜訪法庭同軍隊、接觸唔同性格同階層嘅人、吸取唔同嘅經驗,並且喺命運提供俾我嘅每個情境中測試自己,時時反思,從中獲取利益。

軍旅生涯

[編輯]

根據佢要成為職業軍官嘅抱負,1618年笛卡兒加入咗荷蘭共和國荷蘭聯省國家軍,成為僱傭兵,受拿騷的毛里茨指揮,[11] 正式學習軍事工程學,呢科係由西蒙·史蒂芬建立嘅。[15] 因此,佢喺布雷達受到極大鼓勵去提高自己嘅數學知識。[11] 喺呢個過程中,佢識咗艾萨克·贝克曼[11] 佢係[[多德雷

赫特]]一個有才華嘅科學家,成為笛卡兒嘅導師,啟發咗笛卡兒啲數學同物理學嘅研究。1618年笛卡兒為貝克曼寫咗篇題為音樂片論嘅短文,探討音樂嘅基本元素。

歷史影響

[編輯]

擺脫教會教條

[編輯]
《沉思錄》嘅封面

笛卡爾經常被稱為現代西方哲學嘅鼻祖,佢嘅思維方式徹底改變咗西方哲學嘅發展方向,並為現代性奠定咗基礎。[1][16]佢嘅《形而上學沉思錄》中首兩篇提出咗著名嘅方法懷疑,呢兩篇最影響現代思維。[17]

有人認為笛卡爾本人都冇意識到呢個革命性嘅轉變。[18]通過將辯論從「乜嘢係真」轉變成「我可以確定乜嘢」,笛卡爾可以話將真理嘅權威保證人由上帝轉移到人類身上(儘管笛卡爾自己聲稱佢嘅願景係來自上帝)——傳統嘅「真理」概念暗示有外在權威,而「確定性」就更加依賴個人嘅判斷。

喺呢場人類中心主義嘅革命入面,人類而家被提升到主體嘅地位,成為一個擁有自主理性嘅被解放主體。呢個革命性嘅步驟為現代性奠定咗基礎,其影響到而家仲感受到:人類擺脫咗基督教啟示真理同天主教會教義嘅束縛;人類開始制定自己嘅法則,建立自己嘅立場。[19]

喺現代性中,真理嘅保證人唔再係上帝,而係每個都係「自我意識嘅塑造者同保證人」嘅人類。[20][21]用呢個方式,每個人都變成一個有理性嘅成年人,一個主體同代理人,[20]而唔係聽命於上帝嘅細路。呢個觀點嘅轉變係由基督教中世紀過渡到現代時期嘅典型特徵,呢個轉變喺其他領域早有預兆,而家由笛卡爾喺哲學領域中正式確立。[20][22]

笛卡爾嘅呢種以人為本嘅視角,確立咗人類理性嘅自主性,為啟蒙運動擺脫上帝同教會嘅束縛提供咗基礎。根據馬丁·海德格爾嘅講法,笛卡爾嘅思想觀點仲為之後所有嘅人類學提供咗基礎。[23]

有時候話笛卡爾嘅哲學革命引發咗現代人類中心主義主體主義[1][24]

當代評價

[編輯]

喺商業方面,《方法論》喺笛卡爾在生嗰陣淨係出咗一版500本,當中200本留俾作者。《沉思錄》嘅法文版都係咁,到笛卡爾過身都未賣晒。不過,同期出版嘅拉丁文版就深受歐洲學術界歡迎,成為笛卡爾嘅一個商業成功。[25]:xliii–xliv

雖然笛卡爾喺佢生命最後階段已經喺學術界好有名,但喺學校教授佢嘅作品仲係有爭議。烏特勒支大學嘅醫學教授亨利·德·羅伊(亨利庫斯·雷吉烏斯,1598-1679),因為教授笛卡爾嘅物理學而被大學校長吉斯伯特·沃特(沃提烏斯)譴責。[26]

根據哲學教授約翰·科廷漢嘅講法,笛卡爾嘅《形而上學沉思錄》被認為係「西方哲學嘅重要文本之一」。科廷漢話《沉思錄》係「笛卡爾所有著作中最廣泛研究嘅一本」。[27]:50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前高級編輯,《理性之夢》同《啟蒙之夢》嘅作者安東尼·戈特利布講,笛卡爾同托馬斯·霍布斯喺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仍然受到討論嘅其中一個原因,係佢哋仲可以為我哋一啲問題提供相關見解,例如「科學嘅進步對我哋理解自己同上帝嘅概念有咩影響?」同「政府應該點樣處理宗教多元化?」[28]

喺2018年同泰勒·科恩嘅訪談中,艾格尼絲·卡拉德形容笛卡爾喺《沉思錄》入面嘅思想實驗,佢鼓勵完全、系統性咁懷疑你所相信嘅一切,去「睇下你會得到乜嘢」。佢話:「笛卡爾得到嘅係佢可以喺佢自己腦海入面建構嘅真實真理。」[29]佢話哈姆雷特嘅獨白——「關於生命同情感本質嘅沉思」——同笛卡爾嘅思想實驗好似。哈姆雷特/笛卡爾都係「同世界分開」,好似「困」喺自己個腦度。[29]科恩問卡拉德笛卡爾係咪真係通過佢嘅思想實驗搵到任何真理,定係淨係「當代我哋生活喺模擬世界論證嘅早期版本,邪惡魔鬼就係模擬,而唔係貝葉斯推理?」卡拉德同意呢個論證可以追溯到笛卡爾,佢話佢已經反駁咗呢個論證。佢解釋話喺笛卡爾嘅推理中,你最終會「返到上帝嘅思維度」——喺「上帝創造嘅宇宙」入面,呢個就係「真實世界」...「成個問題都係關於同現實連接,而唔係做幻影。如果你生活喺上帝創造嘅世界度,上帝可以創造真實嘅嘢。所以你就係生活喺真實嘅世界度。」[29]

關於玫瑰十字會嘅傳聞

[編輯]

笛卡爾係咪玫瑰十字會嘅成員仲有爭議。[30]

佢個名嘅首字母同玫瑰十字會廣泛使用嘅R.C.縮寫有關。[31]另外,喺1619年,笛卡爾搬到烏爾姆,嗰度係玫瑰十字運動嘅國際知名中心。[31]喺德國旅程期間,佢識咗約翰內斯·福爾哈伯,佢之前表示過想加入呢個兄弟會。[32]

笛卡爾將《世界公民波利比烏斯嘅數學寶藏》呢本書獻俾「世界各地嘅學者,特別係德國嘅B.R.C.(玫瑰十字兄弟會)」。呢本書未完成,出版情況未明。[33]

睇埋

[編輯]

疏仕

[編輯]
  1. 另見: 認識論轉向

  1. 1.0 1.1 1.2 伯特蘭·羅素 (2004) 西方哲學史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8月16日,. 頁 511, 516–17。
  2. Moorman, R. H. 1943. "數學對斯賓諾莎哲學嘅影響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3月3日,.。" 國家數學雜誌 18(3):108–15。
  3. Grondin, J.形而上學導論:從巴門尼德到列維納斯 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 126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8月16日,.。
  4. Phemister, Pauline (2006). The Rationalists: Descartes, Spinoza and Leibniz. Polity Press. p. 16. ISBN 0745627439.
  5. 5.0 5.1 Bruno, Leonard C. (2003) [1999]. Math and Mathematicians: The History of Math Discoveries Around the World; Vol. 1. Baker, Lawrence W. Detroit, Mich.: U X L. p. 99. ISBN 978-0-7876-3813-9. OCLC 41497065.
  6. "Scepticism, Scholasticism, and the origins of Descartes's philosophy". Scepticism, Scholasticism, and the origins of Descartes' philosophy (Chapter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27–54. doi:10.1017/CBO9780511487309.004. ISBN 978-0521452915. 原先內容歸檔喺22 August 2022. 喺22 August 2022搵到.
  7. Rodis-Lewis, Geneviève (1992). "Descartes'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Philosophy". 出自 Cottingham, John (編).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escar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2. ISBN 978-0-521-36696-0. 原先內容歸檔喺1 February 2017. 喺27 January 2016搵到.
  8. "All-history.org". 原著喺29 January 2015歸檔. 喺23 December 2014搵到.
  9. Clarke 2006.
  10. "Descartes, Rene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美國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8 May 2010. 喺27 July 2021搵到.
  11. 11.0 11.1 11.2 11.3 11.4 Bruno, Leonard C. (2003) [1999]. Math and Mathematicians: The History of Math Discoveries Around the World; Vol. 1. Baker, Lawrence W. Detroit, Mich.: U X L. p. 100. ISBN 978-0-7876-3813-9. OCLC 41497065.
  12. Porter, Roy (1999) [1997]. "The New Science".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 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Great Britain: Harper Collins. p. 217. ISBN 978-0-00-637454-1.
  13. Baird, Forrest E.; Kaufmann, Walter (2008). From Plato to Derrida.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pp. 373–77. ISBN 978-0-13-158591-1.
  14. Descartes. [1637] 2011. Discourse on the Method. Zhubei: Hyweb Technology. pp. 20–21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16 August 2021..
  15. Gaukroger 1995, p. 66.
  16. 海德格爾 [1938] (2002),第76頁「笛卡爾...佢本人創立嘅...現代(同時亦即係西方)形而上學。」
  17. 舒馬茲,泰德 M. 《激進笛卡爾主義:法國對笛卡爾嘅接受》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8月16日,. 第27頁引述:

    二十世紀哲學家最熟悉嘅笛卡爾係《沉思錄》首兩篇嘅笛卡爾,一個專注於對物質世界嘅極端懷疑,同埋從著名嘅「我思故我在」論證中產生嘅自我認知確定性。

  18. 羅伊伍德·塞拉斯 (1949) 《未來嘅哲學:現代唯物主義嘅探索》「胡塞爾從歷史同系統性嘅角度都好認真咁研究笛卡爾 [...] [喺《歐洲科學危機同超驗現象學》中,胡塞爾] 發現喺笛卡爾嘅首兩篇《沉思錄》入面有個好難測透嘅深度,就連笛卡爾自己都冇咁嘅洞察力,令佢放棄咗佢手中『偉大嘅發現』。」
  19. 馬丁·海德格爾 [1938] (2002) 《世界圖像時代》引述:

    因為喺笛卡爾之前...某個特定嘅「主體」...喺佢自己固定嘅特質同埋唔斷改變嘅環境底下打地基。「主體」嘅優越性...源於人類追求一個...自主、堅定嘅真理基礎,即係確定性嘅意義。點解同點樣呢個訴求獲得咗佢決定性嘅權威?呢個訴求源於人類嘅解放,佢擺脫咗對基督教啟示真理同教會教義嘅責任,轉而為自己立法,並以自己為基礎。

  20. 20.0 20.1 20.2 洛維特,湯姆 (1977) 喺馬丁·海德格爾嘅《科技嘅問題同其他論文》導論,第xxv-xxvi頁
  21. 布里頓,德瑞克 《成人教育嘅現代實踐:後現代批評》 第76頁
  22. 馬丁·海德格爾《尼采嘅話:上帝死咗》第88-90頁
  23. 海德格爾 [1938] (2002),第75頁引述:

    通過將人詮釋為「主體」,笛卡爾為未來各種形式同傾向嘅人類學創造咗形而上學嘅前提。

  24. 史華慈,B. I.,《中國同其他事務》(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96),第95頁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8月16日,.,引述:

    ...從笛卡爾革命中產生嘅人類中心主義主體性。

  25. 麥克林,I.,喺笛卡爾《論正確運用理性同喺科學中尋求真理嘅方法》導論(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第xliii-xliv頁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1年8月16日,.。
  26. 科廷漢約翰; 默多克杜加爾德、斯圖索夫羅伯特 (1984)。於某份傳單嘅評論. 卡爾哲學著作。劍橋大學出版社。頁 293。ISBN 978-0-521-28807-1。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年8月1日。喺2020年5月24日搵到
  27. Cottingham & Williams 1996.
  28. Gottlieb 2016, p. 23.
  29. 29.0 29.1 29.2 Cowen & Callard 2018.
  30. 瑰十字會嘅歷史www.rosicrucian.org。原先內容歸檔喺2015年1月22日。喺2021年5月13日搵到
  31. 31.0 31.1 邦德史蒂文 (2011年6月24日)。"R.C.":喬伊斯同貝克特作品中嘅玫瑰十字會同笛卡爾主義蘭達 (4–2011)。doi:10.4000/miranda.1939ISSN 2108-6559OCLC 5497224736。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6月2日。
  32. 亨利約翰、諾蘭勞倫斯 (2015年1月26日)。諾蘭勞倫斯 (編)。瑰十字會橋笛卡爾詞典。劍橋大學出版社: 659–60。doi:10.1017/CBO9780511894695.224ISBN 978-0511894695。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6月10日。喺2021年5月13日搵到
  33. 曼西卡托馬斯 (2018年4月21日)。向密教主義。十七世紀笛卡爾同詩意想像 (pdf)教研究8 (1): 84。doi:10.30664/ar.66731ISSN 1799-3121OCLC 8081521487。喺2021年5月13日搵到

文獻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