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惠
呢篇文用過機械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或者會譯出一啲古怪用字。 好似:因呢、其佢、目嘅...…可以喺呢篇文嘅討論頁傾吓。 |
![]() | 呢篇文夾雜北方中文,唔合乎粵語嘅用字、句式或者文法。 請改善。如果想睇吓似粵語口語嘅文應該點寫,可以睇吓Wikipedia:正文同埋Wikipedia:好文入面貼堂嘅範例。 |
司徒惠博士閣下 The Hon. Dr Szeto Wai | |
---|---|
File:Szeto Wai.jpg | |
出世 | 1913年4月10日![]() |
死 | 1991年7月24號![]() | (78歲)
職業 | 建築師、工程師 |
司徒惠,CBE,JP[?](英文:Szeto Wai,1913年4月10號—1991年7月24號)係香港畫則師,1963年至1978年做香港中文大學畫則師,1964年至1974年同埋1970年至1976年分別做立法局同埋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生平[編輯]
司徒惠祖籍廣東開平赤坎,1913年4月10號喺中國廣東出世,[1][2]父親司徒浣早喺19世紀到香港發展,同埋同鄉創立生利建築公司,曾經承建的工程包括中環舊郵政總局同埋大潭水塘主壩等。[3][2]司徒惠在家中八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他早年受教於香港聖保羅書院,及後負笈上海聖約翰大學,1938年獲得理學士學位畢業。[4][5]畢業以後,他以英國工業界聯盟(Federation for British Industries)學人身份前赴英國深造土木工程,及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喺1939年爆發而滯留英國,遂轉往蘇格蘭,於戰時協助當地規劃水利工程和鐵路工程項目。[5]期間,佢喺1941年至1943年嚮格拉斯哥嘅巴布帝、蕭爾同莫頓顧問工程公司(Babtie, Shaw & Morton, Consulting Engineers)任職助理土木工程師,及後嚮1943年至1945年轉到倫敦、密德蘭同埋蘇格蘭鐵路做助理土木工程師。[6]
司徒惠定居香港後,開設了自己嘅土木工程顧問業務,正好當時嘅香港百廢待舉,處處大興土木,司徒惠的工程業務咁就相當興旺,他自己更成為行內有名的土木和結構工程師。[7]此外,佢仲開始涉足建築業,創辦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自任合夥人,承接大小建築工程項目,搖身一變成為建築師。[1][5][2]佢早期參與設計和承接了蘇屋邨的興建項目,除咗負責設計整個屋邨的海水沖廁系統外,又設計咗其中第三期楓林樓、丁香樓、金松樓、綠柳樓及櫻桃樓五座住宅大樓。[2]蘇屋邨位於深水埗,由1957年動土,至1963年全數落成,係港府屋宇建設委員會旗下嘅大型廉租屋邨,提供16座合共約5,300個單位,係當時大型的建屋項目。[2]
司徒惠喺1985年開展退休生涯,離開香港,長居於美國紐約,繪畫成為咗佢閒時嘅主要活動。[2]晚年嘅佢仍常遊歷各地,並不時重臨香港;在1991年7月24日,司徒惠身在法國巴黎期間心臟病發逝世,終年78歲。[8]
個人生活[編輯]
司徒惠於1951年4月12日喺香港娶殷商梁達卿之女梁雪馨(Sheila Leung)為妻,[3]兩人共有兩子兩女,全部都在美國定居,除咗長女從事醫學研究以外,其餘三人均從事建築設計嘅工作。[1][2]司徒惠鍾意繪畫,曾舉辦過多場個人畫展,佢早年從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畢業後,甚至曾打算到法國巴黎學習藝術,但因爸爸反對,最終才到英國深造土木工程。[2]他生前也是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美國會喺香港鄉村俱樂部嘅會員。[1]
參考資料[編輯]
中文資料[編輯]
- 〈建築商司徒浣昨晨逝世〉,《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三頁,1948年9月9日。
- 〈司徒惠梁雪馨昨日結婚〉,《工商日報》第六頁,1951年4月13日。
- 〈校址籌建委員會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第一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10月。
- 〈英女王壽辰授勳名單公佈〉,《工商日報》第五頁,1967年6月10日。
- 〈本大學新校址舉行動土典禮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第四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8年1月。
- 〈范克廉樓開幕典禮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第五卷第七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年4月。
- 〈中大大學圖書館開幕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第九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3年1月。
- 〈英女王元旦授勳本港人士四十六人受勳名單〉,《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1974年1月3日。
- 〈大學科學館的建築師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一九七五年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 〈讚詞:司徒惠議員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一九七八年冬。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8年。
- 岑維休主編,《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1980年。
- 何思萃撰,〈中文大學的建造者司徒惠〉,《明報》,1985年。
- 〈「門」及「惠園」揭幕典禮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七年第五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7年。
- 〈幾番波折-升降機樓變惠園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通訊》第1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0年12月。
- 〈訃告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文通訊》第2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1年8月。
- 〈校園標記逐一點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大通訊》第26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2年1月。
- 〈校園建築設計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中大通訊》第4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6月。
英文資料[編輯]
- Hopkins, Keith, Hong Kong: the Industrial Colony: a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u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 "The Hon Wai SZETO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 HKU Honorary Graduates. HK: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 Sinclair, Kevin, Who's Who in Hongkong. HK: Database Pub., 1984.
攷[編輯]
出面網頁[編輯]
![]() |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Szeto Wai |
其他職務 | ||
---|---|---|
前任: H·G·F·魯賓遜 |
香港建築師公會會長 1960年-1961年 |
繼任: W·G·格列高利 |
官銜 | ||
前任: 簡悅強議員 |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 1967年-1974年 |
繼任: 盧秉信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