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鐵木真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鐵木真
姓名原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Чингис хаан
出生日c. 1162年5月31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Delüün Boldog 喺Wikidata改呢個
本名ᠲᠡᠮᠦᠵᠢᠨ、Тэмүжин
死亡日1227年8月18號、1227年8月25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65歲)
死亡地銀川 (西夏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墮馬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大蒙古國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Tengrism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military leader、酋長、君主 喺Wikidata改呢個
配偶Börte、Khulan、Gürbesu、Yesui、Yesugen、Chahe、Princess Qiguo、Hedaan、Ibaqa beki 喺Wikidata改呢個
仔女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Wuluchi、Alahaibieji、Tümelün、Chechiyegen、Yeli'andun、Al-Altan、Qojin、Kölgen、Chawuer、Shuerche 喺Wikidata改呢個
家族Borjigin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爸也速該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媽Hoelun 喺Wikidata改呢個
兄弟姊妹Qasar、Behter、Belgutei、Hachiun、Temüge、Temulin 喺Wikidata改呢個

鐵木真tit3 muk6 zan1(Temüjin,1162年1227年),姓孛兒只斤but6 ji4 zi2 gan1,全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係統一蒙古草原上各部嘅可汗,稱為成吉思汗sing4 gat1 si1 hon6(Genghis Khan;「汗」又讀 hon4),係古代大蒙古國開國祖。佢嘅子孫忽必烈入主中原,號,將鐵木真追封為太祖,是為元太祖jyun4 taai3 zou2

喺1155年到1167年之間出世,俾人改名叫鐵木真,佢係也速該嘅長仔。也速該係孛兒只斤氏族嘅一位蒙古酋長,佢老婆就係訶額侖。當鐵木真八歲嗰陣,佢老豆死咗,佢哋一家就俾族人拋棄咗。貧困潦倒嘅鐵木真為咗鞏固自己喺家中嘅地位,殺死咗佢嘅同父異母嘅大佬。佢嘅魅力幫助佢吸引咗第一批追隨者,並同草原上兩個有名嘅領袖札木合脫忽結盟。佢哋一齊合作救返俾人擄走咗嘅鐵木真新婚妻子孛兒帖。隨住佢聲名鵲起,佢同札木合嘅關係惡化到公開打仗。喺大約1187年,鐵木真喺達蘭巴爾扎特之戰慘敗,之後可能有幾年俾金朝管轄。1196年重出江湖之後,佢迅速開始累積權力。脫忽開始覺得鐵木真威脅到佢,喺1203年突襲鐵木真。鐵木真退兵,之後重整旗鼓,打敗咗脫忽。打贏咗乃蠻部落之後,再將札木合處死,鐵木真成為咗蒙古草原上唯一嘅統治者。

鐵木真喺1206年嘅一個集會上正式採用「成吉思汗」呢個稱號,呢個稱號嘅意思到而家都唔確定。佢進行咗啲改革,目的係確保長期穩定,將蒙古人嘅部落結構轉變成為一個為統治家族服務嘅綜合精英制度。喺阻止咗一個有權勢嘅薩滿政變企圖之後,成吉思開始鞏固佢嘅權力。1209年,佢帶領大規模嘅突襲鄰近嘅西夏,西夏喺第二年就答應咗蒙古人嘅條件。之後佢發動咗對金朝嘅戰役,打咗四年,喺1215年攻陷咗金朝首都中都而結束。佢嘅將軍者勒喺1218年吞併咗中亞嘅喀喇契丹國。成吉思因為佢嘅使者俾人處決而喺第二年入侵花剌子模帝國呢場戰役推翻咗花剌子模國,蹂躪咗河中呼羅珊地區,而者勒同佢嘅同事速不台率領嘅遠征軍到達咗格魯吉亞基輔羅斯。1227年,成吉思喺平定叛亂嘅西夏嗰陣死咗。經過兩年嘅空位期之後,佢第三個仔同繼承人窩闊台喺1229年即位。

成吉思汗仲係一個有爭議嘅人物。佢對佢嘅追隨者慷慨大方,又好忠誠,但係對敵人就好殘忍。佢歡迎來自唔同來源嘅意見,為咗實現佢認為薩滿教至高無上嘅神騰格里為佢注定嘅征服世界嘅使命。成吉思率領嘅蒙古帝國軍隊殺咗數百萬人,但係佢嘅征服都促進咗前所未有嘅商業同文化交流,遍及廣大嘅地理區域。喺俄羅斯阿拉伯世界,佢被記住係一個落後、野蠻嘅暴君,而近年西方學者開始重新評估之前將佢視為野蠻軍閥嘅觀點。佢喺蒙古過身之後俾人神化;現代蒙古人將佢認定為佢哋國家嘅開國之父。

名字同稱號

[編輯]
關於鐵木真呢個名同成吉思呢個稱號嘅唔確定意思,請睇下面嘅出世同早年生活1206年嘅忽里台兩個部分。

冇一個通用嘅羅馬化系統用喺蒙古語;結果係,現代蒙古名字嘅拼寫差異好大,可能會導致同原來嘅發音有好大嘅分別。最常見嘅尊稱「成吉思」最終源自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羅馬化之後係Činggis。呢個去到普通話就演變做成吉思Chéngjísī),再到波斯文چنگیزČəngīz)。由於阿拉伯語冇類似 // 嘅音(喺蒙古語同波斯文嘅羅馬化中用 /č/ 表示),作者將呢個名字轉寫成J̌ingiz,而敘利亞文作者就用Šīngīz

除咗「成吉思」之外,喺18世紀由於誤讀波斯文資料而引入英語,現代英語拼寫仲包括「Chinggis」、「Chingis」、「Jinghis」同「Jengiz」。佢嘅出生名「鐵木真」(ᠲᠡᠮᠦᠵᠢᠨ鐵木真 Tiěmùzhēn)有時喺英語中都拼做「Temuchin」。

當成吉思嘅孫仔忽必烈喺1271年建立元朝嗰陣,佢畀咗廟號「太祖」(太祖,意思係「最高嘅始祖」)同諡號「聖武皇帝」(聖武皇帝,意思係「神聖武功嘅皇帝」)畀佢阿爺。忽必烈嘅曾孫武宗之後將呢個稱號擴展成「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意思係「詮釋天律、開創好運、神聖武功嘅皇帝」)。

參考資料

[編輯]

由於有關成吉思汗嘅資料來自歐亞各地十幾種語言,現代歷史學家喺整理佢生平資料方面都遇到唔少困難。[1]所有關於佢年輕時代同崛起過程嘅記載都係源自兩份蒙古語文獻——《蒙古秘史》同《黃金史》。後者而家已經遺失,但啟發咗兩份中文編年史——14世紀嘅《元史》同《聖武親征錄》。[2]《元史》雖然編輯較為鬆散,但提供咗大量關於個別戰役同人物嘅細節;《聖武親征錄》喺年代順序方面較有系統,但唔批評成吉思汗,有時仲會有啲錯誤。[3]

《蒙古秘史》喺14世紀同15世紀間透過音譯漢字而得以保存。[4]佢嘅歷史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20世紀嘅漢學家亞瑟·韋利認為佢係一部冇史學價值嘅文學作品,但近期嘅歷史學家就對呢份文獻更加重視。[5]雖然顯然呢份文獻嘅年代順序有問題,而且有啲段落為咗敘事需要而被刪改,但《蒙古秘史》仍然備受重視,因為佢嘅匿名作者經常批評成吉思汗:除咗描述佢優柔寡斷同恐狗症之外,《蒙古秘史》仲講述咗一啲禁忌事件,例如佢嘅殺兄行為同佢嘅長子朮赤可能係私生子嘅問題。[6]

一本用波斯文寫嘅書,紙上有好多徽章
拉施德丁嘅《史集》15世紀抄本

仲有好多波斯文年代史保存到今時今日,呢啲年代史對成吉思汗同蒙古人嘅態度都係褒貶不一。朱茲札尼祖維尼都喺1260年完成咗佢哋各自嘅歷史著作。[7]朱茲札尼親眼目睹咗蒙古人征服嘅殘酷,佢嘅年代史充滿敵意,反映咗佢嘅經歷。[8]與佢同時代嘅祖維尼曾經兩次前往蒙古,仲喺蒙古後繼政權嘅政府裡面做到高官,佢就比較同情蒙古人;佢嘅記載喺成吉思汗嘅西征方面係最可靠嘅。[9]最重要嘅波斯文資料就係《史集》,呢本書係拉施德丁應成吉思汗後代合贊嘅命令,喺14世紀初編纂而成。合贊畀咗拉施德丁特權,可以睇到一啲機密嘅蒙古資料,例如《黃金史》,仲可以接觸到一啲熟悉蒙古口述傳統嘅專家,包括忽必烈嘅大使孛羅。由於拉施德丁寫緊官方年代史,佢審查咗一啲不方便或禁忌嘅細節。[10]

仲有好多同時代嘅歷史記載都有補充關於成吉思汗同蒙古人嘅資料,不過佢哋嘅中立性同可靠性往往都有疑問。其他中文資料包括被蒙古人征服嘅朝代嘅編年史,同埋宋朝使臣趙珙,佢喺1221年訪問過蒙古人。[a]阿拉伯文資料包括花剌子模王子札拉勒丁嘅同伴納薩維所寫嘅同時代傳記。仲有一啲基督教編年史,包括《喬治亞編年史》,同一啲歐洲旅行家嘅著作,例如卡皮尼馬可·波羅嘅作品。[12]

早年生活

[編輯]

出生同童年

[編輯]

鐵木真出生嘅年份一直都有爭議,歷史學家會偏好唔同嘅日期:1155年、1162年或者1167年。有啲傳統將佢出生嘅年份定喺豬年,即係1155年或者1167年。[13]雖然趙珙同拉施德丁嘅著作都支持1155年呢個日期,但其他主要資料如《元史》同《聖武親征錄》就支持1162年。[14][b]1167年呢個日期係漢學家伯希和所偏好嘅,佢係根據一個次要資料——元朝畫家楊維楨嘅文字——得出嘅結論,但呢個日期相比1155年更加符合成吉思汗生平嘅事件,因為如果用1155年嘅話,就意味住佢要到三十幾歲先有子女,而且仲要一直打仗打到七十幾歲。[15]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接受1162年呢個日期;[16]歷史學家保羅·拉奇涅夫斯基指出,連鐵木真自己可能都唔知道真相。[17]鐵木真出生嘅地點都有爭議,《蒙古秘史》記載佢出生喺多倫諾爾鄂嫩河畔,但具體位置就有唔同講法:有人話係肯特省達達爾,又有人話係俄羅斯阿金布里亞特自治區南部。[18]

一條深色河流喺灌木叢同空地之間蜿蜒,避開一座高脊
鐵木真出生嘅地方附近嘅鄂嫩河,呢幅相係喺蒙古肯特省影嘅

鐵木真出世喺蒙古族[c]博爾濟金氏,佢老豆係也速該,自稱係傳說中嘅軍閥博多諾兒蒙和嘅後裔。佢老母係斡魯不氏出身嘅訶額侖,原本係蔑兒乞族嘅新娘車烈都,被也速該擄走。[20]佢個名嘅由來有爭議:最早嘅傳統話佢老豆剛剛打完一場成功嘅塔塔兒戰役,帶返一個叫做鐵木真斡兀嘅俘虜返嚟,為咗慶祝勝利就用呢個名嚟幫個仔改名,而後來嘅傳統就強調咗temür(即係「鐵」)呢個詞根,同埋「鐵木真」可能解作「鐵匠」嘅理論。[21]

圍繞鐵木真出世嘅傳說有好多。最出名嘅就係話佢出世嗰陣手上緊握住一塊血塊,呢個係亞洲民間傳說入面代表個仔將來會成為戰士嘅象徵。[22]仲有啲傳說話訶額侖係被一道光線受孕,預示咗個仔嘅命運,呢個傳說同博爾濟金氏祖先阿蘭豁阿嘅神話故事好似。[23]也速該同訶額侖喺鐵木真之後仲生咗三個仔:哈撒兒哈赤溫鐵木哥,仲有一個女,叫做鐵木倫。鐵木真仲有兩個同父異母嘅兄弟,就係別克帖兒別里古台,佢哋係也速該嘅小老婆速赤格勒所生,但佢嘅身份就唔太清楚。兄弟姊妹喺也速該喺鄂嫩河畔嘅主營度大,學識點騎馬同射箭。[24]

鐵木真八歲嗰陣,佢老豆決定幫佢搵個合適嘅女仔訂親。也速該帶住個大仔去咗訶額侖出身嘅顯赫弘吉剌部落嘅草原,呢個部落之前同蒙古人通婚過好多次。喺嗰度,佢同一個叫做德勤臣嘅弘吉剌部落首領嘅囡囡孛兒帖訂咗親。由於呢個婚約意味住也速該可以得到一個有力嘅盟友,而且孛兒帖要求好高嘅聘禮,所以德勤臣喺談判時佔咗上風,仲要求鐵木真留喺佢屋企度做工,還清將來嘅債務。[25]也速該接受咗呢個條件,獨自騎馬返屋企。喺回程路上,佢遇到一班塔塔兒人,就根據草原歡迎陌生人嘅傳統,向佢哋要求食物。但係塔塔兒人認出呢個老對手,就喺佢食物度落咗毒。也速該慢慢中毒,但都設法返到屋企;臨死之前,佢叫咗個信得過嘅隨從蒙格力去弘吉剌部落接鐵木真返嚟。佢好快就死咗。[26]

青年時期

[編輯]
一個戴住複雜頭飾嘅女人嘅大理石雕像,企喺一個基座上面
位於蒙古佐金博勒德嘅成吉思汗騎馬雕像附近嘅訶額侖雕像

也速該嘅死令佢嘅部眾失去咗團結,當中包括博爾濟金氏、泰赤烏氏同其他氏族嘅成員。由於鐵木真未夠十歲,別克帖兒大概大佢兩歲,兩個都畀人認為冇足夠經驗做領袖。泰赤烏氏一派將訶額侖排除喺統治者死後嘅祭祖儀式之外,好快就放棄咗佢嘅營地。《蒙古秘史》講,儘管訶額侖試圖喚醒佢哋嘅榮譽感,要佢哋留低,但整個博爾濟金氏都跟住走咗。[27]不過,拉施德丁同《聖武親征錄》暗示也速該嘅兄弟都支持寡婦。有可能訶額侖拒絕咗同其中一個兄弟轉房再婚,引起咗以後嘅矛盾,又或者係《蒙古秘史》嘅作者誇大咗當時嘅情況。[28]所有資料都同意,也速該大部分嘅部眾都放棄咗佢嘅家人,轉而支持泰赤烏氏,訶額侖一家嘅生活變得困難得多。[29]佢哋轉為採集狩獵生活,採集樹根同果仁,打獵小動物,仲要捕魚。[30]

隨住細路大咗,矛盾都慢慢出現。鐵木真同別克帖兒都有資格做老豆嘅繼承人:雖然鐵木真係也速該正室嘅仔,但別克帖兒起碼大過佢兩年。甚至仲有可能,根據轉房再婚法,別克帖兒到咗成年年齡之後可以同訶額侖結婚,變成鐵木真嘅繼父。[31]隨住矛盾加劇,再加上成日為咗分配打獵嘅戰利品而爭拗,鐵木真同佢細佬哈撒兒就伏擊同殺死咗別克帖兒。呢個禁忌嘅行為喺官方編年史入面俾人刪走咗,但喺《蒙古秘史》入面仲有記載,講述訶額侖點樣憤怒咁責罵佢嘅仔。別克帖兒嘅細佬別里古台冇尋仇,反而同哈撒兒一齊成為咗鐵木真最高級嘅追隨者。[32]差唔多同一時間,鐵木真同另一個貴族出身嘅男仔札木合成為好朋友;《蒙古秘史》記載,佢哋互相交換骰子同箭作為禮物,喺十一歲嘅時候仲發咗anda誓——蒙古人傳統嘅結拜儀式。[33]

由於一家人冇盟友,鐵木真多次被人擄走。[34]佢曾經被泰赤烏氏擄走,但喺一個宴會期間逃脫,先喺鄂嫩河度匿埋,之後就匿咗喺梭兒干失剌個帳篷度,梭兒干失剌見到佢喺條河度但冇通知其他人。梭兒干失剌冒住好大風險收留咗鐵木真三日,之後仲幫佢逃走。[35]鐵木真仲曾經得到一個叫做博爾忽嘅後生仔嘅幫助,佢幫鐵木真搵返啲俾人偷咗嘅馬。之後唔耐,博爾忽就加入咗鐵木真嘅營地,成為佢第一個nökor(「私人隨從」;復數係nökod)。[36]呢啲事件喺《蒙古秘史》有記載,反映咗作者強調成吉思汗嘅個人魅力。[37]

生平

[編輯]

鐵木真阿爸係乞顏部首領也速該,阿媽係訶額倫。佢個名叫做鐵木真係因為佢出世個時,佢阿爸俘虜咗一位勇士叫鐵木真兀格,由於蒙古人相信嬰兒出世,勇士嘅勇氣會過落嬰兒嗰度。

九歲嗰時佢去提親,同年老豆俾仇家毒死。後來佢經過多次苦難磨練出佢剛毅忍辱㗇性格。並娶孛兒帖,拜王罕做義父,拜扎木合做義弟。後來因為爭執而大開殺戒。

1190年,佢透過十三翼之戰統一蒙古各部,1206年召開大會,尊號成吉思汗,意思係好似海洋咁偉大嘅皇帝。之後佢頒佈咗「成吉思汗法典」,而佢嘅子孫之後亦都發動三次西征,1227年駕崩。

疏仕

[編輯]
  1. 佢亦都寫作趙恭,佢嘅《蒙韃備錄德文版》(《蒙古韃靼全錄》)係現存唯一喺成吉思汗在世時寫嘅關於蒙古人嘅資料。[11]
  2. 蒙古人民共和國喺1962年紀念鐵木真誕辰800週年。[13]
  3. 喺當時,「蒙古」呢個詞只係指東北蒙古一個部落嘅成員;因為呢個部落喺蒙古帝國嘅形成過程中扮演咗重要角色,所以佢哋嘅名字後來就用嚟形容所有部落。[19]

  1. Morgan 1986, pp. 4–5.
  2. Ratchnevsky 1991, p. xii.
  3. Sverdrup 2017, p. xiv.
  4. Hung 1951, p. 481.
  5. Waley 2002, pp. 7–8; Morgan 1986, p. 11.
  6. Ratchnevsky 1991, pp. xiv–xv.
  7. Morgan 1986, pp. 16–17.
  8. Sverdrup 2017, p. xvi.
  9. Morgan 1986, p. 18; Ratchnevsky 1991, pp. xv–xvi.
  10. Ratchnevsky 1991, p. xv; Atwood 2004, p. 117; Morgan 1986, pp. 18–21.
  11. Atwood 2004, p. 154.
  12. Sverdrup 2017, pp. xiv–xvi; Wright 2017.
  13. 13.0 13.1 Morgan 1986, p. 55.
  14. Ratchnevsky 1991, pp. 17–18.
  15. Ratchnevsky 1991, pp. 17–18; Pelliot 1959, pp. 284–287.
  16. Man 2004, p. 70; Biran 2012, p. 33; Atwood 2004, p. 97; May 2018, p. 22; Jackson 2017, p. 63.
  17. Ratchnevsky 1991, p. 19.
  18. Atwood 2004, p. 97.
  19. Atwood 2004, pp. 389–391.
  20. Ratchnevsky 1991, pp. 14–15; May 2018, pp. 20–21.
  21. Pelliot 1959, pp. 289–291; Man 2004, pp. 67–68; Ratchnevsky 1991, p. 17.
  22. Brose 2014, § "The Young Temüjin"; Pelliot 1959, p. 288.
  23. Ratchnevsky 1991, p. 17.
  24. Ratchnevsky 1991, pp. 15–19.
  25. Ratchnevsky 1991, pp. 20–21; Fitzhugh, Rossabi & Honeychurch 2009, p. 100.
  26. Ratchnevsky 1991, pp. 21–22; Broadbridge 2018, pp. 50–51.
  27. Ratchnevsky 1991, p. 22; May 2018, p. 25; de Rachewiltz 2015, § 71–73.
  28. Ratchnevsky 1991, pp. 22–23; Atwood 2004, pp. 97–98.
  29. Brose 2014, § "The Young Temüjin"; Atwood 2004, p. 98.
  30. May 2018, p. 25.
  31. May 2018, pp. 25–26.
  32. Ratchnevsky 1991, pp. 23–24; de Rachewiltz 2015, §76–78.
  33. Man 2004, p. 74; de Rachewiltz 2015, §116; Fitzhugh, Rossabi & Honeychurch 2009, p. 101.
  34. Ratchnevsky 1991, pp. 25–26; Fitzhugh, Rossabi & Honeychurch 2009, pp. 100–101.
  35. Ratchnevsky 1991, pp. 26–27; May 2018, pp. 26–27.
  36. May 2018, p. 28.
  37. Ratchnevsky 1991, p. 27.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