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How to read a taxoboxWikipedia:點樣睇生物分類框
How to read a taxobox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瀕危指標

瀕危 (EN)
物種分類
動物界 Animal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鳥綱 Aves
鸛形目 Pelecaniformes
長喙鳥科 Threskiornithidae
Platalea
P. minor
二元學名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黑臉琵鷺台灣譯做黑面琵鷺,又稱匙嘴鷺琵琶嘴鷺。因為佢扁平如湯匙狀嘅長嘴,同中國樂器中嘅琵琶極之相似,所以有個咁嘅名;亦因為佢姿態優雅,又俾人讚做「黑面舞者」、「黑面天使」;屬鸛形目朱鷺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族群喺全世界共有六種,其中以黑臉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1]。所以當黑臉琵鷺喺每年10月至遞年2月過冬時,東南亞睇雀嘅人會到處觀測同關注佢過冬狀況同統計一下[2]

特徵[編輯]

飛緊嘅黑面琵鷺。

琵鷺都有個大大件琵琶嘴,而黑臉琵鷺生得同白琵鷺好似,不過就細隻啲,而塊面就係黑色,面板裸露,冠羽短兼蓬鬆。體長76厘米,重一公斤[3]。繁殖期黑臉琵鷺冠羽同胸羽毛都變黃色,好顯眼。休息嗰時,個頭會躺喺係身體上[未記出處或冇根據]。佢哋大概喺 5 歲嘅時候會繁殖,有啲可以活到 9.5 年[4]

食啲乜[編輯]

食緊嘢嘅黑面琵鷺。

泥灘濕地各種小動物,琵琶型嘅嘴有如探雷器,幫佢哋搵嘢食,相比鴴鷸類細長嘅,琵鷺個嘴更適合發掘淺層嘅嘢食。搵嘢食嗰時,個頭會左右搖擺[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2008 年一項香港后海灣研究指出,蒼鷺大白鷺會偷黑臉琵鷺嘅嘢食,但係黑臉琵鷺就冇乜能力搶返佢哋嘅嘢食[5]

生態分佈[編輯]

黑面琵鷺鍾意喺泥濘水塘、湖泊或泥灘等海岸地區嘅生境中活動,經常喺水中緩慢前進,嘴往兩旁甩動以尋找食物。

黑面琵鷺喺朝鮮島嶼同遼東島嶼(大連附近嘅形人坨)繁殖。據記載冬天至台灣島中國華中華南地區江西貴州福建廣東以及海南島越南北部越冬,以前喺過菲律賓過冬。目前世界上有4,000幾隻,多數喺台灣香港過冬。

  • 台灣:每年10月至遞年4、5月可以喺台南縣七股鄉附近見到。曾經喺宜蘭關渡大肚溪口,以及曾文溪口爾啲地方出現;曾文溪口平時約有160隻棲息。2000年嘅調查中曾經去到488隻,約佔全世界估計量嘅三分之二,2006年11月26號經台南市野鳥學會同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聯合,去到最高數目之1017隻,應係當時全世界已知嘅最大族群[7]

註:2004年冬季,喺福建福清海灣濕地,觀鳥愛好者發現有60隻左右嘅黑臉琵鷺停留過冬(長達5個月)。

群居嘅黑面琵鷺。

繁殖同保護[編輯]

  • 「2020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喺1月26至27號期間嘅調查發現,全球各黑臉琵鷺度冬區共調查到4,864隻黑臉琵鷺[8]
  • 2019 年 1 月 25-27日,超過 200 名志願測量員同鳥類學家喺東亞沿海地區記錄咗有史以嚟最多隻黑臉琵鷺,有 4463隻[9]
  • IUCN瀕危等級:EN C1+2b,生效年代:2003年
  • IUCN瀕危等級:受威脅,生效年代:1996年[10]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年
  •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生效年代:1992年
  • 日本喺1990 年代初期嘗試圈養繁殖,喺21隻蛋裏面成功孵出四隻[11]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年
  • 香港1976年1月23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黑臉琵鷺被列為受保護動物[12]
  • 日本環境省滅危懼IA類[13]
  • 喺1950 年代,黑臉琵鷺 只得返 300 隻。原因之一係朝鮮戰爭後黑臉琵鷺蛋被過度收穫[14]

其他別稱[編輯]

台灣七股當地人因為佢個嘴扁平,似湯匙喺水中撩來撩去搵嘢食,稱之為「撓片不」、「黑面撓片不」、「黑面仔」、「黑面鳥仔」。台灣嘅宜蘭地區就叫做「飯匙鵝」。

環誌信息[編輯]

近年來東亞地區採取統一規格對黑臉琵鷺進行環誌研究,直到而家已環誌嘅黑臉琵鷺信息如下,向野外睇到佩有下述腳環嘅黑臉琵鷺就應該盡快聯繫當地嘅鳥類環誌機構,以協助搜集關於黑臉琵鷺繁殖遷徙嘅相關資料:

黑臉琵鷺環誌信息
環誌地點 環誌時間 右腳 左腳 金屬環 衛星發報器
韓國 1995年7月14號 紅-綠 黃(無號) 無金屬環
紅-藍 黃(無號) 無金屬環
香港 1998年2月26號 綠(刻號A01) 綠-紅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2) 綠-黃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3) 綠-藍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4) 綠-白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5) 白-紅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6) 白-黃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7) 白-藍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8) 白-綠 有金屬環
綠(刻號A09) 紅-黃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0) 紅-藍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1) 紅-綠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2) 紅-白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3) 黃-紅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9號 綠(刻號A14) 黃-藍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5) 黃-綠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6) 黃-白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10號 綠(刻號A17) 藍-紅 有金屬環
綠(刻號A18) 藍-黃 有金屬環 PTT-11317
綠(刻號A19) 藍-綠 有金屬環 PTT-11707
綠(刻號A20) 藍-白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11號 綠(刻號A21) 綠-紅-黃 有金屬環
綠(刻號A22) 綠-紅-藍 有金屬環
綠(刻號A23) 綠-紅-綠 有金屬環
2001年2月1號 綠(刻號A25) 綠-黃-紅 不詳 不詳
2002年1月30號 綠(刻號A26) 綠-黃-藍 有金屬環
2002年12月5號 綠(刻號A27)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28)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29)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0)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1)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2)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3)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4)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5)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6) 無彩環 有金屬環
綠(刻號A37) 無彩環 有金屬環
台南 1997年12月22號 紅-白-紅 紅(無號) 無金屬環
白(無號) 藍-白-藍 無金屬環
1997年12月30號 紅-白-紅 黃-白-黃 無金屬環
1998年1月4號 無環 藍-白 無金屬環
1998年12月21號 鋁H1 紅-白 有金屬環
鋁H2 白-藍 有金屬環
1998年2月19號 藍(刻號T01) 藍-紅 無金屬環 PTT-04517
1998年2月25號 藍(刻號T05) 綠-紅 無金屬環
1998年3月2號 藍(刻號T06) 綠-黃 無金屬環 PTT-04518
1998年3月10號 藍(刻號T07) 綠-藍 無金屬環 PTT-04516
1998年12月8號 藍(刻號T08) 綠-白 有金屬環
藍(刻號T09) 白-紅 有金屬環
藍(刻號T10) 白-黃 有金屬環
藍(刻號T11) 白-藍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9號 藍(刻號T13) 紅-黃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10號 藍(刻號T14) 紅-藍 有金屬環 PTT-02232
藍(刻號T15) 紅-綠 有金屬環
1999年1月11號 藍(刻號T16) 紅-白 有金屬環 PTT-02219
2003年3月16號 藍(刻號T17) 白-黃-紅 無金屬環
1999年3月13號 藍(刻號T18) 黃-藍 有金屬環
藍(刻號T19) 黃-綠 有金屬環
2003年2月18號 棕(左腳T20) 淺藍-紅 有金屬環
棕(左腳T21) 淺藍-黃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2) 黃-淺藍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3) 紅-淺藍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4) 淺綠-紅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5) 淺綠-淺藍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6) 棕-黃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7) 淺藍-棕 有金屬環
棕(繪號T28) 淺藍-淺綠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0) 黃-紅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1) 淺黃-綠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2) 黃-棕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4) 紅-棕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5) 棕-淺藍 有金屬環
棕(繪號T36) 棕-紅 有金屬環
2003年3月15號或3月16號 藍(刻號T37) 綠-紅-黃 無金屬環
2004年12月13號 藍(刻號T38) 綠-紅-藍 無金屬環
藍(刻號T39) 綠-紅-綠 無金屬環
番禺 2000年12月25號 綠(刻號A24) 綠-紅-白 有金屬環
韓國 2002年6月4號 紅(刻號K31) 紅-綠-藍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2) 紅-綠-白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3) 紅-白-紅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4) 紅-白-黃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5) 紅-白-藍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6) 紅-白-綠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7) 黃-紅-黃 有金屬環
紅(刻號K38) 黃-紅-藍 有金屬環
沖繩 2004年3月10號 黃(刻號J01) 黃-紅 有金屬環
黃(刻號J02) 黃-藍 有金屬環

H01喺2002年12月9號中肉毒桿菌死咗。

參考[編輯]

  1. . www.afcd.gov.hk. 喺2021-07-15搵到.
  2. "International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Census 2019 - Stork, Ibis and Spoonbill Specialist Group" (英國英文). 喺2021-07-15搵到.
  3. . www.wwf.org.hk (中文). 喺2021-07-15搵到.
  4. "Black-faced Spoonbill". Eaaflyway (美國英文). 2017-11-07. 喺2021-07-15搵到.
  5. (PDF). 原著 (PDF)喺2021年7月15號歸檔. 喺2021年7月15號搵到.
  6. HKBWS - 新界. www.hkbws.org.hk. 喺2021-07-15搵到.
  7. 面琵鷺破千 野狗肆虐問題嚴重. (繁體中文). 喺2021-07-15搵到.
  8. 2020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 (繁體中文). 2020-05-05. 喺2021-07-15搵到.
  9. "International 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 Census 2019 - Stork, Ibis and Spoonbill Specialist Group" (英國英文). 喺2021-07-15搵到.
  10. International), BirdLife International (BirdLife (2017-10-0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Platalea minor".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喺2021-07-15搵到.
  11. http://datazone.birdlife.org/userfiles/file/Species/AsRDBPDFs/species/platmino.pdf
  12. "Hong Kong e-Legislation". www.elegislation.gov.hk. 喺2021-07-15搵到.
  13. [http://www.env.go.jp/press/files/jp/1767.html "���b�h���X�g�i���ށj"]. www.env.go.jp. 喺2021-07-15搵到. {{cite web}}: replacement character in |title= at position 1 (help)
  14. "Black-faced Spoonbills increase!! - Stork, Ibis and Spoonbill Specialist Group" (英國英文). 喺2021-07-15搵到.

睇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