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麩羅
天麩羅,日文:
歷史
[編輯]天麩羅呢個名喺日本江戶時期已經使用[1],一般認為,天麩羅係喺16世紀時葡萄牙傳教士傳入日本[2],背景係葡萄牙人喺大齋期[註 1]期間因禁食獸肉,只可以食海鮮,所以用魚代替肉而烹煮嘅一種嘢食。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就係「守大齋期」嘅意思。呢種食品後來喺日本逐漸流行起嚟。拉丁語系葡萄牙語嘅tempero發音,寫成日本發音てんぷら,就變成天麩羅。
天麩羅首次出現喺日本文獻之中,係寬文9年(1669年)嘅《食道記》。一般認為,最先記載天麩羅製作方法嘅文獻,係1748年出版嘅《歌仙の組糸》或者係1746年出版嘅《裏白精味集》。但係,詳細記載現代嘅天麩羅料理方法就係喺1671年出版嘅料理獻立抄裏面[3]。
演變
[編輯]傳統嘅日式天麩羅,係將海鮮例如魚、貝類、蝦,或者蔬菜,用小麥粉同埋蛋混合嘅澱粉漿包住油炸,例如炸蝦、炸番薯等。但係喺唔同嘅地方,製作方法甚至個名都會有啲唔同。
日本
[編輯]關東天麩羅係將魚貝類或者蔬菜等,醮喺用雞蛋同麵粉溝埋嘅脆漿,然後進行油炸而成。特點係海鮮比例高,用芝麻油炸(有時會混入大豆油),油溫唔高,需要炸嘅時間比較長,製作出嚟嘅天麩羅油重色濃得多。
關西天麩羅用嘅醮漿係用水同埋麵粉,蔬菜比例高,用熱油炸,時間短,製作出嚟嘅天麩羅顏色清涼,口味清淡。
除咗一般常見嘅天麩羅,薩摩揚げ[註 2](音さつま揚げ,英語拼音Satsumaage)呢種用魚肉做成漿、加入調味料同埋碎蔬菜,製成圓餅狀或者長形去油炸嘅食品,喺關西亦都稱為天麩羅(てんぷら),但係同樣嘢食喺關東地方仍然叫薩摩揚げ[5],喺東海地方就叫做はんぺん[6](英語拼音Hanpen,意思係「半片」或者「半平」)。食用薩摩揚げ嘅方法,會喺上面撒啲海鹽,或者沾混合醬油、高湯等嘅調味料食用。而傳統嘅天麩羅一般會再配上磨碎嘅蘿蔔泥,而且炸好就趁熱食,亦可以配其他菜製成便當,或者同蕎麥麵一齊做早餐。
臺灣
[編輯]臺灣日據時期因為留喺北部嘅人較多,所以西北部地方會直接將天麩羅(てんぷら)音譯成甜不辣。但係隨住關西地方同樣稱為天麩羅嘅薩摩揚げ傳到臺灣,為咗唔同關東地方嘅天麩羅混亂,就將呢一類魚漿製品直接叫做甜不辣或者黑輪,以作區別[7]。加上料理方式同埋南北文化唔同,就出現咗同一種嘢食,但係唔同名稱嘅現象[8],綜合嚟講:
- 天麩羅 - 日本傳統嘅天麩羅,係用魚蝦或者蔬菜醮麵粉同埋水或者蛋溝埋嘅漿嚟炸,而家多數只係喺餐廳中販賣。臺灣北部會將油炸製成餅狀嘅魚漿加工食品,都叫做天麩羅,但南部就會叫黑輪。
- 甜不辣 - 指製成長條狀嘅魚漿加工食品。較多高湯熬煮嘅關東煮料理方式,亦有用燒烤產生酥脆嘅料理方式。
- 黑輪 - 臺灣南部會將圓餅狀嘅魚漿加工食品叫黑輪。常見於臺灣夜市攤檔,可以用燒烤或者用關東煮方式料理。
香港
[編輯]天麩羅指嘅係日本關東傳統嘅天麩羅,唔係さつま揚げ。市場可以買到未煮炸嘅魚漿製品,無論賣相口感都同臺灣嘅甜不辣、黑輪好相似,但係會叫做魚條、魚手指或者魚餅[9]。
歐洲
[編輯]歐洲國家有類似天麩羅嘅料理方法,多數用於甜食,例如用奶油麵糊包裹生果(蘋果、香蕉、菠蘿等),或者用雪糕油炸(參考:fritter)。
葡萄牙仲有嘢食喺Peixinhos da horta,意思係「菜園嚟嘅小魚」,呢種料理方法同天麩羅嘅起源有關。
註
[編輯]參考
[編輯]- ↑ 〈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天麩羅〉 (日文)。喺2020-05-03搵到。
- ↑ 大衛·法雷 (2017-09-14)。〈日本天麩羅的真相讓你大吃一驚〉。喺2020-05-03搵到。
- ↑ 松下幸子 (1996年)。《図说江戸料理事典》 (日文)。頁 193。
- ↑ 《「薩摩国」『日本歴史地名大系 47 鹿児島県の地名』》 (日文)。平凡社。1998-07-01。ISBN 978-4582490473。
- ↑ 〈勘揚蒲鉾店〉 (日文)。喺2020-05-04搵到。
- ↑ 薩摩揚げ wiki (日文)
- ↑ 苦蓮 (2015-05-13)。〈甜不辣與黑輪片的差異〉。原著喺2020-04-08歸檔。喺2020-05-03搵到。
- ↑ 〈差在哪?甜不辣、天婦羅、黑輪分不清 一秒辨別你是哪裡人〉 (影片)。喺2020-05-03搵到。
- ↑ 〈飲食嘗識之甜不辣=炸魚餅?〉 (影片)。喺2020-05-03搵到。
睇埋
[編輯]- 天麩羅飯(天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