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粵拼:naap6 seoi6 dak1 gwok3,德文:Nazi-Deutschland),國號德意志帝國(粵拼:dak1 ji3 zi3 dai3 gwok3,德文:Deutsches Reich),又叫大德意志帝國(德文:Großdeutsches Reich)或者第三帝國(粵拼:dai6 saam1 dai3 gwok3,德文:Drittes Reich),係指1933年1月30號到1945年5月8號響希特拉嘅納粹主義集權統治下嘅德國。
歷史
[編輯]第三帝國
[編輯]根據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亞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寫嘅書,神聖羅馬帝國係第一帝國,1871-1918 普魯士帝國係第二帝國。亞瑟認為威瑪共和國喺1919年失敗後,德國人要為德國攞番榮耀,建立「第三帝國」。
大事記
[編輯]戰前政策 1933-1939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嘅巨額賠款搞到威瑪共和國嘅民主共和政府負擔唔到,之後遭遇嘅經濟大蕭條同未能解決失業、其他社會問題(好似左派及士兵工人嘅暴動),搞到好多德國人轉軚支持右翼,希特拉嘅納粹黨就係屬極右翼嘅其中一支。希特拉承諾減少失業人口及對經濟、文化和軍事進行改革。1933年1月30號,威瑪共和國第二任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拉做德國總理。
統一勢力
[編輯]响1933年2月27號,國會縱火案之後,希特拉話係國會嘅第二大黨共產黨(納粹黨嘅主要政敵)做嘅好事,捉咗共產黨領袖,動員衝鋒隊將全國所有共產黨黨部佔領,重唔畀共產黨員參加3月初嘅國會選舉,納粹黨贏咗44%嘅席位,聯合國家人民黨之後又通過脅迫或賄賂嘅手段,強行通過《授權法》,淨係社會民主黨未贊同,係為德國踏入極權主義嘅第一步,最終利用《授權法》取締所有非納粹政黨。
1933年9月1號,希特勒响紐倫堡召開嘅納粹黨代表大會上第一次用「第三帝國」嚟指稱佢所統治下、「國祚千年」嘅德國。
1934年8月2號,保羅·馮·興登堡死咗之後,希特拉順理成章控制德國,廢咗總統制,做咗德國元首,重派咗100,000名間諜,監察國內嘅評論家同異見者。
1939年7月10號,宣傳部長戈培爾正式宣佈棄用「第三帝國」呢個稱呼,以「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取代。
希特拉之後奪取立法權,一一鏟除反對勢力,再成立第三帝國。
當時,德國總體經濟因為納粹黨嘅戰爭經濟計畫的而且確得到改善,人民嘅生活水平又大幅提高。但係好多黨外政治對手、尤其係共產主義者同一啲社會主義者,俾人送咗去集中營,據估計,响納粹最初統治嘅時期,就有成千上萬政治受害者死咗或者失咗蹤。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响二戰,德國同蘇聯佔領咗波蘭,之後德軍佔領咗丹麥同挪威、比利時、荷蘭同法國,半個歐洲都喺德國控制下,跟住同佢嘅軸心國盟友肢解咗南斯拉夫同佔領希臘,1941年6月希特拉同蘇聯開戰,一開始好順利,但係因為天氣惡劣俾蘇聯反攻返。二戰末期,1944年盟軍登陸法國,1945年蘇聯攻佔咗柏林,希特拉喺柏林地堡自殺,根據希特拉遺囑,北部戰區司令鄧尼茨海軍元帥做總統,宣傳部長戈培爾做總理。但係戈培爾响希特拉自殺身亡後又去自殺,好快鄧尼茨向盟軍投降,「第三帝國」時代終結。
魏瑪共和國嘅政治同經濟危機
[編輯]納粹上台嘅遠因可以追溯到德國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嘅戰敗同埋簽訂凡爾賽條約。呢個條約規定咗戰敗國作為「戰爭責任國」要承擔嘅經濟、政治同埋領土方面嘅懲罰。對好多德國人嚟講,輸咗大戰仲要接受凡爾賽條約嘅制裁係一種難以承受嘅屈辱,尤其係考慮到戰前佢哋仲覺得自己屬於一個好強大嘅德意志帝國。
呢啲情況令到喺1919年至1921年間成立嘅一個細細嘅政黨有機可乘。呢個政黨就係1919年1月由Anton Drexler創立嘅德意志工人黨(DAP),一年之後改名做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又叫做「納粹」,由阿道夫·希特拉領導。喺二十年代後期,呢個政黨嘅支持率同埋黨員人數都爆炸式增長。佢哋爭取廢除凡爾賽條約同埋重振德國。佢哋嘅領袖希特拉係個出色嘅演說家,用反猶太主義、擴張主義嘅民族主義同埋極權主義嘅國家觀念鼓動群眾。以下係1920年2月24號喺慕尼黑發表嘅「德意志工人黨」綱領嘅一部分,可以睇到納粹嘅基本思想:
1. 我哋要求根據民族自決權,將所有德國人統一喺一個大德意志國家入面。 2. 我哋要求德國人民享有同其他國家一樣嘅權利,同埋廢除凡爾賽條約同聖日耳曼條約。 3. 我哋要求土地(殖民地)嚟養活我哋嘅人民同安置我哋嘅人口過剩。 4. 只有日耳曼種族嘅人先可以成為公民。只有德國血統嘅人,無論佢哋嘅宗教信仰係咩,先可以成為日耳曼種族。冇一個猶太人可以成為日耳曼種族嘅一份子(……)。 5. (……)我哋譴責目前因黨派關係而唔理能力同品格嚟委任國家職位嘅腐敗議會做法。 6. 我哋要求國家首先關注公民嘅收入同生活機會。如果無辦法養活所有國民,就要將其他國家嘅臣民驅逐出德國。(……) 12. 我哋要求完全沒收戰爭利潤(……)。 25. 為咗達到呢啲目標,我哋要求成立一個強大嘅中央帝國政府,絕對控制佢所有領土。
呢個文本入面就有納粹政治綱領嘅基礎:吞併鄰國、廢除凡爾賽條約、反猶太主義、泛日耳曼主義、拒絕議會民主制同埋國家極權主義,全部都用誇耀權力同力量嘅語言包裝住。
不過,最終令魏瑪共和國倒台嘅係1929年大蕭條引發嘅經濟危機,令到通脹完全失控,同埋魏瑪共和國政府嘅政治軟弱。換句話講,直到二十年代末,希特拉嘅政黨都只係一個細政黨(1928年國會選舉中只獲得2.5%嘅選票)。[2]
係大蕭條同共和政府最後嘅軟弱令到希特拉上台。1929年股災引發嘅經濟危機證實咗資產階級政府嘅無能,同時社會民主黨面對危機嘅慘烈社會後果都無辦法作出反應,令佢哋失去咗威信。喺呢啲情況下,德國工業同金融界嘅大亨決定全力支持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有咗呢啲資助,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先喺1930年同1932年嘅選舉中大獲全勝。[3]
德國最大企業之一嘅克虜伯公司主席A. Krupp,1938年加入咗納粹黨。佢喺紐倫堡審判(1945-46年)中作為被告講:
經濟需要健康同進步嘅發展。好多政黨喺混亂中互相爭鬥(……)。我哋克虜伯公司嘅人唔係理想主義者,而係現實主義者。我哋覺得希特拉會畀我哋一個健康發展嘅機會。而佢真係做到。
一開始,我哋投票畀人民黨,但保守派冇辦法管理國家,因為佢哋太弱。喺呢場為生存同權力嘅殘酷鬥爭中,我哋需要一隻強硬嘅手嚟帶領。就好似希特拉咁。喺佢帶領下過咗十年之後,我哋好滿意。我哋想要一個運作良好嘅制度,等我哋可以安心工作。
我話過我完全唔知道猶太人比比屠殺嘅事,我仲加咗一句:「買隻好馬嗰陣,唔會理啲細微嘅缺點。」[4]
政治危機都好明顯,呢個就係納粹上台嘅導火線:「一個國家唔會單單因為經濟危機同普遍失業而崩潰。如果係咁,例如1930-1933年大蕭條時期嘅美國,有1300萬失業人口,都應該崩潰。魏瑪共和國嘅倒台唔係因為經濟危機同失業,雖然呢啲當然都係衰落氣氛嘅一部分,而係因為右翼(德國)早已決定要廢除議會制國家,轉而支持一個模糊定義嘅威權國家。希特拉都冇摧毀呢個國家:佢做總理嗰陣,國家已經崩潰咗,佢只係要從摧毀國家嘅人手中奪權。」[5]
1932年,喺經濟同政治危機最嚴重嘅時候,舉行咗總統選舉。希特拉參選共和國總統。喺第二輪投票中,佢獲得1340萬票,而興登堡得到1930萬票。中間黨派同社會主義者被迫投票畀興登堡以防止希特拉勝出。無論如何,呢次選舉證明咗傳統右翼已經崩潰,而中產階級同小資產階級都明顯轉向支持納粹黨。
納粹黨同帕彭嘅政黨同中間黨開始談判,想攞到總理嘅位置,但總統興登堡拒絕咗。之後,當時嘅總理帕彭喺立法會唯一一次會議中輸咗信任投票,於是召開咗議會選舉。喺1932年11月嘅選舉中,雖然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只獲得32%嘅選票,但仍然係得票最多嘅政黨。1933年1月30號,喺新任總理施萊謝辭職之後,興登堡邀請希特拉出任德國總理,組織一個國家團結政府。
另一方面,帕彭以為佢可以喺幕後操控政府,佢仲要求喺1933年3月再舉行選舉。事實上,喺新政府嘅內閣裡面,只有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嘅戈林同弗里克係部長。
國家社會主義
[編輯]國家社會主義一般又叫做納粹主義,「納粹」(Nazi)係德文「大日耳曼民族主義」(Nationalsozialist)嘅簡稱,原意係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簡稱納粹黨)嘅黨員同擁護者。今日响歐洲(特別係响德國)就多數指一般極右法西斯主義者。
納粹德國(阿道夫·希特拉)同軍國主義嘅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一齊同法西斯主義嘅意大利(墨索里尼)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三國集團,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嘅策動者。
經濟政策
[編輯]經濟大蕭條嗰陣,失業人口激增,失業率高達40%,亞爾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領導嗰陣,起草咗一項新經濟政策。因於當時工會係共產主義者同共產黨容易控制嘅地帶,再同納粹黨嘅反共意識形態,新經濟政策嘅其中一項立即廢除工會同實施嚴密嘅薪水控制。
希特勒另一方面又重新起軍及進行大型工程(高速公路就係嗰時發明嘅),短時間內,失業人口由六百萬大幅下降到二百萬。
特點
[編輯]納粹政權嘅特點係政治上控制社會嘅一切方面——(一體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種族(雅利安人,北歐白種人)、社會同文化嘅「純淨」。納粹黨通過迫害佢哋認定係唔純淨嘅嘢來達到目的,特別針對少數人群好似猶太人、吉卜賽人、同性戀者嘅政治敵人(睇德國抵抗運動)。
呢種迫害响政權嘅最後幾年達到高峰。大約六百萬猶太人、一千萬斯拉夫人同各種各樣嘅其他人俾人有組織咁殺害。呢種種族滅絕嘅罪行英文叫Holocaust(意思係「大屠殺」),希伯來語叫做Shoah,納粹委婉咁响德文叫佢做「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平時講殺死猶太人叫做「最終解決」)。
納粹黨組織咗一個混雜各種職能嘅「精英組織」——黨衛隊(Schutzstaffel,縮寫SS,標誌係兩個閃電形嘅字母S),其中包括準宗教職能、情報機構職能、準警察職能同一支武裝力量(稱作「武裝黨衛隊」)等。呢支部隊原本由經過嚴格挑選有雅利安血統嘅人組成(但後期隨住局勢惡化而成分混雜),號稱納粹武裝力量中嘅精英,喺戰爭後期成日做戰場消防員嘅角色。
藝術與文化
[編輯]喺佢年輕嘅時候,希特勒曾經有意做一名畫家,不過喺維也納被拒絕咗兩次。當佢成為德國國家嘅領袖後,佢推動咗藝術嘅發展,但排除咗納粹意識形態認為嘅頹廢藝術,並且將建築師Albert Speer納入佢嘅管轄,將希特勒嘅壯麗理念變成混凝土。
喺呢段時期,大部分德國藝術作品都集中喺推廣家庭、國家同特別係雅利安種族嘅價值觀,用反猶太同不寬容嘅內容教育新一代。喺呢方面,宣傳部長Joseph Goebbels發揮咗重要嘅教條作用。
建築亦喺政權下得到咗顯著嘅推動。一個雄心勃勃嘅計劃,想將柏林變成世界上最雄偉嘅首都,最終因為戰爭爆發而無法實現。多年嚟,希特勒同佢嘅首席建築師Albert Speer設計咗建築,並計劃進行一個激進嘅城市改造,呢啲計劃而家通常被視為我行我素。
呢啲計劃嘅第一步係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由Werner March設計,係呢段時期唯一一個幸存嘅大型建築。呢座建築曾經係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嘅決賽場地。
Speer 同時設計咗新嘅帝國總理官邸,包括一個比凡爾賽宮嘅鏡廳大兩倍嘅巨大禮堂。希特勒想建造一個更大嘅第三座總理官邸,但最終從未開始。第二座總理官邸喺柏林戰役中被蘇聯軍隊嚴重損壞,1945年被英國首相Winston Churchill 見證拆除。
喺1937年,Speer 設計咗喺巴黎嘅1937年國際博覽會德國館,正對住蘇聯館。佢嘅設計誇張掩蓋咗蘇聯館。Speer 嘗試展示對共產主義嘅堅實防禦。不過,兩個館都因為佢哋嘅設計而獲得咗金獎。
其他幸存嘅顯著作品包括柏林-Tempelhof 機場同 Prora,一個建喺呂根島嘅度假站。
喺Speer同希特勒嘅計劃中,有一個叫做Volkshalle(人民大廳)嘅項目,一個高達200米,直徑250米嘅圓頂,比聖彼得大教堂大16倍。希特勒亦計劃建造一個100米高嘅拱門,類似於巴黎凱旋門,內部刻有所有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士兵嘅名字。由於戰爭嘅提前爆發,呢啲龐大嘅工程未能完成,主要因為建材短缺同埋建築物嘅重量超過咗地面條件。一個水泥模型曾經安裝喺地點上,但最終土地承受唔住。
電影方面,Leni Riefenstahl 係最著名嘅代表,因為佢嘅兩部作品:《意志的勝利》同《奧林匹亞》。呢部後來嘅電影以創新嘅技術受到讚賞,雖然佢自己曾因為宣傳納粹意識形態而受到批評。
至於新一代嘅培訓,最早係喺一些民族主義項目中進行,例如希特勒青年。喺特別建造嘅中心,例如現時嘅北萊茵-西法倫(RNW)嘅Vogelsang城堡,培訓國家社會主義精英。政權倒台後,城堡同埋佢周圍330公頃嘅土地被英軍占領,之後喺1950年被比利時軍隊接管。由2006年初開始,呢個綜合體成為艾費爾國家公園嘅一部分。
引述
[編輯]- ↑ 德意志工人黨綱領摘錄。慕尼黑,1920年2月24日。摘自Garcia, M. 等 (1987)。《Albada》。巴塞隆拿:Barcanova出版社。第285頁。
- ↑ Haffner, Sebastian (2004)。《關於希特拉嘅觀察》。巴塞隆拿。1984年出版社。第54頁。
- ↑ Colloti, Enzo (1972)。《納粹德國》。馬德里,Alianza出版社。
- ↑ A. Krupp,《喺紐倫堡審判庭上嘅聲明》。摘自Garcia, M. 等 (1987)。《Albada》。巴塞隆拿:Barcanova出版社。第287頁。
- ↑ Haffner, Sebastian (2004)。《關於希特拉嘅觀察》。巴塞隆拿。1984年出版社。第81頁。
軍事
[編輯]早响1935年希特拉撕爛凡爾賽條約之前,納粹德國就以軍國主義政策擴軍,重建一次大戰戰敗後嘅德國軍事力量。除咗陸海空三軍外,重有武裝黨衛軍呢啲軍事力量。1939年9月,希特拉對波蘭宣戰,以閃電戰迅速打敗波蘭而且同蘇聯一齊瓜分咗佢嘅領土,挑起咗第二次世界大戰。據估計,自1935年至1945年嘅德國士兵,大約有1820萬人,其中530萬人陣亡。除咗正規軍之外,納粹德國重有幾個秘密警察組織,响全國進行監視;另外重有黨衛隊和衝鋒隊,都係佢軍事力量嘅來源之一。
正規軍
[編輯]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OKW)